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颅颌面整形美容手术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
《整形外科颅颌面整形美容手术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形外科颅颌面整形美容手术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整形外科颅颌面整形美容手术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颅颌面软组织损伤清创术第二节第二节颅骨缺损修复术第三节上颌骨骨折固定术一、上颌骨骨折口外牵引复位固定术二、1.eFOrtkIk川型骨折开放复位固定术第四节下颌骨骨折开放复位固定术第五节牌状突骨折固定术第六节颔骨颔弓骨折复位固定术一、口内前庭沟切开复位术二、冠状切口复位固定术第七节眶底、眶周骨折后畸形矫正术第八节眶距过宽矫正术第九节颗下颌关节强直成形术第十节颔骨整形术一、颔骨增高术二、颔骨降低术第十一节上颌骨正颌手术一、上颌骨前份截骨后移术二、上颌骨后份截骨上移术三、上颌骨1.eFOrtI型截骨前移术第十二节1.eFOrtI1.型截骨术第十三节下颌骨正
2、颌手术一、下颌骨前份截骨术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三、下颌体梯形截骨术四、下颌骨偏斜矫正术第十四节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第十五节额整形术一、额前徙术二、额后退术三、颈部偏斜矫正术四、隆额术第十六节颅颌面骨骼牵引术一、下颌骨牵引二、上颌牵引三、面中份骨骼牵引第一节颅颌面软组织损伤清创术【适应证】各种裂伤包括切割伤、刺伤、挫裂伤、撕裂伤、动物咬伤等。【禁忌证】1.呼吸道阻塞、大出血、休克、重要脏器损伤等紧急情况尚未处理或未稳定,应暂缓做清创手术。2 .伴发骨折的患者应先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然后修复软组织。3 .已经感染的伤口不适宜做初期清创缝合术。【操作方法及程序】清创术包括冲洗伤口、清理伤口和关闭
3、伤口三个主要步骤。1.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大范围或严重损伤可用全麻。2 .冲洗伤口先用无菌纱布轻轻塞住伤口,剪除伤口附近的毛发,再用肥皂水清洗皮肤。经伤口侧缘进针注入麻药,在局麻下用大量外用盐水冲洗伤口。3 .清理伤口常规消毒术区,铺无菌单、进一步清除伤口内异物,切除坏死组织,修剪创缘。4 .关闭伤口彻底止血。将移位的组织准确对位和分层缝合。注意消除死腔,皮肤创缘必须无张力对合。皮肤缝合应采用细线。直接拉拢缝合有困难的较小的皮肤缺损创面可以做附加切口,切口尽可能沿皮肤张力线和自然皱褶,形成局部皮瓣,以便于关闭伤口,如局部旋转皮瓣、滑行皮瓣、菱形皮瓣、双叶皮瓣等。严重肿胀或张力过大的伤口可以先
4、采用定向拉拢的方法,如用细钢丝铅丸、纽扣或碘仿纱块衬垫等褥式减张法拉拢伤口,待肿胀消退、张力减小时再进行较细致的缝合。遇有大的皮肤缺损创面时,可以考虑先行断层皮片游离移植,消除创面,后期采用皮肤扩张技术进行修复。5 .引流与包扎视污染和损伤程度放置引流。伤口可以暴露或包扎。【注意事项】1.伤口区域的毛发应予剃净,以便于清创和修复,但眉毛和发际只可剪短而不要剃刮,以便作为缝合时组织准确对位的标志。6 .做皮肤清洗时,肥皂液不可进入伤口。其他消毒药品,如乙醇、过氧化氢、六氯酌、碘剂、强力肥皂液等都不应直接接触开放的伤口,因为这些物质可能杀伤细胞。消毒剂的应用原则是任何滴入结膜囊而不能舒适耐受的药液
