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内科临床常见操作技术规范2023版.docx
《儿内科临床常见操作技术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内科临床常见操作技术规范2023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儿内科临床常见操作技术规范2023版第一节胸腔穿刺术第二节腰椎穿刺术第三节骨髓穿刺术第四节腹腔穿刺术第二章常见操作第一节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简称胸穿,是指对有胸腔积液(简称胸水)的患者,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的一种技术。【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对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抽取积液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及生化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从而确定胸腔积液的性质,协助明确诊断。2.治疗性穿刺:(1)抽液缓解大量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循环障碍的症状。(2)结核性胸膜炎、脓胸、血胸,需进行积极引流者。(3)脓胸或恶性胸腔积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4)液气胸、张力性气胸
2、有明显的压迫症状,均需紧急胸穿抽气。【禁忌证】1 .胸膜粘连胸膜腔消失者。2 .未纠正的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出血素质、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血小板计数低于50X1071.者,应在穿刺前先输注血小板。3 .不能配合或耐受操作的患者:包括咳嗽剧烈、躁动不能配合操作者;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等。4 .穿刺部位皮肤感染、肿瘤、外伤。5 .麻醉药品过敏者。【操作物品】一次性胸腔穿刺包1个(包括消毒孔巾、胸腔穿刺针、5m1.及50m1.注射器各1个、消毒纱布、敷贴)和止血钳1把(用于固定穿刺针)、龙胆紫1瓶(用于标记穿刺点)、容器1个(用于盛放胸腔积液)、试管多个(用于留取和送检
3、标本);局麻药品(2%利多卡因5m1.1支)、急救药品(0.现肾上腺素2m1.1支)和砂轮1枚;消毒用品(碘酒、75%酒精各1瓶)和无菌棉签2包;术者及助手用品(包括无菌手套、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医用无菌口罩);其他用品:胶布1卷、弯盘1个(用于盛放污物)。物品准备时应注意操作物品的包装完整性及使用的有效日期。【操作步骤】操作过程中,特别是麻醉、穿刺和抽液时,应注意对患者的关爱及密切注意患者的不适,指导患者配合以顺利完成操作过程1.体位:患者一般取骑椅位,即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双手臂平置于椅背上缘,前额伏于前臂上。婴幼儿由助手坐在椅子上抱着患儿,胸部对胸部,使患侧背部暴露,并稍向前弯使之突出。不
4、能起床者可在病床上取半坐卧位,患侧手上举,枕于头下,或伸过头顶,以张大肋间。2 .穿刺部位的选择:术者穿刺前应行胸部叩诊和听诊以再次确定穿刺部位。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水较多时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积液量少或包裹性积液可选择B超定位点作为穿刺点。穿刺点可用龙胆紫在皮肤上标记。3 .消毒、检查穿刺包和铺巾:常规消毒皮肤,以棉签蘸取碘酒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nb然后用75%酒精脱碘2次(如果为碘伏或安尔碘,则直接消毒两次即可,不用脱碘)。助手协助打开胸穿包外层。术者戴无菌手套,打开胸穿包内层
5、,整理包内物品,检查穿刺针的通畅性和气密性。开放穿刺针后胶管上的夹子,以50m1.注射器连接胶管后抽吸、推注,了解通畅性;然后夹闭穿刺针后胶管上的第一个夹子,注射器抽吸胶管形成负压,显示良好的气密性,继而夹闭胶管上的第二个夹子维持负压。同时,术者整理穿刺包内试管架,并放置好试管备用。术者铺盖无菌洞巾,由助手胶布固定。4 .局部浸润麻醉:助手准备局麻药物,与术者核对后,75%酒精消毒并打开安甑。术者以5m1.注射器吸取2%利多卡因后排净注射器内的空气,在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肤至胸膜壁层以回抽一注药一进针的步骤进行局部逐层浸润麻醉至壁层胸膜,拔出注射器针头后稍用力压迫穿刺点片刻。注意进针过程中必须
6、先回抽无血后再行注药。5 .穿刺:术者取准备好的穿刺针,穿刺时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并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麻醉部位经肋骨上缘垂直缓慢刺入,穿刺针进入皮下后,打开第一个夹子后再继续进针,当针尖有落空感或胶管内见液体流出时表明针已进入胸膜腔。6 .抽液:助手以止血钳紧贴患者皮肤固定穿刺针,防止穿刺针摆动或刺入过深以致损伤肺组织。术者将50In1.注射器连接穿刺针后的胶管,松开第二个夹子,抽吸胸腔内积液,抽满后再次夹闭胶管,然后取下注射器,将胸液注入送检的试管或盛放胸液的容器内,送检并记量。抽取的第一管标本不用于胸水常规检查。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注意及时发现和处理胸膜反应和复张后肺水肿。
