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大纲.docx
《甘肃民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民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大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大纲一、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三年制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阐述了当前在教育中应用的各类信息技术的概貌及其在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和前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了解,从信息的涵义着手,着重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2、了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3、了解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工作/学习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该门课程教学时数为22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二、正文第一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教学要点:本章从信息的涵义着手,着重讲述三个方
2、百的内容: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第一节阐述了信息的三个概念,通过信息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对比,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分析,以及信息特点、形态、类型的阐述,比较全面地把握信息的本质;第二节简要介绍了信息科学;第三节通过对信息技术四基元的分析,得出信息技术的完整定义;还讲述了古代、近代与现代信息技术三个发展阶段,对这三个阶段的主要发展概况、特点给予了详细的阐述。教学时数: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的基本概念一、信息的含义1、日常生活层次2、学科层次3、哲学层次二、信息与几个相关概念1、信息与消息2、信息与信号3、信息与知识4、信息与情报三、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关系1
3、、信息来源于物质。2、信息离不开能量。3、信息具有相对独立性。四、信息的特点1 .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2 .信息的传递性3 .信息对载体的独立性4 .信息的可逆性5 .信息的共享性6 .信息的时效性7 .信息的可替性五、信息的形态1、数据2、文字3、声音4、图像六、信息的分类1、自然信息2、社会信息第二节信息科学一、信息科学的定义二、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1、哲学信息论2、基本信息论3、识别信息论4、通信理论5、智能理论6、决策理论7、控制理论8、系统理论三、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1、信息分析综合法2、行为功能模拟法3、系统整体优化法第三节信息技术概述一、什么是信息技术1、联合国救科文组织定义2、本
4、质上3、通俗地说二、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1、人的信息器官与功能2、信息技术的四基元(1)感测技术(2)通信技术(3)计算机、智能技术(4)控制技术:3、信息技术的体系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古代信息技术(远古一19世纪中叶)1声音与光一一自然状态下的信息技术2、字符与印刷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飞跃3、数字与运算一一信息加工技术的雏形(二)近代信息技术(19世纪中叶一20世纪中叶)1、电报一一序幕的拉开2、电话一一篇章的推进3、无线电信一一高潮的到来(三)现代信息技术(20世纪中叶一现在)1、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2、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一一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3、信息高速公路一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力作考
5、核要求:1、识记信息、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概念,辨析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2、了解信息的特点、分类及形态,区别信息与物质及能量。3、了解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4、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延长,了解信息技术的体系及发展。第二章信息化教育概述教学要点:本章从信息时代的特征入手,分析了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教育面临的挑战。要迎接这些挑战,必须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教育中,即实行教育信息化战略,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而其方法和途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时代的教育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1、信息技术的广泛
6、应用2、知识与信息是生产资料3、适应变化与创新是生命线4、合作和协作是生存和发展方式二、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及教育面临的挑战1、知识迅速更新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知识爆炸”一青少年在学习期间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一挑战一:如何解决知识的迅速更新与学生的有限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2、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可变性对教育的要求“士”字型人才一从业者要有较广泛的知识基础和新的知识体系一挑战二:如何使知识内容体系的变化适应每个学习者的不同需求3、受教育者数量的猛增对教育的要求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职业更换频繁f大众化教育、全民教育一挑战三:如何解决受教育的人数多余从教力量不足的矛盾4、教育正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国际竞争却
7、日益剧烈,这种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一最终的竞争是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一挑战四:如何解决教育差距存在与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矛盾第二节IT在教育中的应用一、IT应用于教育的潜在可能性1、大容量的信息存储2、全真的信息传递3、多媒体的网络环境4、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监控二、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因素1、客观环境因素(包括环认硬件、软件)2、教师因素3、学生的因素。三、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1、拟人作用2、拟物作用四、IT应用于教育的特点1、教材多媒化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自主化5、活动合作化6、管理自动化7、环境虚拟化第三节教育信息化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1、信息化2
8、、国家信息化3、教育信息化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1、数字化2、多媒化3、网络化4、智能化三、教育信息化的内容1 .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2 .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3 .人才的培养四、教育信息化的意义1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2 .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3 .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第四节信息化教育一、信息化教育的定义1、信息化教育的定义(1)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2)现代信息技术(3)开发教育资源(4)优化教育过程(5)信息素养(6)教育方式2、信息化教育与相关概念(1)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2)信息化教育与电化教育(3)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4)信息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功能和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 信息技术 课程 整合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