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doc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doc(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前 言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性目录。本标准由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大学生物平安科学技学院、省植保植检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二明、肖启明、王金辉、和斌。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鉴定和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抗性评价分级及鉴定结果有效性判断。 本标准适用在田间病圃对一季稻中稻、一季晚稻和晚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和水稻种质抗稻曲病筛选。2 引用标准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条款不包括订正的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2、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国家种子质量标准GB/T 4401.11996.3 术语和定义3.1自然诱发natural induce 在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和病原物存在的条件下,病原物借自然因素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3.2人工接种artificial inoculation采取人工方法将病原物直接或间接接种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如喷雾法、涂抹法、注射法、针刺法等。3.3抗病性鉴定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通过自然诱发或人工接种等方法
3、,将病原物直接或间接接种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并依据相关的抗性评价标准,来区分品种的抗病性。4 鉴定方法4.1 鉴定病圃选择与气象条件鉴定病圃应在水稻栽培的山区,稻田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被选点所在县级气象部门近10年连续5年主要气象因子到达表1条件中的至少3项。表1 鉴定点的县级气象因子指标(8月10日9月10日)降雨日数1)d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平均日照h1228755注1:日降水量0.1mm为1个降雨日4.2 病圃育苗 供试品种含感稻曲病对照品种,作一季稻种植,播种时间在每年5月中旬,依照品种生育期分批播种,每品种用种量60g,播前经2%福尔马林液或85%强 氯精
4、三氯异氰尿酸300500倍液浸种12h消毒,再换清水浸种2d,每天换清水1次,接着按常规催芽,当芽长达约0.5cm后,播于试验秧田,每 品种播种行长50cm,播种宽5cm,行距10cm,3次重复每重复播种量20g,各区组供试品种随机排列。播种后盖膜防鼠。移栽苗龄30d(从播种 至移栽)。播种方式如图1。图1 秧田播种方式示意各区组供试品种随机排列4.3 病圃栽培供试品种于6月下旬移栽,按区组随机排列,每品种3次重复,插单株,每小区80丛,即10行,每行8丛,株行距为16cm21cm,在参鉴品种四周插种保护行,按高产栽培方式进展田间管理。田间栽培方式如图2。图2 田间鉴定方式示意各区组供试品种随
5、机排列4.4病圃管理病圃施肥按高产栽培要求,施用纯氮150180kg/hm2,氮钾肥比1: 23。秧田期占总纯氮1/4,以50作基肥,其余50分两次于二叶期和移栽前7d追施;移栽田占总纯氮3/4,以60作基肥,其余40分两次于 秧苗返青和孕穗期追施。秧田和大田害虫防治正常进展,孕穗前期可施用杀菌剂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此后不再施用杀菌剂。4.5接种在自然诱发的根底,为确保菌源量充足,用PS培养液培养病菌分生孢子和菌丝 附件A,当鉴定品种中*个品种率先进入孕穗末期幼穗分化78期进展第1次喷雾接种,第2次在50品种的10稻株抽穗时进展,接种于 16:00进展。接种菌液为菌丝片段与薄壁分生孢子含4马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稻 品种 稻曲病 抗性 鉴定 评价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