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新论域.docx
《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新论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新论域.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新论域自2022年9月“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后,历史学、法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纷纷予以关注,“区域国别学”通过将多学科的知识体系相互融合,构建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知框架,用于理解和解决区域、国家和全球层面上的复杂问题,为相关决策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指引。“区域国别音乐研究”则是针对特定区域或国家的音乐传统、风格、实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专门研究,旨在探索音乐如何与当地的文化、历史、社会结构和环境条件相互交织,并分析音乐在塑造和反映区域身份认同、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动态中的作用。湖南师范大学于2024年5月17日至19日主办首届“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
2、理论与方法学术论坛”,本次会议由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院协办,来自国内多所高校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史学界的三十余位学者先后发言,会议聚焦于两方面议题:其一,探讨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其二,关注东南亚与东(北)亚的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一区域国别音乐的概念属性、问题与方法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针对区域国别音乐关注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学术与学科意义等问题,与会专家展开积极讨论。关于“区域国别音乐”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路径。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以区域与国别音乐:中外音乐关系的纵横整体研究思维和方法论以中国与
3、周边跨界族群暨“南方、海上”丝路研究为例为题,提出区域与国别视域下的中外音乐关系的纵横整体研究思维,并认为通过对区域国别研究能够对包括跨界族群音乐研究和泛传统音乐研究在内的不同研究课题产生很好的启发作用。浙江音乐学院孟凡玉在学科范畴、理论与方法: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与比较音乐学发言中认为,区域国别音乐研究是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分支方向,从整体上看具有交叉学科的基本特点,从产生背景、研究动机、研究主体与客体关系等方面看,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与作为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早期阶段的比较音乐学有相通之处,又在研究视角与目标、研究方法与手段以及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深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湖南师范大学赵书峰以区域国别
4、音乐研究的属性、方法与问题基于东南亚瑶族音乐的田野工作思考为题,提出区域国别音乐研究是从海外民族志研究视角切入,结合多重语言能力针对海外音乐展开的较为系统深入的资料搜集、“地方性知识”的理解与阐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张应华在区域国别音乐文化研究的相关基点与进路探要发言中认为,区域国别音乐文化研究在与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研究的互动中,沿着世界民族音乐研究到东方音乐文化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到跨界族群音乐研究、域内音乐民族志研究到海外音乐民族志研究三个维度逐步形成。广西师范大学凌晨在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书写转化基于越南岱族、侬族音乐的田野考察发言中认为,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主要是对海外“他者”的
5、音乐表演行为和文化认知观念进行深入描写与系统阐释的一门学问。关于“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学科属性与学科意义,上海音乐学院洛秦以“区域国别学”音乐研究的属性、类别及其意义的探索为题,从区域国别学的原生背景出发,深入探讨了其与音乐研究的紧密联系,并特别强调对于中国语境下以及跨国音乐研究和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次区域国别”音乐现象,应运用跨学科方法和双重视角(“从世界看中国”与“从中国看世界”)来全面审视和理解音乐文化。他进一步认为,区域国别学音乐研究不仅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深入交流,还能深化对音乐文化的多维度理解,从而揭示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关于“区域国别音乐”的理论体系构建,中国音乐学
6、院杨红以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中国立场与理论体系化建构以亚洲北方草原跨族际音乐研究为例为题,基于自身的田野考察提出了区域国别音乐研究应立足中国立场,并与国家战略紧密对接的愿景。她倡导实施一种全面跨越的整合性研究,包括跨学科的合作、跨语种的交流、跨区域的探索、跨文化的理解以及跨族际的互动。同时她指出,当前的核心任务是建立独立且完善的学科体系,既要深入挖掘和丰富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中国性内涵,也要不断拓展其外延,增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对话能力。二区域国别音乐的个案研究(一)东南亚区域音乐研究自2011年跨界族群音乐研究成为学界热点话题以来,东南亚区域音乐研究产生了诸多重要的学术课题与研究成果,且出现
7、了以学术共同体为主的团队田野作业成果。受到国内“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启发,一些学者开始从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与海外音乐民族志,走向交叉学科思维背景下的区域国别音乐研究。关注东南亚音乐的文化认同。云南大学喻辉的发言题目为从国歌到盟歌:东南亚地区国家认同和区域自觉的音乐表述,他以东南亚10个国家的国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所蕴含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以及所反映的各自国家独特的文化身份和历史背景。他认为,国歌作为重要的国家象征,承载着深刻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是塑造和反映现代国家认同的强大工具。关注东南亚华人音乐在地化问题。台南艺术大学蔡宗德以离散与混杂:印度尼西亚爪哇华人离散社群表演艺术的文化融合为题,依托
8、其多年在印度尼西亚华人社区的田野考察,从跨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双重视角展开对海外华人离散社群独特性与文化杂糅现象的探讨,认为该地区华人离散社群的表演艺术不仅是华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体现,更是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生动例证。华南师范大学的仲立斌和郭小刚两位学者都将研究对象聚焦于马来西亚华人音乐,前者以区域国别学视域下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华人音乐传统与现代变迁为题,认为马来西亚华人音乐的传承展现了区域国别学视角下中马文化之间的紧密交流与华人文化身份的认同过程。后者以区域国别学的音乐视角以客家山歌所见客家人“马来亚化”为例为题,提出对马来西亚音乐的整体性研究应涉及该国的建国史、教育史、经济史以及与中国的国际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族音乐 研究 新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