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生产系统控制规程.docx
《管桩生产系统控制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桩生产系统控制规程.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管桩生产系统控制规程(试行)大连信德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2022年2月1总则12采用标准33生产工艺流程44生产工艺方法及要求54.1 原材料进场及堆存54.2 配合比设计104.3 端头板及裙板的制作114.4 主筋定长切害I、墩头124.5 螺旋筋绕盘134.6 钢筋笼编制(编笼)144.7 模板清理、涂刷脱模剂144.8 装配154.9 混凝土搅拌164.10 布料174.11 合模174.12 预应力张拉(张拉)184.13 离心成型(离心)194.14 常压蒸养(蒸养)204.15 拆模(脱模)214.16 高压蒸养(压蒸)224.17 出釜堆存234.18 表面缺陷修补244.19
2、产品运输251总则1.1 为保障本企业生产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达到质量可靠、安全环保、经济合理的目标,加强生产过程各工序的严格控制,制定本规程。1.2 本规程合用于本企业各种规格和型号管桩生产的工序控制,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的生产工序控制。1.3 本规程一经发布,必须严格执行,如在执行中有与生产实际不一致之处,需提交桩场总工程师审批修订后,方可改变。本规程未规定部份按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1.4 其他要求1.4.1 各工序开工前,桩场总工程师应组织试验室、工程部、技术部对管桩各生产班组进行生产技术交底。生产过程中,必
3、须严格执行有关现行规定,并做好各项生产检测和记录。142生产中采用的各类主要材料由试验室进行检验,对于工艺装备、设备由设备部进行性能检验,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后,方准使用。1.4.3 生产中所用的各类设备、工装设施,使用前由安质部联合工程部、设备部进行全面检查,大型特殊设备需要取得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颁发的检验证书,并经运转、试用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在使用中设备部应时常进行维修检查并定期检查标定。1.4.4 生产中必须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制定各项安全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作好预防自然灾害、防火、防毒等工作。1.4.5 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并在生产中严格贯彻执行,制定各种质量控制措施
4、,确保工程质量。1.4.6 生产中应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和确保工程质量,但推广实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必须经过试验和鉴定后方可使用。1.4.7 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本规程要求进行生产,值班技术人员及质量检查人员应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如发现与本规程规定不符应及时予以纠正或者汇报。2采用标准本规程所采用的国家、行业及本企业标准如下。在本规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保持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GB13476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752022通用硅酸盐水泥GB1499.2202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份:热轧带肋钢筋GB80761997混凝土外
5、加剂GB/T146842001建造用砂GB/T146852001建造用卵石、碎石GB/T7002022碳素结构钢GB5016419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223.3200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10719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JC/T947200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JC/T5402022混凝土制品用低碳冷拔钢丝JGJ632022混凝土用水标准JTS2572022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2541998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681996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
6、91996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CB/T35581994船舶钢焊缝射线照像工艺和质量分级CB/T3559-1994船舶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工艺和质量分级DBJT08922000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JISA5373:200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制品GB13476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本企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试行)3生产工艺流程管桩生产关键工序有:编笼、布料、装配、张拉、离心和蒸养。管桩生产的主4生产工艺方法及要求4.1 原材料进场及堆存本规程规定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掺合料、外加剂、水、预应力钢筋、非预应力钢筋、钢材等。4.1.1 水泥4.1.1.1 标