7、7 .拔针和穿刺点处理:抽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稍用力压迫穿刺点片刻,避免出血和胸水由穿刺孔外漏。助手予碘酒局部消毒穿刺点,术者予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术后处理】1 .嘱患者卧床休息,穿刺点24小时内不要接触水。注意观察患者术后反应及有无并发症,如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应注意排除复张性肺水肿或气胸。2 .整理物品,医疗垃圾分类处置,标本及时送检,并在病历上书写穿刺操作记录。【注意事项】1 .穿刺前应通过影像学资料明确胸腔积液的部位,必要时B超定位(穿刺时体位应保持与超声扫描时相同)。穿刺时需再次行体格检查,通过叩诊和听诊确认穿刺点无误后再实施穿刺操作。应尽量避免在背后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
8、肌损伤腹腔脏器。2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3 .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始终保持胸膜腔内负压。4 .局部麻醉时当针尖有落空感时提示进入了胸膜腔,当回抽有胸水进入装有局麻药的注射器时应拔出针头,注意不要将含有胸水的局麻药注射到皮下组织内。5 .穿刺针在肩胛线穿刺时应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以免损伤沿肋骨下缘走行的神经和血管。抽液过程中应注意固定穿刺针,防止穿刺针摆动或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6 .一次抽液必须注意总量和速度,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1.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1.,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1.;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但必须控制
9、抽液的速度。疑为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或脓胸时,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做细胞学检查时至少需要IOOn1.1.胸液,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若不能即时送检时应加入10%甲醛溶液固定标本。7 .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头晕、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出汗,甚至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K肾上腺素0.30.5m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血压,防止休克。8 .穿刺过程中患者应避免咳嗽及转动。严重肺气肿、广泛肺大泡者,以及胸腔积液量甚少者,胸腔穿刺宜慎重。【并发症及处理】1 .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是由于穿刺针刺
10、破脏层胸膜所致。处理:按气胸多少加以处理。由于皮管未夹紧而漏入之空气,尽量争取抽出,因穿破脏层胸膜所致者,按自发性气胸处理。2 .血胸:可能因穿刺部位不正确,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有时原因不明。处理:如抽胸水过程中发现胸膜腔出血,应停止抽胸水。向病侧卧。观察病员脉搏、血压、每小时12次,如4小时后无变化,即可延长观察时间。以后仍可继续抽胸水。3 .胸膜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K肾上腺素0.30.5m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血压,防止休克。4 .复张后肺水肿:过快、过多抽液可使胸腔压力骤降,易发生复张后肺水肿或循环衰竭,表现为剧咳、气促、咳大量泡沫状痰,
11、双肺满布湿啰音,PaO2下降,X线胸片显示肺水肿征。此时应立即吸氧,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利尿药,控制液体入量,严密监测病情,必要时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 .穿刺口出血:用消毒纱布按压及胶布固定即可。【操作流程】有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2.治疗性穿刺无禁忌症:1.胸膜粘连胸膜腔消失者。2.未纠正的凝血功能异常3.不能配合或耐受操作的患者4.穿刺部位皮肤感染、肿瘤5.麻醉药品过敏者I交代病情,知情同意,患者的术前处理I操作物品的准备I戴口包、帽子、洗手I胸部体检,再次确定穿刺点I体位:一般为骑椅位,还可半卧和侧卧位定位:1.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水较多时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 临床 常见 操作 技术规范 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