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儿科护理学见习指导.docx
《石大儿科护理学见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大儿科护理学见习指导.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儿科护理学见习指导见习一生长发育【目的要求】一、正确掌握小儿一般体格检查的方法,对检查结果,经过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小儿神经精神和心理发育一般规律。【地点】幼儿园【学时数】2学时【教具】血压计、体重计、皮尺或测量床、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棉签、手电筒、腕关节X线片、小儿玩具等,生长发育录像片。【见习内容及方法】一、重点复习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测量、计算方法及正常值)。1、体重:准确校正体重计,测量前先矫正零点,被测者脱去鞋、帽及衣服,仅穿内衣裤。应注意保暖及室内温度。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十月龄x.7kg7-12个月体重(kg)=6(kg
2、)+月龄x.25(kg)12岁体重(kg)=9+(月龄一12)x.25(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x2+7(或8)(kg)体重正常波动范围在10%以内。2、身高(长):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小儿脱去衣、帽、鞋,取直立位使被检者的枕部、肩胛、臀部紧贴测量器,双眼平视。3岁以下可用测量床,取平卧位,量取身长。212岁身高(Cm)=年龄x7+70(Cm)平均出生身长50cm。身高的全长以耻骨联合上缘为界划分为上部量和下部量。身体呈比例矮小,多见于垂体性侏儒症。下部量过短,考虑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软骨发育不良。3、头围:平两眉弓上缘、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皮尺宜紧贴头皮。出生时平均头围3
3、334Cmo第一年前三个月增加6cm,后9个月增加6cm,即1岁时头围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时头围接近成人,约5458cm.头围过小小头畸形。头围过大一脑积水;轻度过大见于佝偻病。4、胸围:平左右乳头下缘,两肩胛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即为胸围。出生时胸围头围。1岁时胸围=头围。1岁时胸围头围,其差数约等于小儿岁数一1。5、上臂围:将皮尺零点固定于左上臂外侧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沿该点水平将皮尺轻沿皮肤绕上臂一周之长度。6、呼吸、脉搏的测量。(应在小儿安静时进行)见下表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每分钟)W呼吸脉搏呼吸:脉搏新生儿40451201401:31岁以下304011
4、0-1301:3423岁2530100-12047岁2025801001:47、血压测量:小儿安静情况下,取仰卧位,用血压计测量,袖带宽度为小儿上臂宽度的1/22/3。新生儿和婴儿用超声波多普勒诊断仪测量。收缩压(mmHg)=80+(年龄x2)舒张压=收缩压x2/3。二、骨骼的发育:1、前囱门:由额骨和顶骨组成,呈菱形。在安静情况下,用食指和中指检查,先检查卤门是否闭合,如未闭合,则应测量囱门大小(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压力高低(即因门张力)。前囱门于出生时约1.52cm,1-1.5岁闭合。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迟闭、过大则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或脑积水。前因饱满见于颅内高压,凹陷见于
5、重度营养不良或脱水者。2、后囱门:为两块顶骨和枕骨的间隙组成,呈三角形。后囱门大多于出生时已闭合,迟至生后68周闭合。3、颅缝:用食指或中指扪到骨缝,接着左手拇指、右手拇指交替压迫颅骨,即可测知骨缝有无分离。颅缝于出生后稍分开,约于生后3个月闭合。4、脊柱检查:取直立或坐位,观察脊柱自然弯曲曲线及活动情况,有无压痛及畸形。新生儿脊柱轻微后凸,3个月能抬头,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后能行走,出现腰椎前凸。5、骨化中心的检查:一般摄左腕部片,半岁前宜摄膝部及踝部片,腕部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1岁时3个,3岁时4个,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约为岁数加1。10岁时全部出现为10个。6、牙
6、齿的检查:注意牙齿的数目、形状,有无幽齿,以及出牙顺序。乳牙自6个月(410个月)开始萌出,22.5岁出齐,共20个。2岁以内乳牙数约为月龄减46。三、教师一般讲解神经、精神心理发育的情况及正常发育的规律,四、生长发育歌谣:一哭二笑会抬头,三月伊呀四哈哈,五月取物辨人声,还可扶站发单音,六月独坐识陌生,七月翻身懂己名,并能无意发复音,八月会爬识物体,九月试站懂再见,十月独站能模仿,十二独走叫物名,指手指眼爱憎明。十五能道姓和名,同意与否自表明,活波可爱小Baby,十八就能懂命名。五、具体方法:见习前与幼儿园联系好见习时间及对象,并请安排好小儿的活动。带教老师亲临指导,观察小儿在活动中的状态及小
