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例证全文.docx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例证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例证全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例证全文三星堆博物馆,位于三星堆遗址东北角,是我国一座大型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及1、2号商代“祭祀坑”出土的文物。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规模宏阔的古城、严谨考究的功能分区、灿烂纷呈的器物群、神秘瑰丽的造型艺术及其内蕴成熟的礼仪规制等,穿越历史的迷雾,勾勒出浪漫奇崛的古蜀文明画卷,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例证。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6月,当考古人员从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缓慢取出一块青铜爨残片后,一团被压得严重变形的金器出现在人们眼前。出土时,这件金器仿佛一张稿纸被揉成一团,难辨形状。经过修复,
2、一张完整的金面具缓缓呈现。这张薄如蝶翼的金面具宽37.2厘米、高16.5厘米,重约100克,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是目前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完整的一件金面具。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再次震惊了世界。从2019年开始的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相继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新发现多个“祭祀坑”,出土了大量金器、玉器、青铜器、象牙等重要文物,生动再现了古蜀人的精神世界。其中,3号坑满坑象牙堆积,铜器、玉器、金器蔚为大观,顶尊跪坐人像、最大青铜面具等稀世文物相继提取出土;4号坑具有中华文明典型特征的玉琮被提取出土,印证三星堆和甘肃等地区早期文化的交流互动;5号坑出土体量
3、巨大的金面具,彰显出三星堆文化的异彩纷呈;6号坑被整体提取,发现极为稀少的木箱;7号坑东北角发现龟背形网格状器;8号坑发现大型青铜神坛等。经过碳14测年,除了5号坑和6号坑稍晚一些外,其余几个坑的埋藏年代基本一致,距今大约3200年至3000年,属于商代晚期。“广汉名区,雒城旧壤其东则涌泉万斛,其西则伴月三星。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洵江(鸭子河)南岸,中心区域南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和其北面形如新月的月亮湾台地共同组成了广汉久负盛名的景观一一“三星伴月”。1929年,一位农民在广汉三星堆月亮湾台地掏沟时偶然发现一坑400余件精美的玉石器,促成了1934年在月亮
4、湾的发掘,翻开了古蜀王国地下史书的一角,自此拉开了三星堆遗址考古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初,三星堆发掘者根据历年所获资料,将属同一遗址群的各遗址点统一命名为“三星堆遗址”,并首次进行了分期研究。1986年,三星堆遗址1、2号“祭祀坑”的发现,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成为信史。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三星堆博物馆在三星堆遗址及外围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试掘、调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一一确认青关山台地为“宫殿”性质的最高等级建筑区,城址布局和营建、演变过程得以逐渐明晰,遗址的分期和年代序列逐步完善2019年,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与四川省组织实施的“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的支
5、持下,三星堆遗址的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再次启动,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22年5月,已出土金面具、铜方尊、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各类编号文物近13000件。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迄今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总书记强调:“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
6、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J三星堆考古发现极大弥补了古代文献不足的缺陷,展示了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创造性,以及同国内其他古文明的紧密联系,彰显了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各个时代的古代文明发展成就上都走在世界前列。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数量、种类之多、形体之大、造型之奇、文化内涵之丰富,举世罕见,反映了古蜀先人艺术与技术的辉煌成就。青铜大立人像,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
7、8厘米,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人像头戴高冠,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双手手型环握中空,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雕像整体形象典重庄严,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按真人的高矮、比例、动作塑造,对眼、耳及双手作了较大夸张,以此强化人像超凡的一面,制作之精美细腻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罕有其匹。造型奇特的文物,展现了古蜀人丰富想象力和精湛手工业技术的完美结合。被戏称为“千里眼、顺风耳”的青铜纵目面具,因双目和耳朵的夸张造型而得名。其体量巨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文明 多元 一体 格局 生动 例证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