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厅厅长在2024年中原名师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
《教育厅厅长在2024年中原名师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厅厅长在2024年中原名师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育厅厅长在2024年中原名师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2024年11月24日)各位老师上午好,非常开心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本来想去北师大,我们面对面交流会更好一些,但是明天有好几个会议叠加了,所以只能以这种方式给老师们聊一聊,聊聊一些心里话。中原名师培训班今天开班了,我想大家是不是首先要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名师之“名二“名”在哪里?我也希望大家不仅仅是在培训期间,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去感悟名师之“名”应该“名”在哪里。第二问题,自己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原名师?我们每个人其实看这个世界容易,看别人容易,可能认识自己是比较难的。我们可以每个人对自己做一个SWOT分析,分析一下自己的优势、劣势
2、,分析一下自己的机遇、挑战有哪些?第三问题,中原名师“何为”?大家能从全省近200万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优胜者,我想这里边需要思考是,名师何为?将来我们能够做什么?不仅我们自己能够做什么,未来我们能给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河南教育的发展能带来哪些变化?首先,我希望大家思考刚才的几个问题。同时,我想中原名师首先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者,还应该成为研究者。就是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从事的事业、教书育人应该有一个提炼和总结。当今教育的问题,未来教育的走向,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我们都应该是研究者、引领者,还应该是示范者,更应该是点燃者,点燃学生的智慧。这些定位希望大家能思考。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讲教育家精神,所以我想我们
3、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当然我们中国现在很少有人能称上教育家,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有教育家型教师。所以,对教育家精神,我也想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在2024年的年度工作会上,我给大家讲,现在全社会都在弘扬教育家精神,大家一定要加强对教育家精神的阐释和研究。所以,对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阐述,我们可以一起再学习一次: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是一个整体的工程,包含着六个逻辑严密、联系密切、也可以说是内在统一的实践要求,我们可以一起分析一下。心有大我、志诚报
4、国的理想信念,这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方向和引领。只有坚持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恪守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这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鲜明标识。只有秉承崇高的道德情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才能发挥教育引领人、温暖人、凝聚人、感召人、教化人的力量。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这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方略。只有运用精妙的育人智慧,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才能体现教育深入学生、深入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这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赤诚的躬耕态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才能推动我们教育的种子在思想的园地里落地生根、
5、开花结果,实现枝繁叶茂,也可以使教育学生的我们的生命之树常青。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这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元素。只有筑牢真诚的仁爱之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才能推动教育回归本真、回归本分、回归本位,所以我们经常说教育要回归人之为人的教育。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取向。只有树立端正的价值取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才能激活我们的教育传道向美,春风化人的内在动力。不仅是教师,我们在座的所有人,我想包括我本人,我觉得我们都要去真正从事教育,都要去具备教育家精神。我还记得2019年杨福家院士的一件事。大家都知道他已经去世了,他曾经做过复旦大学的校长,后来做