7、班、中班、大班小儿的各项作业。将同学23人为一组,重点接触与测量一个小儿,每组选择大、中、小班不同年龄组小儿,并作详细记录,评价所测小儿体格、精神发育是否正常。最后由带教老师小结。【思考题】试述一个8个月小儿体格发育(含身高、体重、体围、骨骼发育、牙齿)及精神神经发育的正常标准。见习二儿童保健【目的要求】1、掌握各年龄组保健原则。2、掌握小儿预防接种。3、了解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具体措施。【地点】医院内幼儿园、示教室【学时数】1学时【教具】血压计、体重计、皮尺或测量床、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棉签、手电筒、腕关节X线摄影片、小儿玩具、儿童保健录像片等。【见习内容及方法】一、由教师重点介绍小儿各年
8、龄组的保健原则。二、由教师重点介绍1岁内儿童的计划免疫。三、由幼儿园保健医师介绍传染病管理及预防接种。四、参观幼儿园所在地、建筑物的卫生要求、饮食管理等。【思考题】1、试述各年龄组保健原则有何不同?2、试述小儿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百日咳菌液、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的初种与复种年龄。见习三儿科护理技术【目的要求】1、熟悉小儿给药方法、用药特点、药物计量计算,肌肉注射的原则、头皮静脉输液法、灌肠法、清理呼吸道法、给氧法、脐带护理、喂哺法2、熟悉暖箱、蓝光箱、辐射台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护理观察要点。3、了解暖箱、蓝光箱、辐射台的结构、原理。4、熟悉更换尿布法
9、、沐浴法、约束法、股静脉穿刺法,5、了解PICC、换血疗法【地点】医院儿科病房、儿科示教室【学时数】2学时【教具】病人、病历,软尺,身长测量板,磅秤,蓝光箱,保暖箱,辐射台,婴儿模具,奶瓶,包布,洗耳球,小儿吸痰器,各型吸痰管、灌肠管、吸氧面罩、双氧水、酒精、棉签、儿科护理技术多媒体【见习内容及方法】一、暖箱的使用(一)项目名称暖箱的使用(二)目的:掌握暖箱的正确的使用方法(三)实施要点1 .入箱前准备:暖箱的温、湿度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出生日龄而定。使用前应将温箱预热,根据早产儿体重及出生日龄调节适中温度入箱。2 .入箱后护理:(1)患儿可穿单衣,裹尿布。(2) 一切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进行
10、,如喂奶、换尿布、清洁皮肤、观察病情及检查等操作可从边门或袖孔伸入进行,尽量少打开箱门,以免箱内温度波动,若确因需要暂出温箱治疗检查,也应注意在保暖措施下进行,避免患儿受凉。(3)定时测量体温,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并做好记录,在患儿体温未升至正常之前1应每小时监测1次,升至正常后可每4小时测1次,注意保持体温在3637C之间,并维持相对湿度。(4)保持温箱的清洁温箱使用期间应每天用消毒液将温箱内外擦拭,然后用清水再擦拭一遍,若遇奶迹、葡萄糖液等沾污应随时将污迹擦去,每周更换温箱1次,以便清洁。消毒、并用紫外线照射。要定期细菌培养,以检查清洁消毒的质量。如培养出致病菌应将温箱搬出病房彻底消毒,防止
11、交叉感染。湿化器水箱用水每天更换1次,以免细菌滋生。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应每月清洗1次,若已破损则须更换。患儿出箱后,温箱应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3 .出温箱条件(1)体重达20OOg左右或以上,体温正常者。(2)在不加热的温箱内,室温维持在2426C,患儿能保持正常体温者。(3)患儿在温箱中生活1个月以上,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者。(四)注意事项(1)使用温箱应随时观察使用效果,如温箱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2)温箱不宜放置在阳光直射、有对流风及取暖设备附近,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3)要掌握温箱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要定期检查有无故障、失灵现象,如有漏
12、电应立即拔除电源进行检修,保证绝对安全使用。(4)严禁骤然提高温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二、光照疗法蓝光箱的使用(一)项目名称光照疗法蓝光箱的使用(二)目的:掌握蓝光箱的使用。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主要作用是使4Z,15Z-胆红素转变成4Z,15E-胆红素异构体(C15处双键旋转180度)和胆红素异构体,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三)实施要点1 .物品准备(I)光疗箱;一般采用波长420470nm的蓝色荧光灯最为有效,还可用绿光或白光照射,光亮度约160320W为宜。分单面和双面光疗箱,单面光疗可用20瓦灯管68支,平列或排列成
