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docx
《“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旬录一“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1(一)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1(二)绿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三)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3(四)环境治理现代化加速推进5二“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任重道远6(一)总体形势6(二)主要问题7三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规划目标10(四)规划指标11四主要任务11(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深化工业污染治理11(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17(三)深入调整运输结构,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19(四)加强扬尘综合治理,深化面源污染防治22(五)深化污染协同治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27(六)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2、28五、保障措施29(一)加强组织领导29(二)加大资金投入30(三)强化科技支撑30(四)推动全民行动30“十五五”(20262030年)时期是区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极为关键的五年,迫切需要良好的空气质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为准确把握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系统谋划区“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划计划,结合区委区政府“十五五”总体决策部署和相关文件精神,立足区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一)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十四五”期间,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改
3、善趋势。六项大气常规污染物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0-95per)、可吸入颗粒物(PMlO)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臭氧(。3-8卜90Per)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2020年,区SO2浓度14微克/立方米,NO2浓度40微克/立方米,C0-95per浓度1.5毫克/立方米,PM1。浓度100微克/立方米,PM.浓度52微克/立方米,分别较2015年改善75.4%,34.4%、42.3%、40.1%、46.4%;(V8h-90Per浓度190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恶化8.9%。其中,Sc)2、NO?和Cc)已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sP
4、Mz5和尚未达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72,较2015年下降38.9%。2020年,区城区环境空气良好以上天数21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57.8%,优良天数较2015年增加76天,增长率58.2虬(二)绿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1 .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依托新材料产业园区、药山都市工业园等产业载体,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4.4%,较2016年提升28.4%。济锅、重汽考格尔等装备制造企业加快转型,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活力。完成新材料产业园区3家企业标杆建设、26家企业改造提升,1家企业淘汰退出。
5、完成990家“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对新发现“散乱污”企业实施“动态清零”。2 .能源结构明显改善出台市区煤炭消费压减工作总体方案,将煤炭压减任务向重点耗煤企业进行分解,2020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20.69万吨以内,完成市下达的控制目标。全面完成35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替代,以及14台3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全力推进清洁取暖改造,2017-2020年全区共计完成新建用户33799户。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32个、8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5万余户。3 .运输结构稳步优化轨道交通2号线贯通,济津路穿黄隧道正式通车,齐鲁大桥建设接近尾声。火车站北广场、汽
6、车厂东路、源安路等一批断头路陆续打通,104国道拓宽改造竣工通车,二环北路西段、梓东大道等城市主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共改造提升道路40余条。引导物流企业北跨黄河进入桑梓店物流枢纽中心发展,逐步解决“小散乱”等问题,实现产业良性发展。优化停车设施规划布局,加快推进13个公共停车场建设,畅通道路微循环。4 .用地结构日渐合理全面开展拆违拆临和建绿透绿工作,拆违拆临6698处、990万平方米。完成药山、凤凰山、标山等山体公园提升工程,山体绿化面积63.18公顷;新增城区园林绿地面积52万平方米,建成城市公园47座,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O实施绿化景观提升工程,高标准打造历山北路、无影山路、济
7、浮路等多条绿化特色道路、特色街区。积极开展水肥一体化工程项目,2019、2020年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累计面积1415亩。探索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示范项目,实现替代面积IOIo.5亩。(三)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1 .工业污染防治不断深化扎实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2020年,提前完成87个行业700余家排污单位的排污许证核发工作。积极推进工业污染源达标提升,完成54家企业84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1台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扎实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全面推进企业实施源头替代,34家需实施源头替代的企业,20家已完成源头替代,6家部分完成;有序开展有机化工、印刷和
8、表面涂装等涉VOCs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完成全区314家汽车维修企业废气治理情况摸底调查,并推进综合整治。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整治,对生产车间、生产设施、物料堆场等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治理到位。组织修订138家重污染天气工业源应急减排清单,督促企业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一企一策”,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2 .移动源污染防治全面加强持续开展老旧车辆淘汰工作,淘汰国三重型柴油营运货车1945辆,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积极开展机动车遥感监测、黑烟抓拍、停放地抽检和联合路检,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环保牌悬挂等情况进行全覆盖式检查,严厉查处排放不达标环境违法行为。制定重污染期间柴油货车运输等错峰运输方案,对重
