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内科门急诊常见症状诊疗规范2023版.docx
《儿内科门急诊常见症状诊疗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内科门急诊常见症状诊疗规范2023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儿内科门急诊常见症状诊疗规范2023版第一节发热第二节厌食第三节黄疸第四节尿频第五节血尿第六节蛋白尿第七节贫血第一节发热【定义】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称为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也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以腋表为准按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37.537.9C为低热,3838.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叁41为超高热。【病因】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将发热分以下几类:1 .致热原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是临床最常见的发热机制。感染性发热都是由各种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疫苗等外源性致热原引起,外源性致热原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创伤、手术、免疫性疾
2、病、梗塞等所引起的发热,是由于被损伤的细胞,组织坏死及异常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从而引起发热。2 .机体产热过多:剧烈运动,哭闹,惊厥等均可引起发热。小婴儿摄入蛋白质过高,长时间摄入高热能饮食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增高的病人均可出现长期低热。3 .散热障碍:广泛性皮炎、烧伤、外胚层发育不良致汗腺缺乏,环境温度过高,新生儿衣被过厚均可引起发热。4 .体温调节功能异常:见于下丘脑体温中枢受累,如大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颅脑损伤、出血,高钠血症、新生儿脱水热,安眠药中毒,暑热症等。【鉴别诊断】1.短期发热多由感染引起,常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注意各系统局部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
3、,诊断通常多无困难。5 .发热超过2w称为长期发热,其病因非常复杂,有时又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造成诊断困难。所以对于长期发热诊断应详细收集病史、进行细致全面的体格检查、结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并观察患儿对治疗的反应等,最后才能做出判断。重点阐述长期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1)热型对判断感染性疾病的病原种类有帮助,如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双峰热多见于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败血症,间歇热多见于疟疾,波浪热常见于布氏杆菌感染。(2)年龄对发热的诊断很有帮助。新生儿期常见的发热原因感染性疾病应考虑: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脐炎、新生儿皮下坏疽、新生儿脓疱病等。小于3岁儿童长期发热应主要考
4、虑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及肿瘤。大于3岁儿童长期发热应主要考虑感染性疾病、免疫相关性疾病及肿瘤。(3)发热的伴随系统症状常提示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伴咳嗽、咳痰、流涕、咽痛等症状应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伴咳嗽、咳痰、胸痛、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咯血等应考虑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伴潮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应留意结核感染;伴腹痛应考虑慢性阑尾炎、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胆囊炎、胰腺炎等,伴腹泻时应考虑感染性腹泻,伴恶心、呕吐、胃纳减少、便秘等,除了要考虑消化系统局部病因外,还要考虑全身性疾病在消化系统的表现,例如:慢性传染病、免疫缺陷病及恶性肿瘤等;伴精神反应差、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浮肿等应考虑心包炎、心内膜
5、炎、心肌炎等,发热期间迅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时,应注意感染性休克;伴排尿哭闹,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考虑泌尿系感染,伴血尿、腰痛等应考虑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可能,伴剧烈腰痛、脓尿、少尿,实验室检查提示蛋白尿、管型尿、氮质血症等要考虑肾乳头坏死等;伴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抽搐、意识障碍等需要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感染中毒性脑病、颅内肿瘤等,伴舞蹈症应考虑风湿热、狼疮性脑病等,伴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应考虑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伴关节肿痛、皮疹、眼红等症状提示JIA.S1.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伴面色苍白、肝脾淋巴结肿大等需考虑白血病、噬血细胞综合征、恶性淋巴瘤等,伴茶色尿、
