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上修复螺纹时的对刀问题.doc
《数控车床上修复螺纹时的对刀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车床上修复螺纹时的对刀问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数控车床上修复螺纹时的对刀问题摘要:针对数控车床修复钻杆螺纹及精加工蜗杆时,怎样使刀尖对准原螺旋线从而修复螺纹的问题,提出利用光电编码器的零位信号,通过光电隔离电路控制外部指示灯和发声器,通过发光和声音确定修复螺纹的零位和起始位置,实现旧螺纹的修复和蜗杆的精加工。该方法结构简单,对数控机床无大的改动,使用方便,效果较好。关键词:已有螺纹 修复 对刀 光电编码器 零位信号一、问题的提出:问题1:某地质企业大量加工钻杆螺纹,由于钻井的温度高,压力大,所以其连接的锥管螺纹牙型容易损坏。因地质钻杆材料的性能高,优质管材大都是进口的。为节约材料,锥螺纹不是全部切除,而是修复。以外螺纹为例,修复时,把端面
2、切掉一定的长度L,台肩面也相应地切除厚度为L的余量,再把直径增大了的外锥面加工到要求的尺寸,最后再沿着原来螺纹螺旋槽的轨迹,把变浅的螺纹沟槽加工到设计深度,即可把损坏了的螺纹修复一新,使钻杆得到重复利用。而锥螺纹的大端有轴肩,螺纹精度又高,所以修复起来难度较大。因为该机械厂已购买了数控车床进行锥螺纹的加工,效率大大提高,但锥螺纹的修复却因为螺纹对刀时难以对准原螺旋槽,起始位置找不准,总是乱牙,所以修复成了棘手的的问题。 图1锥螺纹修复方法问题2:数控车床在加工蜗杆和高精度螺纹时,往往都要分粗、精车,这就要有两把刀。现在大多数厂是同时对好两把刀,中途不换刀一次加工完工件。但在实际加工中,经常会出
3、现刀具磨损,或者刀具损坏的情况,此时需要将刀取下,换好新刀后,重新加工,这时又存在着在已加工螺纹上的准确对刀问题。二、该问题的已有解决方法:1、NUM数控系统设置了螺纹继续切削功能。其思路是采用手工对刀的方式,在任意位置得到原有螺纹某点处的位置及主轴对应的转角,以此作为螺纹切削功能G33指令中的两个参数,系统根据这两个参数自动计算出起刀点对应的主轴转角。加工时,当主轴转至该转角时,发出指令信号,使伺服轴进入随动状态。1该方法不适用于别的系统,因为别的系统没有此功能,而且编程时有主程序和子程序很麻烦。22、在卡盘圆周表面相应位置刻零位信号线标记,以确定螺纹车削起点即使刻线和试验圆棒上螺旋线起点在
4、同一轴向剖面。此方法的加工效率很低。找正时花费大量的时间。33、采用一套工件轮廓扫描系统,获得工件轮廓表面信息。4该方法系统复杂,装备成本大大增高。三、数控车床加工螺纹的原理1、数控机床一般由异步电机驱动车床主轴带动工件转动。要完成切削螺纹必须准确做到:工件转一转,刀具进给一个导程。异步电机的转速可通过变频器实现,但转角位置一般是不可控的。要具备切削螺纹的功能,必须用一个光电编码器与主轴1:1传动连接。 5当主轴旋转时,编码器同步转动,并发出一系列脉冲信号进入数控系统,再由数控系统进行运算控制,发出指令控制伺服电机及刀具做进给运动。2、光电编码器的结构光电编码器的光电盘表面制成沿圆周等距的透光
5、和不透光相间的条纹,构成圆光栅。指示光栅上有两段条纹组,两组条纹彼此错开1/4节距。光电元件A 和B 也错开1/4节距安装。当光电盘旋转一个节距时, 在光源照射下,光电元件A 和B 得到的波形经放大整形输出为具有90相位差的方波信号,数控系统根据A 相和B 相的相位关系判别编码器的旋转方向, 从而获得车床主轴的旋转方向。在光电盘的里圈有一条透光的条纹C,编码器旋转一圈,就产生一个脉冲信号。C 相产生的脉冲信号作为基准脉冲, 又称零点脉冲,可用于螺纹加工。63、螺纹加工在每次螺纹开始进刀切削前, 数控系统扫描C相同步脉冲信号,当检测到C 相信号到来时开始切削, 否则处于等待状态。这样就保证每次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控车床 修复 螺纹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