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嘉兴市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嘉兴市知徂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全面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大力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成为展示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中“最精彩知识产权板块”,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浙江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以及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制定本规划。一、嘉兴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础与机遇挑战(一)“十三五”期间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成效“十三五”期间,嘉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每万人发明专利拥
2、有量”等10项关键性指标的平均实现率为145.4%,“十三五”规划既定的发展目标如期完成,部分指标居于全省领先地位。知识产权制度政策更加完备。知识产权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专利、商标、商业秘密、地理标志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资助、质押、保险以及纠纷调解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完善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政策措施。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得以激发。“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增专利申请190919件、新增专利授权121274件,其中新增发明专利申请52211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1521件;全市有效
3、发明专利拥有量20022件,列全省第三;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1.7件,列全省第二;PCT国际专利年申请达到255件。至“十三五”末,全市累计注册核准商标209664件,突破二十万大关,申请国际注册商标累计3398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5件、浙江省著名商标254件,嘉兴市著名商标806件;全市共拥有证明商标19件,集体商标63件,其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18件。作品著作权年登记量达2000件。知识产权运用工作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全市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金额超过110亿元,专利权转让、许可数量累计超L5万件;区域公用品牌实现产值超300亿元,实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农产品产值
4、超30亿元;大力推进全国专利保险示范工作,企业购买专利保险的保障金额近12.5亿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明显加强。建成嘉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嘉善分中心以及桐乡、海宁两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红船”“南湖红船”等特定名词列入禁用字永久保护。知识产权、市场监管、文化新闻出版、公安等部门经常性联合开展“亮剑”“铁拳”等专项行动,知识产权部门与法院建立了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的衔接。全市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0.7万件,审结0.6万件;累计查办商标行政违法案件1556件,罚没0.95亿元;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955件,调处电商专利侵权纠
5、纷6000余件。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市、区)、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市、区)、市知识产权示范镇(街道)三级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体系。2019年10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批准在嘉兴设立商标申请受理点。五年来,全市已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县2家、试点县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33家、省专利示范企业93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330家;省商标品牌示范县(市、区)2家、省商标品牌示范乡镇(街道)10家、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26家;建成商标品牌服务指导站14家,拥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7个、制造业区域公用品牌2个。知识产权人
6、才培养持续优化。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培育机制,五年来,全市共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培训班200多期,培训L5万余人次。支持嘉兴学院设立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开展知识产权学历教育。表1.知识产权“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15年实际值2020年目标值2020年实际值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11.520100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年度金额(亿元)1.51555完成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7.382041.7完成发明专利年授权量(件)118425004733完成PCT年专利申请量(件)102150255完成指标2015年实际值2020年目标值2020年实际值各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个)483
7、700820完成专利行政案件结案率(%)95%95%95%完成专利保险投保数(件)91500500完成有效注册商标量(万件)7.8819完成中国驰名商标累计拥有量(件)212525完成(二)“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快对世界的重塑,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知识产权国际环境、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中国在融入和构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新秩序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知识产权事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新一轮全球科创要素和高科技企业加速向我国
8、、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转移聚集,要求嘉兴知识产权事业继续走在前列。“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第一个五年,是浙江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征程的新起点,是嘉兴市建设“五彩嘉兴”、“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共同富裕典范城市的关键五年。“十四五”期间,嘉兴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坚持问题和效果导向,持之以恒抓好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改革和数字化转型,促进知识产权整体水平上新的台阶。(三)“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总体来看,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仍然存在短板,面临挑战
9、,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有待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够高、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不够大,企业研发中原始创新投入不够足,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基础研发专利、高价值专利偏少,知名品牌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精品版权仍然偏少。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有待优化。知识产权维权赔偿低、取证难、周期长、效果差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侵犯商业秘密、互联网知识产权等新业态侵权情况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知识产权执法处罚措施不够、侵权惩戒不足,创新主体海外维权还比较困难,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体系还不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仍然不够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有待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机制仍然不成熟,存在平
10、台数量不足、转化渠道不畅、运营效率和效益不高等问题。企业对知识产权仍停留在被动保护层面,缺乏知识产权管理、运营和布局等主动意识。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不能有效挖掘和满足专利权的许可需求。知识产权证券化体制机制仍待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水平较低、服务人才紧缺。嘉兴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偏少,有资质的专利代理机构缺乏,知识产权服务业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全市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人员稀缺,目前高校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偏重理论轻务实,呈现出学难致用、供需脱节的瓶颈,难以满足知识产权发展的需求。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
11、关于知识产权的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深入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以标杆型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统领,以知识产权数量增多、结构优化、运用活跃、保护有力、形象优良为目标,大力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在长三角区域中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以更多担当、更大作为的勇气打造高质量知识产权强市高地,为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最精彩知识产权板块”做出新的贡献。(二)基本要求聚焦重点,系统协调。系统谋划知识产权强市重大政策举措,探索知识产权工作新理念和新模式,厚植知识产权发展新优势,培育经济发
12、展新动能,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和全社会的创新热情。质量第一,注重效益。坚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导向,鼓励更多政策、资源向高价值知识产权倾斜。科学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现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高价值知识产权倍增计划,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为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贡献力量。法治保障,严格保护。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联动执法运行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既要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又要确保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兼得。创新引领,体现担当。围绕打造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目标,协同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
