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础知识.ppt
《消防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基础知识.ppt(9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消防基础理论,2009年2月9日晚20时27分,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原因:元宵节燃放烟花引起火灾,在救援过程中造成1名消防队员牺牲,6名消防队员和2名施工人员受伤。建筑物过火、过烟面积21333平方米,其中过火面积8490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83亿元。,2009年2月5日汉正街大火烧了2000多平方米,其中饰品大王陶金发损失最大,约1000平方米商铺、仓库化为灰烬。陶金发在汉正街26年打拼积累的千万资产转眼间灰飞烟灭,重新回到人生起点,再次沦为汉正街的地摊小贩。原因:乱拉乱接电线引发火灾。,烧尽26年家产 千万富翁重摆地摊,新疆
2、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 325人死亡 132人烧伤致残,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为欢迎上级派来的“义务教育与扫盲评估验收团”的26位官员,组织全市能歌善舞的中小学生796人在友谊馆剧场举办“专场文艺演出”。下午6时10分,舞台纱幕因太靠近光柱灯而被烤燃,当火团不断地从舞台上空掉下,明知火灾即将发生时,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的官员命令:“学生不要动!让领导先走!”796名学生全部陷入火海,325人被烧死,132人烧伤致残;死者中有288人是天真美丽可爱的中小学生。在场的40多名教师绝大部分为掩护学生而殉职。在场的市副处级以上官员有20几个,当时他们的位置离火源最近,离逃生门最远,竟“奇迹
3、般”地无人伤亡。当时的报道均承认:本来完全可以避免这么多学生的伤亡,只因一句“让领导先走”命令而耽误了!“让领导先走”大大扩大了学生的伤亡人数!,上海商学院宿舍起火 四女生跳楼身亡,宿舍违规使用热得快 宿舍楼道没有配置灭器 临场处置错误 缺乏火场逃生的知识,深圳龙岗9.20特大火灾:,44人死亡 88人受伤 政府部门对违法经营行为查处不力。消防安全设施和管理存在严重隐患。从业人员和公众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必要的自救能力。,2008年,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3名 消防官兵遇难5名 商家死亡2000户 商家受灾10亿 直接经济损失现 场 复 杂,可 燃 物 多消 防 通 道 被 占喷 淋 系 统
4、 失 灵超 出 消 防 车 射 程,上海胶州路这幢28层高楼10楼现场违规实施电焊施工,点燃了尼龙网、竹片板等可燃物引发火灾,造成58人死亡,100多人住院,财产损失高达5个多亿。,2010年11月15日,上海高层住宅发生重大火灾,吉林中百商厦大火,中百商厦没有严格落实消防法关于法人单位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制定的火灾应急疏散预案没有落实且未组织过演练;违章将商厦北墙外的自行车棚改建为简易仓库后,没有落实消防部门下达的限期整改通知要求;经营管理混乱,超范围租赁经营舞厅项目,忽视对该舞厅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火灾发生后,安全保卫人员没有组织三楼和四楼人员疏散,有关人员没
5、有及时报警。吉林市商业委员会对中百商厦管理不力,对商厦在消防安全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失察。吉林市消防、工商、城市管理等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切实履行职责,对中百商厦存在的火灾隐患、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没有严格督促整改。吉林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不力。,事故主要原因,广东佛山一陶瓷厂火灾,8月23日6时18分,佛山市三水区321国道上盛丰陶瓷有限公司三水分公司综合大楼发生火灾。火灾共造成15人死亡(其中12人在火灾中死亡,2人跳楼死亡,1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人受伤。,火灾的危害,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近几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多
6、起,死2000多人,伤4000多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以赣州为例,截止10月20日,共发生火灾175起,伤亡1人,受伤4人,直接财产损失9456432元。,火灾还会继续吗?,火灾不可避免,但防范可以在先,让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绷紧防火这根弦,共同构筑防火墙,把火灾拒之门外,让火灾远离我们幸福的家园。,分析江西省近年来发生的火灾事故,引起火灾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群众消防知识的缺乏和消防安全意识的薄弱。要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努力提高群众消防意识,让群众掌握必要的消防常识,具备基本的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
7、能力,是当务之急。因此,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等八个部、局联合制定出台了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公通字201120号)。,警,需要重点解决的四个问题,一、如何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四、遵守国家现有消防法律法规问题,二、发生火灾时你应该怎么办,三、如何做到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第一章 消防工作概述 第一节 消防工作的意义、任务和作用 一、消防工作的意义 火灾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敌人。消防工作是人类同火灾或其它灾害事故作斗争的一项专门工作。在我国,做好消防工作,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免受火灾危害,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具有重大意义。,二、消防工作的任
8、务和作用(一)任务: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教学和科研秩序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二)作用:1、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保护历史文化遗产;3、减轻战争造成的火灾危害;4、减轻地震发生火灾的危害;5、打击纵火犯罪,维护社会安定。,2006年1月12日早晨7时10分许,抚州航运有限公司所属两艘油船“玉茗油5号”和“合川688号”,共运载956吨90号汽油,在距南昌市赣江大桥约20公里处江面上发生火灾。,(图为:北川县地震区相片)2008年5月12日14时1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