5、都不能用于伤口。过氧化氢液不应常规用于清洗伤口。7 .冲洗应有足够的压力,临床有效的冲洗扭力为每平方英寸(6.45cm2)7磅(3.17kg)。球形冲洗器或靠重力流动性冲洗若达不到这个压力,应采用装有18号针头的大号注射器用力推注。8 .污染严重的伤口或动物咬伤应读用清洁剂和盐水冲洗,以去除动物的涎液和其他污染物。9 .面部伤口的扩创应遵循保守的原则,组织切除只限于坏死和沾染尘土或其他不易清除的颗粒的部分。由于面部丰富的血液供应,即使是蒂部窄小的撕裂组织也可以成活,应予以保留。不规则或斜面的皮肤创缘应予切除,形成整齐的创缘,以减少愈合后瘢痕。10 关闭面部伤口时,应注意轻柔操作和细致处理,以避
6、免组织损伤或加重瘢痕形成。第二节颅骨缺损修复术【适应证】颅骨缺损的直径若大于2cm,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修复。【禁忌证】1.严重颅脑损伤尚未康复者。11 反复癞痫发作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者。12 局部感染,软组织条件较差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 .局麻或全麻下。2 .经局部瘢痕切口入路,仔细将头皮与深层硬脑膜剥离,显露骨缺损的范围,并在骨膜下沿周边向外剥离约以便于缺损修复。3 .局部软组织条件差,不能一期修复缺损时,可首先采用软组织扩张器的方法,利用扩张皮瓣替代缺损区的瘢痕组织,在转移皮瓣时进行骨缺损修复或二期修复骨缺损。4 .小的骨缺损可利用自体颅骨外板进行修复,效果理想。大的骨缺损可利用人工材
7、料进行修复,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外形良好。5 .反复无菌盐水及抗生素盐水冲洗创面,分层缝合切口,头皮下置负压引流管,加压包扎。【注意事项】1.修复材料与骨缺损边缘应有良好的嵌合,避免术后形成台阶,影响外形。2.术后应予头皮下放置可靠引流,妥善加压包扎,避免头皮下积血、积液。后期发现有积液时,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用注射器抽出。第三节上颌骨骨折固定术一、上颌骨骨折口外牵引复位固定术【适应证】上颌骨骨折向后或向下移位,不能用手法或口内牵引复位者,或伤后超过2周,有纤维性愈合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预备石青绷带、牵引支架、牙弓夹板和细钢丝。2 .半坐位或仰卧位。上领牙列拴结牙弓夹板,在尖牙区拴扎
8、长约20mm的细钢丝。3 .坐位。头部打石青绷带、安置牵引支架,形成石膏头帽。4 .局部浸润麻醉。用腰椎穿刺针从骨下缘皮肤刺入至口内区前庭沟,将细钢丝引出口外。5 .将细钢丝固定在头帽上的固定支架上。【注意事项】1.石膏帽应包括眉弓和枕骨粗隆,以防松动滑脱,同时注意不要压迫耳郭组织。2 .根据骨折移位的情况,调节牵引的方向,如,向前为主还是向上为主。在制作牵引支架时应先考虑好。3 .注意咬合关系的变化,调节牵引方向。4 .术后每日凋整牵引钢丝的松紧度,钢丝穿出皮肤的部位每口用乙醇消毒,垫棉球,避免压迫皮肤。二、1.eFort型骨折开放复位固定术【适应证】1.上颌骨骨折,同时有软组织创口与骨折区
9、相通。5 .上颌骨骨折移位明显,严重影响咬合与咀嚼功能的发挥。6 .陈旧性上颌骨骨折,已纤维愈合或初期骨愈合,错位明显,手法或牵引复位无效者。7 .1.eFort型骨折,颅面分离,伤后7d内,无颅脑症状者。8 .陈旧性上领骨骨折,骨折愈合已久,咬合错位明显,面部畸形者。【禁忌证】合并严重颅脑损伤者,不应急于处理颌骨骨折,可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a【操作方法及程序】1.经鼻插管全麻。9 .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开,沿骨面剥离黏骨膜,1.eFort型骨折可做下睑辅助切,1.eFort型骨折可辅加下睑切口和眶外缘切口或冠状切口。3 .显露骨折线,或切开错位愈合的骨质,去除骨断端纤维骨痂。4 .将骨折段复位,对