6、黄疸、面色苍白等急性溶血表现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应考虑急性溶血尿毒综合征;伴怕热、多汗、易饿,多食,消瘦等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4)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对诊断有提示作用:伴皮疹可见于各种出疹性疾病、败血症、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病,伴皮肤瘀点瘀斑时要注意流脑、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伴黄疸可见于急性胆管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及败血症等,长时间无汗提示脱水、中枢性或者肾性尿崩症、外胚层发育不良、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阿托品中毒等;伴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转移癌、淋巴结结核等,局限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且与周围组织粘连着多提示其他
7、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注意寻找相应部位的原发肿瘤;前因膨隆提示颅内感染、前囱凹陷应考虑脱水等,伴结膜炎应重点考虑麻疹、川崎病、柯萨奇病毒感染、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眼球突出应考虑甲亢、框内肿瘤、框内感染、Wegener肉芽肿等,瞳孔不能收缩常提示下丘脑功能不全,无泪及角膜反射消失,舌面光滑缺少舌乳头提示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口腔可见鹅口疮提示免疫功能低下,需要考虑继发性和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咽部充血或伴有渗出提示化脓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CMv感染、沙门菌病等;甲状腺肿大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心浊音界扩大、听诊心音遥远提示心包积液,听诊到心包摩擦音提示心包炎等,肺部体格检查异
8、常应注意肺部感染、肺结核、同时应考虑支气管异物伴感染可能,胸骨压痛要注意白血病及骨髓炎;伴腹痛应考虑慢性阑尾炎、结核性腹膜炎、亚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等;全身肌肉软弱提示皮肌炎、多发性动脉炎等;直肠指检异常提示盆腔深部脓肿、肉芽肿性结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等;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者应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和排除一些疾病,有助诊断。常规检查应该包括血、尿、大便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培养、PPD试验、胸片、腹部B超等。小于1岁的婴儿要注意查尿培养。小于3个月及怀疑脑膜炎早期的病人应常规做腰穿行脑脊液检查及培养。根据病例实际情况选择有关的特殊检查
9、。【诊断流程】见表1。【治疗】1 .发热尤其是高热时会对机体带来一定危害,应对每一病例具体分析,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同时应尽早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2 .在有指征的情况下可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于高度怀疑感染的病例及重症病例,为避免延误病情,建议在进行了有效的病原学检查后,给予经验性的抗菌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病原学检查结果适当调整治疗方案。滥用抗菌药物会使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长期使用易导致药物热、混合感染等,干扰疾病诊断。3 .糖皮质激素对血液系统疾病、肿瘤、以及结缔组织病均有明显的控制病情及稳定体温的作用,在明确诊断前使用有可能给今后的诊断带来巨大的困难。因此,建议如非必需则尽量不用
10、。而对于高度怀疑的疾病,但尚无确切病原学依据的情况下,可采取诊断性治疗,根据治疗效果进一步评价最初诊断的准确性。表1.发热的诊断思路第二节儿童厌食【定义】是以儿童长时间食欲不振或减退为主的一类症状。临床多见纳呆、挑食、偏食、不思饮食或拒食,初起时无精神及全身症状,久则伴有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烦燥多汗、体弱多病及生长发育缓慢,多见于1.6y儿童。【病因】病因较复杂,归纳有以下四大类:一、疾病影响:大多数疾病都可导致儿童食欲下降,小如上呼吸道感染,大到全身、肝肾、胃肠道等疾病。特别是疾病伴有发热时,可使消化吸叫功能降低,导致胃口下降,甚至厌食。(一)躯体疾病:1.器质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
11、急慢肝炎、急慢性肠炎、肠道寄生虫、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神经系统感染、败血症等。消化道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胃食道反流、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肠吸收不良综合征、长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厌食。代谢与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各种酸中毒、乳糖吸收不良和乳糖不耐受等。肾脏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尤其是长期低盐饮食时,可导致食欲下降。食物过敏:部分对食物过敏的婴幼儿仅表现为厌食,可伴有腹泻。其它: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贫血、长期口腔科疾病等。2.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量、多种维生素缺乏等是引起厌食的常见原因。