6、诺丁汉大学的校董。大家或许看过关于他的一篇文章有大爱才有一流的大学。杨福家院士到了哈佛大学的商学院,有件事儿他特别感动。就是当时他走访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位教授,这位教授被学生称为半个父亲。他很好奇为什么学生这么称呼呢?他走访了一位教授,这位教授从抽屉里拿出来一个纸板,贴着他带的学生的照片。杨福家院士随便点了几名学生,这位教授不仅把学生的学业方向、学业兴趣说得很清楚,而且把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交往情况都讲得非常清楚。杨福家院士很感慨。我们的很多大学怎么做的呢?很多老师可能上完课就走了,学生大多不认识。有些中学的一些任课老师,有时候也不能把学生的名字全部叫出来。但是在哈佛大学,一位大学
7、教授能做到如此,这很值得我们思考。一位大学教授尚且如此,那么作为中学教师,能不能把所教的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家庭情况、性格兴趣讲的很清楚呢?我想这个是值得我们思考。我们追求教育家精神,那怎么成为一个成功的实践者、研究者、引领者、示范者、点燃者,这需要我们解读。因为时间关系有些内容我可能只是点点题,希望大家以后能够给予它丰富的内涵。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几个字,下面我就几个字、几句话、几本书,给大家做个交流。第一个字是“情二我们对教育要有感情,我觉得要有真感情,要真有感情。这里就是说我们要真正地热爱教育,有职业认同感,有归属感,有幸福感,挚爱深情。我想,这第一个就是说朴素的感情。情怀这个词我觉得可能
8、这几年这个词用得比较多。我们常常说要有情怀,但是我希望大家理解得能够更深。何谓有教育情怀?教育情怀应该是珍爱教育、珍爱学生,愿意为教育献身,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标。可以说从事教育的我们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不因社会现象和教育的负面东西,甚至别人的误解受到影响,甚至动摇自己对教育的热爱投入,动摇自己对教育的信心。我想那样的话,就不能算有教育情怀。我们爱学生,不是像有些老师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前几名的学生。我们真正爱孩子,应该爱每一个性格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一样的学生。尤其我觉得,真正的好老师,应该给学习比较好的孩子、比较独立自主的孩子自由,给他选择的机会。我们尤其要爱学困生、家
9、庭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心理有问题的孩子,甚至包括大家觉得这个孩子比较拙笨,性格木讷的这些孩子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想这样的情感才是深厚而包容、持久而至诚的,所以这才能算有教育情怀。当然我想除了“感情”和“情怀”,其实还有“情绪”,这可能是一个底线的目标。好老师的情绪一定是稳定的,不因孩子的达成度,成绩的波动,甚至顽皮顽劣而出现坏情绪,也不因为家庭的琐事,甚至自己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而把负面的情绪带给学生,甚至情绪失控,这绝对不是好老师。一个情绪稳定、心态积极的好老师,才可能带来教出情绪稳定积极心态的乐观的学生。大家知道情绪是会互相感染的,爱也是会传递的。大家不要小看你带给学生的这个场域。大家
10、知道人和人之间交流都是有一个场域的。大家不要不要忽视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耳濡目染。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说行胜于言,就是学生不是看你说什么,而是看你怎么做。因此很多时候学生忽略了你的说教,而更在意你的行为。还记得我给大家推荐过一篇文章坚持教育的1厘米之变。这也是光明杂志社推荐的一篇文章。我也拜托教师工作处的同志给大家印了这一篇文章,我想给大家在这里再做个分享。有时候和同行闲聊,很多老师就感叹学生管理越来越不好做,制度越来越严,但是孩子们管多了之后,发现孩子失去了童年应该有的天真烂漫。回到教室里看到的学生呆滞的面孔,甚至说孩子从小学积极发言到初中有限发言,到高中课堂上就没有人发言。我们把孩子管得越来越呆
11、板,越来越没有生机了。这篇文章讲的教师的1厘米主权,就是说我们感慨这个社会有些时候出现了世风不好,感叹学生越来越难教,但是其实每位老师都可以坚持自己的1厘米的主权。就是说,眼下一些学校的管理总是强调整齐划一,强调标准化和精细化,甚至让被子要摆成豆腐块,鞋子要摆成一条线,地面和门窗要一尘不染,把学生变成一个驯服者。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有的学校管理者的眼里似乎只有安全卫生纪律和成绩,只有上级的命令和表彰,而看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幸福与未来,看不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当然有的老师也听不到学生的真实的想法和真实的声音。对学校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师生的幸福感。如果连老师和学生都感受不到幸福的学校,这个学校
12、是好学校吗?面对现在出现的一些违反教育规律、教育常识的行为,他在做一个思考。他想到了朱永通先生在教育的细节里引用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对大家有启发,说在柏林墙倒塌前的两年,东德的有一个叫亨利奇的卫兵,他射杀过一名企图越墙逃往西德的青年克里斯。1992年2月在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亨利奇受到了审判。被告律师辩称亨利奇只有执行命令的义务,而没有选择的权利,说他无罪,罪不在他。但是大家听听法官是怎么说的。法官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是无罪的,因为他在射杀一个人。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只要把枪口抬高1厘米,这就是你应自动承担的良心和义务。这个故事,我想应该和教育联系起来,