13、弧形,双面光疗时,上下各装20瓦灯管56支,灯管与皮肤距离为33-50cm.(2)遮光眼罩;用不透光的布或纸制成。(3)其它:长条尿布、尿布带、胶布等。2 .护士准备:了解患儿诊断、日龄、体重、黄疸的范围和程度。胆红素检查结果、生命体征、精神反应等资料。估计光疗过程患儿常见的护理问题。操作前戴墨镜,洗手。3 .病人准备:患儿入箱前须进行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粉或油类;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双眼佩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脱去患儿衣裤,全身裸露,只用长条尿布遮盖会阴部,男婴注意保护阴囊。【操作步骤及护理】1 .光疗前准备清洁光疗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及反射板的灰尘。箱内湿化器水箱加水至2
14、/3,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光管亮度。并使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相对湿度55%65%02 .入箱将患儿裸体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记录开始照射时间。3 .光疗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禁止在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若使用单面光疗箱一般每2小时更换体位1次,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影响呼吸。4 .监测体温和箱温变化光疗时应每24小时测体温1次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C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光疗最好在空调病室中进行。冬天要特别注意保暖,夏天则要防止过热,若光疗时体温上升超过38.5C时,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
15、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5 .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光疗过程中,应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奶,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小儿高23倍,故应在奶间喂水,观察出入量。6 .出箱一般采用光照12-24小时才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光疗总时间按医嘱执行,一般情况下,血清胆红素VWluniol/L(10mgdl)时可停止光疗。出箱时给患儿穿好衣服,除去眼罩,抱回病床,并做好各项记录。7 .光疗箱的维护与保养光疗结束后,关好电源,拔出电源插座,将湿化器水箱内水倒尽,做好整机的清洗、消毒工作,有机玻璃制品忌用乙醇擦洗。光疗箱应放置在干净、温、湿度变化较小,无阳光直射的场所。(四)注意事项:1 .严密观察病情光疗前后及
16、期间要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光疗过程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及其变化;大小便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若有异常须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便检查原因,及时进行处理。2 .保持灯管及反射板清洁,并定时更换灯管如有灰尘会影响照射效果,每天应清洁灯箱及反射板,灯管使用300小时后其灯光能量输出减弱20%,900小时后减弱35%,因此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思考题】1、临床应用广泛,最基本的小儿药物计算方法?2、小儿肌肉注射为什么要做到“三快”?小儿头皮静脉有哪些?3、股静脉穿刺
17、后压迫穿刺点多长时间?4、小儿灌肠液的温度、及插入直肠的长度是多少?5、尿布疹(红臀)发生的原因?如何护理?6、为什么保温箱及蓝光箱的水漕内加蒸储水?为什么要求每天更换?7、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光疗时可能出现哪些副作用?如何护理该患儿?8、患儿在保暖箱内进行保暖时,在护理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9、患儿光疗前,应向家属说明哪些问题?10、简述婴儿出暖箱的条件?见习四小儿喂养【目的要求】1、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及营养需要。2、熟悉母乳喂养的好处与方法3、掌握婴幼儿喂养方法及热量计算。3、掌握辅食添加的原则及方法。4、了解儿童膳食安排及方案。5、熟悉小儿营养状况评估【地点】医院儿科病房、儿科示教室
18、【学时数】2学时【教具】各种营养素及热能每日需要量表,几种主要食物及水果营养成份表,母乳化奶粉外包装说明,量杯,假乳,婴儿模具,小儿喂养多媒体。【见习内容及方法】一、由教师选择病房婴儿,学生每组56名,每组婴儿两名(一名母乳喂养,一名混合喂养),分别询问婴儿的喂养情况。询问要点:是否母乳喂养,奶量足否?母乳喂养方法及时间,母亲健康情况。人工喂养方式,牛奶及牛奶制品的量等。二、教师用提问方式复习母乳喂养及其优点,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以及辅助食物添加的原则,方法。三、由教师指导学生计算上述人工喂养儿所需总热量、奶量、糖量,应添加水量,学生判断该患儿的喂养方式是否适当,并向家长提出改进意见。四、教师指