9、型柴油车通行证审批严格把关;科学制定渣土车禁行绕行方案和交通优化项目。全区40座在营加油站全部实现三级油气回收改造,并实现成品油抽检全覆盖。年销售3000吨以上的13家加油站全部按时完成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工作。通过联合执法,累计打击黑加油站点43处,对查处的流动加油车依照有关程序进行处理。3 .扬尘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建立由专班、部门、街办、施工方组成的“四位一体扬尘管服联动机制”,实现扬尘防治共享共治。全面提高道路保洁精细化程度,实现重点区域“七洒七扫二冲刷”。按照扬尘污染风险程度将工地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对高中风险工地加大巡查频次,加强处罚力度,进一步强化扬尘治理。鼓励区管工地撒
10、网覆绿,使用生态环保抑尘剂,累计使用面积14.5万平方米。全面加强渣土处置工地和渣土运输车监管,实现工地监管率100%,渣土规范化处置率100%;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规范化运输率100%o组织办事处每季度开展一次屋顶清洁工作,共清洁房屋屋顶1354栋,清洁面积194.3万平方米。4 .面源污染防治逐步强化全面落实桔秆禁烧责任制,加大秸秆禁烧专项巡查力度,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努力实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工作目标,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氨挥发排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持续开展餐饮企业油
11、烟污染集中排查整治,对餐饮油烟污染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商家进行全时段管控、全方位规范,全面推动产生油烟的餐饮企业、单位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四)环境治理现代化加速推进先后成立区“四减四增”工作专班、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治霾”工作专班、大气污染防治及环保督察工作指挥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区党政主要领导每月两次督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解决治污中存在的棘手问题。出台区空气环境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对14个街道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月度考核排名。全力推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创新性地将污染源与网格员逐一关联,实现线上科技支持与线下网格员联动紧密结合;积极解决热点
12、网格涉及的环境问题,报警网格数量大大减少。进一步强化统计、监测和监察等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支撑大气环境监管。二“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任重道远(一)总体形势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为新时代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为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融入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为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未来实现根本好转提供了战略机遇,也为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创造了良好机遇。“十五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
13、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强省会”战略、“新十字方针”城市发展新格局、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带来利好叠加,作为市唯一地跨黄河的中心城区,区发展的战略能级、资源要素的集聚及其中心城区地位将得到极大提升。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来推动,而区目前尚处于城市更新的起步阶段,仍受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建工地多、能源结构偏煤、公路运输负荷大等突出因素制约,加之不利地形气候条件影响,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改善面临较大压力;PM2.5浓度虽总体呈逐年降低趋势,但较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仍有较大差距,加之污染问题逐渐突出,大气复合型污染特征越来越明显,Pg.5与O3协同控制面临严
14、峻挑战;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尚未完全压实,各级生态环境监管人员不足,专业水平亟待提升,监测和执法工作经费、设备装备有限,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与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综上,“十五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交织、动力与压力并存的复杂局面,全面推动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改善依然任重道远。(二)主要问题L扬尘污染问题突出从“十四五”平均情况来看,PM1。污染负荷系数26%,为区首要大气污染物。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区正值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期,拆迁、建筑、道路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工地数量较多,产生的扬尘成为PMlo的主要污染源。以北园街道办事处为例,其毗邻北湖片区等众多工地
15、,仅办事处周边1公里范围内就有17处工地,且3处涉及土方施工,在土方挖掘、装车、运输以及土方回填时产生大量扬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空气质量。2 .移动源污染不容忽视区内有10条主要道路,其中,G35济广高速公路、G308国道、G309国道、梓东大道和二环北路柴油货车流量较大,最高可达5万辆/天;济泳路、北园高架路、堤口路、无影山路和小清河北路等城区道路私家车流量较大,高峰时可达20万辆/天。围绕北园高架桥、北园大街(无影山中路)及济源路形成的车辆集结、R2线施工与长途客运中心叠加形成立体污染源,疏导及治理难度极大。此外,二环北路沿线聚集了泉胜物流大市场等物流企业,导致该区域重型柴油车辆、非道路移
16、动机械数量较多,移动源污染和道路扬尘污染双重叠加,治理难度大。3 .散煤和餐饮污染亟待解决部分老旧小区仍然存在民用炊事、茶水炉、小餐饮店和流动早餐摊点等散煤使用问题。D17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区域餐饮企业较为密集;市区部分道路(如无影山中路、无影路等)周边,存在大量小餐饮店、早餐摊点等,餐饮油烟排放较为集中。此外,部分餐饮企业存在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不规范、不正常使用或不使用、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等问题,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4 .工业污染防治不容懈怠区管辖区域内有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北郊分公司、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个耗煤大户,以及新材料产业园、药山都市工业园2个工业园区,且全区涉VoCS企业众多,工业
