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汇编.docx
《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汇编.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汇编一、生命征测量(一)测量体温的目的1 .判断体温有无异常。2 .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3 .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二)体温计的检测方法将全部温度计的水银柱甩至35C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C以下的温水内,3分钟后取出检视。若体温计之间刻度相差在02C以上或水银柱有裂隙者,不能再使用。合格体温计用纱布擦干,放入容器内备用。(三)体温计的消毒保存方法每次用后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75%乙醇或500mgI.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冲净、擦干备用。(四)短细脉的测量与绘制方法1 .测量方法:如发现有短细脉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
2、一人测脉率,两人同时开始,测1分钟。以分数式记录:心率/脉率。2 .绘制方法:脉率以红点表示,相邻的脉搏用红线相连。心率以红圈表示,相邻的心率也用红线相连。在脉率和心率两曲线之间用红笔斜线填满。(五)测量血压的目的1 .判断血压有无异常。2 .动态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3 .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护理提供依据。(六)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1 .测量前,应检查血压及汞柱有无裂损,是否保持在“0”点处,橡胶管和输气球是否漏气。2 .袖带宽度要符合规定标准,如使用的袖带太窄,则要用较高的充气压力,才能阻止动脉血流,测得的数值偏高;如袖带过宽,大段血流受阻,增加血流阻力,使搏动在达到
3、袖带下缘之前消失,测得的数值偏低。因此袖带不宜过宽或过窄。小儿最适合的袖带宽度是上臂长度的1/22/3。3 .为了免受血流重力作用的影响,在测量血压时血压计“0”点应和肱动脉、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卧位时,与腋中线平。如果肢体过高,测出的血压偏低;位置过低,则测得的血压偏高。4 .如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复测,先将袖带内空气驱尽,使汞柱降至“0”点,稍停片刻,再进行测量,直到听准为止。否则连续加压,时间过长,可使肢体循环受阻,患者感到不适,并影响测量数值。5 .对要求密切观察血压的患者,应尽量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测得血压值相对准确,有利于病情的监护
4、。6 .测量前应使患者保持安静,劳动或情绪紧张者,应休息20分钟后再测。7 .对偏瘫患者,应在健侧手臂上测量。因患侧血流障碍,不能反映机体血压的真实情况。8 .关于舒张压的指标,按世界卫生组织统一规定,以动脉音消失为舒张压。但目前多数仍以动脉音变调为舒张压读数,当变音和消失音有差异时,对危重患者,两个读数都应记录。9o防止血压计本身造成的误差,如水银不足,则测出血压可偏低。检查的方法是充气后,把水银柱上升到顶部,关紧阀门,如水银柱能保持在顶部,则表示水银量己足。10 .血压计要定期进行检查,保持准确性,应平稳放置,不可倒置;打气不可过高过猛,以免水银溢出。用后袖带内空气要放尽、平卷,关闭水银柱
5、开关,注意螺旋帽不要掉落,然后放于盒内固定处,轻关盒盖,避免玻璃管被压碎。(七)下肢血压的测量方法患者平卧或俯卧,袖带应宽大,缠于大腿下部,使其下缘在胭窝上35cm处,将听诊器置于胭窝动脉搏动处。记录时应注明“下肢血压”。二、铺床法(一)铺备用床的目的保持病房整洁,迎接新患者。要求:平整、舒适、安全、适用。(二)铺备用床的注意事项1 .患者进餐或诊疗时应暂停铺床。2 .铺床前检查床的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3 .操作时应用节力原理。4 .各层床单铺平拉紧,中缝对齐。5 .铺完床后,整理床单元及周围环境。(三)铺暂空床的目保持病房整洁,供新入院或暂离床活动的患者使用。(四)铺暂空床的注意事项1 .患
6、者进餐或诊疗时应暂停铺床。2 .操作时应用节力原理。3 .各层床单铺平拉紧,中缝对齐。4 .盖被三折与床尾齐。(五)铺麻醉床的目的1 .便于接受和护理麻醉手术的患者。2 .患者舒适、安全、预防并发症。3 .保持被褥不被污染。(六)铺麻醉床的注意事项1 .全部更换清洁床单。2 .根据季节和室温选择适宜的盖被。3 .铺床完毕,床单元消毒。4 .根据病情,备齐用物。三、穿脱隔离衣穿脱隔离衣的注意事项1 .隔离衣长短合适,如有破洞应补好,穿之前将一切用物备好,不可穿着隔离衣到清洁区取物。2 .污染的手不可触及内面及衣领。3 .隔离衣应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随时更换。4 .悬挂在半污染区的隔离衣清洁面
