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长江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方案.docx
《美丽长江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长江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方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马鞍山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名称: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二期)申报单位:马鞍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盖章)编制单位:马鞍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编制日期:2024年7月一第一章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11.2 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11.3 项目概况21.3.1 项目背景2L3.2一期建设成果3L3.3二期建设目标5L3.4项目建设内容考核情况61.3.5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71.3.6部门业务需求说明8L3.7项目建设任务8第二章业务需求分析102.1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102.1.1软件部分要求102.1.2业务流程122.1.3业务量分析132
2、. 2硬件部分要求131. 2.1性能需求132. 2.2安全需求14第三章总体建设方案143. 1.2系统性原则143. 1.3标准性原则143. L4经济性原则153. L5安全性原则153. 2总体建设任务151. 2.1软件系统建设153. 2.2政务云租赁163.2.3数据采集工程163.2.4等保测评服务173. 3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173.3. 1(一期)平台架构图173.3.2(二期)平台架构图183.3.3核心模块193.3.4数据流图简述193.3.5安全措施203. 4技术路线20第四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204. 1系统设计214.1.1软件系统设计214.2网络系统设
3、计394.3安全系统设计394.4软硬件部署设计414.5备份系统设计414.6资源共享设计424.7部门信息系统整合情况444.8部门业务系统对接情况44第五章项目运维管理465.1运维要求465.2运维时间475.3人员配置计划475.4人员培训方案475.5实施进度计划49第六章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506.1效益分析506.2预期社会效益506.3项目评价指标分析50第七章注意事项51第一章项目概述一带格式的:页眉到边缘距离:L4厘米,页脚到边缘距离:1.4厘米1.1项目名称水清片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二期)一缩进:首行缩进:字符J美丽长江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4、(二期)项目建设方案L2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1)“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2)政务信息资源类规范、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6部分:技术管理要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数据库接口规范;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3)国家、省级、行业建设规范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
5、人民政府关于仝面打造水清片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1.3.1项目背景徽)经济带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工作会议,5月印发了关于加快省市一体化智慧长江(安徽)经济带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实现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立足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程系统性,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达成“建立一套仝要素的长江生态监管网络,建设一个仝维度的智慧长江数据中心,探索一批精准化的分析研判模型,搭建一个省市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研建一套规范化的协同和运行机制”的实施目标,实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市县核心指标实时监测和绿色发展年度评价,促进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由量到
6、质的转变,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的目标要求,为落实省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二期)。通过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一期),实现了以下业务功能:(1)基础数据管理实现对长江岸线马鞍山段“三道防线”以内的项目、企业、园区、岸线、湿地、绿地等信息的地理及相关经济数据的采集、整编、建库及管理,并定期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保证信息的时效性。(2)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功能实现了对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相关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查看、项目信息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档案管理及综合管理,以及项
7、目整体分布、进度、投资情况的分析展现等。(3)任务管理实现了对任务事件的创建、受理、派遣、反馈、综合查询等管理。(4)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功能是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结合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一期)美丽长江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一期)系统建设的初衷,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5)GlS一张图GIS一张图功能,可通过信息模糊查询,快速定位被管理要素;亦可通过空间查询、点选查询、分层分类查询等方式,快速选定查询区域和被管理要素;通过一张图的管理,可查看被管理要素的信息;如被要求搬迁企业,可以查询到
