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学习研讨发言材料(精选八篇).docx
《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学习研讨发言材料(精选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学习研讨发言材料(精选八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学习研讨发言材料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指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要发挥党建引领的关键作用,夯实组织根基、推动产业发展、凝聚人才力量、优化生态环境、加强文化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磅礴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组织上下联动,党员干部要躬身入局,牵好产业致富这个“牛鼻子”,激活产业振兴“一池春水”。要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开展调研,开发“乡土”资源,发挥
2、“乡土,优势,探索“乡土,路径,做强“乡土”产业,打响“乡士”招牌,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要紧盯乡村文旅、直播电商等新赛道、新业态,谋划优质项目、做好政策引导、强化组织统筹,兴产置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积极探索实践“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新模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激发产业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凝聚人才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加大引才力度,通过出台引才政策、创新引才途径,吸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各类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要拓宽育才途径,依托理论学习、专家指导
3、、技能培训等,打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土专家”“田秀才”。要明确用人导向,了解人才特点,做好“人岗匹配”让乡土人才大显身手、各尽其才。要完善人才保障,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和激励措施,提升乡土人才的待遇保障和生活条件。努力打通乡土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以“人才振兴”激荡乡村振兴“源头活水”。加强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乡村振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成为乡土文化的“使者”,深入挖掘本土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历史文脉传承和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擦亮乡土文化特色”名片”,增强农民群众文化自信。让村规民约走进每家每户,让优秀思想观念
4、、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走进每个农民群众心中,启发、引导农民群众加强对移风易俗的深刻认识和行为自觉,孕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组织举办家风评比、节庆纪念、体育比赛等活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让文化璀璨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优化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建设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党员干部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扛起以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责任,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举措和行动中亮身份、走在前、做表率。通过广泛宣传、示范引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力量,增强农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并转化为行动自觉。大力推广循环农业、绿色产业
5、等新型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聚焦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突出问题,科学制定治理举措,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党、干、群“合力”展乡村新貌、焕乡村新颜。夯实组织根基,助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头雁引领,雁阵齐飞”的战斗堡垒。要持续推进党组织全覆盖、标准化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完善制度机制,做好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和转化,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狠抓基层党组织书
6、记这个关键群体,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锻造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能。学习贯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根基在群众,力量源于群众,要走好群众路线,充分调动群众热情。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与推动者,要始终以人为本,激发广大农民群体的热情,以星星之火点燃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鼓角声声传政令,当好释策润心的“宣传员”,以精准解读筑牢
7、“聚心”根基。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乡村振兴,绝非个人的“踽踽独行”,而是众人的“携手相济”,需要汇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在振兴之路上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只有让村民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从思想上认同,才能在行动上积极主动,成为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政策的“宣传员”,以通俗易懂的“土话”,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把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讲得“有滋有味”,让村民听得“明明白白”,点燃村民心中的热情“火种”;同时也要善于借助现代媒体的“扩音器”
8、,线上线下同发力,让“鼓角之声”传得更远更广,以此激发村民心底的“主人翁”意识,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齐心协力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言传身教率先行,当好笃志前行的“实干家”,用身体力行迈出“聚行”步伐。民间有句谚语:“脚下良田千万亩,只爱家乡一寸土。”农民生于斯、长于斯,对乡村的感情无比深厚,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必将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独特智慧,形成推动乡村进步的强大合力。对此,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行”,更要“聚行”,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实现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就如浙江花园村,全体村民在党员干部引领下,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将贫困小村发展成现代化乡村。因此,广大党员干
9、部要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村民心声,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智慧,凝聚村民力量,找准发展方向;更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铁肩膀”扛起乡村振兴的千钧重担,以“硬脊梁”撑起乡村发展的广阔天地,不断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笃志前行。革故鼎新谋富路,当好奋楫勇进的“领路人”,凭创新引领开启“聚变”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指明了方向。当下,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智能化农业生产、数字化农村管理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广大党员干部应积
