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础型智慧教室建设方案.docx
《高校基础型智慧教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基础型智慧教室建设方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11.3 项目概况21.3.1 项目背景21.3.2 建设目标21.3.3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5第二章业务需求分析82.1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82.2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10第三章总体建设方案103.1 建设原则123.2 总体建设任务143.3 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143.3.1 系统架构图143.3.2 网络拓扑图173.3.3 系统应用体系173.4 技术路线183.4.1 系统部署方式183.4.2 性能要求193.4.3 应用软件架构223.4.4 技术选型依据23第四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234.1
2、 系统设计234.1.1 软件系统设计234.1.2 硬件系统设计314.2 网络系统设计404.3 安全系统设计404.4 软硬件部署设计414.5 备份系统设计42第五章项目运维管理425.1 人员培训方案425.1.1 培训目标425.1.2 具体要求425.2 项目运维435.2.1 运维内容435.2.2 运维时间(质保时间)435.2.3 运维要求435.2.4 其它45第六章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466.1 效益分析466.2 项目评价指标分析47第一章项目概述n项目名称高校基础型智慧教室建设方案1.2 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1)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2)政务信息资源类
3、规范、标准3)国家、省级、行业建设规范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50526-2021;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2008;多媒体设备安全指南GB/T22698-2017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要求GB/T36447-2018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200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201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
4、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2080-2016其他国家、安徽省相关标准规范、图集等。以上标准如有最新标准,按最新标准执行。1.3 项目概况1.3.1 项目背景1.3.1.1 建设原因目前为改善教学环境需要建设22间基础型智慧教室;包含配置智慧黑板,可升降讲台,教室安防监控设备、教室教学扩声设备,教学管理平台等;在满足使用功能及有关规范规定的前提下,要保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将来的发展和弹性变化。1.3.2 建设目标1.3.2.1 业务系统功能方面建设基础智慧教室,满足我校数字化教室基础教学、管理、安全的转型,帮助教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重塑教学流程”,“培养学员信息素养、鼓励自主学习、促进学员主
5、观能动性,为管理者提供“数据决策、多元评价、高效管理”支撑。对滨江校区现有部分前端教室进行改造建设,预期目标:(1)实训A楼、实训D楼、阶梯教室:教室前门外设置电子班牌;教室内安装智慧黑板;可升降讲台;监控系统、无感扩声系统。(2)音乐楼、实训A楼、实训C楼移动一体机设备。对前端智慧教室基础软硬件设备的更新和建设,用以满足日常教育学习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依托教育信息化加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1.322效益方面通过基础教学硬件设施的提升,助力提高办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我校升本马鞍山师范学院指标添砖加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育部关于“十四五
6、”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规定,目前,学校正积极创建马鞍山师范学院。其中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明确对教学水平及人均教科研仪器、教学实践基地等提出确实要求。(四)教学与科研水平1.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教育部组织的教学水平评估中,评估结论应达到“良好”以(对申办学院的学校是指高职高专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学院更名为大学的学校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称为大学的学校应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至少有2个以上项目获得过国家级一、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图: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相关内容11(五)基础设施1 .土地。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6
7、0平方米以上。学院建校初期的校园占地面积应达到500亩以上。2 .建筑面积。普通本科学校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应达到30平方米以上。称为学院的学校,建校初期其总建筑面积应不低于15万平方米;普通本科学校的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20平方米,人文、社科、管理类应不低于15平方米,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30平方米。【图: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相关内容213 .仪器设备。普通本科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理、工、农、医类和师范院校应不低于500万元I人文、社会科学类院校应不低于3000元,体育、艺术类院校应不低于4000元。4 .图书。普通本科学校生均适用图书,理、工、农、医