8、该企业登记信息、搬迁计划、里程碑节点、现阶段搬迁进展、核查人员现场检查记录等信息;通过一张图,全面展现了全市生态修复的总体概况,实现了对水资源、水环境和河湖岸线变化、岸线企业、项目变化等数据信息的展示。(6)数据展示在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数据展示平台,主要实现了核心数据的查询、数据统计、可视化信息展示等功能,以图形、表格和GIS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准确、动态地展示各个方面的信息,实现资源状况的“一览无余”;通过不同图层,充分展示了长江(马鞍山段长江不同时段的地表信息、动态变化信息等,能够及时了解专项行动的进展情况和取得成效。(7)统一支撑管理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信息管
9、理服务平台(一期美丽长江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一期)完成了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字典、模块配置、日志管理等功能模块的建设。现有系统建于省系统之前,所涉及数据范围与省平台标准有差异,共享数据存在一定壁垒;数据不一致、重复或缺失等问题会影响对接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由于格式、标准或定义的不同,同一数据在不同平台可能有不同的表示方式等;一期平台使用的技术架构和数据接口与省平台不一致,对接过程中存在一定技术难度;二期平台需要满足省平台部分数据实时同步传输的要求。L3.3二期建设目标1.3.3.1建立一套全要素的长江生态监管网络围绕“水清、岸绿、天蓝、产业优”目标,建立长江(马鞍山段)长江“三道防线
10、”生态监管网络。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资源,将分散在不同业务单位、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汇聚、治理和应用,在复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技术,打造“天空地”一体化沿江监控网络,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实现长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加强、岸线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进一步巩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3.3.2建设一个全维度的智慧长江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对汇集来的多源、多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统一汇聚治理,实现数据有序动态更新和管理维护,确保数据好用、管用。按照安徽省经济研究院统一建设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围绕已有数据信
11、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应汇尽汇”“全量汇聚”的原则,打通底层数据,汇集自然资源部门的基础地理数据、应急、气象、水利、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业务数据及监测数据。13.3.3探索一批精准化的分析研判模型和算法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利用系统数据开展自动化、精准化的分析研判模型的建设探索。如:遥感影像(水质、岸线、生物多样性)分析,非法捕鱼、非法采砂、大气污染、崩岸预警、倾倒垃圾、航标碰撞安全分析研判和分析识别,实现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的全天候、全流域、全方位、自动化监管,达到统一指挥、执法联动和综合治理。1.3.3.4搭建一个智慧化的一体化平台以统一的矢量图、遥感影像图等区域基础地理
12、信息为基础,建立包括项目、企业、园区、岸线、湿地等方面的地理及相关经济数据动态监测系统;记录企业关停搬迁、项目建设、生态修复并反映动态变化情况;设置类别、区域、时间等多维分析模块,直观、有效地查询生态环境实时情况。1. 3.3.5健全一套规范化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数据归集治理标准。对平台数据类别、子类、数据项进行全面梳理,实现平台基础数据“应归尽归”。同时,建立数据摸排校对机制,定期将异常数据返还基层整改,构建“采集一校核一返还一更正”的闭环数据更新填报和反馈机制。1.3. 4项目建设内容考核情况7月底,实现一类数据全量采集和上报。更新市级平台现有数据,开发市级数据接口,通过接口和库表等方式实
13、现市级平台现有数据全量接入省平台。市级平台缺失数据通过填报模块完成填报。8月底,实现市级平台的基础功能升级改造工作,全面满足省平台功能建设要求。11月底,实现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的无缝衔接,市级平台各功能板块全面接入省级管理平台。12月底,完成数据清洗和治理工作,在省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和展现,全面实现省市一体化年度工作目标。L3.5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为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实现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目标要求,立足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程系统性,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达成“建立一套全要素的长江生态监管网络,建设一个
14、全维度的智慧长江数据中心,探索一批精准化的分析研判模型,搭建一个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研建一套规范化的协同和运行机制”的实施目标,实现马鞍山市核心指标实时监测和绿色发展年度评价,促进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变,为马鞍山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积极响应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省市一体化建设工作指南要求,开展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二期)建设。L3.6部门业务需求说明(1)满足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省市一体化建设工作要求;(2)实现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马鞍山段数据资源的省级汇交。L3.7项目建设任务1.3.7.1沿江“三段线”影像数据采集更新:(1)无人机高清
15、影像图采集(1公里范围)每年薪4次期晔山段皿公里范Il线无人机高馥缝图,分辨袱于3CM,单次采集面积约96平方公里;(2)卫星遥感影像图采集(5公里范围)每年更新1次长江(马鞍山段)长江5公里卫星遥感影像图,分辨率优于5M,单次采集面积约1166平方公里;(3)卫星遥感影像图采集(15公里范围)每年更新1次长江(马鞍山段)长江15公里卫星遥感影像图,分辨率优于10M,单次采集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 3.7.2依据省平台标准改造现有系统结构框架:满足省平台的新规范和要求,对现有系统结构进行深入改造,包括升级核心服务器、优化数据库架构、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整合最新的API接口等,以实现与省平台