13、化,构建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市指标体系,在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方面大胆探索,研究制订落实知识产权强市、强区、强县和强企战略实施意见,形成中国典范、嘉兴特色的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三)发展目标聚焦G60科创走廊、高新园区、产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园区“一廊三区”主战场,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不断夯实知识产权对重大战略的支撑,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到2025年,嘉兴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全球化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
14、加明显,示范性高质量知识产权强市高地基本建成。知识产权创造从数量取胜向质量提升转变。以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专有技术推动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优化,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o形成至少5个支撑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高价值专利组合。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件,有效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拥有量达到500件,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达到30件,地理标志有效量达到26件。知识产权运用跻身长三角先进行列。乌镇互联网知识产权营运中心建设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持续增长,知识产权交易许可大幅提升,到2025年,专
15、利权转让、许可数量达1万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200亿元。以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乡村振兴”,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达到50亿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得以全面加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能力。加大重点领域和新兴业态知识产权违法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快速维权援助体系,实现知识产权纠纷调处化解组织、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县(市、区)全覆盖,建立与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相适应的侵权损害赔偿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打造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优选地。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加大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运营机构的支持力度,
16、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的辐射作用,促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服务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新增知识产权服务机构IOO家。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新增一批品牌服务机构,组建嘉兴市知识产权协会、推动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参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新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300家,新增贯标企业100家。知识产权人才缺口有较大缓解。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嘉兴学院办好知识产权学院和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加强嘉兴市知识产权智库建设,优化知识产权职称评定,吸引全球知识产权人才落户嘉兴,新增知识产权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专门
17、人才100名,其中新增知识产权代理人、律师不少于50名。表2.“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2020年实际值2025年目标值指标属性量多数增1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万件)22.6预期性2地理标志有效量(件)1726预期性3省级及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家)13预期性4省级及以上品牌指导服务站(家)1430预期性5省级及以上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家)15预期性结构优化6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9.218预期性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万件)0.50.9预期性级标一指序号二级指标2020年实际值2025年目标值指标属性8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件)255400
18、预期性9有效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拥有量(件)293500预期性10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件)2530预期性运用活跃11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亿元)110200预期性12专利权转让、许可数量(万件)0.51预期性13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家)200300预期性14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亿元)3050预期性形象优良15各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家)7001000预期性16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覆盖率(%)71100预期性17知识产权纠纷调处化解组织县(市、区)覆盖率(%)62100预期性18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家)48预期性三、完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打造知识产权强市示范高地(一)强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强县
19、全覆盖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市、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建设,实现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全覆盖,打造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经济、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以版权为支撑的文化经济。鼓励特色发展,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支持高新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建设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全面实施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与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持续深入开展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二)加快推进知识产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围绕高水平打造全省接轨上海“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门户”,全市域一盘棋持续完善长三角先行示范区知识产权联动协作机制,大力推进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公共
20、服务一体化、维权执法一体化、信用建设一体化,建立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围绕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等重点领域,着力推动长三角知识产权联动发展、联合保护、跨省交易,进一步优化区域创业创新生态环境。(三)持续推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水平。在濮院羊毛衫市场、海宁皮革城等专业市场强化知识产权规范化市场建设。在大数据经济、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以及互联网知识产权等领域鼓励探索优化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门类的综合管理试点。(四)健全知识产权
21、全流程“一件事”集成改革通过接入“浙江知识产权在线”综合服务平台,集成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办事事项,推进知识产权“一件事”办理,实现全流程“最多跑一次二贯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融合专利权、商标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商业秘密、著作权等全门类事项,囊括申请、登记、确权、维权、缴费、无效、终止、政策资助等全周期服务。打通国家、省、市、县(市、区)等各层级,市场监管、司法、法院、版权、文旅、海关、农业等各部门的知识产权服务节点,全面推进线上在线服务,实现“一张网”办理。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次数、减时间、减费用”,推
22、行“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实现知识产权网上办事“最多跑一次”“零见面”。(五)完善支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知识产权政策激励体系,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促进知识产权与财政、产业、科技、金融、教育、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间的政策协同。完善政策绩效评估机制,推进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做好市县两级资助奖励政策的衔接,避免重复资助、撒网资助。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建设高质量发展典范高地(一)布局G60科创走廊高质量知识产权创新平台以知识产权要
23、素资源整合和精准匹配为主线,着力提升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匹配水平,高效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将区域知识产权发展优势转化为全市知识产权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高质量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布局G60科创走廊高质量知识产权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培育中心,充分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重大技术、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攻关目录,推进科技规划与知识产权事务协同对接。实施PCT国际专利拥有量倍增计划,加强知识产权海外布局。专栏1:G60科创走廊重大知识产权创新平台和载体培育工程强化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清华柔电院、未来技术研究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现有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嘉兴市 知识产权 发展 十四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9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