儿童厌食与体内微量元索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12、,二者可能互为因果。厌食症患儿由于各种原因食欲不振、食量下降,胃肠道对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减少,导致体内必需微量元素含量下降;同时因为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某些微量元素的需求量相对增加,因而更容易引起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缺乏。而微量元素的缺乏又往往加重厌食。(1)微量元素缺乏:锌:锌主要参与多种核酸、酶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并可影响人体的饮食行为。缺锌时酶活性下降,可引起口腔黏膜增生及角化不全,半衰期缩短,易于脱落,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能掩盖和阻寒舌乳头中的味蕾小孔,出现味觉迟钝,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硒: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可防止过氧化
13、物损伤,抑制自由基反应,保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形成,具有调节免疫和抗氧化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硒缺乏可引起味觉异常导致厌食。铁: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铁缺乏除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外,还导致含铁的细胞素酶和其他含铁酶的活性下降,从而引起代谢隙碍,出现食欲不振、舌乳头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及小肠黏膜功能紊乱。其他:钙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对保持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重要作用。而铜主要参与机体氧化还原反应,对儿童智力及内分泌功能都有重要意义。另外,人体微量元素之间由于存在相互协同或拮抗作用,低硒、低锌可能会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平衡。(2)微量元素过量:微量元素
14、铅具有神经毒性,高血铅使胃肠道功能紊乱而致食欲下降,而体内某些微最元素的缺乏也会导致铅的吸收增多和排泄减少。且厌食程度的高低与血铅水平存在一定关系。(3)B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族是所有人体组织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参与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B族维生素缺乏可导致肠蠕动减慢,食欲降低。(二)神经性厌食:是以患儿主动拒食,致体重明显减轻,伴有体象隙碍的一种进食障碍,常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可伴有间歇性发作性多食。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形体重过度关注是此类患儿临床症状的核心。神经性厌食症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女性,可出现闭经(至少持续3个月未来潮),伴随生长激素
15、和糖皮质激素水平增高、甲状腺素代谢变化和胰岛素分泌异常。其病因较复杂,涉及遗传、社会与文化、下丘脑功能、家庭与心理等因素。渺经性厌食不在此章节中讨论。二、药物影响:明显抑制食物摄取的药物如: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苯丙胺、哌醋甲酯(利他林),可使儿童食欲不振,纳食呆滞而使营养摄入下降。抗肿瘤药亚硝腺类、氮芥类可引起患者严重恶心、呕吐、厌食。一些抗生素如红霉素、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导致厌食。某些中草药如白垩、石膏、知母、大黄、黄柏、黄苓苦寒败胃,熟地黄滋腻碍胃,都可抑制食欲。广东地区长期给小儿服用“凉茶”可导致小儿胃肠功能减退出现厌食。服用过多的钙剂、VitA或VitD,也可出现食
16、欲减退和厌食现象。三、喂养不当:这是目前儿童厌食最突出、最常见的原因,无论城市或农村。1 .泥糊状食物添加不合理:包括添加时机不合理如添加过早或添加过晚、添加方法或方式不合理等均可导致后期的厌食及影响儿童生长发育。2 .营养行为不当:包括暴饮暴食、饭前吃零食、饮食无规律、吃饭不时、大量高营养补品(高蛋白和高糖)、过量冷饮或饮料、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强迫进食等等。3 .营养气氛不好:包括家庭就餐环境压抑、紧张、焦虑、吵闹,或有些家长将就餐之时当成打骂训斥的场所。四、气候因素:天气过热或湿度过大,可影响胃肠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减少等,致消化功能下降引起厌食。如夏天炎热也是
17、引起厌食的原因。【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对儿童厌食的诊断,其要点还是包括以下三大方面:1.病史:需详细询问病史,特别强调喂养史、过去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包括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和身长、母乳喂养情况、配方粉喂养情况、何时转换食物、出牙月龄、疾病及治疗情况、家族有无遗传性疾病等等。4 .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膳食调查以及营养评估。(1)临床症状: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盗汗、睡眠不安、夜惊、易醒、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疲倦乏力等不适。(2)临床体征:包括体重,身长/高,皮褶厚度,生命体征,皮肤颜色,毛发,口腔、心肺腹、四肢及神经系统等检查。(3)膳食调查:可通过询问法或食物频率法
