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docx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夷陵区姜家湾拆迁安置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夷陵区姜家湾拆迁安置房工程,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姜家湾三组。建造面积为30387.9m2,本工程为桩基础,1#、2#楼一层为框架结构其他为砖混结构;3#-10#楼为砖混结构。建造物呈排阵式布局,单体建造物呈长方形。该工程由湖北省夷陵经济开辟区项目管理办公室投资建设,宜昌华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葛洲坝集团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宜昌万泰岩土工程公司勘探。湖北省清江路桥建造有限公司承建。二、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一次交验合格率100%,消除质量通病,杜绝重大质量事故”。为了保证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我公司严格按照宜昌市住
2、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的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对施工难点处理和各分部份项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防治制定了专项施工措施。在施工中要加强管理,强化实施,提高工程质量,以达到同类建造工程施工先进水平。根据本工程质量目标计划,对结构工程、装饰工程、防水工程、安装工程编制具体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特殊对结构工程质量和在装饰工程施工中浮现的渗、裂、漏问题予以重点对待。在具体实施质量通病防治之前,技术部门和质量部门要对渗、裂、漏的防治措施作专门交底,在实施过程中由质量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三、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一)现浇混凝土模板工程1、梁模板缺陷1.1现象:梁底不平
3、、下沉;梁侧模炸模(模板崩坍),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内,拆除艰难,截面尺寸不足。1. 2预防措施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分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先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模应起拱24m。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普通应略为缩短,使混凝土浇筑后不致嵌入柱内。木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至于炸模。梁侧模上口横档应用斜撑双面支撑在支柱顶部,如有楼板,则上口横档应放在板模搁栅下。混凝土
4、浇筑前充分用水浇透。清洁干净杂物。复核梁截面尺寸。2、板模板缺陷2.1现象:板中部下沉;模板拼接缝过大;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板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2. 2原因分析板搁栅用料较少,造成跨度过大。板下支撑底部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支撑下沉,板模下沉。板底模板不平,混泥土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将板模板铺度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模内,浇筑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边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内。2. 3防治措施楼板模板下支承料或者桁架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承面要平整。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先后摆布相互搭牢;支撑如撑在软土地上必须采取地面夯实,加
5、垫块等措施保证在混凝土分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耍采取措施消除泥地受潮后可能发生的下沉)。木模板板模与梁模连接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便于拆除。板模应按规定起拱,与模板拼接时,缝隙必须嵌实,并保持水平一致。3、墙柱模板缺陷2.1 现象:模板倾斜变形。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墙体截面尺寸不同,蜂窝、麻面、空涧。墙根漏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艰难。3. 2防治措施: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模板施工完成后应检查垂直度和平整度。有几道混凝土墙时,除顶部设通长连接木方定位外,相互间应用剪力撑撑牢。墙身中间应用对接螺杆拉紧,模板两侧用连杆
6、增强刚度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普通采用1216mm螺杆)。两块模板之问,应根据墙的厚度用钢管或者硬塑料撑头加固,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焊有止水环的螺杆。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振捣密实,禁止浮现漏振现象。模板面应涂刷隔离剂。(二)钢筋工程1、柱子外伸钢筋错位1.l现象: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1.2原因分析:钢筋安装后虽已自检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浇筑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者其它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1. 3预防措施在外伸部份加一道暂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好,然后用样板,
7、铁卡或者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校正后再浇筑混凝土。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2、露筋1.1 现象:结构或者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1.2 原因:保护层砂浆垫块扩垫得太稀或者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许确,或者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者引起绑扣松散。2. 3预防措施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模外绑扎钢筋骨架时,要
8、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2. 4管理办法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砂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浮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者凿掉,直到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的与原混凝土结合可靠,凿出的碎面要用水冲洗,用钢丝刷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者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润湿的情况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采取措施补救。(三)现浇混凝土工程1、麻面2.1 现象混凝土表面缺浆粗糙,或者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1. 2原因分析2. 2.1模板表面粗糙或者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浮现麻面。1.2.2 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者局部漏
9、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1.2.3 模板拆除过早。1. 3预防措施1.1.1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1.1.2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者水泥砂浆等堵住,防止漏浆。1.3.3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1.3.4碎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1.4管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再也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素浆或者1:2水泥砂浆抹平。2、露筋2.1现象钢筋混凝
10、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者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在里面,外露。2.2原因分析2.2.1混凝土浇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者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导致拆模后露筋。2. 2.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2.2. 3因浇筑时自由倾落过度过高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者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2. 2.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2.2.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者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者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3蜂窝3. 1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子少,石子多
11、,石子之间浮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3. 2原因分析3.1.1 混凝土配合比不许确,或者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者加水量不许,造成砂浆少石子多。3. 2.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 .2.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4 .2.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者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时振捣又下料,因漏振捣而造成蜂窝。3. 2.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者模板支设不坚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者墙体烂根,形成蜂窝。3. 3预防措施3. 3.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时常检查
