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标准.docx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标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SJGSJG139-20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标准Standardfordesignofpipelineintegrationinurbanrailtransitengineering2023-11-15发布2024-02-15实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标准StandardfordesignofpipelineintegrationinurbanrailtransitengineeringSJG139-20232023深圳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发布2021年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的
2、要求,标准编制组对国内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线综合设计情况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管线综合设计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特点,吸纳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分9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缩略语;3.基本规定;4.设计原则;5.总体布置;6.各专业布置;7.支吊架;8.图纸;9.管线综合信息模型。本标准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发布,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业务归口并组织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编制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标准管理组(地址:深圳市福田
3、区福中一路1016号地铁大厦,邮编:51802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深圳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孙波蒲晓斌唐翠陈小林贺彬罗燕萍刘舸争冯绕黄路林珊李艺胡自林姜璐李芯嘉彭丹侯赛锋李媛张巍龙丹杨逸夫陈凌顶刘子文苏蒙甘世新宋伟光王新张自太侯茂华吴炜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梁瑾浦至姜军苏君康王兆红徐森林张鸣本标准主要指导人员:宋延龚爱云刘燕萍方军关B伟1 总则12 术语和
4、缩略语22 .1术语23 .2缩略语33 基本规定44 设计原则64 .1车站65 .2区间76 .3车辆基地87 总体布置108 各专业布置116.1通风空调及防烟排烟111.2 动力照明121.3 牵引供电121.4 弱电131.5 给排水及消防137 支吊架158 图纸169 管线综合信息模型17附录A管道荷载选用18附录B标准地下车站管线类别和代码20本标准用词说明23引用标准名录24附:条文说明25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andAbbreviations22 .1Terms23 .2Abbreviations34 BasicRequire
5、ments45 ProvisionsforDesign64. 1Station65. 2MetroTunnel76. 3VehicleBase87. GeneralArrangement108. RequirementforEachMajor116. 1Ventilating,AirConditioning,SmokePreventionandExtraction117. 2PowerLighting128. 3TractionPowerSupply129. 4WeakElectricity1310. 5WaterSupplyandDrainageandFireProtectionTechno
6、logy137 SupportandHangers158 Drawing169 ModelofPipelineIntegrationwithInformationModeling17Appendix A Pipeloadselection18Appendix B Standardundergroundstationpipelinecategoriesandcodes20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23ListofQuotedStandards24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51. o.1为规范和统一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
7、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标准,使管线综合设计做到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经济美观,提高工程质量,便于运营维护,制定本标准。1.1 .2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和城际铁路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的车站、车辆基地、区间及联络通道的管线综合设计。1.2 .3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综合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缩略语21术语2. 1.1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2. 1.2城际铁路intercityrailway连接
8、不同城市或不同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线路。2.1.3管线综合设计designofpipelineintegrationinurbanrailtransitengineering根据建筑、装修、结构、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供电、通信、信号、自动售检票系统、站台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导向系统、电扶梯、列车无人驾驶监控系统等相关专业的设计要求,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相关标准,对各专业管线综合布置,保证建筑空间效果,满足管线施工、运行和维护的要求。2.1.4穿越性管线crossingpipeline设置在设备区,仅服务于公共区的管线。2.1.5有压管线pressu
9、repipeline通过给管内流体施加重力以外的作用力,使管内流体流动的管线。2.1.6无压管线non-pressurepipeline通过管内流体自身的重力,使管内流体流动的管线。2.1.7水平净距horizontalclearance工程管线外壁(含保护层)之间或工程管线外壁与建(构)筑物外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2.1.8垂直净距VertiCaIclearance工程管线外壁(含保护层)之间或工程管线外壁与建(构)筑物外边缘之间的垂直距离。2.1.9桥架cabletray由电缆槽盒、电缆托盘或电缆梯架的直线段、弯通、附件以及支、吊架等构成,用于支撑电线电缆的连续刚性结构系统的总称。2.1.1
