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ppt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ppt(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内 容,基本概念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基 本 概 念,基本概念常见病因常见类型,基本概念:,指一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狭窄病变造成肾灌注压下降,出现动脉高压。在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多见,报道占高血压0.2%-10%不等。(王海燕肾脏病学第三版),基本概念:,当肾动脉狭窄,管腔横断面减少50%以上,血流量和平均压开始下降。通常认为肾动脉狭窄50才有血流动力学意义,70会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 ARAS)(71.1)大动脉炎(Takayasu
2、disease)(20.8)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 FMD)(510),肾动脉瘤、动脉栓塞、先天性或创伤性动静脉瘘、创伤引起的阶段性动脉梗阻、嗜铬细胞瘤压迫肾动脉、转移瘤压迫肾动脉主动脉缩窄、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其他少见原因:,常见类型:,ARAS: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多见于老年男性,常位于肾动脉起始部,阻塞开口处或血管的近端,在动脉内膜形成大小、长短不一的粥样斑块,偏心性多见,多累及双侧。,FMD:纤维肌性发育不全,多见于青年女性,常发生于肾动脉中段或远侧1/3处,常延及分支,血管呈多发性和串珠样改变。,流 行 病 学,在欧美,RVH患者中2/3是
3、因动脉硬化所致。在我国,80年代以前2/3的患者为大动脉炎和纤维肌性发育不全,90年代以后动脉粥样硬化成为主要病因。,50岁,肾动脉狭窄的原因主要是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青年组(30岁),最常见的原因是纤维肌性发育不全及大动脉炎。动脉硬化男性病人多见;纤维肌性发育不全、大动脉炎则女性病人较多,约与男性之比为3:1。,临 床 特 点,发病年龄轻,青年发病常小于30岁。有家族史者相对少见。经3种降压药足量、正规治疗后仍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不明原因肾衰,尿常规正常,特别是老年人。,以 下 情 况 需 警惕,16冠心病患者伴有ARAS。伴发周围血管病变(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脉管炎、
4、动脉硬化闭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布加氏综合征、雷诺氏综合征等),特别在大量吸烟者中。,一侧肾脏萎缩或两侧肾脏长径相差1.52.0cm。在50岁者,平时相对稳定的高血压突然剧升,或没有高血压史突然出现的严重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后血压反而升高。,抗高血压治疗时出现急性肾衰,特别是在适用ACEI或ARB时(两月内血肌酐升高50)。腹部、腰背部可闻及血管杂音。34级视网膜病变反复发作的慢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腹部血管杂音:,约2/3的病人可听到,级别以-级多见。狭窄的程度与杂音的响度没有绝对的相关性。性质应为高调、粗糙收缩期或双期杂音。FMD较ARAS为多。,诊 断 方 法,肾动脉造影彩色多普
5、勒超声螺旋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其他,肾动脉造影(金标准)造影指征:临床有肾血管性高血压,缺血性肾病,不稳定心绞痛,三者之一存在加上以下条件之一:1、非侵入性检查提示一侧肾动脉狭窄50,或者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2、高血压发现在30岁以前或50岁以后;3、肾脏缩小,肾功能受损,特别是使用ACEI制剂的患者。,优点:可以明确肾动脉狭窄的存在(包括可以观察狭窄远端及侧枝循环的建立)。缺点:有可能出现造影剂过敏,肾功能损害及胆固醇结晶栓塞等危险,但可通过使用细导管,减少造影剂用量和充分水化使这些危险的发生率下降。,彩色多普勒超声(CDS)优点:无创,费用相对低廉,特别适用于肾功能损害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管性 高血压 诊断 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10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