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册.docx
《医院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册.docx(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记录本科室:年度:普外I区2016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目录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记录册填写要求4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构架图5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流程图6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与职责7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8二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与职责9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1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14科室重点监测指标152016年度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162016年度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18医德医风小组及职责19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及职责20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及职责21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及职责22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及职责24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27神经内
2、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28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季度工作总结29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半年工作总结30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年度工作总结3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错误!未定义书签。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33疑难危重讨论35抢救人次登记表36死亡患者登记表37运行病历检查记录表38抗菌药物检查记录表394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登记表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记录册填写要求1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一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设有科室专职质控员;下设二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对分管具体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做好相关指标的统计。2 .分工:科室质量与安全
3、管理小组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总体把握,并依据医院下发的医疗质量考核标准,负责每月全科医疗质量的自查;二级小组对分管项目具体负责,做好分管项目的培训、考核、监督、管理。3 .目标与指标:每年1月份科室质量与安全小组根据上年度质量控制情况及医院对科室的质量指标要求,负责确定本科室年度质量管理目标与控制指标,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及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4 .检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室月中旬依据医疗质量考核标准进行自查;二级小组对所分管内容进行自查,对分管队量控制指标统计数据;月庆反馈检查结果;5 .指标数据:二级小组对分管质量控制指标统计数据;次月5日以前陆医院及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报
4、表;科室质控员负责汇总、收集各项指标数据,完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6 .会议:童月上旬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并做好记录。会议内容主要针对科室自查及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结合科室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及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对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追踪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7 .上交材料:次月5号前做好“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统计分析表”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会议记录8 .持续改进:每季度有季度分析,每半年有半年总结。至少针对某项具体内容或数据,应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作出图表,体现持续改进。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构架图科室质量
5、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流程图确定科室年度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控制指标(一级小组)制订科室年度工作计划及每月质量控制重点(一级小组)二级小组培训、检查、1统计质量指标数据;医务科医疗质量检查科室每月质量反馈结果;控制重点医务科公布部分质量控制指标反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馈;科室质控员汇总完成科室质根据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自查及医疗质量检查结果及当月科室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针对突出问题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次月5号质控检查“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统计分析表”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会议记录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与职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6、名单职责姓名职务、职称组长主任、副主任医师副组长、质控员(1)副主任、主治医师成员、质控员(2)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副护士长、主管护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住院医师住院医师住院医师住院医师住院医师住院医师住院医师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1 .确定科室年度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控制指标;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及每月质量控制重点;完善科室管理制度与流程;修订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目标、计划、制度、规范)2 .组织科室人员参加质量与安全培训。(培训)3 .对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指标)4 .依据医疗质量检查标准,对科室进行检查。(自查)
7、5 .每月至少活动一次,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会议,并做好记录。会议内容主要针对科室自查及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结合科室质量指标统计分析表及每月质量控制重点,对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追踪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会议)6 .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持续改进)二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与职责组别成员检查督导内容具体要求核心制度管理小组组长:成员:1 .核心制度中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查对,值班与交接班,会诊管理;2 .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管理;3 .出院患者随访管理1
8、.堂点监督:交接班是否规范,交接班记录本是否按时完成;三级医师查房记录;疑难危重病例登记与统计;抢救患者登记与病程记录;死亡病例登记与讨论;会诊管理等;2 .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登记与统计;3 .出院患者随访率不断升高,重点(特定)患者必须随访。4 .做好相关培训、考核;病历质量管理小组组长:成员:运行病历书写质量;1 .每月选择1天,检杳科室所有运行病历,检查记录表见后;2 .做好病历书写培训、考核、口常运行监督管理;合理用药管理小组组长:成员: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2 .国家基本药物优先应用;3 .急救、高危、特殊用药管理等;1.每月1次检查运行病历中所有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应用人员是否有
9、相应资质,是否有应用适应症,剂量疗程用法是否合理,病程中有无记录等内容(检查登记表见后);2.督促科室人员登记所有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历(登记表见后),并计算出送检率;3.做好培训、考核、日常运行监督管理;医疗技术管理小组组长:成员:医疗技术管理:新技术新项目准入;高风险诊疗技术;手术医师分级管理;1 .新技术、新项目审批及运行情况;2 .无违规开展医疗技术;3 .做好培训、考核、日常运行监督管理;1.每一例非计划再手术均有上报、登记、分围手术期管理;析;5 .负责统计科室每月手术例数、非计划再手术例数;6 .检查科室内有无越级手术;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小组组长:成员:临床路径管理;
10、单病种质量管理;1、做好J3;径患者登记、统计、计算入径率、入径完成率;2、做好培训、日常运行监督管理;医疗风险防范管理小组组长:成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演练;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医疗风险防范;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1 .科室所有人员知晓“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内容;2 .知晓本科室在医院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职责;3 .制订本科室主要风险的应急预案;做好培训、演练、考核;4 .所有危急值病历,对病程记录重点检查;5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上报例数达到医院指标要求;6 .做好培训、考核、日常运行监督管理;输血质量管理小组组长:成员:1 .输血质量检查;2 .重点为输血病程记录。1 .对全科所有输血
11、病例均有相应检杳,检查表见后;2 .重点检查输血病程记录书写情况;科室培训(三基)考核小组组长:成员:三基三严培训考核;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专业)培训;法律法规培训考核等;1 .做好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开展培训、按时考核、季度分析;科室培训覆盖率100%:合格率100%;抽查培训内容知晓情况;2 .做好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法律法规培训及考核;3 .每月1次检查所有运行病历医嘱是否符合本科室诊疗指南;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 .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开
12、展以姓名、住院号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2 .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3 .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4 .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1 .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2 .接
13、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1 .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2 .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1 .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培植有
14、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2 .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1. 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居I、麻2. 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钾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3.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空气消毒剂、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室存放管理。4.
15、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认真遵循。5. 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6. 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7. 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8. 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液流速,执行对输液病人最高滴数限定告知程序,预防输液反应。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1. “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
16、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2. “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3. 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1 .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2 .认真实施跌倒防范制度并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3 .做好基础护理,要配好用好护理人力资源,开放床位与病房,上岗护士配比为1;0.4。如果人力配备不足,管理
17、者应及时进行人力危机值报告制度。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1 .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2 .落实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 .医疗不良时间报告对于发现不良因素、防范医疗事故、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是有益的;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可增加医疗水平和服务的透明度。2 .要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有鼓励医务人员报告的机制。3 .积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为行业的医疗安全提供信息。4 .形成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环境、有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措施。目标十:
18、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1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2 .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3 .告知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4 .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1 .月门诊次数;2 .出院人次;3 .平均住院床日;4 .药品比例;5 .床位使用率;6 .处方合格率达95%;7 .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8 .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9 .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症90%,血袋回收率
19、100%;10 .传染病报告率100%;11 .甲级病历率90%;12 .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13 .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科室重点监测指标1 .压疮发生率;2 .跌倒发生率;3 .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4 .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5 .24/48小时重返IeU率;6 .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则其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7 .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8 .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科室 质量 安全管理 持续 改进 记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