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争端解决案例分析.pptx
《WTO争端解决案例分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TO争端解决案例分析.ppt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WTO争端解决案例分析,美国201钢铁保障措施案,美国对日本热轧钢产品的反倾销案例,美国和欧共体知识产权案例,事件时间轴,依据美国贸易法第201 条,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从3 月20 日起对进口的板坯、板材、长材等主要钢材品种实施为期3 年的关税配额限制和征收8%30%的关税。这一决定公布后,引起各国强烈反响,欧盟以及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受到限制和损害的国家纷纷提出与美国磋商,并向WTO 提出申诉。,欧盟宣布采取临时钢铁保障措施以防止因美国采取钢铁保护主义政策而导致的国际钢铁产品对欧盟市场的冲击,决定自3 月29 日开始,对来自各国的15 种钢铁产品征收14.9%到26%不
2、等的附加关税。,世界贸易组织裁定,美国2002 年对进口钢铁征收30%的关税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美国宣布取消201 钢铁保护措施。,起始时间:2002 年3 月5 日结束时间:2003 年12 月4 日,美国宣布取消201 钢铁保护措施。时间长度:一年零九个月。被申诉方:美国申诉方:欧盟以及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受到限制和损害的国家。仲裁组织:WTO原因:美国宣布从3 月20 日起对进口的板坯、板材、长材等主要钢材品种实施为期3 年的关税配额限制和征收8%30%的关税。仲裁结果:世界贸易组织2003 年3 月裁定,美国2002 年对进口钢铁征收30%的关
3、税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专家小组认为,美国没有拿出进口激增的证据,也没有证据表明进口损害了美国钢铁业。报告指出,美国夸大了进口增长的数量,把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量也计算在进口的总量中,实际上协定国之间不存在进口数量的限制,案例分析,WTO争端解决机制基本程序,案例分析,1.磋商:WTO 成员间发生贸易纠纷,争议各方首先通过磋商解决。欧盟以及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受到限制和损害的国家纷纷提出与美国磋商,时长30天。2.设立专家小组:磋商失败,争端一方要求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专家小组。需要两次申请(美国可以否决第一次申请),大约30 50天,专家小组成员组成,美国
4、如果对专家组成员提出疑义,又可耗去30 天。3.提出裁决报告:专家小组提出裁决报告的期限一般是6个月,可延长,但不超过9个月。其间美国可以寻求与当事方“庭外解决”为由要求专家小组终止工作,该终止最长可达12 个月。4.上诉:作出裁决后,当事方有60 天的时间考虑提出上诉,上诉机构最长又需3 个月作出终裁。本案无上诉过程。5.专家报告的执行:解决争端机构通过专家小组或上诉机构的报告后,当事各方应予执行。合理期限为90天。这里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实际上这里的专家报告在03年的12月才被美国真正执行,从报告得出的3月到12月的9个月时间事实上远远超出了90天的范围。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美国在尽量的拖延时间
5、。,为期3年的保障措施已近结束或过半!,案例分析,本案表面上看是美国为保护本国钢铁产业所进行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事实上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政治顶层的人物为了巩固自身政治地位所引发的一场争端。钢铁工业是美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但过去五年来则十分艰难。美国钢铁业把这一切归咎于进口钢材的大量涌入,因此一再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钢铁业是历届美国政府稳定民心、拉取选票的传统政治手段。我们知道的是WTO保障措施协议的实体规则和实施程序均存在缺陷。美国此次启动保障措施保护其钢铁产业的用意显然还在于利用保障措施协议以及争端解决程序的缺陷,达到拖延时间、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程序至此,美国宣布实施为期3 年的保障措施已近结
6、束或过半,即使美国届时败诉,其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也已达到,政治大选更已是水落石出。这是201钢铁保障措施案带来的政治上的好处。,事件时间轴,美国商务部发布反倾销征税令,决定对来自日本、巴西和俄罗斯的热轧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随后,日本要求与美国进行磋商,日本认为,美国的上述裁定与美国1930年关税法及相关规则中的程序性事项不符,且违反了反倾销措施协定。,美日双方进行了磋商,但未能达成一致。随后,在日本两次申请后,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了专家小组。,专家小组发布了最终报告,美国就专家小组报告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对有关条款的法律解释提出上诉请求。,上诉机构发布了裁决报告。,事件时间轴,争端解决机构
7、采纳了上诉机构和专家小组报告。,日本继续要求就反倾销“合理的执行期限”进行仲裁。,仲裁后,美国多次提交执行情况报告,并多次建议延长合理的执行期限。反倾销措施期限最终被延至2005年7月31日。至此,长达6年的争端结束。,起始时间:1999年6月29日结束时间:2001年7月24日,上诉机构发布了裁决报告。2001年8月23日,争端解决机构采纳了上诉机构和专家小组报告,认定美国违反了反倾销措施规定。随后在美日双方多次博弈中决定将反倾销措施期限最终被延至2005年7月31日。时间长度:六年零一个月 被申诉方:美国 申诉方:日本专家组:巴西、加拿大、智利、欧盟和韩国仲裁组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和上
8、诉机构原因:1999年6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反倾销征税令,决定对来自日本、巴西和俄罗斯的热轧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随后,日本要求与美国进行磋商,日本认为,美国的上述裁定与美国1930年关税法及相关规则中的程序性事项不符,且违反了反倾销措施协定。仲裁结果:2001年7月24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公布一项上诉机构报告(案号:WTDSl84ABR),对美日热轧钢产品反倾销争端案作出裁决,裁定美国在该案中的反倾销措施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违反了WTO反倾销协议和WTO协定。随后在美日双方多次博弈中决定将反倾销措施期限最终被延至2005年7月31日。,案例分析,WTO争端解决机制基本程序,
9、案例分析,1.磋商:1999年11月18日,日本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下称DSU)第4条、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以下简称反倾销协议)第17条第2款以及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下称GATYl994)第22条第1款的规定,就热轧钢反倾销案向美国提请磋商。磋商历时30天。2.设立专家小组:美国与日本于2000年1月13日进行了磋商,但没有成效。2000年2月11日,日本根据GATTl994第23条、DSU第4条、第6条以及反倾销协议第17条的规定,提请DSB成立专家小组。3月20日,DSB同意成立专家小组,调查美日热轧钢反倾销争端案。5月24日,WTO总干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TO 争端 解决 案例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