8、类应不低于80册,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师范院校应不低于100册,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80册。各校都应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5 .实习、实训场所。总本科学校必须拥有相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施7)以理学、工学、农林等科类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应当有必需的教学实习工厂和农(林)场和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I以师范类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应当有附属的实验学校或固定的实习学校;I以医学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至少应当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和适用需要的教学医院。【图: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相关内容3】1.3.3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1.3.3.1 项目建设意义教学需要:通过采购有实质性帮助的基础教学设备,利用
9、信息化技术和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共享、交互、智能”特性,用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学管理:(1)日常教室的安防视频监控及后端存储、电视墙必不可少;(2)对前端智慧黑板及交互一体机的远端运维管理;(3)巡课督导系统打通智慧教学应用壁垒,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与评估,实现实时巡课,多画面巡课、督导管理、考勤、评教、评课、数据分析与统计;智慧巡课督导系统有效的解决精准评估、坐班轮值、无纸化巡课、分层级管理、跨区域管理等问题,满足教学日常督导巡课管理与应用。智慧教室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石,承担着让智慧教学变得简单化、高效化、智能化的任务,对于推进
10、教育信息化向智能和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1.3.3.2 项目建设必要性改善基础设施、跟紧信息化时代要求:1、教师教学PPT课件学生看不清,易受自然环境光线影响;2、缺少教师手机移动终端投屏手段。以往教学活动仍较为单一,教师课堂的教学模式多为“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3、以往使用投影机时,幕布下降后挡住半边黑板,导致半边黑板无法同时书写板书;4、教师携带个人U盘,教学电脑病毒交叉感染,电脑系统崩溃,前端教学设备大量使用时存在广告弹窗现象;5、以往的教学显示设备不支持远程远程统一管理,投影机维修灯泡、电脑故障维修率高;6、以往传统多媒体讲台信息化程度低,多以收纳
11、功能为主。教师身高个体差异化,传统固定式讲台使用不方便;7、学生上课听不清,以往教师上课需要自带小蜜蜂;8、教室内未安装监控摄像头,存在安全隐患;9、以往未配备班级统一信息发布系统,不便于发布学校通知消息。师生上课地点不固定,无法及时了解每节课的上课地点,缺乏有效的智慧教室查询手段;在使用教室开展活动时,没有有效的空间预约机制,各个活动团体的空间、时间容易产生冲突,这种情况下每个教室空间资源未有效利用;10、以往传统督导巡课方式,教学督导需要挨个教室走访,无法一览全局。学校已多次组队考察,参观调研了一些省内外高校已建成的智慧教室案例或者网上检索一些中标公示智慧教室项目,汲取宝贵建设经验,多方调
12、研确认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3.3 部门业务需求说明共涉及到22间教室新建,其中2间大教室,需配备智慧黑板,相应音频无感扩声、电子班牌等教学教辅设备;1.3.3.4 总体建设与本期建设任务前端教室建设电子班牌系统22套;安防监控系统(400万像素摄像机覆盖22个班级);智慧黑板22台/套(20台智慧黑板、2套双拼智慧黑板)(配备智能笔、多媒体教学软件);无感扩声系统22套;讲台22套;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22套;6套移动教学一体机(不低于86英寸)。后端平台端建设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含督导巡课),要求节省后期项目建设平台资金投入,避免重复投资,要求支持仅新建录播系统即可实现无缝对接平台;建设
13、辅助管理运维子平台包括:电子班牌管理平台、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及电视墙、解码器、安防存储等、运维管理系统。要求实现统一平台入口,即将电子班牌管理平台、综合监控管理平台、运维管理系统、拟建设的中控管理平台全部上架整合到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平台上,统一管理,统一认证,同时接入现有智慧校园大平台。第二章业务需求分析2.1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1)软件部分要求业务功能:以满足日常教育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依托教育信息化加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教育更加均衡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形成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创新模式”。业务流程图:督导教师一一督导巡课。管
14、理教师一一巡视前端教室安全情况,课查看监控摄像头。教师一一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上课业务量分析:主要使用人群为我校未来3到5年师生用户数量序号性能指标性能需求1总用户数万级(约1.2万人)2平均日活跃用户数千级3系统使用周期7*14小时(7:30-21:30)4系统使用频率每天访问100oo次软件平台的建设与原有系统关系:新建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应与我校智慧校园平台实现对接;如督导巡课模块与教务系统对接,需获取教职工、楼栋、院部、教室、专业、班级、学生、课程等基础信息。督导巡课模块与教务课表对接,需获取教学课表信息。电子班牌管理平台与教务课表对接,需获取教学课表信息。2)硬件部分要求硬件部分要求采用主
15、流技术,未来5年不被淘汰,具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易于使用、便于维护和管理等特点。电子班牌应具备防尘防水、具备防眩光功能、内置立体声道功放、支持远程关机、待机低功耗等特性。20套智慧黑板整机采用包边防撞结构、两侧黑板支持磁吸附功能;中屏不低于86英寸,节能护眼、整机能感应并自动调节屏幕亮度来达到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不同亮度,内置OPS电脑。2套智慧黑板黑板书写两侧黑板支持磁吸附功能;双中屏不低于86英寸,节能护眼、整机能感应并自动调节屏幕亮度来达到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不同亮度,每套内置1台OPS电脑智能控制终端低功耗、物理隔离病毒能7*24小时工作;集成混合高清切换接口,具备网络接口,支持网络远程
