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质量控制基础.ppt
《室内质量控制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质量控制基础.ppt(3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节 概 论,一、室内质量控制发展简史,20世纪20年代美国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1950年Levey-Jennings将生产过程的统计控制引入临床实验室,形成了临床检验的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QC)。Henry和Segalove在1952年发展了改良的方法。用稳定的参考材料做重复检测,将各个检测值直接点在质控图上。70年代,Westgard等人提出了许多质量控制规则,发展了系统化的统计质量控制理论。90年代,Westgard等人提出了新的质量控制方法设计工具即操作过程规范(OPSpecs)图。2l世纪,Westgard尝试将工业管理上最新提出的六西格玛
2、(six sigma,6)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二、统计质量控制,(一)统计质量控制 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与诊断而改进与保证产品(检验结果)质量的目的。(二)从统计学观察检验结果的质量,第二节 误差及允许误差,一、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性,主要可归纳为对称性、有界性和单峰性三点。二、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三、总 误 差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是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总和。四、质量规范五、如何制定允许总误差,允许总误差()
3、(14)(参考值上界参考值下界)参考值均值X100,第三节 室内质控图和质控方法,一、室内质控图概论(一)质控图的定义和功能 1质控图的定义 是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设计的图。2质控图的功能 诊断、控制、确认(二)质控图贯彻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三)质控图的两种错误(四)3方式,二、休哈特质控图,三、Levey-Jennings质控图,四、Z-分数图,用各个质控品测定值的“Z-分数”(Z-score)的方法来把各个质控品的测定结果绘制在同一个质控图上。某质控品的“Z-分数”是该质控品的质控测定值和其均值之差,除以该质控品的标准差:Z-分数(Xima
4、tXmat)Smat,五、质控方法的性能特征,不同的质控方法具有不同的检出分析误差的能力,因此,实际工作中控制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程度依赖于所选择的质控方法。质控方法由质控规则和每批质控测定值个数(N)确定。不同质控方法检出误差能力与由此决定的分析批失控的概率,就成为评价质控方法的性能特征。这些特征确定了质控方法的功效。,分析过程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无误差分析批,即分析过程除了固有的随机误差外没有其他误差的分析批。二是有误差分析批,分析过程除了固有的随机误差外还存在其他的误差。,“真失控”(true reject,TR)指质控方法对有误差分析批作出了失控判断;“假失控”(false reject,
5、FR)指质控方法对无误差分析批作出了失控判断;“假在控”(false accept,FA)指质控方法对有误差分析批作出了在控判断;“真在控”(true accept,TA)指质控方法对无误差分析批作出了在控判断。,为了对质控方法的性能特征进行量化,需确定总批数中每种质控状态所占的批数,即真在控批数、假在控批数、真失控批数和假失控批数。其中最有意义的是真失控批数和假失控批数以及与之相应的误差检出概率(Ped)和假失控概率(Pfr)。Ped和Pfr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增加Ped通常也增加了Pfr。对各种质控规则进行精心选择和取舍,有可能设计出具有高误差检出概率和低假失控概率的质控程序和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室内 质量 控制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