19、导学生制定一个5岁儿童食谱。(一)总热量:90KCal/kgd(376.6KJ/kgd)(二)按其总热量,算出各种营养素每日的需要量,其中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5%,糖占5060%.(三)根据已知食物的营养成份按热量分配原则制定食谱。五、观看婴幼儿喂养录像片。【思考题】1、如何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2、怎样合理安排婴儿喂养?(包括方法、添加辅食及断奶等注意事项)?3、能量及主要营养素的合理分配有何意义?4、决定小儿饮食改进速度的因素?5、鲜牛奶要想基本达到母乳的营养价值,如何科学合理的搭配?见习五维生素D缺乏症的护理【目的要求】一、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认识预防意义,掌
20、握预防方法。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三、掌握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地点】儿科病房或门诊,儿科示教室【学时数】2学时【教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照片、长骨X线片,看片灯,维生素D2片剂,维生素D3注射剂,皮尺,血生化报告单。【见习内容及方法】一、先由患儿家长讲述病史。病史询问要点:(一)有无精神神经症状,如易激怒,睡眠不安,多汗等。(二)出生季节,是否早产,生活环境,是否经常晒太阳。(三)母孕期健康情况,是否经常晒太阳,有无腿抽搐的历史。(四)是否添加辅食、钙片、鱼肝油或维生素D2片。发育史。(五)既往是否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有无经常腹泻及肝、肾疾患。是否有服药史。二、教师课前准备症状、体征轻
21、重不同的佝偻病患儿,分配给见习学生作体格检查,然后由学生将检查结果向大家报告。体查要点:(一)注意发育、营养、表情、汗酸味、全身肌肉松弛情况。(二)重点检查骨骼系统(注意不同年龄的特点)(1)头部:枕秃,前、后因门及颅缝是否闭合,有无颅骨软化或方颅,出牙数目及头围。(2)胸部:肋骨串联、鸡胸、赫氏沟、肋缘外翻、漏斗胸等。(3)腹部:蛙腹。(4)脊柱四肢:有无脊柱后凸或侧弯、“0”形腿、“X”形腿(判断标准)、手镯、脚镯等。三、看长骨X线片:干甑端增宽,杯口状改变,骨质稀疏等。四、判断血生化单报告是否正常:血钙正常或降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降低,血碱性磷酸酶升高等。五、根据收集的临床资料,学生判
22、断患儿有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其分期。六、由教师展示维生素D制剂,并说明如何使用这些制剂及使用维生素D应注意哪些问题。【思考题】一、详细说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综合治疗措施应包括哪些内容?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的要点是什么?见习六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目的要求】一、熟悉新生儿(包括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高危儿)的定义、生理特点和护理。二、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三、熟悉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几种病因及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四、掌握引起新生儿呼吸障碍的常见病因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
23、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五、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地点】产科产婴室病房、新生儿专科病房【学时数】3学时【教具】隔离衣、帽子、口罩、拖鞋、棉签、听诊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见习内容及方法】一、由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各种新生儿的定义(最好采用多选题方式讨论复习)。二、每个同学穿好隔离衣,戴好口罩、帽子,在产科婴儿室门前换鞋,进入婴儿室参观新生儿晨间护理。晨间护理内容:(一)保持室温在1822C,相对温度4050%。(二)每天全身沐浴一次(注意保护脐部、眼、耳)。(三)脐部护理:先用2%碘酊消毒脐孔,再用75%酒精涂擦一次,若脐带已干燥,可用消毒剪刀断脐。(四)臀部护理:沐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护理 见习 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4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