17、企业的污染影响不容忽视。当前,区环境空气质量面临着颗粒物和臭氧复合型污染问题,为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以解决大气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推动结构调整,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助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增强全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获得感,为区加快建设现代化中
18、心城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保障。(二)基本原则低碳引领,绿色发展。深入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全面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持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精准施策、协同治污。实施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以PM,5和O3协同控制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大力推进源头治理,深挖末端治理潜力,统筹运用源头替代、达标排放、总量减排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等多种手段,有效解决大气复合污染问题。科技支撑,数字赋能。依托市智慧环保综合监
19、管平台、区网格化监管平台,综合运用激光雷达、卫星遥感、模型模拟、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进大气环境监管领域数字化转型,探索“智慧化+网格化”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模式,推动形成与大气污染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部门协同,全民共治。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深化部门和街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治理和监督,推动形成全民行动格局。(三)规划目标到2030年,全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温室气体
20、排放协同减少,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各项指标达到市下达的目标要求,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四)规划指标规划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两类指标。市区“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指标体系类别序号指标2020年2030年空气质量改善拈标1PM*5浓度52gm342g/m3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57.8%65.8%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13天4天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4氮氧化物(NOx)减排量98.03吨280.11吨5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量98.00吨149.78吨注:为五年累计值。四、主要任务(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深化工业污染治理1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优化产业空
21、间布局。全面落实“中优北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以黄河生态文化旅游轴为轴线,围绕黄河南北两大主体功能区,以新材料产业园和药山都市工业园为依托,合理布局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提升产业,加快发展“一轴两园六大功能区”的产业空间格局,着力打造以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为支柱、以现代商贸和电子商务为特色、以文化旅游为名片、以高端商贸物流为载体、以生物医药和科创服务为延伸、以都市生态新型农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严格产业环境准入。全面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并作为区域资源开发、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和审批的重要依据。严控“两高”行
22、业产能。深入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两高”项目管理的通知有关要求,新建“两高”项目必须实施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持续排查区内拟建、在建和存量“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格落实“两高”项目企业末位淘汰有关规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加快推动“淘汰类”生产工艺和产品退出,采取鼓励措施对限制类生产工艺设备提前淘汰。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对重点行业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推动低效落后产能退出。着力推进药山都市工业园“腾笼换鸟”,加快外迁低端低效高能耗企业。实施“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对已完
23、成清理整治的“散乱污”企业加大后续监管力度,以农村、城乡接合部、区域交界等为重点,采取街镇巡查、用电用水量和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控、群众举报等方式,加大“回头看”排查力度,按照“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的原则,实施分类整治。2 .大力推行绿色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企业清洁生产领跑行动,依法在能源、建材、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其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强化过程督导和结果核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审核工作质量。推进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以建材、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
24、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升级改造。3 .不断强化工业污染源监管全面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主要依据的生态环境日常执法监督体系,加大排污许可执法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落实“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主体责任,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强化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持续巩固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北郊分公司、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锅炉超低排放成果,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控,确保稳定实现超低排放。对全区燃气锅炉开展常态化排查和抽测,完善台账清单,确保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对全区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及治理设施现状开展排查,对在技术上无法实现稳定达标的治理设施予以升级改造。对大气环境重点排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大气污染 防治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5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