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汉两地创新型留学归国人才培养现状及差距的调查研究.docx
《关于京汉两地创新型留学归国人才培养现状及差距的调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京汉两地创新型留学归国人才培养现状及差距的调查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京汉两地创新型留学归国人才培养现状及差距的调查研究2009年至今,已有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两地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我国的自主创新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今年7月份以来,致公党武汉市委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东湖高新区、市发改委、科技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侨办等政府部门,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针对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创新型留学归国人才培养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活动。通过借鉴北京中关村产业园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比较研究,完成了京汉两地创新型留学归国人才培养现状及差距的比较研究的调研报告。一、京汉两地科技人才资源的状况分析北京市作为首都,各类科技人才资源稳居全国之首。现有大专院
2、校78所,大型科研院所43家,专业技术人员约10万名。其中列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大学有24所,两院院士911名,专业几乎涵盖当代所有科技领域。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作为全国人才资源高地之一。现有大专院校69所,大型科研院所23家,科技专业技术人员约3万名。其中列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大学有7所,两院院士64名,专业基本覆盖当代主要的重点科技领域。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比较不难发现,京汉两地虽然同列科技专业技术的第一方阵,但与北京相比,我市在科研领域、科技水平、人才数量、科研实力、领军人物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二、两地创新型留学归国人才的状况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16
3、2万人,留学归国人员达50万人,京汉两市的留学归国人才资源均居全国前列。目前北京地区出国留学人员达到H万余人,约占全国的1/5;在京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约4万余人,约占全国的1/4。现在北京市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已有3600多家,其中,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内就有近2000家,比3年前增长了近7倍;注册资本金总额达19亿元,年收入达到312亿元人民币;园区从业留学人员近5000人,是1999年的5倍。武汉地区出国留学共约4万人,留学归国人才约8千名。自2001年以来,华创会、留学生创业园、欧美同学会是我市引进留学归国人员的重要平台。至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的华创会,累计引进项目近4000个,投资总额
4、超过500亿元。共引进海外高端留学归国人员上千名落户本市。今年中组部以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名义首次参与指导华创会,更加凸显了武汉华创会在引进海外高端留学归国人才方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两市留学归国人才济济,如何加大两市留学归国人才的联合交流,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两市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三、两地创新型留学归国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特点1、两地留学归国人才机制的政策保障本世纪以来,北京中关村先后制定了瞪羚计划、高聚工程、“千人计划”等多项重大政策和系列措施,取得了引进大批海外创新型人才和发展资金的良好效果。如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的“瞪羚计划”,已为中关村广大企业提供资金近200亿元,
5、成为高新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又如2008年推出“千人计划”,共引进4批825名高端留学归国人才,至今高端人才数量已超过“千人大关”。中关村将重点创新企业聚焦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重点选择两类企业:一是拥有核心技术、未来成长性看好的初创期企业;二是具有“专、特、精、新”特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给予重点的政策、财力、培养、激励等全方位支持,促进高新产业上市和更快发展。武汉东湖高新区受到省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政府及东湖高新区制定了一系列吸引留学归国人才政策,积极推进实施“511黄鹤英才计划和3511人才引进计划”。同时充分
6、利用华创会、留学生创业园、海外留学生联谊会等重要引智平台,聚集了数千名留学归国人才。近期出台了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14项配套政策,明确了股权奖励和出售政策外,还增加了绩效奖励、增值权奖励等3项新政策,则较中关村政策领先一步。同时还专门针对留学归国人才制定了特别优惠政策,使留学归国人员及企业充分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引导扶持,将取得更好的创业平台和效果。从两地针对留学归国人才培养机制的支持政策方面看,北京市政府部门全力支持的范围更大、力度更强。中关村受到来自于中央及地方两级财政、科技、金融、审计、文化、专利、信贷、政府采购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政策扶持。武汉市则奋起直追,充分利用国家赋予东湖高新区
7、自主创新示范政策,除了积极争取中央部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还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从多方面扩大融资渠道,力求在政策规定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努力缩小与中关村人才队伍的差距。2、两地留学归国人才培养机制的组织保障。北京市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科委、财政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组成“高聚工程”工作小组,着力于创新型留学归国人才培养机制的组织保障和制度规范工作。由中关村管委会具体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引导、推进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如推荐聘任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相关行业专家组成高端领军人才评审委员会,负责工程的人才选聘认定工作等。武汉市于今年七月制定出台了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
8、方案,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东湖高新区、市发改委、经济和信息委,科技、财政、人社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全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筹、协调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工作。武汉市在培养机制的组织保障方面呈现管理层面高、涉及政府部门多、保障机制健全的特点,目的在于推动我市的引才力度和聚才效果迈上新台阶。3、两市留学归国人才培养机制的体制保障北京市为了实现人尽其才和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经过精心策划和人才评估,划分和组建不同层级的领军人才和后备梯队,从而形成可持续的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关村通过高聚工程将创新型留学归国人员按照不同背景和技术层级分为四类:即战略科学家、科
9、技创新人才、创业未来之星、风险投资家与科技中介人才。形成高端领军人才的不同层级梯队,强化了中关村在国内自主创新的中心位置,始终保持了科技领先地位。武汉市从自身经济和人才的现状出发,提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点,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科技金融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特色,实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八大创新工程。特别强化组织、资金、政策、体制、资源、环境六大保障,在培养创新型留学归国人才方面始终寻求在突出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机制改革、创新环境优化、创新优势转化等方面获得突破。随着国内外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引进和培养归国高端领军人才工作迫在眉睫。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不约而同
10、地打破常规,创新理念,开展了一场留学归国人才中的高端领军人物“争夺战”,我们不可掉以轻心。4、两市留学归国人才培养机制的资金保障北京中关村经确认的高端领军人才及企业,除了优先享受政府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外,还可承担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股权投资、担保费补助和担保贷款贴息、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上市补助、申请专利和创制技术标准补助等政策。为鼓励创新型企业的快速成长,中关村组织拟上市企业进行培训,介绍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规则及程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上市运作等。规定给予每名入选高端领军人才IOO万元人民币作为一次性奖励经费。武汉市今年加大了留学高端领军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9月份引进100名高
11、端人才,发放了上亿元奖励。特别是出台的个人年度税额按100%比例返还,创下了全国之最(北京80%成都70%、长沙50%)。为了创造有利于创新型海外高层次人才向我市优势产业集聚的条件,积极支持留学生申报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国家、省、市创新基金、科技计划资金、种子基金等数十项资金支持。设立高新区科技发展资金,用于各类创新基金配套,创新项目、技术研发转化和企业科技攻关支持资金等。除了每名入选的领军人才给予IOO万元人民币外,对科技、经管、金融等创新型人才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东湖高新区为了吸引留学归国人才,在某些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已超过了中关村。市政府采取多种资金扶持形式,特别是对带有成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两地 创新 留学 归国 人才培养 现状 差距 调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6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