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故事和事迹精选7篇.doc
《劳模工匠故事和事迹精选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模工匠故事和事迹精选7篇.doc(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劳模工匠故事和事迹精选7篇 劳模工匠故事和事迹【篇1】艾_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2021年被授予“七一勋章”。他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3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10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
2、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6项,获发明专利1项。他用5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如今,72岁的艾_仍然留在湘钢,工作在生产科研第一线。这些年,他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成为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劳模工匠故事和事迹【篇2】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宁允展是CRH380A的首
3、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宁允展坚守生产一线24年,他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它是_总理向全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携带的唯一车模,可以说是中国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打造这张名片的,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486.1公里,这是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如果把高
4、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初中毕业后,宁允展考上了铁路技校。没有想到的是,20XX年,他会被万里挑一,成为第一位学习380A型列车转向架研磨技术的中国人,宁允展对技术的掌控和精准把握,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宁允展说,工匠就是凭实力干活,实事求是,想办法把手里的活干好,这是本分。他说,要把这份手艺继续干下去,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宁允展似乎与当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宁允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
5、,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劳模工匠故事和事迹【篇3】“学技术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胡双钱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是他技工生涯的注脚。胡双钱是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一位坚守航空事业35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的普通钳工。对质量的坚守,已经是融入血液的习惯。他心里清楚,一次差错可能就意味着无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他用自己总结归纳的“对比复查法”和“反向验证法”,在飞机零件制造岗位上创造了35年零差错的纪录,连续十二年被公司评为“质量信得过岗位”,并授予产品免检荣誉证书。不仅无差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模 工匠 故事 事迹 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9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