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湖泊生态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湖泊生态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湖泊生态保护规划.docx(15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湖泊生态保护规划1规划背景81.1 基本情况81.2 治理成效91.3 战略机遇101.4 主要问题141.5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182现状分析与评价232.1 区域概况232.1.1 地理位置232.1.2 水文气象232.1.3 地形地貌252.1.4 社会经济262.2 水库淤积272.3 水资源282.3.1 水资源量282.3.2 水利工程现状292.3.3 供用水量302.4 水环境312.4.1 水功能区水质312.4.2 地表水水质322.4.3 地下水水质352.4.4 城镇污水处理362.5 水生态382.5.1 重要生态功能区382.5.2 湖区水域变化392.5.3
2、 湖区生态系统432.6 库周生态环境472.6.1 周边沙漠472.6.2 周边矿山482.6.3 周边水土流失482.7 历史与文化492.8 综合评价512.8.1 生物丰度指数512.8.2 植被覆盖指数532.8.3 水网密度指数542.8.4 土地胁迫指数542.8.5 污染负荷指数552.8.6 环境限制指数552.8.7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563总体规划573.1 指导思想573.2 基本原则583.3 规划范围和水平年593.4 规划目标593.5 总体布局594加强生态空间管控614.1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614.2 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614.3 加强河湖监管保护625实施岸
3、线综合提升和山洪沟道治理665.1 现状分析及布局665.2 河湖岸线综合提升675.2.1 护岸工程685.2.2 防汛道路工程705.2.3 生态修复工程705.3 湖泊周边山洪沟道治理726推进水资源利用和保护756.1 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756.2 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776.3 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短板846.4 开展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876.5 严格船舶污染防治897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917.1 现状分析及问题917.2 提升周边防沙治沙措施937.2.1 工程任务与规模937.2.2 主要措施947.3 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967.3.1 工程任务与规模977.3.
4、2 主要措施978探索库区清淤及泥沙资源化利用1038.1 河道演变及库区冲淤分析1038.1.1 淤积量及库容1038.1.2 淤积形态与趋势预测1078.1.3 存在问题Ill8.2 科学开展调度排沙1138.3 探索库区清淤与周边矿山生态修复一体化治理1158.3.1 清淤必要性1158.3.2 治理思路1208.3.3 资金来源1218.4 其他泥沙资源化利用途径1228.4.1 水土保持治理1228.4.2 盐碱地改良1238.4.3 新型建筑材料1239提升保护综合管理能力1259.1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1259.2 加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和智慧水库建设12510环境影响
5、评价12710.1 概述12710.2 规划协调性分析12710.2.1 与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分析12710.2.2 与上位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2710.2.3 与同层次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2810.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2910.3.1 资源利用现状评价12910.3.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3210.4 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影响识别14210.4.1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定位14210.4.2 环境保护目标14310.4.3 环境影响识别14410.4.4 环境影响制约因素14610.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610.5.1 水文情势影响预测与评价14610.5.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
6、价14710.5.3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14810.5.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010.5.5 规划合理性分析和优化调整建议15110.6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15310.7 综合评价结论155H投资匡算与资金筹措15711.1 投资匡算15711.2 资金筹措16012效益分析16112.1 社会效益16112.2 经济效益16212.3 生态效益16413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16713.1 加强组织领导16713.2 增强法制保障16713.3 强化政策支持16813.4 保障资金支持16913.5 提高科技支撑16913.6 推进监督评估170规划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1规划背景1
7、.1 基本情况市位于自治区西部,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行政区,总面积1754km2,人口56万,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南连银川,西接阿拉善。市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光热资源充足,多年平均温度9.6,年平均降水量159.8mm,年均蒸发量3289mm。市地形地貌形态主要为黄河冲积地貌、堆积侵蚀地貌及山前堆积地貌等。由于境内煤炭资源富集,市素以“乌金之海”著称,是国家重要的焦煤基地,2011年列入第三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2022年,市GDP总值803亿元,人均GDP14345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0283元。是黄河流入第一站,黄河流经市区105km,平均河宽25Om一500m,水深