13、要做一个常常省察自身的好老师。朱永通先生讲,与其整日期盼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向内求和向外做。向外做什么意思呢?要秉持1厘米之变的信念和行动,这个信念和行动就是每位老师都可以控制自己的身边的事情,可以对我们的学校、对我们的班级、对我们身边的人有所影响。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坚持教育的1厘米之变,首先做的就是要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行为,哪些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很多老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管理者,准确来说是监管者。学生犯了错,违反了学校某条规定,导致了班级扣分或者被通报。我们老师通常的做法是就是揪着学生的错误不放,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变本加厉地予以惩罚,确保学生下次不再犯这个错误。可是如果我
14、们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服务者和引导者的时候,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问清学生犯错的缘由,帮助他分析错误的性质,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他去改正错误,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我们要解决的是问题,而不是学生。这就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才能发现自己教育行为中的一些不当的言行。只有经常反思自己,才能明白有些看似是天经地义的教育法则,往往实际上带来的是不好的教育效果。苏格拉底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记得:未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一过。我想说的是,未经省察的教育也不能衍生出人性的光辉和人生的美好。所以,我们要重视教育细节的变化,因此坚持教育的1厘米之变很重要,就要注意教育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对教师更是如此。在教师对待学
15、生的一些细节上,往往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大家读过作家梁晓声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曾经回忆他的小学时代,说有一年冬天市里来了一个检查团来检查这个学校的卫生,班主任就吩咐两名学生把守在教室门外,凡是个人卫生不合格的孩子,都不准进入教室。当时梁晓声家里是很穷的,穿着一件脏兮兮的衣服,顶着一头可以说长满机子的头发来到学校。等待梁晓声的是什么呢?是班主任无情的羞辱,以及尖酸刻薄的训斥。当时梁晓声满含泪水被老师赶出了教室。他的语文老师却叫住了他,把他叫到办公室替他理发,又认真地给他洗了三遍头,还把自己的毛毯套在了梁晓声的身上,遮住了他衣服上无法洗掉的这些污迹。语文老师牵着梁晓声的手把他送回教室,并告诉他,
16、我知道你们家里很贫困,但这不是你的过错,不是自卑和羞耻的理由。你要是想让同学们看得起你,每位老师都喜欢你,今后就得努力学习才是。大家看同样一件事情,两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带给幼年梁晓声却是天壤之别的感受。所以班主任老师带给梁晓声的是恨与羞辱,而语文老师却用自己的教育行为给予了梁晓声爱和尊严。梁晓声在文章中深切缅怀他的语文老师,说那位语文老师在他心中永远是一位好老师,永远难忘。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确实无法改变大环境,任何环境都取消不了你相对的自由,而这个自由就体现在你对待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取决于你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这是你可以自由支配的言行。所以正如美国儿童文学家海姆基特说过一段话:我惶恐地意识到
17、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拯救。这段话我也与大家共勉。我想作为名师更应如此,唯有坚持教育的1厘米之变,不放弃任何一次改变的机会,才能保有内心的善良与理想。坚持在1厘米的教育细节上发力,做出改变,才能给予孩子充满人性和美好的教育,也才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刚才讲情绪很重要,我希望我们名师更有积极的情绪。当然了,除了刚才我讲的三个方面,还有“情商”。大家为什么都喜欢跟情商高的人在一起呢?为什么喜欢跟
18、情商高的人打交道呢?情商高的人处理问题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懂对方的心理,会换位思考。凡事具有同理心,那么他处事时有艺术、方式恰当,能够尊重对方的感受,很多时候给别人留面子,说话让人如沐春风,做事给人温暖。出访台湾的时候,我有一次碰到一位导游。这位导游虽然已50多岁了,但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一处服务就特别温馨周到。比如说我们到每到一个酒店,他就会给我们每人一张纸,上面房间号、服务电话、Wi-Fi、早餐、晚餐等都写得非常清楚。当时跟他交流,他就讲他母亲是从大陆过去的,所以做事儿一定要给人留点想头。大家想这句话多么朴素,做事给别人留点想头。什么意思呢?实际上他就是能够替别人着想,虽然交
19、道不多,但是每每给别人会留下一些温暖。这是我给大家讲的这几个方面,朴素的感情,情怀、情绪、情商。第二个字是“品”,品格、品位、品行。当然我们在座的语文老师肯定比我解读得更到位。一个人怎么样是品格高、有品位、品行好,大家都可以去解读其中的内涵与外延。我想首先表现在一个人人品好,与人为善。我们经常说我们的老师更应该从善如流,因为教育改变人的命运。我们给予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所以我们经常说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古语有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要待人真诚,为人谦逊、正直、坦诚。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说如清风明月,还包括一个人的眼界、视野、审美、修行、修为。大家知道这个人品它背后内里呈现的是一个人世界观、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厅 厅长 2024 年中 名师 培训 开班 仪式 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