18、等对患儿进行膳食调查,了解每日所摄入营养素的质与量,并调查营养素的摄入方式与方法、喂养环境、营养行为等。(4)营养评估:通过人体测量、人体成分测定、各种营养素的状况评价及临床检查等结果,综合判定营养状况,并明确是否存在营养不良以及营养不良的类型及程度。5 .辅助检查: 三大常规:明确是否存在血尿或蛋白尿、便血以及贫血等。如胃肠道出血时胃管内抽出咖啡样物质及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血清电解质、血糖、血气、血浆渗透压反映机体内环境是否平衡。肝肾功能、血清心肌酶谱等监测全身各脏器功能损伤程度,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评价免疫功能。营养生化指标如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视视黄醇结合蛋白、微
19、量元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缺锌、缺铁、高铅等)、维生素D、骨碱性磷酸酶等等。 内分泌检查如甲状腺功能、血浆皮质醇、尿17-羟类固醇、生长激素、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瘦素、神经肽Y等等。 营养代谢组学检测: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平台检测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类脂、维生素等,从整体的角度评估个体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及不同的食物成分等与慢性疾病的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体内代谢途径的改变。 特殊检查:如骨龄检测、骨矿物化程度检测(包括超声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定、定量CT测定等)、纤维胃镜检查是早期确诊应激性溃疡的主要方法、腹胀伴/不伴腹痛者可行X线平片(腹腔内有游离气体时提示溃疡穿孔)、超声图像等等。
20、二、鉴别诊断1 .慢性器质性疾病:包括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结核病、慢性肝炎等,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不难。2 .肠吸收不良综合症:包括原发病和吸收不良两方面的症状。临床表现有腹泻、消瘦、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表现。实验室检查示贫血,总蛋白、白蛋白减低,血清铁、VitBI2、叶酸等减低,胃肠X线示小肠吸收不良表现,小肠吸收功能检查包括脂肪吸收试验、碳水化合物吸收实验、蛋白质和VitBI2吸收试验等阳性结果,D-木糖试验检测黏膜的完整性以及小肠黏膜活检提供病因学诊断。3 .缺铁性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m2y最多见。发病缓慢,常见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
21、苍白,易疲乏或烦躁不安,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肝、脾可轻度肿大,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等。根据病史特别是喂养史、临床表现和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特点,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作有关铁代谢的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有确诊意义。必要时可作骨髓检查。用铁剂治疗有效可证实诊断。4 .锌缺乏:因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加或丢失过多所致,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厌食、异嗜癖,生长发育迟缓、体格矮小、免疫机能降低、皮肤粗糙、皮炎、地图舌、反复口腔溃疡、伤口愈合延迟、视黄醛结合蛋白减少而出现夜盲、贫血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锌降低。5 .高铅血症
22、:铅是一种多亲和性毒物,主要损害神经、生殖、造血、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等。铅中毒的症状在任何血铅水平都可以发生,其症状多为非特异性。高铅血症的临床表现有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惹、多动、注意力缺陷、攻击行为、反应迟钝、嗜唾、运动失调,严重者有狂噪、澹妄、视觉障碍、甚至出现头痛、呕吐、惊厥、昏迷等铅性脑病的表现;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血液系统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亚临床性铅中毒主要影响儿童的智能行为发育和体格生长。实验室检测提示高血铅。6 .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症状出现的早晚及轻重程度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多少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程度有关。先天性无甲状
23、腺或酶缺陷患儿在婴儿早期即可出现症状,甲状腺发育不良者常在生后36m时出现症状,亦偶有数年之后才出现症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智能落后、生长发育迟缓和生理功能低下。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甲状腺功能测定,诊断不甚困难。但在新生儿期不易确诊,应对新生儿进行群体筛查。7 .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类病,包括蛔虫病、烧虫病、钩虫病和绦虫病等。常见临床表现有贫血、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生长发育隙碍、异食癖等。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中查到虫卵。8 .喂养不当:包括泥糊状食物添加不合理,如添加时机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 急诊 常见 症状 诊疗 规范 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