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贵《市场营销》教学大纲.docx
《王永贵《市场营销》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永贵《市场营销》教学大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程名称市场营销教学时数:36学时课程代码课程类别理论教学:学时案例讨论:一学时课程性质开课学期授课教师考核方式授课对象教学书目及参考资料使用教材,王永贵,市场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主要参考书目与资料:1 .(美)加里阿姆斯特朗,菲利普科特勒著,王永贵,郑孝莹等译,市场营销学(第12版全球版中国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 .(美)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著,楼尊译,市场营销:原理与实践(第1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 .管理世界、营销科学学报、销售与市场、哈佛商业评论等中英文期刊。课程考核方式期末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为50-60%
2、,课堂表现及平时出勤占总成绩比例为50-40%o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教学目的及要求课程性质:市场营销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及其他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围绕理解价值、锁定价值、创造价值、传播价值、交付价值和提升价值这一逻辑主线,明确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市场环境分析、营销调研、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购买行为分析、目标市场选择、组合营销策略以及市场营销的计划、组织、控制与执行等关键问题,同时融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热门主题。该课程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共十七章节,其中理解营销部分着重市场营销的基本
3、概念、营销哲学和范式的演进;理解价值部分包括营销环境分析以及市场环境感知、营销战略规划、营销信息系统和营销调研,揭示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以及营销调研的基本方法和实施程序;锁定价值部分围绕消费者市场及购买行为、组织市场及购买行为和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展开,揭示了不同市场特征以及市场细分、选择和定位的基本战略;创造价值部分剖析了产品管理、服务策略和定价策略等关键问题,揭示了顾客价值的创造过程;传播价值部分围绕整合营销传播、促销传播和品牌传播,揭示市场营销中的价值传播过程;交付价值部分关注分销渠道以及价值网络,同时详细阐述了营销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等关键环节;最后,提升价值部分重点描述了价值提升的途径,
4、即关系营销与顾客关系管理,同时对新时代下数字化营销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从而使学生对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形成整体思路。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 .以理解价值、锁定价值、创造价值、传播价值、交付价值和提升价值这一逻辑为主线,对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及在实践中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的核心问题和流程形成深刻的认识与理解;2 .对市场营销的最新理论前沿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和较强的市场营销管理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模拟教学的方法体系。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辅助,讲授与案例互动相结合。
5、第一章市场与市场营销概述及发展(2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理解市场和市场营销的概念,了解市场营销哲学的主要观念,熟悉市场营销的逻辑范式。1市场与市场营销概述1.1市场概述(1)市场是某一特定产品或一类产品进行交易的买方与卖方的集合(经济学定义)(2) 一种产品和劳务的所有潜在购买者的需求总和(美国市场营销协会)2.2 市场营销界定市场营销是组织活动的综合体系,用来计划、定价、促销以及向目标顾客分销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以克服交换障碍并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与教学要求三层含义:(1)市场营销的重点在于“组织活动的整个体系必须是顾客导向的”;(2)市场营销应该从有
6、关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构思开始,直到顾客需求得到完全满足的整个过程;(3)“交换”是市场营销概念中的核心要素,如何克服市场交换隙碍并顺利实现市场交换,实现组织目标和社会经济效益,是营销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3 市场营销概念演进(1)营销主体的变化(2)营销客体的变化(3)营销内容的变化(4)营销核心概念的变化2市场营销哲学及其演进2.4 市场营销哲学市场营销哲学是一种观念、态度或思维方式,也是企业对其营销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实质是如何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2.5 市场营销哲学三阶段(1)创造效用价值阶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2)价值主张提炼阶段:市场营销观念
7、/关系营销观念(3)团结利益相关者及价值共创阶段:服务营销观念/体验营销观念/互动营销观念/数字化营销观念3市场营销范式3.1 产品主导逻辑和服务主导逻辑内涵产品主导逻辑(GoOdS-dominamLogic):生产者与消费者割离的生产方式,在这种逻辑主导的方式下,顾客是被动性操作资源(OPerandReSOUrce),企业对其进行细分、定位、促销和分销,以提高效率并获取最大利润的生产方式。服务主导逻辑(SerViCe-dominantLogic):注重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其他供应链和价值链之间,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共同创造价值,在这种逻辑主导的方式下,顾客是主动控制资源(OperantReso