10、极作为,带领村民创新求变。正如山东寿光三元朱村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广西横州石井村的“稻+茉莉花+鱼”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江西婺源篁岭村的“篁岭晒秋”景观等,都是创新求变的成功范例。对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勇当“弄潮儿”,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在乡村发展的浪潮中,敏锐捕捉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机遇;要以“革故鼎新”之勇,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探索适合本地的特色发展路径,带领村民在新兴产业的“处女地”上深耕细作,推动智能化农业、数字化服务等在乡村落地生根,引领乡村在产业、生态、文化等领域全面“聚变”,奏响乡村蝶变的激昂乐章。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感悟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
11、42027年),规划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同频、同向、同步”,真正写好乡村振兴“为民篇”。始终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温度,拉满民生底色“成效值”。“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想,解群众之所需。”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里,广大党员干部们应勇于肩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成为不惧艰险的“领航者”、毅然前行的“开拓者”,努力用实际行动托
12、起人民群众稳稳幸福。当前,乡村依然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弱项,离现代化生活条件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人民群众最真切的民生痛点,需要我们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温度,主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实意换来民心。民生底色如何,关键看人民,要努力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着想,从改善基础设施、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各角度切入,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同理心换位思考,从人民群众角度出发制定举措、规划路线,才能真正确保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向发力”,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度,拉满幸福亮色“成效值”。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上
13、要取得实质性胜利,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乡村全面振兴当“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更要勇于开拓创新,谋划好乡村的长足发展,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广大党员干部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更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要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尝试新方法、新路径,以创新驱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向前推进,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善于利用优质资源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在培育“新农人”方面,找准人才留不住的关键因素,着力打好人才政策”组合拳”;在帮助困难群众方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情用心给予政策、资金、技术指导,通过一系列具体而显著的进步,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4、、幸福感、安全感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书写优异答卷。始终与人民群众“同步前行”,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度,拉满先锋本色“成效值”。“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将面临无数的挫折与挑战,也会经历千锤百炼,既会遭遇艰险“拦路虎”,也要啃下“硬骨头”,唯有“聚众力、汇众智”方能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尊重人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度,凝聚同步前行的思想共识,既要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学会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又要主动发掘农村的致富能手、能工巧匠、优秀人才等一起携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再上新台阶。要坚持党建引
15、领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团结一致的组织引领力;多点发力建优农村党员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编织好党群关系“同心结”;多管齐下推进基层治理,汇聚民智民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让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携手一起在奋斗中获得成就感与荣誉感。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学习感悟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过程中,广大乡村干部要准确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
16、点新规律,与人民群众保持“同频、同向、同步”,把一张张“问题清单”“服务清单”“项目清单”变为推动干事创业的“履职清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满意账单”,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温度,把“问题清单”变“履职清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群众的所想所盼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在前进的征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广大乡村干部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以谷文昌、焦裕禄、杨善洲等为榜样,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开展到哪里。要瞄准“民心所向”、
17、聚焦“民众关切”、紧扣“实事清单”,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主动深入基层,从群众“日常事”中明确核心诉求,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与群众“坐同一条板凳”,把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问题看仔细、摸清楚,在广调研、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聚民力的过程,体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精神,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温度,把“问题清单”变“履职清单”,确保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向发力”,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度,把“服务清单”变“幸福账单”。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上要取得实质性胜利,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乡村全面振
18、兴当“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广大乡村干部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向发力”,用好群众智慧这个法宝,以“拜人民为师”的心态、“甘当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向人民群众躬身问计,把民意民智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着力点”。同时,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深化组织带动、党群联动、干群带动,动员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群众的集体意识、集体观念,激发群众的创造力,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度,把“服务清单”变“幸福账单”,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联系,努力书写优异答卷。始终与人民群众“同步前行”,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2025 乡村 全面 振兴 规划 2024 2027 学习 研讨 发言 材料 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91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