7、号要求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径800mm以上规格管桩采用5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禁止使用其它品种水泥。4.1.1.2 进场要求水泥进场应附有产品合格检验单,物资部负责采集,并报试验室检验,试验室检验后按规定提交复检报告单,确认检验符合有关要求后,方可使用。进场检验、试验项目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按GB/T1346-2001进行,强度检验方法按GBm7671-1999进行。保证采用一个水泥厂家生产的水泥,若一个厂家不能保证供应时,方可重新选择新的水泥
8、货源,任何新选货源应进行全面进场检验。检验项目包括: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烧失量、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碱含量、比表面积,C3A含量,混合材掺量、游离氧化钙等,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1.1.3 检验要求每批散装水泥不大于500t或者袋装水泥不大于200t的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同出厂日期的水泥为一验收批,对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等项目应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当一批进场水泥,散装不足5C)Ot或者袋装不20Ot时,也应按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者水泥出厂日期逾3个月时,亦按上述规定进行复验。4.1.1.4 贮存要求散装水泥贮存于
9、水泥筒仓内,如为袋装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a)贮存水泥的仓库应设在地势较高处,周围应设排水沟;b)水泥在装卸、搬移过程中不得抛掷;C)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分批堆垛,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52.0m,堆垛应架离地面0.2m以上,并距离四周墙壁0.20.3m,或者留一通道;d)水泥不得露天存放,临时露天存放应上盖下垫。4.1.2 细骨料4.1.2.1 指标要求细骨料应采用洁净的天然硬质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63.4,其质量应符合建筑用砂(GB“14684)的规定,应严格控制砂的含泥量、级配、软弱颗粒的技术指标。冬期要做好防冻准备,严禁雪块混入。4.1.2.2 检验要求对选定的细骨料应做常规检验。进
10、场的砂需要进行进场检验。同一产地、同一规格、连续进场不超过400m3或者60Ot为一验收批。进场检验、试验项目包括:筛分、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等。4.1.2.3 料源要求对于新选原料产地,同产地更换砂场或者连续使用同一产地达一年的细骨料应做型式检验。检验内容包括:筛分、吸水率、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C-含量、碱活性等,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13粗骨料1.1.1.1 指标要求粗骨料应采用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且不超过钢筋净距的3/4,其质量应符合建造用卵石、碎石(GB/T146
11、85)的规定,应严格控制碎石的含泥量、级配、岩石饱水抗压强度的技术指标。1.1.1.2 料源要求对于新选原料产地,同产地更换矿山或者连续使用同一产地达一年的粗骨料应做型式检验。检验内容包括:颗粒级配、岩石抗压强度、吸水率、密切空隙率、压碎指标、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碱活性等,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1.1.1.3 检验要求对连续供应同厂家、同规格的粗骨料400m3(或者600t)为检验批,不足400m3(或者60Ot)时按一批进行验收。日常检验项目为颗粒级配、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等。1.1.1.4 贮存要求贮存碎石的料场,每周检查有无离
12、析碎石及会萃成堆的石粉,以便及时清除。4.1.4 外加剂4.1.4.1 质量要求混凝土掺用外加剂,对于起泡性、泌水性、酸碱度、流动度、硫酸根、氯离子含量,及对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宜优先采用秦系及聚竣酸系高效减水剂。4.1.4.2 料源要求对于新选货源、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产品达6个月者应进行全面一次检验,检验项目:匀质性指标、减水率、坍落度保留值、常压泌水率比、压力泌水率比、含气量、抗压强度比、CI-渗透电量、对钢筋的锈蚀作用、碱-硅酸反应抑制效能、收缩率比等,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1.4.3 检验要求正常生产
13、情况下,每批不大于50t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混凝土外加剂为一检验批,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进行验收。日常检验项目为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抗压强度比。外加剂在使用前经过试验,以确定其性质、有效物质含量和最佳掺量。使用中应调拌均匀,并定期进行检查。4.1.5 矿物掺和料1.1 .5.1指标要求矿物掺和料采用磨细矿渣粉,要求其品种、质量稳定,比表面积为4000cmAg5000cm2g,流动度比不小于100%,其性能不得对管桩产生有害影响。4.152 料源要求对于新选货源、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达6个月者应进行全面检验。检验项目为:密度、比表面积、烧失量、流动度
14、比、活性指数、含水率、SO3含量、MgO含量、碱含量、氯离子含量等项指标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153 检验要求磨细矿渣粉进厂应按出厂编号按批进行检验。同一品种、同规格、同厂家、每120t为一批,不足120t亦按一批计。检验项目为:比表面积、烧失量、流动度比、活性指数、含水率。4.1.6 水4.1.6.1 质量要求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4.162料源要求任何新水源或者同一水源的涨水季节或者使用同一水源达一年者,应进行全面检验。检验项目为:PH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氯化物含量、硫酸盐含量、硫化物含量。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量(按
