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就业促进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就业促进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就业促进发展规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就业促进发展规划第一章发展环境1第一节发展基础1第二节面对的重大挑战3第三节面临的重大机遇4第二章总体要求5第一节指导思想5第二节基本原则5第三节主要目标6第三章拓展就业空间9第一节扩大主导产业就业容量10第二节稳步提升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10第三节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作用11第四章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12一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12第二节支持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创业13第三节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14第四节做好特定群体稳就业工作15第五章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15第一节持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15第二节推进创业载体建设16第三节强化金融支持服务17第四节激发创业创新活力1
2、7第六章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18第一节鼓励个体经营发展18第二节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18第三节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19第四节加大对灵活就业保障支持19第七章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第一节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19第二节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20第三节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1第八章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21第一节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21第二节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22第三节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22第四节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能力23第九章凝聚全社会促进就业合力23第一节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23第二节改善就业环境,增强劳动者就业获得感24第三节注重标本兼治,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4第四节
3、加强就业信息监测,研判就业形势25第十章组织实施26第一节强化规划落实26第二节强化资金保障26第三节强化检查评估26第四节强化风险防控26第五节强化宣传引导27市“十五五”就业促进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五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自治区“十五五”就业促进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市“十五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市“十五五”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是市促进就业工作取得
4、积极进展的五年。五年来,市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见效,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一是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配套资金及时落地。五年来,制定出台了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就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以及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等政策文件,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微企业金融帮扶以及就业困难人员扶持、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政策体系,政策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
5、增强。二是就业规模有所扩大,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67.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4%。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3.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万人。全市城乡职业技能培训7.9万人,创业培训1.57万人。三是创业载体提质增效,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实施了“创业”行动,“十四五”期间,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市级标准化及以上创业园(孵化基地)35家,其中:市级标准化的19家,市级示范性的10家,自治区级示范性的6家,入园创业的经济实体有4698家,带动就业26009人。支出表彰奖励资金1346万元,获
6、得自治区“以奖代补”项目4865万元。成功举办了“天赋河套杯”创业创新大赛,创业服务得到优化,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四是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工资收入分配机制逐步完善,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日益规范,劳动关系更趋和谐。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7万人,高技能人才人数达到2.3万人,分别完成规划目标任务数的100%和101.54%。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劳动者就业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专栏1“十四五”时期就业主要阊示完成情况指标“十二五”完成数“十四五”规划目标2020年完成数城镇新增就业(万人)6.856.255.64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2,21.32,3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7、(万人)1.91.41.8城镇登记失业率()3.73*4预期性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0.72.25预期性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万人)0.591.8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4.3311约束性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万人次)1.695,1预期性农牧民工参加职业培训人次(万人次)1.143预期性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万人)0.4332.165预期性注:表示五年累计数。第三章拓展就业空间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就业工作水平,增强民生福祉。第一节扩大主导产业就业容量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
8、线,全力以赴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积极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更加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坚持全市一盘棋和分区分类发展相结合,明确重点区域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形成各地主业突出、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持续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放大就业创造效应,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加快提升现代农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快工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型化工冶金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活工业园区,加强智慧
9、园区、绿色园区创建,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力,催生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持续稳定增长,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加快旅游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发展,有效改善消费环境,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持续稳定就业规模,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第二节稳步提升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根据我市发展实际,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进家政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健身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引导培育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推动家政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家政电商、“互联网+家政等新业态
10、。扩大社区服务业就业容量,进一步增强养老、托幼、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等社区服务业的吸纳就业能力,扶持引导与养老服务业密切相关的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养老服务等消费业态。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闲置空间、非必要办公空间改造为经营场地,优先向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通过增加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超市、便利店、菜店、维修等社区生活性服务网点来扩大就业。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项目,合理调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支持家政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积极增设与家政服务相关学科专业,充分利用职业院校扩招等政策,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培育质
11、量。“十五五”期间,全市力争打造1个自治区级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全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950人以上。第三节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制度,完善公共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发挥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推动改革提档升级,深化“一门、一网、一号、一次”改革,全力提升办事效率、提高便利化程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减少市场准入、企业融资、公共服务等方面限制性条件,鼓励民间投资,促进健康发展,壮大总体就业规模。认真落实各类帮扶解困政策,全面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堵点,降低企业在税费、用工、用电、交通等方
12、面的成本。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稳就业功能,扎实做好中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降低社保费率等工作。加大对企业稳岗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推广差异化利率优惠、无还本续贷等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贴息创业担保贷款服务。落实好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实施中小微企业创新工程和“小升高”促进行动,大力发展创新型、创业型、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培育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强带动就业能力。第四章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第一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把高校毕
13、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突出位置,结合自治区和我市重大战略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知识性、技术性就业岗位。完善和落实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新业态领域就业创业。加快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深入实施“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计划、社区民生志愿服务计划、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稳定政策性岗位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渠道。
14、加大政府购买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力度,十五五期间在全市开发750个基层岗位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招聘录用高校毕业生。完善高校毕业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联动培养机制。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服务,健全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数据库,加强户籍地、求职地、学籍地之间的政策和服务协同,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组织就业见习,全力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持续做好城乡低保家庭、农村牧区脱贫家庭、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和残疾毕业生等的就业帮扶
15、,兜牢就业底线。第二节支持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让农牧民工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就业政策,推动城乡劳动力要素双向有序流动。加快推进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度融合,调整优化农牧业布局结构,建设农业产业园,培育规模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物流基地,扩大农牧民就业空间。依托贫困嘎查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体系建设,扶持发展农牧区就业车间、社区工厂、卫星工厂、就业驿站等就业载体,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开发乡村公共服务类岗位,优先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且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的脱贫劳动力。将农村牧区劳动力纳入终
16、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引导返乡农牧民工、留乡人员等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参与农田水利、村庄道路、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等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加大劳务市场或零工市场建设力度,鼓励农村牧区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特色小店,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场地支持等政策。建立劳动力状况调查和输入地输出地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输入组织化程度,畅通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实施乡村建设,鼓励引导返乡农牧民工、入乡留乡人员等创办农牧产品加工、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展职业农牧民就业规模,带动更多农村牧区
17、劳动力就业。力争至十五五”末,全市至少推出1个农牧民工返乡创业示范旗县。依托沿边口岸,鼓励边境地区发展符合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推动边民就地就近就业。第三节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统筹城乡一体化就业援助制度,将城镇常住的农村牧区劳动力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提供就业援助服务。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简化就业服务流程,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推进机制,畅通失业人员求助渠道。加大产业、项目、人才、资金等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动态使用管理,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兜牢就业底线。强化政策保障,鼓励用人单位优先招用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灵活就业人
18、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加强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第四节做好特定群体稳就业工作支持退役军人自主就业创业,加强安置方式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制度衔接。落实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压实属地安置责任,引导退役军人到创业孵化园区就业创业。鼓励退役军人参加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扶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实施“兵支书培养计划,推动退役军人在嘎查村就业。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灵活就业,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统筹做好退役运动员、戒毒康复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少数群体就业工作。消除针对特定群体的就业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就业 促进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5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