16、的无缝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2. 3.7.3依据省平台标准改造现有系统数据结构:满足省平台的数据对接规范,对现有系统的数据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包括重新设计数据库模式、更新数据要素参数、优化数据安全和备份机制、数据迁移和转换等,以实现与省平台的无缝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3. 3.7.4依据省平台标准新增系统功能:满足省平台的业务要求,新增相关系统功能,开发新的模块和特性,含水清、岸绿、天蓝、产业优四大模块,增建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区域水质信息监管、非法捕鱼、采砂、倾倒垃圾船只监管、长江“清四乱”监测、岸线监管、遥感预警、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水文气象数据监测、资料中心、监督检查、绩效考评等数据管理功能模块。
17、4. 3.7.5系统国产化适配改造:对系统进行国产化适配改造,确保系统完全兼容国内软硬件环境,包括替换所有依赖国外技术的组件,采用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以及确保所有软件和硬件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5. 3.7.6各相关部门/单位数据采集上报根据省平台标准,通过接口、库表及EXCel表格采集等方式,完成对各相关部门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满足省平台数据上报的工作要求。6. 3.7.7信息资源检查依据省平台的数据目录及规范要求,对收集的元数据进行数据质量的检查校对,完成数据的整合与标准化处理,完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第二章业务需求分析2.1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2.1.1 软件部分要
18、求业务功能“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期)美丽长江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一期)”目前在本部门、相关县区、水利局、交运局等相关单位使用;现行系统使用过程中,企业、项目上报均由人员进行审核,比较繁琐,如企业、项目位置和距沿江“三道防线”距离等信息都需人员手动查找地图判断,存在效率较低等问题;同时,现有系统建于省系统之前,所涉及数据范围与省平台标准有差异,共享数据存在一定壁垒;目前需进行系统升级,扩展数据范围、完善数据结构,更好的为省平台提供基础数据,为使用人员提供更便捷的服务。2.1.2 .1基础数据实现对长江岸线马鞍山段“三道防线”以内的船舶、河长、林长、矿山等要素
19、地理及相关经济数据的采集、整编、建库及管理;数据结构与省平台统一,实现无缝对接;信息定期进行更新,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填报的信息数据设计固定格式的表格,供用户下载填写后回传,同时支持在线填报;系统可以对填写的格式和内容进行基本的校验,同时也可对填报的数据进行复核。2. 1.1.2监测数据共享与生态、水利等部门进行数据共享,根据市大数据平台的相关规定,接入各监测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展示。2. L1.3项目管理对项目管理模块,设置相关重点参数。综合展示长江(马鞍山段)长江内重点建设项目个数、状态等信息,帮助项目管理者迅速了解项目与长江保护区域的关联性。2. 1.1.4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功能升级,重新梳理
20、现有企业厂址边界范围;综合展示长江(马鞍山段)长江内企业个数、状态、搬迁率等信息,展示不同县区的企业分布情况。2. 1.1.5影像图更新长江岸线(马鞍山段)影像图更新、对比。2. 1.2业务流程2.1. 2.1基础数据录入各县区、部门录入船舶数据、河长数据、林长数据、矿山数据等基础数据。为方便各部门大量数据的快速录入,系统需有数据导入功能,提供对应的导入模板,方便工作人员按照导入格式收集数据,实现数据快速录入,节省工作人员收集及治理数据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 1.2.2项目管理对长江(马鞍山段)长江“三道防线”范围内新建项目的信息进行收集,综合展示长江(马鞍山段)长江内重点建设项目个数、状
21、态等信息,帮助项目管理者迅速了解项目与长江保护区域的关联性。2.1. 2.3企业管理对长江(马鞍山段)长江“三道防线”范围内企业再次摸底排查,查缺补漏。2. 1.2.4数据共享将系统基础数据共享至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2. 1.3业务量分析预计项目未来3年用户数量将达到100O人以上,按500用户使用规模,平均在线10225%在线计算,系统需要支持50人的并发请求。2. 2硬件部分要求7. 2.1性能需求D用户数要求:平台总用户数控制在100O人,在线用户数500人、并发用户数50人。2)时间特性:系统响应时间应在人的感觉和视觉范围内(Gs),系统响应时间足够迅速(5s),能够满足用户要求。3
22、)适应性: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软件接口或开发计划等发生变化时,应具有适应能力。4)可使用性:操作界面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对格式和数据类型限制的数据,进行验证,包括客户端验证和服务器验证,并采用错误提醒机制,提示用户输入正确数据和正确的操作系统。5)可维护性:系统采用记录日志,用于记录用户的操作及故障信息,同时本系统采用B/S模式,结构清晰,便于维护人员进行维护。2. 2.2安全需求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使所传输的数据不被盗窃、更改,应用系统所采集的重要原始数据采用网络加密传输、数据库加密传输或应用系统数据加密相结合的技术,按照二级等保要求建设。第三章总体建设方案3.1建设原则水清岸绿产业优
23、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二期)建设原则如下:1.1. 1统一性原则本系统的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接入、统一维护、统一管理的原则。1.2. 2系统性原则本系统的建设,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考虑,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的关系,建立一个广泛的系统和结构。1.3. 3标准性原则本系统的设计、建设,要坚持遵循国家、行业、企业相关的消防、建筑、防盗、电源、报警、通信等产品、系统的设计标准、规范。3. 1.4经济性原则本系统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建设低成本、高质量的平台,同时注意系统建成后的维护成本与管理成本。应用系统上基础通用模块共享,采用统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丽 长江 经济 信息管理 服务 平台 项目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6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