10、正上下领咬合关系,用微型接骨板固定。5 .彻底冲洗,止血,分层缝合关闭创口,放置橡皮条引流。【注意事项】1 .注意严密缝合关闭口腔内创口,避免骨折处暴露,骨坏死,骨不连的发生。2 .以恢复患者正常咬合关系为标准,正确进行复位固定,避免错位愈合及术后咬合不协调。3 .术中注意保护眶下神经。梨状孔周围剥离时注意保护鼻黏膜。4 .复位固定操作时注意保护鼻泪管与泪器,避免鼻泪管损伤致术后长期溢泪。第四节下颌骨骨折开放复位固定术【适应证】1.下颌骨体、下颌角、中线或中线旁骨折。2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错位严重,不能用其他方法复位固定者。3 .儿童乳牙期或混合牙列期,因牙冠小不能应用牙弓夹板固定,以及无牙
11、颁骨骨折。【操作方法及程序】1.视骨折复杂程度,选择局麻或全麻。全麻应采用经鼻腔气管内插管。4 .口内前庭沟切口。5 .骨膜下分离,显露骨折区。6 .手法复位,或做暂时性颌间结扎,对正咬合关系。7 .选用小型接骨板,沿理想固定线(张力带)固定。儿童可选用微型接骨板固定。8 .冲洗创口,缝合伤口,置橡皮条引流。【注意事项】1.沿理想固定线(张力带)固定,注意避免损伤牙根和下牙槽神经。9 .儿童患者应选用微型接骨板和短螺钉,尽量避免损伤牙胚。10 下颌角部骨折可以酌情拔除或者保留迟牙。11 根据骨折固定的稳定程度和咬合关系,采用或不用短期的颌间牵引。12 术后应注意呼吸道的通畅,选择适当的体位,吸
12、除分泌物。13 术后给予漱口液,保持口腔的清洁,同时注意补充营养。第五节牌状突骨折固定术【适应证】(一)保守治疗的适应证1.儿童期各种类型骨折。2 .关节囊内骨折。3 .关节囊外骨折,高位折裂,骨折块较小。4 .牌颈或牌颈下无移位或轻度成角移位(成角小于30),错位的骨折,合并咬合关系良好或轻度拾干扰。(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1.牌状突骨折向颅中窝移位。5 .牌状突骨折向外侧移位并突破穿出关节囊。6 .骨折伴异物植入。7 .骨折错位愈合伴严重功能障碍或剧烈疼痛。8 .骨折严重移位或脱位伴咬合关系紊乱,通过保守治疗无法矫正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保守治疗在手法复位后行颌间固定。单侧牌状突骨折可在
13、患侧磨牙区垫上23mm厚的橡皮垫,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使下颌骨下降,牌状突复位,恢复咬合关系。固定期一般需34周。9 .手术治疗(1)经葬腔气管内插管全麻。(2)常规消毒铺无菌单。(3)取耳屏前或下颌缘下方或耳前、颌下联合切口,沿骨面翻瓣,至关节区。(4)剥离关节囊充分暴露骨折断端。(5)将移位关节头复位至关节窝内,两断端用小型接骨板、螺钉固定。(6)分层缝合手术切口。【注意事项】1.耳前切口和颌下切口均须注意避免损伤面神经。2 .始终在骨膜下分离,以避免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3 .钻孔固定时注意保护牌状突颈部后内方的领内动脉,用钢板或骨刀衬垫。4 .术后注意早期功能训练,术后制动12周,开
14、始进行张口训练。第六节颔骨额弓骨折复位固定术一、口内前庭沟切开复位术【适应证】颔弓中段线性骨折,张口受限,面部塌陷,伤后不超过1周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自上颌第一磨牙远中沿前庭沟向后做ICm长切口,切开黏膜及黏膜下组织。2 .用长而扁平的骨膜分离器从切口伸至颊骨颔弓的深面。向上、外撬动骨折段,使之复位。3 .复位后缝合口内创口。【注意事项】1.术后复查X线片,确认复位效果。4 .术后2-3周内,注意保护骨折复位区,防止受压、受撞导致移位。5 .复位后不宜过孕进行张口训练。二、冠状切口复位固定术【适应证】1.颔骨移位、塌陷引起张口受限,影响咀嚼功能,脸形改变者。6 .复杂或粉碎性颔骨颔弓骨折
