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251.docx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2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25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251单项选择题第1题、员工获得的随其工作行为和业绩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报酬称为:A.基本工资B.绩效工资C.遐励工资D.福利我的答案: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绩效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值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激励工资是指工资中随着员工工作努力程度和劳动成果的变化而变化的部分。第2题、由两套组织部门联合构成的双重组织结构,其中一套是在组织职能基础上形成的部门,另一套是在组织特定业务基础上形成的部门,这两个部门在组织中以纵横两个方向设置所构成的状态
2、称为:A.事业部制组织结构B.职能制组织结构C.部门直线组织结构D.矩阵组织结构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矩阵式组织即“在一个机构之机能式组织形态下,为某种特别任务,另外成立专案小组负责,此专案小组与原组织配合,在形态上有行列交叉之式,即为矩阵式组织。”在组织结构上,它是把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职能部门是固定的组织,项目小组是临时性组织,完成任务以后就自动解散,其成员回原部门工作。第3题、尖型结构的行政组织的特点不包括:A.权力集中B.控制有力C.便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
3、造性D.便于政令统一我的答案: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一般把层次多、幅度小的行政组织称为尖型结构,其特点是权力集中、控制有力、便于政令统一,但不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故本题答案选Co第4题、行政决策的步骤排列正确的是: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情报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A.B.C.D.我的答案: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行政决策的程序有以下四大步骤:情报活动阶段:发现问题,确定目标;设计活动阶段:科学预测,拟制方案;抉择活动阶段:分析评估,择定方案;审查活动阶段:实施反馈,追踪决策。故本题答案选C。第5题、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A.绩效设计B.绩效改进C.绩效评估D.绩效反馈我的
4、答案: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政府绩效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基本要素和步骤:明确政府部门的使命、战略和价值;制定绩效协议和绩效计划;绩效的监测、绩效评估和反馈;绩效结果的运用。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推动政府绩效管理,首要的是必须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本题答案选Co第6题、下列关于公文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按适用范围将公文分为17种B按公文的来源,可分为收文和发文两种C.按涉及机密的程度,保密公文分为绝密件、秘密件、普通件D按办文时限要求,分为紧急件、加急件、平急件我的答案: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公
5、文种类主要有15种:第16题、2,8,21,163,3428,()A.558754B.558759C.558764D.558768我的答案: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第一项X第二项5二第三项。2X8+5=21,8X21-5=163,21X163+5=3428,163X3428-5=(558759),可根据尾数法直接判定尾数为9,选择B。第17题、2,3,7,22,89,()A. 356B. 357C. 445D. 446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前一项乘以白然数列,然后加上1得到后一项。21+1=3,32+l=7,73+l=22,224+l=89,895+l=(446)o第18题
6、、一1,2,1,9,100,()A. 81B. 360C. 10000D. 11881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前两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项。(1+2)2=1,(2+1)2=9,(1+9)2=100,(9+100)2=(11881),可根据尾数确定答案。第19题、A.B.C.D.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将各项改写为,分子0、2、4、6、8、(10)为连续偶数;分母1、2、4、7、11、(16)为二级等差数列,作差后得到新数列1、2、3、4、(5)o由此所求分数为。第20题、5,6,11,15,18,33,40,66,()A. 80B. 95C. 106D. 202我的答案
7、: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分组组合数列。将每三个数分成1组,每组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5+6=11,15+18=33,40+66=(106)o第21题、乘汽车从甲城到乙城去,原计划五个半小时,由于途中有36千米的道路路况欠佳,速度变为原来的,因此晚到12分钟,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A. 308B. 319C. 330D. 341我的答案: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在路况欠佳的道路上花的时间比原计划多,这12分钟相当于0.2小时。则走36千米原计划用0.2=0.6(小时)。原时速为360.6二60(千米/小时),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60X5.5=330(千米),应选择C。第
8、22题、小明家离火车站很近,他每天都可以根据车站大楼的钟声起床。车站大楼的钟,每敲响一下延时3秒,间隔1秒后再敲第二下。假如从第一下钟声响起,小明就醒了,那么到小明确切判断出已是清晨6点,前后共经过了几秒钟?A. 10B. 12C. 20D. 24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从第一下钟声响起,到敲响第6下共有5个“延时”、5个“间隔”,共计(3+1)X5=20(秒)。当第6下敲响后,小明要判断是否是清晨6点,他一定要等到“延时3秒”和“间隔1秒”都结束后而没有第7下敲响.才能判断出确实是清晨6点。因此,前后共经过(3+1)义6二24(秒),应选择D。第23题、某企业接到生产某产品的订
9、单,每台产品需要A,B,C三种部件的数量分别为2,2,1件。已知每个工人每天可生产A部件6件,或B部件3件,或C部件2件。该企业计划安排200名工人分成三组分别生产这三种部件,则每天最多可生产多少台产品?A. 130B. 132C. 135D. 136我的答案: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A,B,C三种零件需求的数量比为2:2:1,负责生产各部件工人的效率比为6:3:2,所以工人的数量比为时生产的部件无浪费。故负责生产A,B,C三种部件的人数比应尽量接近2:4:3o200(2+4+3)=222,即每份22人,多出来的2人分到任何一组都不能增加成品数量。此时,A组有44人,生产6442=132(
10、台)产品,选B。第24题、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8,其长、宽、高之比为3:2:1,则长方体的体积是:A. 48B. 46C. 384D. 3072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设长宽高分别为3a、2a、a,则该长方体体积为3aX2aXa=6a。表面积为2X(3aX2a+3aXa+2aXa)=22a2=88,解得a=2,故长方体的体积为6a=623=48o第25题、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身高(按整数厘米计算),最矮的是。138厘米,最高的是160厘米。如果任意从这些学生中选出若干人,那么,至少要选出多少人才能保证有5人的身高相同?A. 89B. 92C. 93D. 97我的答案:参考答案:C答案
11、解析:解析:考虑最坏的情况,从最矮的138Cm到最高的160Cm每个整数厘米都有人,共160138+1=23种身高值,且每种身高都先选出4人,共计23义4二92(人),最后再任选一名学生能保汪有5人的身高相同,所以至少要选出92+1=93(人)。多项选择题第26题、为了扩大有效需求,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我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OA.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促进投资需求较快增长B.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开拓城乡居民的消费市场C.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积极有效利用外资D.降低利率,实施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解析由于市场所固有的缺点,因此为了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12、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出口政策调控。AB项属于财政政策,D项属于货币政策,而C项属于出口政策。故本题答案选ABCD。第27题、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资本、土地、劳动等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的一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A.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B.是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联系的一种分配制度C.是以承认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产权界定清晰为前提的D.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CD答案解析:解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要求是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会财富。一般地说,投入资本得到利润,投入土地得到地租,投入劳动得到工资,投入资金得到利息。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业单位 公共 基础知识 模拟 251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0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