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文化、旅游、体育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文化、旅游、体育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文化、旅游、体育发展规划.docx(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文化、旅游、体育发展规划一、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6(一)“十四五”取得的成绩61 .文旅产业规模持续扩大62 .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73 .文旅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84 .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成效显著85 .文旅发展要素建设持续强化96 .文化旅游融合实现快速发展107 .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10(二)“十五五”发展机遇121 .文化强国开启文化发展新征程122 .“双循环”引导文旅发展新形势123 .文旅融合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134 .交通优化重构文旅发展新格局135 .全域大花园建设提出新要求13(三)“十五五”面临挑战131.周边区域竞争加剧142,文旅体产业认识不足143
2、.市场需求迭代升级144 .新冠疫情流行与反弹15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5(一)指导思想15(二)发展原则15(三)空间布局17(四)发展目标19三、重点任务22(一)推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创新221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222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33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25(二)创造性转化文化遗产传承体系261 .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262 .促进博物馆事业多元发展273 .推进高等级文物活化利用284 .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29(三)加快推进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291 .不断提升旅游集散中心强度292 .继续加快旅游核心吸引物建设303 .推进“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计划334
3、 .打造“品味”旅游精品线路345 .努力提升旅游要素智慧化建设35(四)全方位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351 .努力提升文旅产业品质352 .不断推进文旅产业融合373 .推进文旅体商品振兴工程404 .加快科技赋能产业升级41(五)不断拓展文旅体消费市场空间421 .强化“千年商埠,品味”形象422 .加大文旅体市场营销力度433 .完善优质消费服务体系44(六)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51 .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行动452 .加强体育发展基地建设463 .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464 .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475 .加快扩大体育产业规模48(七)不断加强文旅体市场监管力度481 .继续深化“最
4、多跑一次”改革482 .建立健全执法监管机制493 .全面推行智慧智能监管494 .加快市场信用体系建设50四、实施保障51(一)加强组织保障51(二)加强土地保障51(三)强化资金保障52(四)做足人才保障52(五)健全机制保障53(六)危机管理保障53附件:“十五五”文旅重点建设项目54“十五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是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也是向着实现共同富裕进程的重要阶段。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区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通过文化、旅游、体育、生态、民生的有机结合和联动,释放高效、综合的经济潜能,满足人民对品质生活的需求和打造商都全域旅游地
5、。市区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五五”规划是引导全区“十五五”时期文旅体发展的战略蓝图与落地指南,起止时间20262030年,展望2035年。一、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一)“十四五”取得的成绩1 .文旅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文旅体发展主要指标均完成了“十四五”规划设定的发展目标。2019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总产出76.6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27.79亿元。区广告创意印刷产业园获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南官天地文化创意街区获省级文化创意街区,吉利汽车小镇获2019年度省级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全区年游客接待量由2015年的446.05万人次增长到2025年的517.50万人次
6、,年均增长3.016%;旅游总收入由2015年的44.85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56.54亿元,年均增长4.7415%。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引领作用更加显著,旅游业发展呈现稳健态势。2 .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打造每周一期的南官人文大讲堂品牌、培育每月一期的艺术之门艺术品鉴活动、举办每年一届的读者文化节,做好“三个一”品牌活动。建成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以及文体中心三大基础设施网络,书画院、曲艺馆开馆,全民健身中心、区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系统不断完善,通过移动服务平台
7、、数字资源库、网站、APP等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和基层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文化服务,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高水平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通过首批“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验收。通过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创新推出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绩效评估奖补办法,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效能得到提升,形成了独有的农村文化礼堂“四Z”运营管理模式,成功创成省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范项目。专栏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十四五”期间)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建成文化分馆7个(另有路北、桐屿、峰江3个街道在筹备中),图书分馆4个,和合书吧9个,图书馆馆外流通服务点2