7、朝外,在污染区应将污染面朝外。5 .已使用过的隔离衣,要弄清其清洁面和污染面,穿脱时不得相互碰撞。四、无菌技术基本操作(一)无菌技术的定义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二)戴无菌手套的目的在执行某些无菌操作或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以确保无菌效果。(三)戴无菌手套的注意事项1 .滑石粉不应撒落在手套及无菌区。2 .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而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3 .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或不慎污染,应立即更换。4 .操作始终在腰部以上或操作台以上的视线范围内进行。5 .脱
8、手套时,应反转脱下,不可强拉。(四)使用无菌持物钳的注意事项1 .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可夹取未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因粘于钳端的油污可形成保护层,影响消毒液渗透而降低消毒效果。2 .使用完毕立即放回消毒罐内,并将钳端打-开下以便充分接触消毒液。如需取远处物品,应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取出使用,防止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3 .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溶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边缘。4 .浸泡消毒的持物钳取出后钳端不可倒举向上。(五)打开无菌包的注意事项1 .打开无菌包时妥善处理系带。2 .开包、关包时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操作时手臂勿跨越无菌面。3 .如不慎污染
9、包内物品或无菌包被浸湿,需重新灭菌。(六)铺无菌盘的目的无菌盘是将无菌巾铺在洁净、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一无菌区,以供治疗使用。(七)铺无菌盘的注意事项1 .铺无菌盘的区域必须清洁、干燥、宽敞,无菌巾避免潮湿。2 .查对无菌物品灭菌同期,查看指示胶带是否变色,是否符合要求。3 .央取、放置无菌物品时,手臂勿跨越无菌区。4 .无菌巾上物品放置有序,取用方便。5 .覆盖无菌巾时注意边缘对齐,无菌盘不宜放置过久,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八)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 .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2 .进行无菌操作
10、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3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4 .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5 .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镣)。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6 .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7 .一套无菌物
11、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五、非同步电除颤术(一)非同步电除颤术的适应症适应于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的患者。(二)非同步电除颤的注意事项1 .放电时嘱相关人员离床。2 .注意电极板心尖部与心底部的标识,放置正确位置,并与患者皮肤接触良好。3 .每次除颤后须对除颤效果进行评估(转为窦性心律,除颤有效)。4 .用0.9%生理盐水将电极板擦拭干净,用75%酒精消毒。将仪器放回原位。充电备用。六、人工心肺复苏术(一)人工心肺复苏的定义心肺复苏(CPR)是心肺复苏技术的简称。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
12、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现代心肺复苏技术包括基本生命支持(B1.S)、高级生命支持(A1.S)和持续生命支持(P1.S)三部分。(二)人工心肺复苏的目的当患者呼吸停止、心脏停搏时,借助人工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三)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1 .按压部位准确,保证快速均匀而有力的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2 .按压频率约IOO次/分,放松时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3 .按压幅度:正常形体患者胸骨下陷45cm4 .按压通气比:单人操作时除新生儿外所有年龄段均给予30:2的按压通气比。5 .抢救过程中需更换操作者时,应在5秒钟内完成交替,检查、治疗时,尽量缩短时间,一般不超