9、0级地震,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在第一时间就投入了抗震救灾工作,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所造成的灾害,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稳定灾区社会秩序做出了贡献。,第二节 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制度 一、消防工作的方针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湖南衡阳2003年“11.3”特大火灾事故救援现场,三、消防工作的原则 新消防法中新确定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2000年7月27日九江河西木材货场特大火灾,三、消防工作的基本制度 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是消防工作的基本制度。,(一)燃烧基础知识,1、燃烧的本质燃烧的定义:燃烧,俗称着火,是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发生的释放
10、热量的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烟的现象。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并且三者要相互作用。了解的这一特点,对我们灭火、防火有很大的作用。,如果燃烧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了控制,由此造成的灾害,就叫做火灾。,消防基础知识:,2、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按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如氢气、一氧化碳)、液体可燃物(如汽油、酒精等)和固体可燃物(如木材、纸张、布匹、塑料等)助燃物:凡是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11、(如空气、氧气、氯气以及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等)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源)称作着火源。根据能量来源不同,可分为:明火、高热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2)燃烧的充分条件A、一定浓度(量)的可燃物(能与氧化剂发生反应的物质)B、一定比例的助燃物(氧化剂)C、一定能量的点火源(温度)D、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者相互作用(不受抑制的链式反应),氧化剂,温度,可燃物,3、燃烧的类型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和可燃液体表面所产生的气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到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根据闪点划分可燃液体的火
12、灾危险性。着火: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着火源的作用面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要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巨大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4、燃烧条件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A、防火的基本措施 控制可燃物 隔绝助燃物 消除着火源 阻止火势蔓延 B、灭火的基本原理 冷却灭火(破坏着火源、降低温度)窒息灭火(降低助燃物浓度,如碳氢化合物气体的氧指数为15)隔离灭火(隔离可燃物)化学抑制灭火(如干粉灭火剂),5、火灾的分类,6、热的传播方式及燃烧
13、产物对扑救火灾的影响热的传播方式有3种: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燃烧产物对扑救火灾有利方面:a、一定条件下有阻止燃烧的作用;b、根据烟雾的颜色和气味可以辨别某些燃烧物质;c、根据烟雾的温度,浓度和流动方向,可寻找火源大致判断燃烧速度和火势走向。不利方面:a、妨碍灭火人员的行动,有引起室息、中毒的危险;b、烟雾在火场上弥漫,使消防人员不易辨别火势发展方向;c、造成新的火源和促使火势发展的危险。火场避烟:屈身(匍匐)前进,用湿毛巾织物掩住口鼻,佩戴防毒面具等。,几种重要的燃烧产物(气体、热量、可见烟)(1)二氧化碳(CO2)为完全燃烧物,是一种无色不燃的气体,溶于水,有弱酸味,比重1.52,有轻度
14、毒性。CO2在消防上用做灭火剂,但有少数金属物质,如钾、钠、钙、镁等能在CO2中燃烧,所以不能用CO2来扑救这类物质的火灾。(2)一氧化碳(CO)为不完全燃烧产物,是一种无色、无味而有强烈毒性的可燃气体,难溶于水,比重0.97。在火场烟雾弥漫的房间中,一氧化碳含量比较高时,对灭火人员身体有一定的影响,必须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和一氧化碳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氧化碳毒性较大,能从血液的氧血红素里取代氧而与血红素结合形成一氧化碳血红素,从而使人感到严重缺氧,致人死亡。,烟的危害:1、引起人员中毒 2、会使人员烫伤 3、影响视线 4、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 烟的流动方向往往是火势发展、蔓延的方向
15、。,7、常见的灭火方法“冷却法”:水是最常用、最廉价的灭火剂,有迅速降温的作用,但水能导电,因此对电气设备火灾,需要切断电源后方可用水灭火。“窒息法”:用沙土、湿衣服、湿棉被、湿毛毯等覆盖在燃烧物上,隔绝空气,使火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隔离法”:火灾时,紧急疏散物资,将燃烧物附近的可燃、易燃物品移往安全地带,使燃烧缺少可燃物而停止。“抑制法”:将化学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物上,直接参与燃烧反应,使燃烧的连锁反应中止。,火灾发展蔓延规律,一、火灾的发展变化规律 火灾的发展规律:是指燃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决定燃烧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方向。火灾发展规律分为:初起、发展、猛烈、
16、下降、熄灭五个阶段。,温度时间曲线,温度,时间,O,A,B,C,D,E,温度时间曲线,AB-火灾初起阶段BC-火灾发展阶段CD-火灾猛烈阶段DE-火灾下降、熄灭阶段,室内火灾发展的阶段 1、初起阶段 室内火灾的初起阶段一般是指从起火这一刻起,到烟火突破门窗时止的时间段,约为10分钟左右。火灾处在这一阶段,燃烧面积较小,火场温度较底,烟雾流动较慢,室内外空气还未形成对流,是扑救火灾 和疏散人员的最佳时期。2、发展阶段 3、猛烈阶段 4、下降、熄灭阶段,火灾初起阶段,二、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因素 1、热对流 2、爆炸 主要是指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波对火势发展变化的影响:引起新的火源,造成火势蔓延扩大;
