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栽培技术.ppt
《甘薯栽培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薯栽培技术.ppt(5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甘薯栽培技术,简介,1,学名:Ipomoea batatas Lam.英文名:Sweet Morningglory 2,分类地位 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又名番薯、山芋、红薯、白薯、地瓜等。块根可作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 3,起源和传播;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在世界范围和中国的种植,1,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2,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中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3,甘薯系在16世纪末叶
2、(乾隆年间)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目前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分布和种植,甘薯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40以南。在中国分布很广,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全国分为5个薯区:北方春薯区。包括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北部等地,该区无霜期短,低温来临早,多栽种春薯。黄淮流域春夏薯区。属季风暖温带气候,栽种春夏薯均较适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长江流域夏薯区。除青海和川西北高原以外的整个长江流域。南方夏秋薯区。北回归线以北,长江流域以南,除种植夏薯外,部分地区还种植秋薯。南方秋冬薯区。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陆地和台湾等岛屿属热带湿润
3、气候,夏季高温,日夜温差小,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四季皆可种甘薯,秋、冬薯比重大。主要种植秋、冬薯。,形态特征和特性,块根储存营养,以块根为经济产量。匍匐茎、多汁液。高温短日照作物。北纬2326(北回归线)以南可以开花结实,异花授粉。高产、稳产、耐干旱、耐瘠薄。,甘薯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富含淀粉20%,糖类30%、维生素、食用纤维等。工业价值,可以生产淀粉、色素(紫甘薯)、食用淀粉。,甘薯育苗,1,繁殖特点:有性繁殖:高温短日照条件开花结实,在北回归线以南可以结实。自交不孕,用种子繁殖的后代性状很不一致,产量低。因此,除杂交育种外,在生产上都很少采用有性繁殖。由于甘薯块根、茎蔓等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
4、较强,并能保持良种性状,故在生产上采用块根、茎蔓等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根茎叶均可生根发芽,具大量不定芽。春薯以块根发芽育苗为主。夏薯以剪蔓栽植为主。,甘薯块根萌芽特性,块根不定芽原基是萌发出苗基础,一般萌芽率在30-50%之间。萌芽快慢与出苗多少与下列条件有关品种:薯皮薄的品种,薯块容易透进水分与空气,萌芽、长苗较快。“根眼”多的品种萌芽、长苗较多;反之,则较少;块根部位块根大小块根生长期长短夏薯的薯块生活力较强,染病较轻,薯皮薄,出苗快而多;春薯的薯块则反之块根质量,种薯萌芽和幼苗生长对环境要求,温度:最低16C 适宜 范围 16-35C 催芽35-38C 3-4天不得超过40C水分:80%
5、,出土后70-80%,炼苗60%。氧气光照养分,育苗技术,育苗方式冷床育苗酿热温床育苗火炕育苗电热温床育苗,种薯上床,种薯准备选用优良品种精选种薯种薯消毒:种薯上床技术上床时间:25-30天间隔,可以早5-10天排薯要求稳薯浇水,苗床管理,壮苗标准种苗粗壮,节间短,汁液多,物性好,叶片肥厚浓绿,顶三叶平齐,秧苗根少,无气生根,健壮无菌。苗高25cm左右,6-7片叶,苗龄20天左右百苗鲜重500g以上,直径0.35cm,节间长度3-4cm。,苗床管理的三个阶段,种薯萌芽阶段(排薯-幼苗出土)20天左右高温催苗35-38度秧苗生长阶段(幼苗出土-炼苗)12-15天中温长苗出土降至28度,苗高15c
6、m降至25度,尽量20-30度之间,不高于30度炼苗阶段(开始炼苗-采苗)5天左右低温炼苗白天气温达到20度时可以炼苗把床温降至20度,大田甘薯生长,生长时期:1,发根分枝结蔓期-生长前期(栽秧-封垄)包括扎根还苗和分枝结薯两个生长阶段。春薯生长前期约需经历60-70天左右,夏薯约需经历40天左右。2,蔓、薯并长期-生长中期(茎叶封垄-生长高峰)3,块根生长期-生长后期(茎叶衰退-收获),器官生长,根的生长纤维根-须根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纤维根主要分布在30cm左右的土层内,入土深的可达1m以上,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保证甘薯具有抗旱的特性。在封垄前建成。柴根-梗根、牛蒡根块根-薯块形状
7、有圆形、圆筒形、纺锤形、球形和不规则形。块根上有纵沟和根眼(或称根痕)。块根皮色因品种而异,有紫、粉红、黄、黄白、白等。皮色和肉色是鉴别品种的主要特征。,幼根分化和块根膨大,初生形成层活动的强弱和中柱细胞的木质化程度是幼根分化的原因。甘薯栽秧后10-25天为初生形成层活动时期。大约在栽后10天左右,在原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出现初生形成层。栽后20天左右,出现次生形成层,原来的皮层组织剥落,为木栓层即薯皮所代替。薯皮内含有花青素呈红色或紫色。初生形成层活动力强弱和中柱鞘薄壁细胞木质化程度大小决定甘薯幼根发展的方向。次生形成层活动使块根迅速增粗。甘薯栽后20天左右出现次生形成层。由于次生形成层
8、活动,分裂出许多薄壁细胞和次生木质部及次生韧皮部。由于薄壁细胞数量的增加,致使块根迅速膨大。次生形成层活动力的强弱和分布范围大小是决定块根膨大的动力。,三种根的分化表,甘薯茎叶生长,叶片的形态 单叶互生,不完全叶。主茎和分枝类型 分长蔓、中蔓、短蔓生长情况 封垄前后主茎、分枝均强 影响因素,甘薯花,北纬2326(北回归线)以南可以开花结实,异花授粉。,大田栽培技术,深耕是甘薯取得高产的基础。耕翻深度以2530cm为宜。结合耕地施足有机肥料,还要注意耙捞保墒。甘薯宜垄栽,其优点是:加厚松土层,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排水,改善土壤通气性,促使块根膨大。夏薯茎薯较短,垄宽65cm左右、垄高23cm左右
9、为宜;春薯茎蔓较长,垄宽75cm左右、垄高30cm左右为宜。但在排水不良的田地,可采用大垄栽双行的方法,垄宽120cm、垄高50cm,垄顶宽40cm,以利排水防涝。,甘薯的需肥特点,据分析,每生产鲜薯1000kg,约需吸收N3.5kg,P2051.8kg,K205.5kg。其中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钾比例约为2:1:4。甘薯在不同生育阶段吸收N、P、K的速度和数量是和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养分分配与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基本一致。N、P、K均以栽后45天的含量最高,以后随时间的推移和植株生长,其含量下降。,施肥技术,甘薯多种在贫瘠的土壤上,施肥量也较少,但为了提高甘薯的产量,必须增施有机肥,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薯 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0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