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docx
《诸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诸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1-2015年)诸暨市发展和改革局-O年二月一、现实基础和发展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工(一)现实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1(二)发展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5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7(一)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N(二)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9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错误!未定义书签。口(一)提升壮大六大工业主导产业.错误!未定义书签。4(二)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错误!未定义书签。船(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错误!未定义书签。0(四)做大做强现代建筑业错误!未定义书签。外四、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推进全域城市
2、化.一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强化主体功能区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优化全市域空间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构建“一主一副五组团”城镇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推进新农村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并五、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提高综合承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构筑综合交通网络(二)完善水利水务设施 (三)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四)打造智慧信息网络 (五)增强防灾减灾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约错误!未定义书签。年错误!未定义书签。总错误!未定义书签。总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强化科教和人才支撑,建设创新型城市.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二)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三)率先实现教育现
3、代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由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量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绿色宜居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三)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四)强化生态安全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相错误!未定义书签。40八、加强文化名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错误!未定义书签。并(一)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4错误!未定义书签。经错误!未定义书签。4S(三)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九、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错误!未定义书签。44(一)创新转型升级体制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44(二
4、)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45(三)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46(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错误!未定义书签。4?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实现开放发展新突破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转变内外贸发展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48(二)提高招商引资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49(三)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错误!未定义书签。&0十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和谐幸福诸暨.错误!未定义书签。舁(一)大力促进就业创业错误!未定义书签。轩(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4(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L(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
5、、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建立发展规划编制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町(二)制定规划年度实施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正(三)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丘(四)健全规划考核监督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星)诸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纲要),根据中共诸暨市委关于制定诸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十二五”期间诸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编制和实施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推动科学发展
6、、建设幸福诸暨的共同行动纲领。一、现实基础和发展背景(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是诸暨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一切”的执政理念,按照“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的要求,大力实施经济立市、文化强市战略,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克难攻坚、化危为机,全力保增长促转型、保民生促和谐,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24.99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621.52亿元,年均增长11.6%;2010年人均GDP达到58300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地区)发
7、展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65.51亿元,年均增长19.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7.33亿元,年均增长2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73.94亿元,年均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413元,年均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4549元,年均增长12.3%o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13位。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以袜业、珍珠、铜加工及新型材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制造、环保新能源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要内容的“6+2”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由2005年的7.5:62.1:30.4优化为2010年的6.0:58.9:3
8、5.Io产业功能布局调整优化,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国家级品牌90余只,涌现中国企业500强3家、中国服务业500强4家。建筑产业综合实力增强,排位升至全省第4位。社会民生全面改善。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年均增长23%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加快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工作成效明显。20062010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达6.02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0.0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5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6.44%o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成
9、功创建省卫生强市、体育强市、示范文明城市,获中国书法之乡、浙江省文化名城等称号,“学在诸暨”进一步打响。“枫桥经验”创新发展,连续五年获得省平安县市称号,被列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市。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旧城核心区改造、城西工业新城、城东中心区块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1.7%o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累计投入HL95亿元,西施故里旅游区、诸永高速、诸安公路、五纹岭隧道、新火车站、城市二环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启用,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新农村建设投入加大,五年累计投入14.62亿元,创成绍兴市级以上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67个,
10、店口、大唐、枫桥、牌头和次坞等镇被列入省级中心镇,陈璜等山区镇乡帮扶取得积极成效。生态建设卓有成效。2006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4.4%和34.9吼浦阳江“碧水工程”、白塔湖湿地、东白山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扎实推进;产业基地和产业区域生态化改造有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明显,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实施。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省首批生态县市和森林城市称号。改革开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上市工作成效显著,5家企业成功上市。率先在全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
11、网,首创排污权、珍珠仓单作为抵押物的贷款模式,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县市称号。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有效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五年自营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55.0亿美元,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0.5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三外经济连续多年跻身全省十强。接轨大上海、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十一五”纲要目标“十一五”完成情况2010年目标规划年均目标(%)2010年实绩年均增速(%)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可比价)57212621.5211.62人均GDP(元)(可比价)53210583003