8、2.5m11.6m,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m?,左右岸分别是乌兰布和沙漠和甘德尔山。2013年8月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运用,形成了湖泊水面。海勃湾水利枢纽是一座防凌、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下距三盛公水利枢纽87km,上距青铜峡水利枢纽200km,主要由土石坝、泄洪闸、电站坝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1076m,总库容4.87亿m3,电站装机总容量90MW,年发电量3.817亿kWh,单机额定流量为318.2m3s,4台机组满发流量为1272.8n?/s。湖泊在黄河两岸形成集湖泊、河流、岛屿、沙漠、湿地、大山遥相呼应、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是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亮
9、点。湖泊既是黄河干流重要水利枢纽形成的库区水域,承担了防凌调度与发电的重要功能,还是市最大的生态源地、调节绿“肾”,更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宝库,是绿色人居、滨湖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优势禀赋。1.2 治理成效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着力抓好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着力抓好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遵循,建立市级领导领衔、部门牵头、属地负责、专班推进、督导落实、实绩考核等机制,一体推进“治矿”“治企”“
10、治气”“治水”“治车”“治路”“治场”的“七治”举措,构建了“1+7”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体系,纵深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及任务454个,累计投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资金69.12亿元。市以“治水”为抓手,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水安全保障“五水共治”,全力打造深度节水型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升。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39km2,荒漠化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连续3年获得自治区水土保持目标考核优秀等次。首次就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签订了黄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水环境质
11、量不断改善。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库区淤积严重,水位下降后裸露滩地造成扬尘问题。近年来,市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泥沙淤积。一方面加强科学调度冲沙减淤。利用黄河发生较大流量的机会,通过调度降低库水位运行冲沙减淤。在易发生扬沙时段,合理调度适当抬升库水面避免产生扬沙,取得了较好成效。另一方面,实施库区生态治理试验段项目。主要是对淤积高程超过1074.5m的区域,采用人工搅沙措施,将淤积泥沙导入主河槽,利用大流量带走泥沙,减少库区裸露淤积面积。2019年汛期采取人工干预方式进行清除淤积泥沙试验,取得了一定经验。在“治矿”方面,市坚定不移推进矿权整合,狠抓矿区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强化生产作业扬
12、尘智慧管控,排土场火点实现“动态清零”,最大限度降低扬尘污染。苏海图小铁帽子采空区、呼珠不沁希勒矿区等一批历史遗留矿山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利用采煤沉陷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等闲置土地,建设了5个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土地立体利用。全市围绕湖泊生态保护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工作,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不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打造滨湖生态长廊,有效促进人水协调、城水相宜、产水相适,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方面走在自治区前列。1.3 战略机遇(1)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指示精神对湖泊生态保护具有重
13、大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自治区发展,多次实地考察指导工作,连续多年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团审议。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作出“着力抓好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指示。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要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
14、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2)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法律的颁布施行为湖泊生态保护提供了法制保障。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发展,重要立法进程持续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二三号)先后通过全国人大审议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明确要求,国家坚持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和永续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应当加强对河流、湖泊范围内湿地的管理和保护,因地制宜
15、采取水系连通、清淤疏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治理修复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明确提出,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施重点水库和河段清淤疏浚、滩区放淤,提高河道行洪输沙能力,塑造河道主槽,维持河势稳定,保障防洪安全;组织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建设集防洪、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走廊。(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湖泊生态保护明确了重点任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完善水沙调控体系、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推进沙漠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黄河流域
