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docx
《“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docx(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是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水安全是指水旱灾害总体可控,城乡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系统基本健康,水环境状况达到优良,涉水重大安全风险挑战可有效应对,其他重要涉水事务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水安全保障“十五五”规划依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贯彻落实省水安全保障“十五五”规划有关要求,是区政府确定的“十五五”
2、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全区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一、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十四五”水利发展成效“十四五”期间,全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治水兴水思想为统领,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工作干一流”的总基调,扎实推进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不断完善水利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水利对全区“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支撑保障功能,实现水利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十四五”完成水利投资30.89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128.5%o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至2025年底,全区“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
3、在建2项,其中永宁江闸强排工程(一期)在建规模为1.7亿元;市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中河道工程已基本完工,外东浦泵站正在建设中。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座,山塘综合整治及修复38座,平原河道整治35.86km,小流域防洪综合治理33km。以水利工程补短板为重点,掀起水利建设高潮。全区防洪排涝御灾能力有效提升,病险水利设施及时修缮得以安全运行,流域洪水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按照“量质并重、多源供给、联网联调”要求,以农饮水安全提升和农业节水增效工程建设为主体,有力保障城乡居民优质水资源供给。至2025年底,全区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供水一体化)工程投资3.05亿元,增加供水
4、规模0.32万m3/日,涉及受益人口21.91万人;完成农业节水增效工程投资0.81亿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1.33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十二五”期末的0.549提高至0.582o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剿灭劣V类水和落实河(湖)长制行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河湖库塘清淤、水土流失防治等多项工作,启动“美丽河湖”创建行动。全区累计完成河湖库塘清淤296万方,河道清淤375公里,山塘清淤40座,池塘清淤316座,水库清淤9座,断头河治理率达100%。加强重点小流域生态修复和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79公顷。至2025年底,全区水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重
5、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5%,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区成功创建美丽河湖4条,其中永宁江、永丰河-沙埠溪、永宁溪及其支流为省级“美丽河湖”,西江为市级“美丽河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按照国家节水行动的要求,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有效强化“三条红线”约束力,促进绿色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025年全区总用水量1.45亿立方米,较上年度减少5.75%,连续三年实现零增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创建,按照省、市要求,有效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成功通过省级节水型社会创建和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市对区最严格的
6、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水利依法依标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水利改革,探索开展“区域水评”“标准地+承诺制”工作。编制完成了区平原河道规划,实施完成了全区第二次水域调查。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完成市县级河道和湖泊河道名录公布,完成“一河(湖)一档”的建档整理,实现河(湖)长信息档案在线动态管理。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实行已建工程、在建工程、防汛防台与智慧水务联动的“3+1”管理标准化创建模式。“智慧防汛”体系不断完善,防汛防台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推动管理数字化转型与治理能力、科学调度水平同步提升。表1“十四五”规划主要指
7、标完成情况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十四五”规划目标“十四五”期末完成完成情况约1用水总量(亿立方米)2.051.45完成束性2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44.1328.50完成3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2450.92完成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41.9913.97完成5万工增值水下率元业加用量降(y2374.38完成6农0.5800.582完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成7改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2.521.91完成8重水能水达率点功区质标(7575完成9集中式饮用100100完成源水达率水地质标日预期性1O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座)910一兀成11中小河流治理(千米)3333一兀成12重要防洪
8、保护区达标率()9595一TG成13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0,151,33一兀成14完成投资(亿元)24.0430.89一TG成注:1)带指标为累计数,其余为期末达到值。(二)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期,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启动期;是区进一步深化“八八战略”,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奋力推进“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新征程的攻坚期、加速期。围绕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对标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新要求,水利在“十五五”时期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也必将担负起更为关键的时代使命。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求水利加快实现现代化
9、。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水利工作需要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实现升级;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坚持系统观念、生态理念持续推进水利改革,提升创新能力,提供水利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通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畅通经济循环作出水利贡献。同时,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正确认识治水主要矛盾变化,着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
10、心,创新治理模式,提升行业监管能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二是努力彰显建设“重要窗口”责任担当,要求水利做出新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提出了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等最新指示要求。“十五五”时期,水利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局,按照“四大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全力构建“水网”等重大决策部署为引领,突破常规思维,以一体化思路重构全区水安全战略布局,以水利数字化改革撬动水利各领域改革。加快构建循环畅通、功能协同、安全可靠、调控自如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增强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推动水利治理
11、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高标准、更具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彰显支撑区域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水利担当。三是奋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要求水利做好先行者。作为老工业基地和主城区之一,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作出贡献。“十五五”时期,水利要坚定走好“三立三进三突围”新时代发展路径,着力把以水为底、以水为脉、以水为魂作为“二次城市化”进程的最亮底色,不断推动城市滨水拥江发展;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优环境的重大水利项目,加快完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安全生态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安全保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
