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后医学心理学练习题.docx
《更正后医学心理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正后医学心理学练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医学心理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一个有经验的医生,能够从X光片上看到并不为一般人所觉察的病灶,这是知觉的(C)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个别性E.恒常性2 .一个术前病人既想通过手术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会影响机体的某些功能。所形成的动机冲突是(B)A.双趋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E,多重趋避冲突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情绪状态是(A)E.道德感A.心境B.激情C.应激D.美感4 .钢琴演奏家能手、眼、脚并用,弹好一首乐曲,这是(D)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分配E.注意的起伏5 .喜好用夸张性的方式表达情感,吸引他人注意
2、。但情感肤浅、易变,以自我为中心,爱幻想,易受暗示,渴望得到赞许。以上描述属于哪种人格障碍:CC.表演性人格障碍AD.反社会型E.焦虑型A.强迫性人格障碍B.焦虑性人格障碍D.依赖性人格障碍E.偏执性人格障碍6 .固执、猜疑是以下哪种人格障碍的特点?A.偏执型B.强迫型C.表演型7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是感觉的哪种特性:BA.感受性B.感觉适应C.感觉对比D.联觉E.选择性8 .人生会遇到无数应激源的作用,只有那些对人有意义的刺激物才能引起心理应激反应,这些事物是否对人有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A.应激源的强度B.应激源的性质C.应激源的数量D.人的认知
3、评价E.人的智力水平9 .按照医学心理学的观点,冠心病属于哪一类疾病DA.单纯躯体疾病B.神经症C.流行疾病D.心身疾病E.人格障碍10 .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EA.理解性B.对比性C.整体性D.组织性E.恒常性11 .与A型性格关系最密切的疾病是CA.溃疡病B.糖尿病C.冠心病D.癌症E.神经症12 .不被母亲喜欢的孩子会表现更加爱妈妈,因为恨妈妈使她更焦虑,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DD.反向E.退行C.行为疗法D.可塑性E.独特性A.合理化B.投射C.转移13 .系统脱敏疗法是哪种疗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CA.认知疗
4、法B.森田疗法D.理性情绪疗法E.生物反馈疗法14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是人格的哪种特征EA.共同性B.社会性C.稳定性15 .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而产生的注意是DC.有意前注意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E.特别注意16 .符合认知治疗的观点是CA.挖掘出病人压抑的潜意识冲突B.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消除病理性条件C.纠正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法D.创造使来访者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环境和氛围17.E.解释躯体症状和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直率热情,动作迅速,情绪易于冲动,A,多血质D.抑郁质B.胆汁质E.安静型缺乏耐心,属于气质类型:BC.黏液质18.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
5、BA.焦虑、自罪自责C.认知扭曲、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B.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精力减退D.睡眠紊乱19.20.21.22.E.食欲紊乱和胃肠功能紊乱“过分的谨小慎微、完美主义、 反复推敲”是:CA.反社会性人格障碍D.焦虑性人格障碍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过于细致、刻板固执、一丝不苟、B.表演性人格障碍E.分裂样人格障碍C.强迫性人格障碍“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哪种情绪状态BA.激情B.心境C.道德感D.应激E.愉悦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惊恐发作和:CA.情绪紧张D.朦胧状态B.E.为了戒除烟瘾,在每次吸烟后,To这种戒烟方法是D幻觉和妄想自罪自责应用某种引起恶心、C.广泛性焦虑呕吐的药物,反复几次,就再不
6、想吸烟A.系统脱敏法D.厌恶疗法B.条件操作法E.暴露疗法C.自我调整疗法23.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出现在以下哪个心理发展阶段CA.口欲期D.潜伏期B.肛欲期E.生殖器C.性器期24.“吃不到前蜀说葡葡是酸的”是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25.A.转移“江山易改, A.共同性B.合理化C.否认BD.升华E.幻想26.27.秉性难移”说的是人格的哪种特征CB.社会性C.稳定性D.可塑性E.独特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BA.合理化医学模式是:B.投射AC.转移D.反向E.退行A、B、C、D、E、某一时期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某一时期各种医学学派的集中反映对医学各门类
7、的总称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总称社会上普遍采用的医疗保健措施28.红、橙、黄等颜色使人有温暖的感觉,这属于感觉的哪种特性:DA.适应B.感觉对比C.选择性D.联觉E.强化29.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异常行为、神经症的症状主要是通过什么得来的:DA、潜意识冲突D、学习过程B、生理反应E、遗传因素C、人的认知30 .迁怒于人,迁怒于物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CAs合理化B、投射C、转移D、反向E、退行31 .某青年,因一次医疗事故,双目失明了,他从昏迷中醒来后,就不吃不喝,也从不与任何人说话,三天后,曾用刀片割腕自杀,这属于患者角色转化中的AA.角色行为异常B.角色行为强化C.角色行为缺如D.角色行为减
8、弱E.角色行为冲突32 .关于短时记忆的描述,正确的是:CA.短时记忆是记忆的开始阶段B.短时记忆在头脑中存留时间仅有0.25-2秒钟C.短时记忆的信息存储量有限,一般为72个记忆单位D.短时记忆又称瞬时记忆,具有物理特性编码,有鲜明的形象性E.短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深入加工在头脑中长期存储的记忆33 .认为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未满足的冲动和情感、遭受过的创伤及未解决的冲突所导致的理论是:CA.行为学习理论B.认知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E.心理生物学理论34 .每逢不良行为出现时即给予以痛苦刺激,如电刺激、呕吐等,经过一定时间反复训练,不良行为就和不愉快体验建立了条件联
9、系。这种治疗方法是:EA.系统脱敏法B,冲击疗法C.松弛疗法D.操作性行为矫正E.厌恶疗法35 .医生看病时,根据病的各种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给疾病下正确的诊断,属于:A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动作思维D.形象思维E.创造性思维36 .关于心理的本质说法错误的是:DA.心理是脑的功能B.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是一切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C.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D.大脑本身可以凭空产生心理活动E.脑对客观现实反映时是主观能动的37 .汽车正在行驶中,一名儿童突然冲向马路对面。司机急刹车,儿童在车前的半米处跑过。这时司机顿感心跳加快,头上冒汗,手脚无力,这种情绪状态是:DA.心境B.激情C.
