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
《[全]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典例引领】(2022江苏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登东山寄昌叔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哓。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注】本诗写于1051年,作者时年31岁,担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岩晓:高山。分:甘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声衬静,用划破寂静的乌啼之声,渲染出了秋日傍晚的空寂,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对昌叔的思念之情。B.第三句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相对酣饮。黄对绿,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十分欢快。C.颈联写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流云
2、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山峦缭绕,落日依依。意境开阔,气韵生动。D.尾联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又表达了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2.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有这样的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揭英雄泪?王安石这首诗颔联中的红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红巾翠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者表情达意有何不同?【答案】1.D2.(1)借代,都是代指女子。(2)九日中强调二人聚会,只需要绿酒黄菊,无需音乐助兴,表达了二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水龙吟中,写谁能唤来歌女为自己擦去英雄泪,表达了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的激愤之情。【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对陶渊
3、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错。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表达了诗人自己甘愿居于下位为国效力的志向。故选Do2 .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红裙红巾翠袖都是以服饰代女子,是借代修辞。水龙吟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振英雄泪谁能请来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媪,擦拭。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表达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激愤。本诗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颔联作者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无需音乐助兴,相对酣饮。绿酒酬黄菊
4、指畅饮赏菊之事,红裙弄紫箫指音乐助兴。红裙对绿酒,紫箫对黄菊,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欢快。表达了二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方法技巧】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运用比喻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一李白望庐山瀑布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化物为
5、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如: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对偶可以使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一一崔默黄鹤楼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运用排比可以使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一木兰诗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
6、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运用反复可以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运用借代可以使诗歌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一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设问: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运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杜牧清明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运用双关可以使表达含蓄,语义丰富。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
7、晴却有晴。一一刘禹锡竹枝词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运用顶真可以使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一一白居易琵琶行通感:也叫移觉,就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运用排比可以使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一宋祁的玉楼春春景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如:战土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一高适燕歌行答题模式:1 .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2 .结合诗歌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
8、。3 .答出效果。表现手法【典例引领】(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二月十九日携白酒妒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酒玉蛆。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蕾叶鱼。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亦以代酒。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
9、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B.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C.末句用三余之典,不写读书,而叙闲暇享乐,说明诗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D.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本诗前三联皆对仗,体现格律严谨、语言整饬的特点。2.苏轼是著名的美食家,在本诗前三联中,他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美食美味?请简要赏析。【答案】1.C2.(1)对比。首联中金黄色的枇杷与白玉色的美酒,颈联中青绿色的槐芽饼与绯红的蕾叶鱼,色彩对比鲜明,让人垂涎欲滴。(2)衬托。用垂莲盏、圆卵碗、大冰盘等器具盛放美酒佳肴,美器衬美食,更显美食色味俱佳,令人口齿生津。(3)比喻。首句把枇
10、杷比作金珠,写出了枇杷的色泽诱人。【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分析错误,此句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情,既有旷达洒脱,又有落寞失意。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在本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写美食。第一,本诗的首联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箍玉蛆,写枇杷已熟,金灿灿圆润如珠;启封一坛桑落酒,酒沫洁白盈盈。此联中将金黄色的枇杷与白玉色的美酒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体现出颜色的反差;而颈联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蕾叶鱼中青绿色的槐芽饼与绯红的蕾叶鱼同样运用颜色的对比,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突出食物的美好,让人垂涎欲滴。其次,作者运用
11、衬托的手法,通过描写盛放食物器具的精美来衬托食物的美好,颈联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蕾叶鱼中,卵碗,圆卵形的碗。冰盘,大瓷盘,光洁如冰。槐芽饼盛在圆碗里,一抹青色浮现;蕾叶鱼片排在白瓷盘中,点点绯红。盛放食物的器具衬托了食物,更显美食色味俱佳,令人口齿生津。最后,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首句中枇杷已熟粲金珠,此处将枇杷比喻为金珠,生动地描写出了枇杷色泽诱人,从中可以联想到枇杷已经熟透,吃起来一定甘甜异常。【方法技巧】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L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
12、节。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
13、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高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
14、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答题模式:(1)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4)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抒情手法【典例引领】(2022浙江台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表达 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