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练习题.docx
《刑法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练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刑法练习题一、判断题1、falv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可以比照刑法处罚。2、罪刑相应原则就是重罪重罚,轻罪轻罚。3.某甲与某乙素不相识,在排队购物时发生口角,以致互相殴打。某甲将某乙的眼镜打碎,同时将某乙的鼻子打出了血。某甲的行为侵犯了某乙的健康和财产,应当负刑事责任。()4、某大学的李老师下课后从商店买了一把家用菜刀,当李老师回家走到自己楼下时,发现一小偷正在偷拿自己上午刚刚晒洗的床单。于是李老师用手中的菜刀从背后将小偷砍倒。李老师砍死小偷属于正当防卫。5 .精神病人对自己危害SH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6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只要对犯罪分子依法判处刑罚,对于被害人的
2、经济损失,犯罪分子不再承担任何责任。()7 .李某(男,15岁),从小就经常斗殴打架,在一次流氓斗殴中杀死一人,重伤二人。由于其犯罪情节恶劣,SH危害性极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死刑,缓期2年执行。法院的判决合法。()8 .放火焚烧自己的房屋或其他财产的行为,不能构成放火罪。()9、春节那天,又聋又哑的张三喝醉了酒,把邻居李四的儿子李小四打成轻伤。对于张三应该同正常人一样定罪量刑。10、对于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应该处罚,但应该处罚他的父母。11、在我国,对于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对于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也不适用死刑。1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所不可缺少的。13、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
3、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14、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仅指犯罪行为。二、单项选择1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各个客观事实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A.犯罪的时间和空间B.犯罪违法性C.危害结果2.司机王某酒后开车,开车时因连续打喷嚏,使方向盘失去控制,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撞倒,电线被拉断,造成中断供电5小时,损失巨大。王某的行为是()o3、()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聋人B哑巴人C盲人D醉洒的人4、某甲利用会计职务之便贪污了单位的现金2万元。单位组织并未发现,某甲在falv威慑下,主动向单位交回全部赃款,甲的行为构成()。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4、D犯罪既遂5、某甲因邻居某乙多次调戏其妻,遂欲行报复,并自制土炸弹一枚,准备伺机投入乙的住室,但因无机可乘而未能实施。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意表示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6、按照我国刑罚的规定,下列属于从重处罚的情节有()。A累犯B犯罪未遂C主犯D拐卖人口情节特别严重的7、对于从犯,应当()。A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B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从轻或者免除处罚D减轻或者免除处罚8、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9、某甲预备杀害某乙,一天路遇某乙扬言:你看着,我迟早要结果你的。某甲的扬言属于()。A犯
5、意表示B犯罪未遂C犯罪预备D犯罪行为10、我国刑法规定的十类犯罪是根据犯罪的()进行分类的。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11、张某(24岁)非常喜欢邻居家的男孩小涛(4岁)。一日,张某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涛掉入河中,张某急忙去救,但小涛已溺水死亡。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12、防卫过当行为是指()。A防卫手段与不法侵害手段不相适应B造成了不法侵害者重伤或死亡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6、D给第三者造成损害的13、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4、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A无意识或无法控制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D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15、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A遗弃罪B抢劫罪C故意杀人罪D强奸妇女罪16、妇女甲卧病在床。某日深夜乙潜入甲的住室,将甲紧紧抱住,压在床上,企图实施强奸。甲奋力反抗,并大声呼救。住在隔壁的甲母闻声赶来,见状大怒,顺手拿起床前的座椅向乙砸去,恰好击中乙
7、的后脑勺。乙抽搐一阵后死亡。甲母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伤害他人致死D过失杀人17、某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其行为也已发生严重危害SH的结果,但是某甲在主观上并不具有故意和过失。某甲对其行为()。A不负刑事责任B应负刑事责任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D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18、某甲破门入室行窃,正翻箱倒柜时,闻事主回家的脚步声,慌忙跳窗逃跑。某甲的行为是()。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三、多项选择题1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BC)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C.falv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有以下几个特征,其
8、中有(AB)A.严重的SH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重大的主观恶性4 .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附加刑对犯罪分子可以(AB)A.附加适用B.单独适用C.不能适用A.故意毁坏财物罪B.意外事件C.交通肇事罪5 .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的主犯包括(ABC)A、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B.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C.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6、故意犯罪行为的预备阶段是指为了犯罪而(BC)oA大造舆论B准备工具C制造条件D消除犯罪痕迹E排除犯罪障碍7、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ABC)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抢劫罪B故意杀人罪C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罪D走私武
9、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货币罪8、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BC)判处刑罚。A主管人员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D责任人员9、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下列权利(ABCD)o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和权利C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D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10、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ABD)OA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B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C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D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而被迫中断犯罪的1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ABC)OA行为对象不
10、同B危险来源不同C对损害程度的限度不同D对实施行为的条件要求不同12、王、张、江3人商议要给林某一点颜色、打林一顿。到林家后,江在门外望风,王、张进屋打林,遭到强烈抵抗和辱骂,二人一时性起,分别举起板凳和花瓶向林头部猛击,结果将林当场打死。对此案的定性为(CD)oA王、张、江犯有共同故意杀人罪B王、张、江犯有共同故意伤害罪C王、张犯有故意杀人罪D江犯有故意伤害罪四、名词解释1、犯罪2、罪刑法定3、犯罪构成4、故意犯罪5、正当防卫6、共同犯罪7、刑罚8、量刑五、简答题1、何谓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应当具备哪些条件?3、简述罪刑法定原则。4、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有哪
11、些区别?5、简答犯罪预备与犯罪表示的区别。六、案例分析1、被告人:黄某某,男,24岁,某机电厂工人。1985年9月的一天下午三时许,黄某某因换工作服与本厂工人刘某某发生口角,并撕打,被在场工人拉开后,黄某某便产生杀害刘某某的念头。随即回家将准备炸鱼用的三枚手榴弹带在身上,在返回机电厂的途中,将正在行驶中的一台手扶拖拉机截住,逼着司机将其送到工厂。当拖拉机行至机电厂附近时,司机张某某弃机逃掉。被告人黄某某跑到机电厂碰见本厂保卫干部李某某、孙某某,黄扬言要是刘某某下跪赔礼道歉,就算拉倒,否则就要将他炸死。话刚说完,黄即跑向刘的车间,到车间寻找刘某某未见,便在车间门口等刘,并将两枚手榴弹打开,将引爆
12、环分别套在两只手的手指上。由于工厂保卫部门立即组织力量,在对被告开展政治攻势和宣传政策的情况下,黄某某于下午6时交出手榴弹,被捕归案。对黄某某应如何定罪判刑(只答判刑原则,不答具体刑期),并说明理由。2、F省A市B区某厂的保卫科干部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杀乙。一天,某甲带枪在厂区外看到远处某乙与某丙站在一起。其甲认为报仇时机已到,连忙躲在暗处举枪向乙射击,他虽明知有可能击中丙,但由于报仇心切,仍不计后果,结果未击中乙而击中了丙,丙当场死亡。问:(I)其甲对其意欲杀害某乙并举枪射击未中的行为应负何种刑事责任?为什么?(2)某甲对某丙的死亡应负何种刑事责任?为什么?(3)此案第一审应由哪一个法院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 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5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