10、情感D.应激E.情操38 .指个体的潜能和天赋得到充分发挥的需要是: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爱与被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39 .关于遗忘的规律与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CA.遗忘先快后慢B.记忆材料长度越长,越容易遗忘C.遗忘的多少与个体心理状态无关D,抽象的材料比形象的材料容易遗忘E.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越不容易遗忘40.遭遇自然灾害等强烈精神刺激后快速起病,出现情感反应迟钝、意识清晰度下降等症状,但2-3天就会缓解或消失,是哪种精神心理障碍:EA.创伤后应激障碍D.人格障碍B.精神分裂症C.适应障碍E.急性应激障碍二、名词解释1 .心境:心境是指是一种微弱持久和弥漫性的
11、情绪体验状态,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2 .气质:定义为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3 .创伤后应激障碍:指个体受到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的无助、恐惧、焦虑或厌恶等心理反应,常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通常延迟在事发1月后,有些则在创伤数月-数年延迟发作。4 .共情:治疗者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正确的停除到来访者的情结感受并能与来访者交流,使来访者知道有另一个人不带或见,偏见和评价地进入他的感情世界来。5 .异常心理: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大脑的结构或功能失
12、调;或是指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6 .需要: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害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7 .自我防御机制:指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主要通过对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8 .急性应激障碍:指遭遇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如自然灾害、严重攻击,战争,亲人离丧、性侵犯)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出现短暂应激反应,大多历时短暂。9 .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生发展转归上起着重要作用,有明确的病理基础器官出现了形态学或组织改变的躯体疾病。10 .医患关系:在医疗卫生活动中,医务人员为保障和促进患者健康而与其家属建立起来的特殊人际关系11 .性格:个体在
13、生活过程中行成的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12 .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感情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13 .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14 .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行成了一贯的反应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15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16 .人格: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7 .心理干预: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
14、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18 .心理应激:个体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19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日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向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20 .阻抗:病人心理内部(潜意识)对治疗过程的抗拒力,以防止治疗使痛苦在意识中重现。21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的一致程度。22.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23 .常模: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目前大多数标准化测验采取的标准分常模。24 .ABC
15、情经理论框架:A指事件;B指信念,也称非理性信念,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对该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这件事发生后,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三、简答题1 .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倾听技术:倾听是心理治疗的第一步,它不仅是了解情况的必要途径,也是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和给予病人提供帮助的手段。提问技术: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病人问题有关的具体事实,情绪反应、看法和推理过程等。鼓励技术:作用是表达治疗者对病人的接纳,对所叙述的事情感兴趣,希望按此内容继续谈下去。内容反应技术:是指治疗者把病人的言语与非言语的思想内容加以概论、综合与整理后,再用自己的言语反馈给来访者。情感反应技术是:是指治疗者把病人用
16、言语与非言语行为中包括的情绪、情感,加以概括、综合与整理后,再用自己的言语反馈给来访者,以达到加强对来访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促进沟通。面质技术:是指治疗者运用言语描述在病人的感受、想法和行为中存在的明显差异、矛盾冲突和含糊的信息,并当面提出质疑。解释技术:是从治疗得自己的参考体系出发,同时主要针对病人隐含的信息,即病人没有直接讲出或没有意识到那部分内容。非语言性技巧:治疗者运用该技巧主要是以此影响病人并通过对病人的非言语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获得有用的信息。2 .简述心理评估的方法观察法:是通过对被评估者的行为表现直接或间接的观察或观测而进行心理评估的一种方法。可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特定情况下的观
17、察两类。会谈法:其基本形式是评估者与被评估者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也是心理评估中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法:当有些资料不可能从当事人那里获得时,就要从相关的人或材料那里得到。因此,调查是一种间接的、迂回的方式。心理测试法及临床评定量表: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量。3 .简述应激过程的心理中介机制认知评价: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应对方式: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稳定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更正 医学心理学 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6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