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胰岛素.pptx
《糖尿病与胰岛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与胰岛素.ppt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糖尿病与胰岛素,目录,一、概念 二、糖尿病并发症 三、病因 四、临床表现 五、检查 六、诊断 七、治疗 八、胰岛素,2,一、概念,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3,二、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
2、最多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50%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4,糖尿病并发症,1.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3)糖尿病性白内障 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5,糖尿病并发症,3.糖尿病足 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
3、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4.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6,糖尿病并发症,5.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有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6.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即糖尿病周围
4、神经病变,发病率很高,部分患者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了,遗憾的是在治疗上,尤其是在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相当困难,所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其发生和控制发展。,7,糖尿病并发症,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8,糖尿病并发症,动眼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 手肌萎缩,9,糖尿病并发症,7.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多尿、烦渴、乏力等糖尿病症状加重或首次出现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 意识障碍昏迷(2)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初期仅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等糖尿病症状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严重脱水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3)乳酸性酸中毒 多发生于大量服用双胍类药物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5、起病较急,患者有深大呼吸、神志模糊、木僵、昏迷等症状。,10,三、病因,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
6、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细胞。,11,病因,3新发现:II型糖尿病竟然可以“传染”,与疯牛病高度相似!II型糖尿病是一种非常神秘的疾病:50年来,它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全球患者超过4.2亿人,但它的发病原因却迟迟没有找到。不同于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是非胰岛素依赖型-也就是说,病人并没有完全丧失制造胰岛素的能力,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近日,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有了惊人的发现:胰岛细胞内部的一种异常蛋白IAPP可以“传染”II型糖尿病-这或许是致病的元凶。超过90%的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都存在
7、一种异样的蛋白-错误折叠的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这些蛋白在病人的胰岛细胞内聚集并沉积成块状。,12,在糖尿病发病前期,肥胖、胰岛素抗性等因素并不能直接引发糖尿病,而是增加了IAPP的产量。而蛋白浓度增加,就会造成蛋白错误折叠以及聚集沉积-最后才导致II型糖尿病症状的产生。注射IAPP聚合体(病变状态),可以诱导正常状态的IAPP发生聚集,从而导致糖尿病症状的产生。研究证明了Claudio Soto博士的假设:错误折叠的IAPP能够通过与朊病毒相似的方式,传播II型糖尿病!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是不是意味着II型糖尿病就是一种传染病了呢?就目前的证据来看,还
8、不足以证明人类的II型糖尿病具有传染性。但是,这件事仔细想想还挺恐怖的。万一真的能传染怎么办呢?先不说输血、手术这些直接与血液接触的环节,如果食用肉类中携带了病变IAPP,会不会对人类有危害呢?之前有不少病例表明,一些人在器官移植手术后,突然就患上了II型糖尿病-这或许也与IAPP有关。,13,病因,四、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14,五、检查,1
9、血糖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血糖测定来判断,正常人空腹血糖(FBG)参考值:3.96.1mmol/L(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参考值:轻度糖尿病:7.08.4mmol/L,中度糖尿病:8.411.1mmol/L,重度糖尿病:大于11.1mmol/L。2尿糖;3尿酮体;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5糖化血清蛋白;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7血脂;8免疫指标;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15,六、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
10、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16,七、治疗,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7个方面:1、糖尿病患者的教育 2、自我监测血 3、口服药物治疗 4、胰岛素治疗 5、饮食治疗 6、运动治疗,17,治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胰岛素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