8、urce),顾客在交易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和企业一起共同创造价值。3.2两种主导逻辑的异同交换单位从产品转移到知识和技能/顾客从被动接受者到共同创造者/价值决定者从生产者转移到顾客第二章营销环境与市场感知(2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营销环境的特点及其与企业经营的关系,了解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了解并理解市场营销环境感知的重要意义。1营销环境与经典分析方法1.1 营销环境概述(1)内涵相对于组织的市场营销活动而言,是指影响营销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所有因素,可以分成组织内部营销环境、外部宏观营销环境和
9、外部微观营销环境。(2)特征差异性/动态性/不可控性/系统性1.2 营销环境的经典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1)内涵又称态势分析法,已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的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和营销环境分析之中;分为优势与劣势分析以及机会和威胁分析两个部分。Strengths(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机会与威胁分析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优势与劣势分析主要着眼于一个组织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2)四种内外匹配的战略SO战略表示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ST战略表示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WO战略表示利用外部机会
10、、克服内部弱点,WT战略表示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2外部宏观营销环境分析2.1 外部宏观营销环境分析概念及方法外部宏观营销环境:是指为组织的营销活动带来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政治法律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口统计特征等因素,多为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分析方法:(I)PEST: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与科技(Technological)。(2) PEST-LED: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再将法律因素(Legal)、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al)和人口统计(DemOgraPhiC)因素归纳
11、进来。2.2外部宏观营销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2)法律环境(3)经济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5)技术环境(6)自然环境(7)人口统计特征信息3组织内部环境与外部微观环境分析3.1 组织外部微观环境分析构成:通常包括供应商、市场营销中介、顾客、竞争者和公众等与企业服务能力密切相关的组织和个人,直接制约和影响一个组织的营销活动。分析:五力模型(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顾客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的现实和潜在竞争能力)。3.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营销是一个全员营销的过程,企业的各职能部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职能都应与最后的产出相联系。非营销资源:产品设备、财务
12、资源、地点、研发、公司形象、人力资源等。现代企业营销是一种观念、意识,而不是某种具体的销售、推销行为4市场导向与市场环境感知4.1 市场导向(1)反应型市场导向与市场驱动企业的特征“由顾客所引导”、“顾客驱动”或市场驱动即企业通过关注自身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试图去发现、理解和满足顾客的显性需求.(2)先动型市场导向与驱动市场型企业“驱动顾客”,侧重于寻求企业当前经验范围之外的、多种多样的新知识和新信息,依靠的是探索性学习活动,强调的是去发掘、理解和满足顾客的隐性需求。4.2环境监控与市场感知(1)环境监控收集有关外部环境的信息,分析所收集的信息,根据分析结果推测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2)
13、市场感知内涵:生成市场知识的过程。其中,这里所说的市场知识,可以为企业中的个体一一如组织市场管理者、销售人员或高级经理人员一一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和提供指导。从本质上看,市场感知是一个市场驱动的学习过程,意在了解现有顾客、潜在顾客、竞争对手以及对它们(包括企业自身)产生影响的其他参与者,如经销商和监管机构等。流程:触发探询活继续探询、信息获取、信息传递、解释、信息运用和结果评估内容:界定市场、监控竞争、评估顾客价值和获取顾客反馈(3)市场营销环境感知能力三个视角: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学习和吸收能力第三章营销战略规划与价值主张(2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战略规划和营销战略规划在其中的
14、地位,掌握营销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与具体过程,掌握企业价值主张的内涵与层次,熟悉企业价值主张的类型与作用,明确企业价值主张的提炼与展示方法。1企业的战略规划1.1 战略规划的内涵及作用内涵:把战略目标或战略意图分解成一些具体的步骤,然后对每个步骤进行规划,并使整个目标体系的结构更加清晰。作用: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并最终影响其能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1.2 战略规划的层次三个层次: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1.3 企业战略规划的步骤公司级:界定公司使命/划分战略业务单位/规划投资组合:波士顿矩阵、通用公司矩阵2基于价值的战略与营销战略规划2.1 基于价值的基本战略三种类型:产品领先战略、顾客亲密战
15、略和卓越运营战略2.2 营销战略规划内涵根据公司总体战略设计和制定与营销目标以及瞬息万变的营销环境相关的营销活动,是所有营销战略决策的基础。在考虑营销战略的同时,还必须思考环境、经营资源和组织的反应能力。2.3 营销战略规划特征持续关注/不断创新/管理层承诺2.4 营销战略规划步骤获得有关新产品和市场机会的信息;评估市场潜力以及企业利用市场机会的能力;为特定目标市场制定详细的市场营销计戈J,形成市场营销策略组合(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市场营销计划的实施等。2.5 的价值主张3.1 企业价值主张的内涵对顾客在与企业交易过程中所获得的、吸引人的、值得信赖的、有特色的利益的一种清晰表述,是顾客为
