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docx
《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应急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网格化、常态化、精细化、规范化、效能化和社会化,根据XX市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xx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办法。一、工作目标建成覆盖各镇、办事处和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应急委)成员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
2、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二、考核范围各镇、办事处,市应急委员会监测单位三、考核内容及打分标准按照XX年度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指标“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率80%”的要求,对应急管理工作按8项内容IOO分制考核。(一)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10分)L建立组织(5分)。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行政主要领导为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为直接责任人,建立有专门办事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应急管理工作能正常开展。2.经费保障(5分)。镇、办事处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应急资金,配备应急所需的通讯工具、电脑、传真等办公设
3、备。(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10分)L按照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专项应急预案(4分)。2 .加强预案规范化管理,按要求分级分类归档(3分)。3 .配合市应急办做好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3分)。(三)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设(15分)L应急救援队伍建设(3分)。组织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和志愿者等,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具体的职责和任务。2 .应急保障(4分)。(1)应急物质储备库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初步建立,基本能保障本单位、本辖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物质备用(2分);(2)加强物资储备管理,建立储备应急物资台账,健全物资储备信息互通、共享机
4、制,实现物资联动、信息联动,提高联动能力(2分)。3 .应急演练(8分)。每年有针对性地开展2次以上的应急预案综合性演习演练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做到科学组织、安全有序、严密实施、效果明显。(四)预警发布和信息报告(10分)L预警发布(5分)。市应急委各成员单位能按照各自分工,及时研判严重、特别严重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并通过多种方式发布预警;各镇、办事处能及时研判较重、一般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并通过有关渠道发布预警。2 .信息报送(5分)。(1)建立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专兼职信息报告员,负责信息报告工作(3分);(2)根据关于切实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紧急通知(项政办发(2012)2号),
5、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对发生的突发事件信息按规定时限要求及时上报(2分)。3 .报送信息处理。应急管理工作信息被市应急办采用1次加1分,xx市应急办采用1次加2分,被省级采用1次加3分,被国家采用1次加10分;如1条信息同时被采用,按最高分计;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信息的,按情节轻重扣分,直至扣完全部分数为止,并根据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建议按有关规定处理。(五)应急响应及制度建立(20分)L针对四大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结合实际,制作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图,依据应急预案,制定信息报告和处置程序(4分)。2 .在规定时限内能快速出动,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6、处置(4分)。3 .建立健全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机制(10分)。(1)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对本辖区内所有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行动(4分);(2)对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并落实责任人(3分);(3)加强检查、监控,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消除,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3分)。4 .建立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指导(2分)。(六)应急管理培训和应急知识宣传(15分)。1 .广泛宣传(6分)。开展应急常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在法制宣传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期间,通过广播、电视、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及宣传栏等形式和场所
7、,广泛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常识(6分)。2 .教育培训(4分)。制定和实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方案,通过以会代训、干部轮训、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教育培训。3 .加强指导(5分)。指导各村(居委会)、企业、学校等基层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的教育培训。(七)应急值守(10分)1 .能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搞好综合协调,不出现工作失误(5分)。2 .严格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5分)。节假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坚持应急值守,保证信息渠道畅通,没有值班电话呼叫转移、值班人员脱岗等现象。经市政府应急办抽查,无人值班或值班电话无人接听的,一次扣1分,直到5分扣完为止。(
8、A)规划与总结(10分)1 .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分类分级和总结评估(2分)。2 .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法(3分)。3 .对辖区内的应急管理工作有关项目能科学规划,对发生的突发事件能及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2分)。4 .按时间、按要求上报应急管理有关工作计划、总结及其他文字材料等(3分)四、考核方式(一)自查总结。各镇、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考核内容逐条对照,抓好落实,并进行总结。(二)现场考核。市政府办公室、市应急办组成考核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走访座谈等形式实地考核,现场打分。(三)考核结果报市政府及市四制
9、工作管理办公室,并报请市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XX乡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经验总结乡镇是我国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文化、人口、地理等方面的差异,各地乡镇存在着不同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这些矛盾和纠纷,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会对当地的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影响乡村振兴的进程。因此,做好乡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加强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乡镇矛盾纠纷的类型和特点乡镇矛盾纠纷的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土地纠纷、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在处理这些矛盾纠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一)多元化:乡镇矛盾纠纷的类型和数
10、量多种多样,需要采取不同的化解措施。(二)群众性:乡镇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发生纠纷,且容易引发群体事件。(三)区域性:乡镇纠纷往往是地方性的,由于地域、文化等差异,处理方式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二、乡镇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机制乡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机制建设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提和保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设立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构乡镇政府XX设立专门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构,由专人负责处理和协调各类矛盾纠纷事件。这个机构的具体职责包括,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接各类矛盾纠纷当事人,建立调解机制,制定化解方案,并跟进化解过程。同时,XX机构XX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矛盾纠纷事件的信息收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应急 管理工作 目标 考核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0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