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动-强直综合征(帕金森)诊疗规范2023版.docx
《少动-强直综合征(帕金森)诊疗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动-强直综合征(帕金森)诊疗规范2023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少动-强直综合征诊疗规范2023版少动-强直综合征(akinetic-rigidsyndrome)是一类运动过少,肌肉强直的运动障碍疾病总称,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进行性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为主,其中最常见的疾病为帕金森病。一、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arkinson1Sdisease),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黑质和纹状体通路,主要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脱失有关。【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1遗传因素约5%-10%的患者有家族史,a-突触核蛋白基因位于4q21-q23,产生的a-突触核蛋白(a-Synuc1.ein)出现在路易(1.eWy)小体中
2、。它们分布在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细胞中,造成这些细胞死亡。Parkin.DJ-I、PINK-1、1.RKK2.ATP13A2(P1.2G6.GBA等帕金森病致病基因相继被证实。1 .环境因素80%以上帕金森病患者属于散发病例。环境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百草枯等环境毒物的接触可以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而吸烟、饮茶、咖啡因摄入和血清高尿酸盐可使帕金森病发病风险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学说:1.线粒体功能障碍研究发现,患者脑中黑质部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的活力显著下降,该部位的神经元在缺氧状态下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且自由基增加,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2 .氧化应激患者黑质纹状体中,F
3、e”含量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缺乏,比。2不能被有效清除,生成大量有害的自由基,最终造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死亡。3 .毒性蛋白质聚集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胞质内1.eWy小体中有多种蛋白聚集体(如a-突触核蛋白等),这些错误折叠的蛋白过多积聚则对细胞产生毒性损害,引起氧化应激增强和线粒体功能损伤,形成恶性循环。【病理】大脑外观无明显改变,切面显示中脑黑质、脑桥的蓝斑及迷走神经背核等处脱色,其中以黑质最为显著。光镜下见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脱失,残留神经元胞质内有1.ewy小体形成(a-突触核蛋白是最主要的蛋白组分),是帕金森病最显著的病理标志之一。【临床表现】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但40
4、岁前起病的青年型患者并不少见。男性稍多,起病缓慢,逐渐进展,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扩展至同侧下肢、对侧肢体。1.静止性震颤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因肢体的促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常从一侧上肢远端起病,典型者呈“搓丸样”震颤。随着病情的进展,可逐渐扩展至四肢;但上肢震颤通常比下肢明显,先发病侧比后出现的一侧重,表现为明显的不对称性。2 .动作迟缓(bradykinesia)此为最重要的运动症状,多因肌强直导致,表现为多种动作缓慢,随意运动减少。重症患者从卧床时翻身和从坐位起立均难以自行完成,系鞋带、扣纽扣、洗脸、刷牙等感到困难。可采用快速轮替动作检查出来。患者面部表情肌少动,面部表情缺乏,称之
5、为“面具脸”。因口、咽、舌和腭肌运动障碍使语速减慢、语调变低,严重时发音单调、重复言语、吐字不清。还可有流涎和吞咽困难。行走时双上肢前后摆动减少或消失,走路拖步、步距变小,严重者起步困难,不能迈步,双脚好像被粘在地上一样,称为“冻结步态”。而一旦迈步,就以较小的步伐向前冲,越冲越快,不能及时停步,称为“慌张步态”。3 .肌强直表现为伸肌和屈肌的张力同时增高。在关节做被动运动时,检查者可感到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阻力均匀,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称为“铅管样强直”。如果患者合并震颤,可感到在均匀阻力中出现断续的停顿,如同齿轮转动一般,则称为“齿轮样强直”。4 .姿势平衡障碍患者常呈现特殊的姿势,称为
6、“屈曲体姿”,表现为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髓及膝关节均略弯曲。在疾病中晚期,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平衡困难,步态不稳。5 .非运动症状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抑郁、便秘、疼痛等。【诊断】根据本病有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三主征,结合“面具脸”、头部前倾、躯干俯屈、行走时上肢无摆动及“慌张步态”、多巴制剂等药物治疗明显改善等特征,有一定病程且表现典型的病例诊断往往并不困难。目前国际上主要应用的是国际运动障碍疾病协会(MDS)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2015)(表23-6-1-1)o表236-1.-1.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2015MDS)诊断标准诊断必须具备帕金森