12、财政总收入(亿元)501365.5119.24地方财政收入(亿元)26.11337.332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五年合计)1033.312105713.56工业投资(亿元,五年合计)624.11067512.67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五年合计)120.22015525.08实到外资(亿美元,五年合计)12.71010.5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53.815165.3517.21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335.11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01.8712城市化率(%)6261.71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倍)2.212.1614城镇登记失
13、业率(%)4.83.0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494873141312.0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1131171454912.3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596.44一18人口自然增长率(0)一3.51.519单位GDP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0.74(0.69)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吨)6724.26036二氧化硫(吨)8962.68245注:括号内的数据为2009年实绩。总体看,过去的五年是诸暨历史上发展最好、发展最快的五年之一,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一是坚持经济立市,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标
14、本兼治、保稳促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确保诸暨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二是坚持企业为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首创精神,将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和市场机制作为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抓大和育小相结合、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并举,善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推动全民创业和全面创新,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考验。三是坚持文化强市战略,把文化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新时期争先创强的优秀人文精神,倡导敢闯敢冒的人文品质,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四是坚持富民
15、惠民理念,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致力形成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共识,不断改善民生保障,真正使发展见实效、群众得实惠。五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和农村,经济和社会、产业和生态统筹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背景从国际看,和平和发展的主基调不会改变,但世界发展格局和发展模式正发生重大变化,对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启动的期望不可过于乐观,国际经济发展中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是美国等工业化国家“再工业化”趋势明显,纠正世界经济失衡、外部市场的波动调整、全球金融体系改革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对外向型的诸暨经济影响较大
16、;二是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出现新变化,产业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速度加快,这对诸暨产业升级调整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三是新一轮以绿色科技为动力的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诸暨有希望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培育绿色环保、高端机电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产业转型。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由于“两难”问题凸显,国家战略正发生重大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未来发展主线。这对诸暨转变发展方式既形成倒逼机制,也将为诸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扩大国内市场提供重大机遇。一是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导向,有利于倒逼诸暨经
17、济加快转型升级发展。二是我国将处在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期。沿海产业和区域结构加快调整,有利于诸暨与国内优势产业对接,也有利于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参与重组升级。三是我国经济将迈入人均3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发展阶段,启动内需尤其是启动消费的迫切性前所未有,这将为诸暨转变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发展模式提供巨大国内市场支撑。从省内看,我省在区域战略、城市化发展和产业调整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将大大改善诸暨的发展条件。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将使长三角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空间形成整体布局,区域间产业发展转移和重组加快,这为诸暨承接新产业,提升产业价值链创造了机遇。二是我省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实
18、验区,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建设,加快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为诸暨优化空间布局,提升竞争力,培育新增长点创造机会;三是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等工程的建设,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将大大优化诸暨区位条件,强化诸暨与杭州和义乌等周边区域联系,为诸暨共享高端要素资源、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自身看,诸暨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城镇化进入加速提升期,公共需求进入快速扩张期,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但是,也必须深刻认识到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资源性等多重约束依然突
19、出:产业层次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中心城市带动不强、城乡统筹难度加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土地要素供应偏紧、节能减排难度增大、人才结构性短缺突出;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难度加大。站在新起点上,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转型升级的责任感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趋利避害、创新思维、抢占先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的理念,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诸暨为主题,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根
20、本目的,以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为强大动力,全面推进城市化大平台、集群化大产业、支撑性大项目、总部型大企业、国际化大市场建设,着力提升经济竞争力、城乡统筹力、文化软实力、环境承载力、社会和谐力,全力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走在长三角地区强县市发展的前列。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强化“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理念。这是践行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和行动指南。必须始终坚持聚焦发展、普惠民生,促进包容性增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突出“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诸暨”主题。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民生重于一切的价
21、值取向,以科学发展创造民生幸福,以民生幸福评估科学发展,切实使科学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利益福祉,让百万诸暨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更富品质、更有尊严。紧扣“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走在长三角地区强县市发展的前列”目标。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和区域竞争的新考验,必须自我加压、奋勇争先,跳出诸暨看诸暨,立足诸暨找差距,面向世界求发展,以智慧加勤奋推动诸暨综合竞争力在全省全国位次不断前移。增强“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三大动力。坚持内源发展与外向拓展相结合,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的创新突破,不断提升内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
22、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才强市,着力提升内生增长动力,使转型发展真正建立在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基础上。推进“城市化大平台、集群化大产业、支撑性大项目、总部型大企业、国际化大市场”五大建设。这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要把推进这五大建设作为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以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大项目为有效抓手、大平台为主要阵地、大企业为主体力量、大市场为重要依托,加快走出转型升级的“诸暨路径”,筑牢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提升“经济竞争力、城乡统筹力、文化软实力、环境承载力、社会和谐力”五大实力。这是“推进科学
23、发展、建设幸福诸暨”的根本和关键。着眼提升经济竞争力,加快构建“6+2”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名城。着眼提升城乡统筹力,全面推进大城市建设,着力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着眼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着力建设充满魅力的文化名城。着眼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眼提升社会和谐力,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通过“五力提升”,不断增创诸暨科学发展新优势。(二)发展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诸暨市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二 个五年 规划 纲要 草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