16、设置功能,可远程升级设置。无感扩声系统须配备吊麦,教师无需携带小蜜蜂即可本地扩声。2.2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详见本项目软硬件清单。第三章总体建设方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高速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在我校基础网络基本完成的条件下,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之一,基础智慧教室建设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成为了必然。基础型智慧教室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不撰弃传统教学模式下,使教师很自然的应用和过度到新的教学模式下,从而不断地将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图片仅供参考基础型智慧教室教学系统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嵌入式结构,固化软件稳定,硬件电
17、路设计合理,选用工业级器件及插接件。嵌入式技术是目前已知电子领域内相当成熟且经过长时期实践检验的高科技技术,要求将这一成熟技术应用于多媒体教学系统中,为其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要求前端教室的安防摄像机采集图像信息,对人员及教室设备安全监控,要求前端教室录播摄像机通过校园网自动汇聚至校级单位管理服务器(缓存、流转发、存储),通过系统软件,进行多画面轮巡查看前端教室的实时授课状态,也可以通过多种终端(台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按层级和权限访问平台,进行统一的巡课督导管理;同时系统自动接收调度系统分配的录制任务,无需任何操作;多层级管理的方式,实现课表管理巡课、实时巡课、历史多画面巡课
18、、数据分析与统计、课程收藏与分享等功能,系统实现管、评、督、研于一体化应用。要求综合技术、环境、人、资源和方法等各个因素,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可根据实际使用不断进行完善,从教室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布局的科学性和通用性,以及教室使用者的舒适性与易用性出发,构建一个和谐共存的教学环境。3.1 建设原则在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建设原则:(一)先进性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应用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技术进行设计,保证整个设计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满足未来5T0年行业发展及技术更新,并顺利过渡到下一代技术。(二)可靠性设计满足高可用性要求,采用集群化设计,可避免单点故障;核心数据库支持热备切换,并可实现自动备
19、份。并采用云主机和云存储方式进行部署,具有良好的灾备机制,配合自动化运维和人工响应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三)灵活性硬件或软件部分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软件功能模块可独立部署,可根据系统的规模增加或减少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规模。(四)易用性采用互联网级应用界面设计,设计简洁人性化、风格统一。操作简单易用,并配有用户引导,适用于普通计算机水平用户,用户无需专业培训即可使用,并配有用户使用手册便于用户使用查看。(五)安全性(I)采用网络隔离方式,所有的服务器节点都位于内网,仅对外网暴露必要的端口。(2)采用的云服务须是相关主管充分认可的。(3)设计严格的用户授权检验机制,保证系统内的用户信息和资源不被系
20、统内其他用户非法获得。(六)统一性软件平台为我校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制定统一认证方案(IP认证、帐号加密码认证、第三方系统认证等)实现认证整合、统一用户授权和单点登录。(七)开放性(I)支持和我校现有平台做深度集成,对接人员数据、课程数据、班级数据等,做到平台和公共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自动同步;(2)支持与我校消息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实现各类系统消息自动触发;(3)支持与我校已有的各类资源库进行对接,实现资源的统一查询与阅览。在对接过程中,采用标准的数据接口和格式,实现文本、音频、视频资源的全网无门槛共享;(4)为了保证我校后期系统扩展时,所有子系统间数据的互联、互通,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21、预留有开放标准APl接口,为我校各系统间的数据对接提供技术支持。3.2 总体建设任务前端教室建设电子班牌系统22套;安防监控系统(400万像素摄像机覆盖22个班级);智慧黑板22台/套(20台不低于86英寸智慧黑板、2套不低于86英寸双拼智慧黑板)(配备智能笔、多媒体教学软件);无感扩声系统22套;讲台22套;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22套;6套移动教学一体机(不低于86英寸)。后端平台端建设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含督导巡课),要求节省后期项目建设平台资金投入,避免重复投资,要求支持仅新建录播系统即可实现无缝对接平台;建设辅助管理运维子平台包括:电子班牌管理平台、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及电视墙、解码器、安防存
22、储等、运维管理系统。要求实现统一平台入口,即将电子班牌管理平台、综合监控管理平台、运维管理系统、拟建设的中控管理平台全部上架整合到智慧教学管理平台上,统一管理,统一认证,同时接入现有智慧校园大平台。3.3 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3.4 .1系统架构图要求建设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含督导巡课模块),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包含基础信息管理服务、校本录播课程(满足后期无缝拓展录播功能)、督导巡课、资源管理(满足后期无缝拓展录播功能)、直播中心(满足后期无缝拓展录播功能)、听评课管理、数据看板等功能模块,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对接并接入现有智慧校园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单点登录,包含我校日常的教、学、督、评活动。图示:
23、智慧教学管理平台模块架构图图示: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应用架构图三个分管设备应用、管理、运维系统一一综合监控管理平台、校园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和电子班牌管理系统)直观展示设备运行状况、供教学管理人员便捷直观操作;图示:综合监控管理平台架构图前端教室校园网图示:校园设备运维管理系统架构图3.3.2 网络拓扑图簪*3.3.3 系统短用体系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含督导巡课模块)主要分为基础能力层(包含基础设施、基础服务)、数据层、应用层、用户层:基础设施包括智慧教室已有或新建的多媒体系统(交互智能平板、智慧黑板等)以及(满足后期无缝拓展录播功能)如:录播系统(常态化录播系统、精品录播系统),在后端层面包含音视频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基础 智慧 教室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6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