7、病(定义为运动迟缓,伴有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其中项)。旦诊断为帕金森病:临床确诊为帕金森病要求:1 .不含下列绝对排除标准*及任何警示征象*:2 .至少具备有两条支持项*临床诊断为很可能的帕金森病要求:1 .不含绝对排除标准*;2-允许有警示征象,但不能超过2条,且必须有足够的支持性标准”*抵消(I条警示征象须至少有1条支持性标准抵消,2条警示征象须至少有2条支持性标准抵消,不允许超过2条警示征象)注:*绝对排除标准:存在以下任何一项即可排除帕金森病。小脑功能障碍;下视不能,或向下垂直扫视减慢;起病5年内有额颜叶痴呆证据;起病超过3年,帕金森病症坎仍局限于下坡;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或耗竭剂应用史(剂
8、量和时间均符合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斯);中墨度病情,但对天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明确筋皮质性感觉减退失用或进行性失语;突触前多巴胺能系统的功筋性神经港像学检查结果正常;其他可以解释症状的病情.t警示征象:发病5年内快速进展(需常规使用轮椅);运动障用5年或以上不进展(除非病情稳定与洽疗有关);早期延髓功能障碍;不自主呼吸功能障碍(喘鸣等);起病5年内出现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起病3年内反复跌倒;起病1()年内出现过度的和干前屈或手足挛缩;起病5年仍未出现帧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无法解释的推体束征;双侧对称的帕金森病。支持性标准:多巴藤能药物疗效明确且显著;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肢体不对
9、称性震颤;有嗅觉丧失,或心脏间硬苯甲孤闪烁照相术(M1.BG)显示心脏存在失交感神经支配。脑功能显像(见文末彩图23-6-1-1)是诊断帕金森病的重节多巴胺转运体等。帕金森病患者显示脑内多巴胺转运体要手段,采用PET或SPECT进行特定的放射性核素检测基底(DAT)减少对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病A情监测有重要价值。图23-6-1-118F-FP-CITPET显像脑基底节多巴胺转运体在帕金森患者中呈双侧基底节显像不对称,一侧壳核量减少A.正常人双侧基底节两个对称的“逗号”形态完整;B.早期帕金森病患者;C.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鉴别诊断】1 .特发性震颤除明显的姿位性震颤外,无帕金森病的动作迟缓、肌
10、强直等其他表现。多有家族史,饮酒常能缓解症状。2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表现为眼球垂直运动障碍、步态姿势不稳、平衡障碍、症状,但震颤不明显,临床症状对称,躯干姿势呈伸展位,对左旋多巴反应差。3 .多系统萎缩除帕金森病症状以外,还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锥体束征或小脑体征,图23-6-1-2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治疗策略病情进展快,对多巴制剂治疗不敏感,MR1.可见桥臂萎缩及脑桥“十字征”o【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早诊断、早综合治疗、药物为主、改善症状、延缓病程、提高生活质量。(一)药物治疗鉴于长期用药有大部分患者出现症状波动、异动等运动并发症,故应根据病情选择药物种类并及时调整剂量,从早期起即坚持“剂
11、量逐渐增加”,尽可能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的疗效,可降低远期运动并发症的风险。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国内多次讨论和各家观点列出图236/2。1 .多巴胺替代治疗(1)多巴丝脐2501含左旋多巴200mg,节丝脐50mg第一周用25(T的半片,其后每隔1周,每日增加250,的半片,达到每日34次。以餐前Ih或餐后1.5h应用。(2)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含卡比多巴50mg,左旋多巴200mg,血浓度较平稳。适用标准化疗效减退、晨僵、晚上关”期。2 .抗胆碱能药苯海索1.2mg次、3次阻。适用震颤明显的年轻患者。以Img/次、3次/d为常
12、用。可有视力模糊、口干副作用。闭角性青光眼禁用。3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普拉克索、毗贝地尔、罗匹尼罗、罗替高汀。毗贝地尔:初始剂量50mgd,每天1次起始,酌情加量。普拉克索:初始剂量0.25mg,每周增加0.25mg,常用剂量为O.75mg1.5mgd,分3次。罗匹尼罗:初始剂量2mg,逐渐增加剂量。常用治疗量为4-1OmgZdo罗替高汀贴剂:早期帕金森患者的初始治疗剂量多为2mg24h,后可逐渐加量至6m切24h:中晚期帕金森患者治疗的初始剂量多为4mg24h,后可逐渐加量至8mg24h0可以作为单药治疗方案,也可以与左旋多巴制剂合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长期使用,易出现恶心、食欲减退、精神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直 综合征 帕金森 诊疗 规范 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