15、。7 .陈旧性颔骨颗弓骨折,面部塌陷,张口受限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气管内插管全麻。2 .在前额发际后34cm处,从一侧颗部到头顶,超过中线少许,做一侧冠状切口,切开帽状腱膜,用头皮夹止血。3 .在帽状腱膜下层翻转额顶皮瓣。4 .至眶上缘上方ICm处,切开骨膜,剥离眶上神经血管束。5 .向下剥离,显露眶外缘、颔骨与骨折线。6 .下睑缘切口,切开外眦部眼轮匝肌,自睑板和眶隔前间隙向下分离,显露眶下缘及骨折线。7 .口内前庭沟切口,骨膜下分离,显露颔骨下部。8 .将器械插入颗骨下或上颌窦内,缓慢用力,使颈骨复位。在眶外侧缘、颔弓、眶下缘和颔骨牙槽皤等处用微型接骨板固定。9 .止血,冲洗,分层缝
16、合各处切口,留置橡皮条引流,用绷带加压包扎。【注意事项】1.术中注意保护眼球。10 分离显露颔弓时注意在颗深筋膜浅层下进行,避免损伤面神经分支。11 如眶内容物突人上颁窦腔,应妥善还纳,必要时用钛网或其他材料修复眶壁缺损。12 下睑切口缝合时,注意妥善缝合眼轮匝肌,并与眶外缘的骨膜固定1针,避免下睑外翻。第七节眶底、眶周骨折后畸形矫正术【适应证】眶骨骨折后眼球明显内陷下移,严重影响容貌者。【禁忌证】无特殊禁忌证。【操作方法及程序】手术可在局麻或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1.单纯眶壁骨折(1)手术采用下睑睫毛缘下切口入路,探查眶壁时,沿眶壁剥离的范围及深度要足够,充分松解眶内软组织与骨折眶壁的粘连,将
17、嵌顿于骨折线内或邻近腔窦内的软组织复位,同时注意保持眶骨膜的完整,防止其破裂而致眶内脂肪溢出。充分游离松解嵌顿于骨折线及邻近上颌窦或筛窦的眶内容物是保证术后良好效果的先决条件。(2)采用自体骨或人工骨片置入修复眶底、眶内壁。为适应眶骨的解剖形态,植入骨应做相应的修整塑形,多数情况下需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片重叠修整后植入眶内,方能将已充分剥离分解的内陷的眼球向前托出。植骨时随时注意眼位的调整,包括眼球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位置,为防止术后因消肿等因素造成的内陷,术中一般需适当矫枉过正。植骨时还应注意眶内压不可过高。2.构成眶骨的骨骼骨折移位,眶骨环破裂(1)显露骨折部位:根据拟显露部位及手术的需要
18、,分别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下险缘切口、口内龈颊沟切口入路,或上述切口不同的联合入路、邻近有瘢痕切口可利用时,也可经瘢痕切口进入,充分显露各骨折部位。(2)截骨复位:对于明显骨折移位,骨断端间有软组织嵌顿者,或伤后时间较短,断端间未发生完全骨性愈合者,可用骨凿沿原骨折线处凿断,将骨折块游离复位。对于已发生骨性愈合者,根据设计的截骨线,用来复锯、摇摆锯及骨凿截骨,将整个骨折块完全游离后进行复位,并用小钛板做可靠的内固定。(3)植骨及眶壁的修复:根据眶壁骨折缺损情况,采用自体颅骨外板或人工骨,植于眶底、眶外侧壁及眶内壁骨缺损处,修复方法同上。术后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以减轻眶内容物水肿,降低眶内压。