13、过10秒。(四)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指征1 .扪及大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维持在60unHg左右。2 .已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角膜湿润。3 .患者口唇粘膜、面色、皮肤逐渐红润。4 .昏迷变浅,可出现挣扎或反射。5 .有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6 .可自行排尿。一7 .心电图波形改善。以上指标并不同时出现,以前三项为常见。只要前12项有效指标出现,心脏按压就要坚持下去。(五)心肺复苏的并发症1 .消化道胀气:由于过多的通气量和快速气流速率导致消化道胀气。缓慢吹气,减少吹气量及气道压峰值水平,有助于减低食管内压,减少肠胀气的发生。2 .按压损伤:常见有肋骨骨折、胸肋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破裂
14、、脂肪栓塞等。3 .吸入性肺炎:心肺复苏期间可引起患者呕吐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六)新生儿复苏的注意事项1 .面罩正压给氧时,面罩型号一定要正确,面罩过大可能损伤眼睛,过小则不能遮盖口鼻。2 .正压给氧2分钟以上者,需插胃管,避免气体过多进入胃内,引起腹胀。3 .吸入性肺炎:心肺复苏期间,患儿仰卧位,可引起呕吐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须随时注意保持气道通畅。七、氧气吸入法(一)氧气吸入适应症1 .呼吸系统疾病影响肺活量。2 .心脏功能不全,致使肺部充血而呼吸困难者。3 .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4 .昏迷患者。5 .其他:严重贫血、休克、产程过长或胎心不良者。(二)氧气吸入注意事项1 .注意用
15、氧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油、放热)。2 .用氧过程应仔细观察患者反应及缺氧纠正程度、有无二氧化碳潴留现象等。3 .持续用氧者,鼻导管每日更换2次,并由另一鼻孔插入,及时清理鼻腔内分泌物,保证用氧效果。4 .调节流量时,须分离导管,以免操作失误,大量氯气突然冲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5 .筒装氧气不可全部用完,压力降至5kgcm2!时,勿继续使用,以免灰尘进入,充气时发生爆炸。6 .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悬挂“空”的标志。避免急救时搬错影响使用。(三)氧气吸入常用的方法:单侧、双侧鼻导管法、口罩法、面罩法、氧气枕法、氧气帐法。八、吸痰法(一)吸痰的目的1.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16、保持呼吸道通畅。2.防止肺部并发症。(二)吸痰的注意事项1 .使用前需检查吸引器的效能是否良好,电源的电压和吸引器的电压是否相等,各连接是否正确,吸引管和排气管应分辨清楚。2 .贮液瓶内吸出液不宜过满,以不超过3/4为宜,及时倾倒,以以免液体吸入马达内损坏机器。3 .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2小时。4 .严格无菌操作,治疗盘中用物每日更换1次,吸痰管每次更换气管切开所用物品应保持无菌。5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吸出物的性状及口腔粘膜有无损伤。6 .吸痰动作应轻、稳,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深,以防引起剧烈咳嗽。7 .颅底骨折患者禁止鼻腔吸痰。8 .注意机器的保养。九、胃肠减压术(一)
17、胃肠减压的目的1.利用负压作用,将肠道内积聚的气体、液体吸出,以减轻胃肠道内压力。2 .用于消化道及腹部手术,减轻胃肠胀气,减轻疼痛,促进吻合口愈合。3 .通过对胃肠抽出液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协助诊断。(二)胃肠减压注意事项1 .插管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粘膜。2 .插管过程中,如患者出现恶心、可以暂停片刻,嘱患者深呼吸,缓解后再插入;插入不畅时,可以将胃管回抽后再小心插入;如发现呼吸困难、发绢等症状,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3 .胃肠减压期间,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胃肠功能的恢复。(三)验证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 .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2 .置听诊器于胃部,用注射器从胃
18、管注入IonI1.空气,听到气过水声。3 .患者呼气时,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碗中,无气泡溢出。十、鼻饲技术(一)鼻饲的目的为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等多种营养以满足其对营养的需求,以利于早日康复。(二)鼻饲的适应症1 .昏迷患者或不能经口进食者,如口腔疾患,口腔手术后。2 .不能张口的患者,如破伤风患者。3 .早产儿、危重患者以及拒绝进食者。(三)鼻饲的温度、注入量、间隔时间鼻饲流质的温度3840,一次注入量200m1.,间隔时间不超过2小时。(四)昏迷患者插鼻饲管时的注意事项昏迷患者的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插管前应将患者的头向后仰,当插管至15Cn1.时(相当于会厌部),以左手