8、1家,村级流通点(基层流通点)130家。基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10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其中省定一级4个,省定二级4个,省定三级2个;先后建成文化礼堂185家,其中五星级14家,四星级9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全区每年举办新年团拜会、新年音乐会等各类文化活动2000多场次,展览、讲座近100场,组织文化超市、“双百惠民”等各类惠民培训100余期,参与和受益群众达30多万。优秀人才队伍建设:每年评选出10支优秀基层文艺团队、30名优秀基层文化管理员,“十佳”文化志愿者,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扶持优秀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艺团体及活动:培育艺友社等文体协会36家,每年举办各类活动500多场
9、次。农村文化礼堂“四Z”运营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在全区10个镇(街道)已投入使用的174家文化礼堂成功推广,实现全覆盖,得到成岳冲副省长批示在全省推广。3 .文旅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完成文旅机构改革,加强对全区文化旅游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促进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市场整治协调联动,”综合产业综合抓”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出台了一系列培育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并制定强化激励措施,设立500万元/年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非遗活态传承机制建设得到加强,省、市、区三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形成。建成以区文化馆为中心,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各艺术社团为基础的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体
10、系,文化馆和专业艺术协会的创作演出(展览)能力不断增强。专栏区“十四五”期间文旅体相关培育政策O包括区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事业补助办法(试行)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补充细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法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绩效评估奖补办法等政策。4 .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成效显著通过精心培育创作群体与优秀文艺工作者,成立名家工作室,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其中省级及以上奖项55项,市级奖项35项,舞蹈宅门女人获省群星奖,鼓词我的礼堂我的家获第7届全国村晚优秀创作、表演奖,歌曲东海陈情获省第十九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三
11、地一窗口”专场比赛银奖等。曲艺保护不断深化,创新打造曲艺活动“一馆十基地”,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非遗保护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25年全省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评估中,区综合得分名列地区第4名,全省第41位。专栏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显著(“十四五”期间)创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9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非物质文化
12、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6人,并建立了6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6所市级地方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市级非遗主题小镇1个。5 .文旅发展要素建设持续强化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市区内环线、路泽太高架与区内乡村公路的改造,以及杭绍台高速、沿海高速的开通,使旅游交通组织换乘更加便捷。品牌创建成效显著,景区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得到改造与提升,星级酒店品质不断提升。中央山公园、花木城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横街镇通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验收,新桥镇被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吉利汽车小镇获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新桥镇、横街镇获评省4A级景区镇
13、。乡村旅游发展迅猛,新桥创成全省首批美丽城镇样板镇;获得A级景区村庄44家,其中省3A级景区村庄13家,乡村民俗体验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专栏区省3A级景区村庄、星级酒店与旅行社(“十四五”期间)省3A级景区村庄13家名单:街道古街社区、石浜村,桐屿街道坐应村、上山童村,螺洋街道水滨村,峰江街道蒋僧桥村,新桥镇金大田村、华章村、扶雅社区、新兴村,横街镇天赐湖村、云湖村,蓬街镇镇东村。全区拥有星级酒店4家,其中五星1家,四星3家;旅行社14家,其中五星1家,四星1家。王林大酒店获省级“百县千碗”美食体验店。银宿级民宿1家,新桥镇金良社区(原金大田村)2019年被列入省级农家乐集聚村创建对象名单。6
14、.文化旅游融合实现快速发展狠抓旅游景区存量提质,文化和旅游融合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启动建设南官新天地文旅项目、区飞龙湖生态区文旅项目、花木城、市骑仕马术培训基地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商都文化内涵不断充实,特色博物馆、工业展陈馆、创意民宿、书院讲堂、游艇马术等业态相继发展。实施十里长街历史文化街区(邮电路以北段)重点地段保护整治工程,“文化+旅游”“旅游+”等战略逐步推进,文化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以商都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工贸旅游等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初露头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不断推进。章氏骨伤医院获“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市雄鹰素质拓展培训有限
15、公司获“省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旅游+工业”开始起步,欧路莎股份有限公司获“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吉利特色小镇获国家3A旅游景区。7 .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成功创建省武术之乡、通过省”四提升四覆盖”建设工程验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基本建立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建成健身地图,构建全民健身信息服,推进互联网+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积极开展群众赛事,举办乒乓球积分赛、游泳邀请赛、棋王争霸赛、农民运动会、春节体育系列比赛等区级赛事活动1200余场,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国际武术节,其中第三届中国国际武术节被评为2018
