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与综合治疗策略(全文).docx
《2023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与综合治疗策略(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与综合治疗策略(全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与综合治疗策略(全文)摘要侧方型局部复发已成为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最主要的复发方式,初诊时存在肿大可疑的侧方淋巴结是导致侧方型复发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新辅助放化疗联合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治疗策略。侧方淋巴结转移尚缺乏有效的诊断指标,目前疑诊侧方淋巴结转移主要依据是淋巴结短径大小(58mm),结合淋巴结影像学特征、肿瘤分化程度、环周切缘、肠壁外脉管受侵及淋巴结对放化疗的反应性等因素有助于更准确选择侧方淋巴结清扫的适应人群。设计侧方淋巴结可疑转移患者的综合治疗策略时,应兼顾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的风险。对高复发风险人群宜采取全程新辅助放化疗策略。同步
2、增量放疗的应用可能成为未来加强局部控制的模式之一,但对治疗失败患者,其对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实施的安全性影响尚缺乏研究。合并小的侧方淋巴结患者及放化疗后淋巴结消失的患者,行TME术后应密切关注淋巴结大小变化,早期发现复发,早期手术。依据侧方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分层,应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疗策略,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提高,以及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广泛应用,直肠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率从既往的20%50%下降至5%10%o手术的进步及放疗的应用还改变了局部复发的模式,在TME手术广泛开展初期进行的DutchTME临床研究中,中央型及前
3、方型占所有局部复发的30%,侧方型占25%1o而近年的研究报道显示,侧方型复发已成为最常见复发方式,占比可高达50%82.7%,直肠癌术后的侧方型复发已成为结直肠外科亟需预防及治疗的重要热点及难题2-引。一、中低位直肠癌转移风险与影像诊断既往文献报道的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巨大(6%50%),这可能主要源于纳入患者群体的差异4-5。日本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推荐,对肿瘤中心位于腹膜反折及以下(Rb)的cT34期患者施行侧方淋巴结清扫(1.atera1.1.ymphnodedissection,1.1.ND)6o目前关于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尚缺乏标准,多数研究将淋巴结直径1Cm作为确诊
4、淋巴结阳性的标准。而基于侧方淋巴结清扫后病理结果的研究则将诊断的阈划定在310mm之间不等7-8。日本一项随机对照研究JCOGo212报道,排除侧方淋巴结在1cm以上的患者后,351例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cT34期Rb直肠癌患者26例(7%)9;这与行TME手术的350例行TME手术患者随访7年后有26例出现侧方型复发相符合口0oCT方面,存在5-10mm侧方淋巴结患者的转移率为21.4%,侧方淋巴结5mm时转移率为5.2%,这大致反应了无确切影像阳性侧方淋巴结时,侧方淋巴结病理阳性的平均风险11。欧洲Mercury研究组通过恶性影像学特征调查发现,直肠癌侧方淋巴结可疑转移率为11.7%,存在可
5、疑转移淋巴结的患者的5年DFS率显著差于淋巴结阴性患者(70.7%比42%),但在接受放疗的患者中,这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12。欧洲I胃肠道和腹部放射学协会推荐将淋巴结直径(9mm)及是否具有恶性影像学特征(圆形、边缘不规则、信号不均匀)作为评分标准判断淋巴结转移状态,可以借鉴,但关于系膜外淋巴结是否可以采用同样的诊断标准的依据尚不充分口引。研究显示,以淋巴结直径为标准诊断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仍较差(55%78%),MRI对侧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平均可达0.88,PET-CT(0.83)及PET-MRI(0.72)并不能提高对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口4。有少数研究报道,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
6、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度15。但也有研究显示,增加不同条目数的影像学特征并不能改善预测的AUC值16。韩国、英国及国际多中心的回顾性调查均显示,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淋巴结直径更能预测患者侧方型复发的风险2,17-19。MRI目前已成为直肠癌分期诊断的金标准,尽管对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差强人意但DW1.相可显著提高侧方淋巴结的发现率,无论转移与否的淋巴结均显示为高亮信号,避免遗漏检出肿大的淋巴结20oDWI相克服了在CT或MRI-T2相上,由于骼内血管分支的错综复杂而导致肿大侧方淋巴结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鉴于DWI相发现肿大淋巴结的高敏感性力等MRI作为有肿大侧方淋巴结但未行清扫
7、患者的常规术后随访,可望尽早诊断侧方型复发,但其应用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尚待研究。除淋巴结直径及形态外,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距离,环周切缘状况,系膜外脉管受侵及系膜内淋巴结转移状态,均可帮助判断侧方淋巴结转移的风险21。二、选择性1.1.ND的新辅助治疗策略1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选择性1.1.ND:回顾性研究显示,Rb直肠癌行预防性1.1.ND后,侧方淋巴结阳性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仍可高达22.2%56.8%,其中约一半为侧方型复发22-23。JCOGO212研究中351例TME+1.1.ND组,26例淋巴结病理阳性,随访7年后,8例患者出现侧方型复发10。最近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报道了469例接受
8、TME+UND的患者,其中132例新辅助化疗,51例新辅助放化疗,器内淋巴结阳性25例(5.3%),闭孔淋巴结阳性25例(5.3%)洪51例(10.8%)复发,其中31例(6.6%)复发于骼内及盆丛区域,3.8%位于TME手术野,仅0.4%位于闭孔区域,基于此结果,该中心作为日本主张预防性1.1.ND的代表性中心,已将新辅助放化疗作为1.1.ND患者的优选治疗策略21。该研究提示,单纯1.1.ND对闭孔淋巴结转移是足够的,但对比25例器内区域淋巴结病理阳性,有31例患者发生了解内周围复发,充分说明了1.1.ND难以保证彻底清除器内周围淋巴结,对此结果的外科解释可能包括:盆丛神经区域的淋巴引流通
9、路存在癌残留,或者是保留器内内脏支时可能影响到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单纯的新辅助放疗对于初诊时存在侧方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不足以控制侧方型复发,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并得到广大学者公认,不同研究将可疑淋巴结的界值划定在5mm、7mm或者Iomm,对应的侧方型复发概率为8.3%59.9%18-19o其中国际多中心研究显示,对于存在初诊侧方淋巴结7mm的患者,1.1.ND能显著降低5年侧方复发率(19.5比9.7%远处转移率30.813.5%以及提高肿瘤特异性生存率79.4比94.1%)19o在最大宗的单中心放疗联合1.1.ND研究报道中,613例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212例接受1.1.ND;57例(9.3
10、%)侧方淋巴结病理阳性,其中46%的患者仅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而无系膜内转移;侧方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优于ypN2期患者,其中4例(7.0%)在清扫同侧发生复发,1例在对侧复发其余399例因无长径7mm侧方淋巴结而行TME手术者,13例(1.7%)发生侧方复发24。一项对欧美外科医生的调查显示,对于侧方淋巴结疑诊标准介于310mm间(中位7mm),71%愿意行标准的1.1.NDz53%建议进行放疗增量,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与医院类型及医生的个人经验有关25。一项针对放疗医生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认为对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处理应该以根治为目的,88.2%推荐行1.1.ND,59.1%推荐行放疗增量。就当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低位 直肠癌 淋巴结 转移 风险 评估 综合 治疗 策略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