17、破坏建筑结构,使建筑物变形或倒塌;加快气体对流速度,促使燃烧强度剧增;改变火势蔓延方向;威胁灭火、疏散人员安全。3、建筑物的特点 建筑结构的耐火程度;建筑物构造特点。4、气象 风速、风向;空气湿度;气温。,第四章 防火常识,一、防火基本原理和措施 防火工作的主要任务:积极预防火灾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并为一旦发生火灾时及时扑救创造条件,以减少火灾危害。,(一)防火的基本原理: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产生燃烧条件和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1、控制可燃物,破坏燃烧的基础;在消防工作中,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破坏燃烧的基本条件,防止形成燃爆介质。例如:用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用水泥代替木
18、材建造房屋;用防火涂料浸涂可燃材料,以提高其耐火极限。,2、控制和消除点火源;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可燃物和空气是客观存在的,绝大多数可燃物即使暴露在空气中,若没有点火源作用,也是不能着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控制和消除点火源是防止火灾的关键。,3、控制生产中的工艺参数,防止跑、冒、滴、漏;工业生产特别是化工生产中,正确控制各种工艺参数是防止火灾爆炸的基本手段。如严格控制温度,正确选用传热介质,并设置灵敏好用的控温仪表,不间断地冷却和搅拌,防止冲料起火。控制原料纯度,严格控制投料速度、投料配比、投料顺序,防止可燃物跑、冒、滴、漏。,4、阻止火势扩散蔓延,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一旦发生火灾,应千方百
19、计地迅速将火灾或爆炸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造成火势蔓延扩大。限制火灾爆炸扩散的措施,应在城乡建筑、生产工艺设计开始时就要统筹考虑。对于建筑的布局、结构以及防火防烟分区、工艺装置和各种消防设施的布局与配置等,不仅要考虑节省土地和投资,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而且更要确保安全。,5、隔绝空气,控制助燃物;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例如,对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对遇空气能自燃和火灾危险性大的物质可以采取隔绝空气储存。比如钠存放于煤油中,黄磷存放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闭存放等。,二、防火工作的基本措施 1、开展防火宣传,普及消防知识;,2、进行防火检查,整改火险
20、隐患;,3、贯彻消防法规,落实规章制度。,三、建筑防火知识(一)建筑及其构件的耐火性 1、建筑物及其分类 建筑物: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居住以及从事生产和各种文化、社会活动的房屋。构筑物:间接为人们提供服务或为了工程技术需要而设置的设施。如桥梁、水塔、烟囱。,建筑物分类:(1)按使用性质分 民用建筑居住和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厂房和库房;农业建筑暖棚、牲畜棚、蚕房、烤烟房等;,(2)按建筑结构形式分 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是木材;砖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用砖石和木材作成;砖混结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面板;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作柱、梁楼板及屋顶等承重构件,砖或
21、其它轻质材料做墙体等围护构件;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屋顶采用钢结构,其他主要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3)按建筑物的建筑高度或层楼分 单层、多层建筑9层及以下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或已超过24米但为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高层民用建筑10层及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且为两层以上的公共建筑;高层工业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两层及以上的厂房、库房。,2、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 在建筑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决定了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的燃烧性能是决定起火难易程度及火灾扩大蔓延速度的基
22、本因素之一。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按照燃烧性能将建筑材料分为四级: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3、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与耐火等级(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物是由建筑构件组成的,如基础、墙、柱、梁、楼板、屋顶、吊顶、楼梯等。根据建筑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的变化特点,其燃烧性能分为三类:不燃烧体 难燃烧体 燃烧体,(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的概念 对任一建筑构件按规定的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热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用h表示。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失去完整性;失去
23、隔热性;失去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按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为四级: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屋顶、砌墙组成;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和一级基本相似,但所用材料的耐火极限可以较低;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用木结构屋顶,钢筋混凝土楼板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难燃烧体楼板和墙组成的可燃结构,(二)防火间距 1、概念。当一幢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为防止火灾蔓延扩大到毗邻建筑物,在建筑物之间留出的适当距离,这个距离称为防火间距。2、作用。防火间距不仅能阻止火灾的蔓延扩大,同时还可以为扑救火灾和安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防 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7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