19、【注意事项】1.修复眶骨骨折时,要充分显露各骨折部位,担心损伤眶内软组织而仅做较浅的剥离是术后眼球移位不能有效矫正的主要原因之一。2.伴有严重骨折移位的眶骨骨折,应首先将移位的骨折块截骨复位并进行可靠的内固定,在此基础上行眶壁修复。第八节眶距过宽矫正术【适应证】1.5岁以上,发育好,不合并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疾患。2.颅内及颅内外联合入路手术要求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包括颌面外科、五官科、神经外科和麻醉科等)多科协作,并具备一定的仪器设备。【禁忌证】1.78岁内的儿童不宜应用“0”形截骨术,否则可能造成颅前窝的暴露。2.患者过小,发育差,或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患。【操作方法及程序】1.切
20、口选择颅内外联合径路选用颅冠状切口。颅外径路的“U”形截骨和“O”形截骨也选用冠状切口,而眶内壁截骨内移则既可选用冠状切口,也可选用鼻根内毗部的局部切口。2 .颅外径路截骨手术(1) 眶内侧壁截断及内移手术:先截除鼻中隔的过宽鼻骨及筛窦,然后将部分或全部眶内侧壁和鼻眶缘截断后连同内眦韧带向中央靠拢,最后进行钢丝结扎固定,或应用微型钢板固定。两旁的截骨后间隙则进行嵌人植骨。(2) “U”形截骨术:在眶内侧壁、外侧壁、眶下缘和眶底进行截骨,截下骨块呈“U”形,同时截除中央部过宽的鼻根部及筛窦组织,将眶下部向中央靠拢,结扎固定,并在遗留的两侧骨间隙中进行植骨。本术式适用于I1.度眶距增宽症,筛板位置
21、较高,无脑脊膜膨出的病例。(3) “0”形截骨术:是在形手术基础上扩大、连同眶上缘及额窦的底部一并截断,向中央拉拢固定的术式,较“U”形手术彻底,适用于中度眶距增宽病例而额窦尚未完全发育者。3 .颅内径路手术实质上,这是颅内颅外联合径路的手术方法。其基本手术操作步骤是前额开窗、前额眶上骨桥制备、眼眶截骨并向中央靠拢及植骨等步骤O【注意事项】1.全身麻醉,麻醉前腰穿,安置持续脑压测定仪(颅内入路者,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导尿。4 .进颅后严密观察脑压,如高者,应静滴甘露醇或放脑脊液。5 .在剥离眶内容物时,注意有无因压迫引起的眼迷走神经反射,血压过低时应暂停手术,待血压回升后继续手术。6 .眼眶截骨
22、应位于眼眶前2/3与后1/3交界处。7 .头皮下放置引流管,视引流物多少可在术后2448h拔除,必要时可延至术后72ho8 .苏醒期为平卧位,苏醒后床头抬高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9 .维持正常血压,一般收缩压维持在12kPa(90mmHg),不宜过高,以免引起颅内出血和脑水肿。10 术后24h内腰穿不宜开放引流,否则会因颅内压太低导致颅内出血,24h后开放导管以减少脑脊液鼻漏,一般留置3d。若持续有脑脊液鼻漏,应继续使用甘露醇。第九节颗下颌关节强直成形术颍下领关节成形术分为高位颍下颌关节成形术(截骨部位在下领切迹以上)和低位颠下颌关节成形术(截骨部位低于下颌切迹
23、)。【适应证】1.高位颗下颌关节成形术适用于粘连病变局限在关节本身和牌状突颈部。11 低位颍下颌关节成形术适用于骨性粘连广泛,已累及下颌切迹和喙突者。【禁忌证】1.局部感染未愈者。12 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操作方法及程序】(一)寓位颗下颌关节成形术1.强化麻醉加局麻或气管插管全麻。13 常规消毒,铺无菌单。14 常在耳屏前做手杖形或角形切口。在腮腺嚼肌筋膜浅面锐性剥离皮瓣。15 在相当于颔弓根部剥离显露关节囊。16 在关节囊处做“T”形或1.”形切口,于关节窝平面和下领切迹之间截骨,测试开口度,一般应达到2cm以上。17 截开后的骨断端应修整成体积较小的同钝状,并采用自体筋膜、肌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形外科 颅颌面 整形 美容 手术 技术 操作 规范 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9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