12、市品质,为奋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提供强大动力。四是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要求水利加快补齐短板。洪涝台风灾害是区最大自然灾害风险,“利奇马”等台风暴露出全区防洪减灾体系仍存在较大薄弱环节。“十五五”时期,水利要着力强基础、补短板、防风险,加快打造全方位提升的流域防洪网,在椒江段打造全岸线稳固的海塘安澜网,在温黄平原西片造全环节畅通的平原排涝网,确保实现防洪排涝御潮能力质变提升。(三)存在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对照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要求、“永宁江时代”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全区水安全保障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防洪排涝御潮能力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要
13、求。西江平原、江北平原整体排涝标准偏低,部分区域存在较为严重的内涝问题;在海塘安澜的背景下,椒江堤段海塘防潮标准和能力有待提高;仍有相当数量水库山塘等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艰巨;小流域山洪灾害防治存在突出薄弱环节。二是水资源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对而言,虽然其自身的水资源保障能力相对较强,但从全市角度来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长潭水库等水源工程还承担着椒江、路桥、湾新区、温岭、玉环等地的供水任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区的供水保障能力仍有提高的必要。农村饮用水方面,随着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的基本建成,农村供水的水质和水量保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存
14、在着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资源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同时,标准化、数字化运行方面急需跟进。三是河湖水生态环境治理改善需求更加迫切。幸福河湖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河流生态需水未能优先满足。全区近三成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平原河网蓄水位长期较低,自净能力不足,生态用水严重不足;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依旧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水生态工程建设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四是水管理水平与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要求有较大差距。水利工程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主体轻配套等现象仍然存在,工程建设变更较多,”竣工验收难”突出;突发涉水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水务体制改革推进
15、不快,“多龙治水”现象突出;水利数字化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水利监测感知和信息处理能力较弱,水雨情监测站点密度有待提高,洪水预报调度精细化程度不高,社会化应用水平有待提升;水利系统专业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基层水利队伍力量明显不足;水利工程受土地等要素制约影响较大;政府与社会协同治水的投融资机制有待深化;水利带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16、,聚焦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以强化水安全保障为目标,坚持强水安城、以水定城、亲水融城、营水兴城,以构建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信息、水管理等“五大体系”为抓手,加快建设综合立体的“水网”,打造“重要窗口”“永宁江时代”水利标志性成果,逐步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争创水利现代化先行区。(二)基本原则人民至上,安全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强化风险意识,把加快解决防洪薄弱环节作为首要任务,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线。战略引领,空间均衡。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合理安排水利工程建设空间布局
17、,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理,综合提高水利服务保障能力,为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提供有力支撑。生态优先,人水和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利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协调好涉水活动与水生态、水空间的关系,着力提升河湖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和谐共生。整体谋划,系统治理。树立全局观、流域观,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城与乡、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等关系,加强部门间治水协同,拓展水资源、水工程、水空间的综合功能,以流域、区域现代化水系统治理支撑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改革兴水。深化水利数字化转型,整体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立务实高
18、效管用的现代化水管理体系。坚持“两手发力”,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进政策性创新、激发全社会活力。(三)“水网”总体格局在“水网”大系统的框架下,将全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以水资源、水系、水利工程、水信息网格化、网络化为手段,在更广空间范围、更大时间尺度和更高的智慧化水平上对水进行调节,加快建设防洪保安网、水资源配置网、幸福河湖网和智慧水利网“四网互联”的综合立体现代水网,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安全可靠的防洪保安网。按照市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适度超前提高区规划防潮标准,对椒江段海塘全面实施加固提升,加快建成“安全生态美丽幸福线”。同时在现有防洪减灾总体格局基础上
19、,按照“上蓄、中防、下排”治理思路,强化上游防洪库容新增和挖潜,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山塘系统治理;加快实施江河干流和中小河流防洪整治,全面提速骨干排涝工程建设,扩大排水出路、增加强排措施,切实解决洪涝出路问题。优配优供的水资源配置网。统筹考虑近中远期用水需求,以上游控制性工程为主要水源,骨干引配水工程为动脉,城乡管网延伸互联为毛细血管,辅以非常规水源使用,统筹推进重点水源、引调水、灌区等水资源配置网络建设,不断强化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管理手段,提升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加快实现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空间均衡,逐步建成保障水平高、供水品质高、抗风险能力强的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形成区内
20、一体互联,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网。对照人民群众对水生态水环境的美好愿景,全面打造幸福河湖建设先行示范区。在全区域建设幸福河湖大景区,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分片发挥各地特色优势,推动水旅游、水产业全面升级,加快实施“一江一湖六河六溪”的幸福河湖建设,继而形成行洪通畅、生态良好、功能综合、文化彰显的幸福河湖主要脉络,打造安全流畅、水清景美、生态健康、富民惠民的次级网络,实现居民出行“15分钟”亲水圈。高效开放的智慧水利网。以水利“新基建”为抓手,统筹协调光、电、水三网协同,以水流、水空间、水工程为对象,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推动水
21、利数字化转型,构建覆盖全区的水利对象万物互联感知与一体化应用体系,着力提升水信息感知处理能力、水灾害预警预报能力、水工程智慧调度能力、水事务监管服务能力,实现水利核心业务”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呈现一张图“,提升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感知能力、高效协同智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便捷安全泛在的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与上述三张网相对应的数字化网络。(四)发展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全面建成洪旱无虞、饮水放心、用水便捷、亲水宜居的现代水网,高水平实现水利现代化。水灾害防御工程体系完善,防洪排涝御潮能力全面达标;水资源保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互联互通、互调互济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全面建成,水资源集约节约水
22、平国内领先;全面建成幸福河湖,河湖水系生态健康;水法规体系健全,涉水事务监管精准高效,水文化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协调人水关系的作用;高水平建成智慧水利,水利发展内在动力强劲。“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保障可靠、适度超前的现代水网框架,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水信息智能感知处理、水行业现代化管理等体系更加完善,水安全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水利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更可靠的水安澜屏障。基本建成分级设防、保弃有序的“蓄防挡排”工程体系,力争实现永宁江城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标准,其余乡镇建成区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以上标准,平原排涝能力得到进
23、一步提升;椒江段海塘御潮能力达到200年一遇标准,海塘岸带“安全生态美丽幸福线”基本形成;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实现水旱灾害防御管理全过程数字化,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防汛防台抗旱能力不断增强。更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基本形成多源互济、优水优用的一体化供水格局,全区主要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供水能力足额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节水水平明显提高,用水总量控制在2.06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0;城区供水实现“一源一备”,农村供水水源稳定,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比例达到95%,全面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更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安全 保障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8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