16、年十大传统武术事件。不断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力量,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累计监测8000余人次。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竞争力,竞训成绩屡创新高。阳光体育运动成效明显,全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显著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不断充实。新型体校走在前列,特色竞训基地不断壮大。专栏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十四五期间)体育基层设施建设:体育公园1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游泳池4个,智慧健身步道4条,社区多功能运动场7个,百姓健身房10个,“智慧”便民健身站点10个、笼式足球场H个,小康体育村升级33个。群众赛事活动:承办CGBQ隆得猛国际搏击联赛、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国际马拉松、中美篮球对抗赛等市级以上重大赛事35场,举办乒
17、乓球积分赛、游泳邀请赛、棋王争霸赛、农民运动会、春节体育系列比赛活动1200余场,2025年举办区“一站一体”文旅体系列活动共10场活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13期,培训体育指导员2200余人次,国民体质监测8000余人次。培育扶持体育俱乐部10家、单项体育社会组织25家。竞训成绩屡创新高:取得各级赛事奖牌375枚,其中国家级金牌20枚、省级金牌60枚、市级金牌135枚,第十六届省运会获金牌12.287枚。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区竞技体校向省队输送运动员9名,向市体育局训练基地输送运动员26名,在册运动员512人。训练基地不断壮大:创建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处【田径】、市
18、级体育训练基地2所【足球、马术】总之,“十四五”期间区的文旅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文旅产品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仍然没有核心旅游吸引物,核心文旅产品特色不足,特别是高品质、高层次的文化服务和旅游产品供给不充分,旅游产业结构不均衡,区内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产业的一体化网络尚未形成,文旅产业管理机制体制不顺,文旅管理与运营人才总体力量薄弱,文旅体产业发展扶持不足,文旅体产业主体不强,文旅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十五五”发展机遇1 .文化强国开启文化发展新征程“十五五”时期,文化自信将更加坚定,文化需求结构进入升档期,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
19、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就要求区文化建设更加立足高质量文化供给服务美好文化生活的目标,文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文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主体创新活力充分激发,新兴在线文化消费将成为经济新增长点。2 .“双循环”引导文旅发展新形势双循环格局背景下,区要充分发挥周边与长三角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凸显滨海休闲、商贸旅游、郊野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形象,同时推出高品质的生态休闲度假、康体运动旅游、文化研学体验等新型产品供给,以迎接市场蓬勃发展的新机遇。3 .文旅融合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文旅融合本质上是用文化的内涵提升旅游休闲体验、休闲品质、休闲内容;用旅游的方式提升地方文化形象、
20、提升地方生活品位。因此,区可以依托文旅资源的整合、文化创意的引入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从产品项目供给、文旅公共服务、产业优化发展、文旅品牌创建等方面促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4 .交通优化重构文旅发展新格局区的空港、高铁、高速、城际轨道交通组织的骨干为外部交通,以及国道、省道和县道交通的内部交通网优化,进一步缩短与周边城市与品牌景区的时间距离,极大地减少线路产品成本,将促进旅游“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为区重构旅游空间组织方式、构建区域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可进入性条件。5 .全域大花园建设提出新要求建设大花园是践行“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打造“诗画”鲜活样板
21、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以更大的格局、更前瞻的眼光、更系统的思路进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布局,在滨海度假、海岛文化、工业设计文化、体育健身文化上有充足的挖掘空间,为创建美丽花园提供良好的条件。(三)“十五五”面临挑战1 .周边区域竞争加剧从浙东滨海度假旅游来看,南部有温岭石塘半岛滨海民宿体验度假、玉环海岛海滨休闲体验,北部的临海桃渚、三门蛇蟠岛滨海旅游开发已有十多年,发展基础相对较好。从文化旅游看,周边的古镇、古街旅游地众多。从乡村旅游看,塔后、后岸、下叶等景区村庄早已名声在外,率先抢占了品牌IP,资源能级高、品牌影响力强。相比之下,区文旅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2 .文旅体产业认识不
22、足文旅体产业由于投入多、产出慢、周期长等原因,在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大环境下,文旅业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推进大旅游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还有待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开发机制还有待理顺,相关职能部门协作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意识有待强化,旅游投融资平台尚未完全建立,合力兴旅氛围尚未形成。另外,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政府工作重点更会向工业与商贸倾斜,文旅经济的推进更容易被边缘化。3 .市场需求迭代升级我国进入全民休闲时代,消费升级带来居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康养、亲子、研学等形式的家庭游更是成为新热点。在需求市场迭代升级的大背景下,区既具有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从传统旅游产品向新型文旅产品的巨大变革,如
23、何应对居民消费行为变迁,针对性推出体验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文旅产品,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4 .新冠疫情流行与反弹新冠等疫情的暴发、流行及反弹,对全球旅游业造成了冲击和影响,许多企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及时化危为机、有效降低疫情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考验着文旅体业发展的韧性,对文旅发展环境条件与发展模式提出了紧迫而又严酷的挑战。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化落实市委“三立三进三突围”新时代发展路径,以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先行样板区为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文化 旅游 体育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8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