19、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H一、口腔护理(一)口腔护理的目的1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清除口臭,促进食欲。2 .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口腔正常功能。3 .了解口腔粘膜和舌苔的变化及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二)口腔护理的适应症高热、昏迷、危重、鼻饲、禁食、口腔疾患及生活不能自理和血液病患者。(三)口腔护理常用漱口液的选择1 .口腔厌氧菌感染及血液病患者可用1%3%过氧化氢溶液。2 .口腔因霉菌感染等所致PH值偏低的患者可选用1%4%碳酸氢钠溶液。3 .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混合感染者,选用0.02%吠喃西林
20、溶液。4 .绿脓杆菌感染者选用0.1%醋酸溶液。5 .2%3%硼酸溶液、等渗盐水、复方硼砂溶液用于清洁口腔。(四)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1 .关爱患者,擦洗时动作轻柔,边操作边与其沟通。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要防止碰伤粘膜及牙龈。如有活动义齿应协助取下,用冷水汗洗净,暂时不用者可放在清水中浸泡备用。2 .昏迷患者禁漱口,需用开口器从臼齿处放入;擦洗口腔的棉球须夹紧,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操作前后要清数。3 .长期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有无霉菌感染。4 .对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须严格消毒、灭菌。十二、电动洗胃术(一)电动洗胃的目的1 .清除胃内容物或其他有害物质。2 .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水
21、肿,减轻恶心、呕吐症状,增加舒适感。3 .为某些手术或检查做准备。(二)常用洗胃液及温度温开水、温盐水、2%碳酸氢钠溶液、0.1%0.2%高钵酸钾溶液等。洗胃液的温度一般为37。(三)电动洗胃的注意事项1 .必须接妥地线,以防电击危险。2 .使用过程中,保持吸引器通畅。3 .严禁灌入过多的洗胃液,以免超过胃容量造成急性胃扩张或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4 .操作结束,认真清洗机器各部管道。5 .控制台不可倒置。十三、灌肠法(一)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1 .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2 .清洁肠道,为做手术、检查和分娩做准备。3 .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4 .为高
22、热患者降温。(二)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1 .灌肠中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嘱其深呼吸,灌肠完毕,不要立即排便,要使液体保留510分钟以上,尽量少暴露患者,防止着凉。2 .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伤寒患者灌肠,溶液不得超过50m1.,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o3 .如为降温灌肠,可用2832。C等渗盐水。中暑患者可用4等渗盐水,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30分钟再测量体温并做记录。4 .肝昏迷患者禁止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5 .灌肠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和医生联系。(三)大量不保留灌
23、肠的禁忌症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四)保留灌肠的目的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用于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五)保留灌肠常用溶液、液量、温度1 .镇静催眠:10%水合氯醛。2 .肠道杀虫剂:2%的黄连素、0.5%1%新霉素及其他抗生素。液量:小于200m1.。温度:3941eCo(六)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1 .进行保留灌肠前,充分了解灌肠目的及病变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插入肛门的深度。2 .灌肠前,嘱患者先排便,肛管宜细,插入深度正确。压力宜低,利于灌入药液保留至所需时间。3 .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后排便失禁的患者不宜做保留灌肠。(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 常规 技术 操作 规范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