16、什么抛弃竞争对手而选择本企业的原因。实践中,价值主张往往表现为注重价格的一面,并明显地表现为“价格主张3.2 企业价值主张的层次价值主张是由三个层次组成的:价值描述、验证要素和描述展示.3.3 企业价值主张的类型三种基本类型:产品领先型价值主张/顾客亲密型价值主张/卓越运营型价值主张3.4 企业价值主张的作用有助于使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体现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向顾客和竞争对手传达与众不同的信息与特色,建立企业的独特品牌形象;有利于顾客获得独特价值,形成品牌忠诚度;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第四章营销信息系统与营销调研(2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熟悉营销信息系统概念、构成与作
17、用,明确营销调研的内涵与类型,掌握市场营销调研的实施步骤,熟悉市场营销调研数据的处理,了解市场预测的程序与方法。1营销信息系统1.1营销信息系统概念(1)内涵:在一个组织中由人员、计算机和程序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综合系统。(2)作用:帮助营销管理者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以及提供适时、适用和准确的数据信息,以便提高企业营销活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1.2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四个子系统:内部报告系统、营销情报系统、营销分析系统和营销调研系统2营销调研概述2.1 营销调研的内涵与角色内涵:针对企业特定的营销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收集、整理、分析以及解释有关市场营销各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从而
18、得到合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营销管理者制定、评估和改进营销决策提供依据。2.2 营销调研的内容与类型内容:顾客调研、销售调研、竞争状态调研和营销组合调研等。类型:按调研目的不同可分为探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和因果关系调研。2.3 营销调研的信息来源商业调研报告、内部报告系统和一次性的营销调研项目2.4 营销调研的实施步骤市场调研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六个阶段:确定调研目标、进行情境分析、制定调研计划、实施调研并评价调研绩效、处理调研数据和准备调研报告。3营销预测概述3.1 营销预测的内涵着重估计现实市场潜力和企业可能的市场份额状况。市场营销预测的基本框架:环境因素/公司行动
19、/供应商、经销商、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行为;市场份额/销售额/营销成本/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3.2 营销预测的程序营销预测工作一般包括确定预测目标、搜集和整理资料、选用预测方法、拟定决策方案、预测方法的分析与评价以及编写预测报告六个阶段。3.3 营销预测的方法(1)建立在判断基础上的分析: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专家意见法/类推法/联合分析法/判断性步步为营法(2)建立在统计数据基础之上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因果分析/交叉影响分析/外推法/基于规则的预测/计量经济第五章消费者市场及其购买行为(2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市场的需求特点,了解消费者市场的购买对象,熟悉和掌握影响消
20、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熟悉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类型和风格,熟悉和掌握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具体过程。1消费者市场概述1.1 消费者市场的需求特点多样性/分散性/易变性/伸缩性/可诱导性/情感性/层次性1.2 消费者市场的购买对象(1)根据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划分: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非渴求品(2)根据商品的耐用程度和使用频率划分:耐用品/非耐用品2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2.1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1)文化因素:文化价值观/亚文化/社会阶层(2)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社会角色(3)个人因素:个性/生活方式/自我概念/年龄/职业/经济状况(4)心理因素:动机/感觉和知觉/学习/信念与态度3消费者的购买
21、决策过程3.1 消费者购买决策类型利风格(1)类型:根据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涉入程度不同,可以将其购买决策划分为扩展型决策(EXtendeddeCiSionmaking)、有限型决策(Limiteddecisionmaking)及名义型决策(NominaldeCiSionmaking)三种类型。(2)风格:购买决策风格类型可以分为经济型、人格型、道德型和冷漠型4种。3.2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具体过程五阶段模式:问题认知/信息收集/方案评价/购买决策/购后行为第六章组织市场及其购买行为(2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组织市场的需求特点,了解组织购买行为的类型和过程,熟悉影响组织购买
22、行为的因素,熟悉和掌握盈利型企业的购买行为,熟悉和掌握政府部门及事业机构的购买行为。1组织市场概述1.1组织市场概述概念:组织市场包括为生产、消费和加工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机构,具体包括盈利性企业、政府部门或者事业机构(例如医院、学校)和以盈利为目的购买产品和服务以供再出售的企业。与消费者市场的区别:(1)在组织市场上,产品通常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特征;(2)在组织市场中,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3)组织市场中的买者是组织,购买产品的种类通常较少,但一次性购买量可能很大;(4)在组织市场中,购买者往往直接从生产商那里采购产品,而未必经过中间渠道;(5)组织市场与消费者市场的购买方式存在差异。1
23、.2 组织市场需求派生需求/需求波动/刺激需求/价格弹性1.3 组织购买品及组织市场产品类型组织购买品:出于生产加工、设备的使用消耗和维修、再销售以及为公众提供服务等目的,由盈利性企业、政府部门或独立机构等组织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组织购买品与最终消费品主要存在以下区别:购买者不同/购买目的不同/产品不同。组织市场产品分为三种类型:生产性原料、基础设备和辅助产品。2组织购买行为2.1 组织购买行为的类型三种类型:全新购买、直接重购和更换重购2.2 组织购买行为的过程五个阶段:确定问题一一收集信息一一分析供应商一一选择供应商一信息反馈。2.3 组织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场营销 王永贵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