12、,保证投料计量准确。4. 3.2混凝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连续搅拌最短期符合规定。5. 3.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普通不得超过2m。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6. 3.4在竖向结构中(柱、墙)浇筑混凝土,应采取下列措施:3.3.4.1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墙体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3.3.4.2柱子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0.4m且无交叉
13、箍筋时,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5mo3.3.4.3墙和隔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mo3.3.4.4采用竖向串筒导送混凝土时,竖向结构浇筑段的高度可不加限制。3. 3.4.5柱断面在4040c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设不小于30cm高的孔洞,装上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u4. 3.5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4缺棱掉角4.1现象梁、柱、板墙和洞口直角边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4.2原因分析4. 2.1木模板在浇灌混凝土前未湿润或者湿润不够,浇筑后混凝土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导致混凝土水化不好,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被粘掉。1.1.1
14、 2.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4.2.3 拆摸时受外力作用或者重物撞击,或者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造成缺棱掉角。4.2.4 冬期施工时,混凝土局部受冻,造成拆模时掉角。4. 3预防措施4. 3.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4. 3.2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L2MPa以上),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4 .3.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5 .3.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膜后要用角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5. 4管理方法缺棱掉角较小时,
15、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清水冲洗充分湿润后,用1:2或者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对于较大的掉角,可将不实的混凝土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混凝土补好,并认真养护。5板面不平整5.1现象混凝土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甚至有凹坑,脚印。5. 2原因分析5.1. 1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筑,有时只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用铁锹拍平,使混凝土板厚控制不许,表面有锹印,粗糙不平。5.2. 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者运料,使板面浮现凹坑和印迹。5.3. 3模板支柱没有支承在竖硬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钢度不够,以致在浇筑混凝土时或者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5. 3
16、预防措施5. 3.1浇筑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其有效振动深度约20-30cmo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o5. 3.2控制混凝土板浇筑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者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浇筑地点,随浇筑随挪移,以保持板面的水平。6. 3.3混凝土浇筑后12h以内,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6.3. 4混凝土板模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承部份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坍塌下沉。5. 3.5在浇筑混凝土程中,要注意
17、观察模板和支撑,如有变形应即将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6. 4管理方法在正温度情况下,局部不平整可用细石混凝土或者1:2水泥砂浆修补。(四)砌体工程1、墙身轴线偏移造成原因: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检查校核砌体的轴线与边线的关系,以及挂准线边长而未达到平直通顺一致的要求。2、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造成原因:在立杆数(或者框架柱上画水平线)标高不一致,砌砖角的时候每道灰缝控制不均匀,砌砖没有绷准线或者线没拉直。3、墙面游丁走缝造成原因: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砌砖前没有施行实测及挑选,排砖指底时没有把竖缝罗列均匀或者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
18、砖的中线相重合而造成游丁肢,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没有在沿墙面每隔2m间距竖缝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向上引伸作为控制走缝的基准。4、墙体浮现裂缝防治措施:4.1 可在外墙中部水平增设一道钢筋碎现浇带,在长度大于4m的墙中应设构造柱。4.2 施工时所用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得小于28天。4.3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4.4 4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小于7.5MPao5、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浮现裂缝造成原因: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顶砖没有斜砌顶紧。没有达到规定时间就进行顶砖砌筑。防治措施:顶砖应60度斜砌顶紧,砂浆应饱满,且至少应待下部墙体砌筑完毕15天后才干进
19、行。在进行抹灰之前,对接缝处要铺挂一道宽度不小于20Omm的钢丝网。(五)楼地面工程1、水泥砂浆面层1.1 起砂、起泡其原因有:水泥质量不好(过期或者受潮使强度降低),水泥砂浆不均匀,砂子过细或者含泥量过大,水灰比过大,压光遍数不够及压光过早或者过迟,养护不当等。防治措施原材料一定要经过试验合格后才可使用,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地面的水泥砂浆稠度不宜大于5cm(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计)。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水泥地面的压光普通不应少于三遍。第一遍随铺随进行,第二遍压光应在初凝后终凝前完成,第三遍主要是消除抹痕和闭塞毛细孔,切忌在水泥砂浆终凝后进行。1.2 面层空鼓、起壳其原因有:砂子粒度过细,水灰
20、比过大,基层未清理干净,基层表面不够湿润或者表面积水,未做到素水泥浆随扫随做水泥砂浆。因此,在面层水泥砂浆施工前应严格处理好基层(清洁、平整、湿润),重视原材料质量,素水泥浆应与铺设面层密切配合,严格做好随刷随铺。(六)装饰工程1、普通抹灰1.1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上等抹灰空鼓、裂缝,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者木砖松动,经门窗开关振动在门窗框周边产生空鼓、裂缝,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作,设专人负责阻塞严密。(2)基层清理不干净或者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者灰底)吸收,应认真清理和提前浇水。(3)基层偏差较大,一
21、次抹灰过厚,干缩率较大。应分层找平,每遍厚度宜为79mm0(4)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或者使用不当,应根据不同基层配制所需要的砂浆,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的使用管理工作。(5)有一些抹灰开裂的原因是墙体开裂引起的,砌墙时要严格按有关质量要求进行,在进行抹灰之前,要在所有税构件与墙体相接处的接缝处铺挂一道宽度不小于200mm的钢丝网。1. 2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开花(爆灰仔)。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抹完面层灰后,灰浆还未收水就压光,于是浮现气泡现象,在基层为混凝土时较为常见。(2)底灰过分干燥,又没有浇透水,抹面层灰后,水分很快被底层吸收去,于是来不及压光,故残留抹纹。(3)淋制石灰膏时,对
22、过大灰颗粒及杂质没有过滤好,石灰膏熟化时间短,抹灰后继续吸收水分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面浮现开花(爆灰)现象。1.3 抹灰表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方正,主要是抹灰前垂直、套方以及做砂浆墩冲筋不认真或者冲筋后间隔时间过短、过长,造成冲筋被损坏,表面不平。冲筋后抹灰层收缩不同,于是产生高低不平,阴阳角不垂直、方正。1.4 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等面层接槎时明显或者颜色不一致,主要是操作时随意留置施工缝造成。留施工缝应尽量在分格条、阴角处或者门窗框边位置。1.5 踢脚板、水泥墙裙和窗台板上口浮现墙厚度不一致,上口毛刺或者口角不方正等。主要是操作不细,墙面抹灰时下部接近踢脚板等处不平整,凹凸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 通病 防治 方案 施工 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3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