16、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规划纲要指出,采取“拦、调、排、放、挖”综合处理泥沙,完善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水沙调控体系,创新泥沙综合处理技术,探索泥沙资源利用新模式;实施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地形地貌重塑、植被重建等生态修复和土壤、水体污染治理,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4)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为湖泊生态保护指明了工作方向。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国发2023)16号),指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推动在建设“两个屏障
17、”“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明确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工作任务,要求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光伏治沙等支持力度,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攻坚战;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湿地保护修复、水土保持、退化森林草原修复等的支持力度;加强呼包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5)自治区及市的各项政策规划出台为湖泊生态保护夯实了工作基础。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政发20211号)指出,要大力推进黄河生态带建设,加强黄河干支流堤防和防沙控沙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综合治
18、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政发(2021)24号)要求,要加强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清淤疏浚、滩区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持续推进湖泊周边区域绿化提质改造工程;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推动以湖泊为核心的区域城市转型与城市空间布局一体化、产业转型与产业布局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政策提质一体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内政发202026号)要求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筑牢我国北方重
19、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1.4 主要问题随着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入,湖泊及周边各项治理措施不断推进,湖泊生态保护步入“深水区”,水库淤积、风沙策源、矿区环境等问题越来越凸显出复杂性、深刻性与紧迫性,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统筹规划湖泊生态保护,优化保护策略、创新修复模式,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保障。(1)湖泊水沙关系不协调,泥沙逐步淤积,水面减少。2013年8月海勃湾水利枢纽下闸蓄水运用,原始库容4.87亿m3。水流进入库区后,所挟带泥沙由于流速减小而沉积下来,到达库中后多沉积下来,造成水库回水末端处泥沙严重淤积,在大坝上游
20、形成多处大面积河心滩,距坝IOkm15km范围内大部分滩地淤积高程已超过1074.5m。截至2022年11月份,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在1076m水位下的库容为2.78亿m3,比原始库容减少2.09亿nA原始库容累计淤损43.0%。经预测,水库运用20年后基本达到泥沙冲淤平衡状态,正常蓄水位下库容为0.957亿m3(较原始库容减少80.4%)。海勃湾库区坝前6.76km至15.04km泥沙淤积量累计1.21亿m3,占总淤积量的80.8%o冬季防凌运用水位降低至1074.5m时,滩地出露面积显著增加。根据黄河干流市海勃湾区段管理范围划定成果海勃湾区人民政府关于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公告,海
21、勃湾水利枢纽库区管理范围面积93.67km2,计入坝区管理范围坝后水面,总面积为96.43km2.2015年湖区水面69.37km2(占比72.0%),2018年8月湖区水面较大时已达75.33km2(占比78.1%),随着淤积不断增加,2022年7月水面缩减至53.07km2(占比55.0%),裸露滩地面积达43.36km2(占比45.0%)o2022年水面面积较2018年减少29.6%oWTSQr-106MZKT.1045b10T40b8106MF3CW45V1g4F=4uc*一,0oKeCo4C11r*o4zrwrsorWXLWhoczcbrsnu-bRn2018年(8月)2022年(7
22、月)水面7533km2,占比78.1%水面53.07k112,占比55.0%裸露滩地2119km2,占比21.9%裸露滩地4336k112,占比45.0%图1.41湖泊水面及裸露滩地情况对比湖泊泥沙逐步淤积、水面减少主要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市当前正在大力推动以湖泊为核心的区域城市转型升级,宜居环境、观光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依托湖泊宝贵的水面资源与景观基底,水面大面积萎缩有损城市风貌。另一方面,裸露滩地冬季防凌调度运用时水位降低,导致大面积滩地淤积高程超过1074.5m的区域裸露,成为影响市空气环境质量的风沙策源地之O(2)矿区开采和废弃矿山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矿山治理难度较大、成效偏低。
23、市现有各类矿井、露天矿91处,2022年全市原煤产量4962万t,矿产采掘及相关产业链是地方支柱产业。市有8个煤矿集中开采区、2个石灰岩矿集中开采区及若干废弃或历史遗留矿区。市矿山规模小、密度大,距离湖泊较近的主要是东部集中连片的海勃湾矿区和西部的乌达矿区。截至2021年底,市共有14家矿山纳入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仅占在期生产矿山的15.56%。露天开采矿山造成土地资源占用和地貌景观破坏,海勃湾矿区煤矿采区煤矿用地7336km2,排土场面积占比59.44%,露天采坑面积占比24.47%,工业场地面积占比16.66%。截至2020年底,市上级财政累计批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2项,累计安排财政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湖泊 生态 保护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5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