15、SC2计)超过水重1%的水,均不得使用。1.1.7 非预应力钢筋1.1.7.1 质量要求管桩需要的非预应力筋主要有低碳冷拔钢丝(螺旋筋)和热轧带肋钢筋(端部锚筋)。低碳冷拔钢丝其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制品用低碳冷拔钢丝(JC/T540),热轧带肋钢筋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1.1.7.2 检验要求钢筋进场时,应附有出厂的质量证明或者试验报告单。按下列要求验收:(1)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组成,60t作为一个验收批。(2)表面质量验收:钢筋外观要求无裂纹、重皮、锈坑、死弯及油污等。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他缺陷
16、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3)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各截取一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2根试件,分别做拉伸(含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4)经检验合格的钢筋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如浮现某种异常现象(如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者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等)时,应及时反映,找出原因正确处理。(5)钢筋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避免压弯。(6)钢筋应按厂名、级别、规格分批堆放在钢筋棚内,并架离地面,立标牌识别。1.1.8 预应力钢筋1.1.8.1 质量要求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5223.3)的规定
17、,供应商应提供每批钢绞线的实际弹性模量值。1.1.8.2 检验要求预应力钢棒应成批验收,每批不大于30t、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钢棒,在盘端取样做拉力(整根破断)试验。如每批少于3盘,则应逐盘进行外观质量、尺寸及力学性能的检验。1.1.8.3 贮存要求预应力钢棒存放于干燥处,避免潮湿锈蚀。工地存放应高出地面200mm并及时盖好。1.1.9 板材管桩采用板材主要有端头板及裙板,宜采用Q235或者Q345钢板,其质量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的规定。端头板应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JC/T947)的规定。4.2 配合比设计4.2.1 配比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
18、土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生产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除满足生产要求外,还要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4.2.2 性能要求PHC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放松预应力筋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40MPa,塌落度宜控制在30mm-50mm,有抗冻要求的管桩应按抗冻性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4.3 端头板及裙板的制作4.3.1 技术要求端头板由端头钢板、套箍和连接钢筋形成,其规格、型号符合相应管桩的要求,端头钢板厚度要求22mm,为便于管桩之间焊接其外缘要求做出6X8mm焊接坡口,并制作钢
19、筋定位孔和连接螺栓孔,为使端头钢板与桩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在端头板上焊6根中12mm、长45Omm的联结钢筋。4.3.2 工序顺序下料一一车焊接坡口一一钻孔焊接钢筋4.3.3 操作方法用钢毛坯料经车床加工成厚度为22mm的端头板,并在其外缘用车床做出68mm焊接坡口,按要求在车光的端头板上用多轴钻床钻出钢筋定位孔和连接螺栓孔,连接螺栓孔兼作钢筋穿入孔。螺栓孔的丝扣可用大型钻床或者立床来做,将已加工好的端头钢板和套箍焊接在一起。为了在管节焊接时散热良好,套箍用滚沟机扎出散热导沟。连接钢筋采用手工焊焊接,焊缝长度10d(120mm)o434裙板制作裙板下料前根据端板的规格、型号计算好下料长度。焊接
20、时,应焊接坚固,焊缝不应有裂纹、夹渣、咬边等缺陷,避免在压圆时开焊。压圆时保证裙板转速均匀,成型后的裙板要轻拿轻放,以免由于磕碰造成端部凹陷。焊接后的端头板喇叭口的开口向外压1-2mm,保证裙板开口出与钢模内壁接触密切。435拼接要求桩与桩之间拼接采用端板焊接联接的方式。焊接前清除接口处砂浆、铁锈、水分、油污等杂质,坡口表面应保持清洁。焊接可采用E4303或者E4316焊条,也可采用E5016或者E5015焊条。焊接工艺可采用手工焊、自动焊或者半自动焊,焊接要求应按有关规程执行。1000.61200管桩宜采用端板内外坡口焊接工艺。焊缝不应有裂纹、夹渣、咬边、焊瘤、烧穿、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接
21、头极限弯矩不得低于管桩极限弯矩。4.4 主筋定长切割、墩头4.4.1 技术要求预应力钢筋采用螺旋槽钢棒,其直径分为12.6mm、10.7mm、9.0mm和7.1mm四种规格。钢筋下料前应保持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曲,端面应平整,下料长度相对差值不大于L/5000(L为管桩长),且不大于6mm0锹头强度损失不得大于钢筋标准强度的5%o锁头宜采用热锁工艺,墩头的温度宜控制在700C720C.4.4.2 工艺顺序下料长度确定一一喂料一一切割一一墩头4.4.3 下料长度确定主筋下料时要考虑撤头后长度损失、张拉时钢筋伸长、放张后弹性压缩等因素对桩长主筋下料长度的影响。钢筋喂料长度按下述要求执行,并每班次至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系统 控制 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3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