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依恋.ppt
《发展心理学依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依恋.ppt(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依恋,目录,当儿童体验到对特定的人有所依恋时,和他们在一起便 能使儿童感到愉快在儿童难过时,只要他们出现,儿童便会得到安慰,依恋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建立在婴儿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养育条件的存在是依恋形成的首要前提情绪的发展和认知机能的提高是依恋形成的基础依恋形成于婴儿6-8个月,分离焦虑和怯生的出现是依恋形成的标志,依恋发展的阶段,前依恋期出生2、3个月以婴儿所发出的各种信号的发展为标志婴儿从出生起开始用哭泣信号来发动与他人的联系第二个月开始则用微笑来进行联系对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缺乏辨别不同个体的能力所有人与婴儿接触,如拥抱、与他说话,都能引起他兴奋未形成对任何人(包括
2、母亲)的偏爱,依恋关系建立期36个月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这种反应则少一些对陌生人这些反应更少,但是此时婴儿还没出现怯生,依恋关系确立期6个月3岁开始对母亲依恋,出现分离焦虑母亲离开时,开始通过哭喊表示抗议(视频)母亲在时,则安心地玩,探索环境,将其作为安全基地出现怯生现象,对陌生人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警惕、戒备和退缩,分离焦虑,怯生,10,依恋关系成熟期3岁以后能理解分离的原因,容忍与母亲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越来越主动进行各种接触,逐渐善于与同伴和不熟悉的人进行交往,安斯沃斯陌生情境法,设置一些依照顺序的阶段性情景,观察儿童在
3、此情景中的反应(如对玩具的摆弄、情绪反应、与陌生人的交往倾向等),以此来阐明儿童和母亲之间依恋的强度。,陌生情境,1.母亲和儿童进入一个不熟悉的房间2.母亲坐下来,让儿童自由地探索3.一个成年陌生人进入房间,先和母亲说话,然后再和儿童说话4.母亲离开房间5.母亲回来,和儿童打招呼并安慰儿童,陌生人离开6.母亲再次离开,留下儿童独自一人7.陌生人回来8.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开,陌生情境法包括:3个主要的行为主体变量:母亲、婴儿和陌生人;2种主要的人际关系变量:与母亲的相互作用和与陌生人的相互作用;3种焦虑源:陌生的物理情境、与养护者的分离和与陌生人的联系;4种主要情境:亲子分离、亲子团聚、陌生人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心理学 依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