10、0弱电weakelectricity本标准中,通信(含专用、公安、安防、乘客资讯等)、信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门禁等系统统称为弱电。2.1.11强电strongelectricity本标准中,牵引供电、动力与照明等专业统称为强电。2.1.12工程信息模型正向设计BIMforward以三维工程信息模型为出发点和数据源,完成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任务。2.2缩略语BASBuildingAutomationSystem机电设备监控系统FASFireAlarmSystem火灾自动报警系统AFCAutomaticFareCollection自动售
11、检票系统DCCDepotControlCenter地铁车辆段控制中心CIMCityInformationModeling城市信息模型OAOffice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3基本规定3.0.1管线综合设计应包括协调各专业管线布局,确定管线的排列顺序及位置,确定相邻管线的水平间距、交叉管线的垂直间距,确定不同区域管线布置的最低底标高,确定支吊架的设置形式等。3.0.2管线综合设计时,应减少管线交叉。当管线发生交叉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小管径管线应避让大管径管线;2有压管线应避让无压管线;3 弱电管线宜避让强电管线;4 可弯曲的管线宜避让不可弯曲的管线;5 非永久性的管线宜避让永久性的管线;
12、7 附件少的管线宜避让附件多的管线;8 施工、检修方便或次数少的管线宜避让施工、检修不方便或次数多的管线。3.0.3管线综合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轨行区管线布置应满足限界要求,不得侵限;2风管不得斜穿墙体或骑墙设置;3无关水管不得穿越高、低压及弱电设备用房;4风管不得穿越变压器上空。3. 0.4管线垂直方向叠放时,根据管线类型,自上而下宜为风管、强电桥架、弱电桥架、水管。4. 0.5强、弱电专业管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强电与弱电专业管线应分开敷设;2 FAS专业不得与其他专业合设桥架;3 通信、信号、AFC、综合监控、BAS管线应合设桥架,各专业数据线和电源线应分开敷设;4 通信、信号、A
13、FC、综合监控、BAS管线合设桥架时,通信、信号、其他弱电类应分子槽敷设,其他弱电类子槽应增加非连续隔板。3. 0.6以下区域管线安装宜采用综合支吊架安装:1车站公共区、设备区走道和管线较多的房间;2地下和带上盖的地上车辆基地盖板区域。3.0.7地下区间隧道、地上区间、车站公共区及设备区、车辆基地管线综合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以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有关规定;3. 0.8在同一路径上设置的综合支吊架和抗震支吊架,应统筹设计。4. 0.9管线布置除考虑支吊架安装位置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线底标高宜保持一致;2 管线宜均匀布置;
14、3 需设置抗震支吊架的管线宜集中布置;4 支吊架吊杆和横杆的安装空间宜为100mm150mm。3.0.10风管、水管、电缆桥架等金属管道,应可靠接地并做等电位联结。3.0.11管线孔洞封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3. O.12管线综合应采用工程信息模型正向设计,且应涵盖所有专业管线,必要时可建设ClM平台。4设计原则4.1车站4. 1.1车站结构净高宜符合下列要求:1 标准车站站台不宜小于4.65m,站厅不宜小于4.95m;2 换乘车站站台不宜小于4.65m,站厅不宜小于5.25m04.1.2车站管线不得遮挡检修孔、吊装孔、风孔、运输通道等。4. 1.3车站
15、设备区建筑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设备区同类房间宜就近集中布置;2车站设备区设置单走道时,走道宽度不得小于2m;3车站设备区设置双走道时,走道宽度不得小于1.8m;4车站站台层临轨行区的外走道宽度不得小于1.2m。4.1.4下列管线密集区域的站厅层结构顶板梁宜上翻:1环控机房和冷水机房;2 设备区内走道;3 设备区进入公共区的第一跨区域。4.1.5车站设备区管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服务于设备管理用房的风管主干管、穿越性风管、卫生间排风管宜布置在房间内,不宜布置在内走道;2 桥架、水管宜布置在走道内,桥架宜布置在设备房进线密集的一侧;3 设备区走道排烟管宜布置在走道管线的最上层,排烟口布置应
16、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的有关规定;4 走道补风管宜布置在走道管线的最下层,补风口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的有关规定。4. 1.6车站公共区的管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站厅公共区各类管线由主体结构侧墙向车站内宜依次为水管、空调回风管、桥架、空调送风管;2公共区管线布置应统筹装修吊杆、龙骨等安装空间;3公共区各类管线应避开风口布置;4管线由站厅层设备区进入公共区的第一跨区域,管线宜贴顶平铺布置;5站厅公共区管线应避开站厅至站台的楼扶梯等不便检修区域布置;6站台公共区管线应敷设于楼扶梯安装位置外,且不得影响
17、站台门检修。1 .1.7楼梯间、前室、气瓶室等房间不得有无关管线穿越。4 .1.8公共区与出入口的管线布置高度宜符合下列要求:1 地下车站站厅管线底标高不宜低于3.4m,站台公共区管线底标高不宜低于3.2m;2 地面、高架车站站厅及站台公共区管线底标高不宜低于2.8m;3出入口通道内管线底标高不宜低于2.8m,困难时不宜低于2.6m,且应满足装修要求;4 出入口通道管线穿越人防段挡墙时,管底至门框顶净距不宜小于400mm。4.1.9设备区的管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备区走道内管线底标高不宜低于2.4m,且不得遮挡闭门器和泄压阀;2变电所设备房可拆卸墙附近走道管线底标高不宜低于2.8m,且不得
18、影响变电所设备运输;3设备用房内管线最低底标高不得低于房间净高要求,管线底标高不宜低于表4.1.9中规定:表4.1.9设备管理用房高度房间名称管底标高(相对于设备房装修面)车站控制室3000mm变电所、高压设备用房3500mm(设置变压器时)/3300mm(未设变压器时)设有静电地板的其他设备用房2800mm不设有静电地板的其他设备用房3000mm4管理用房内管线底标高不宜低于3m;无吊顶且困难时,不得低于2.8m;5环控机房、冷水机房通道管线底标高不宜低于2.4m;困难时,在满足设备运输及运营检修条件下可局部降至2.2mo4.1.10站台板下管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管应避开变电所电缆夹
19、层开孔位置;2 水管不得敷设在电缆支架正下方;3 水管与电缆支架平行敷设时,水平净距不宜小于500mm。4.1.11站台门端门外轨行区管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临轨行区走道管线的支吊架应加固处理,确保安全牢固;2布置在轨行区上方的组合风阀,应加装钢丝网,确保安全牢固。4. 1.12装配式车站管线综合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线综合设计应与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同步预埋预留支吊架连接件、孔洞等;2管线综合设计应结合车站建筑结构形式优化布置,做好规划。4.2区间4.2.1区间隧道内安装的管线与设备限界的安全间隙应不小于50mm(架空接触网和接触轨除外)。4.2.2强电、弱电管线(含支架)宜分别布置在线
20、路两侧;如必须布置在同侧时,其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有关规定。4.2.3地下区间隧道内管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强电管线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左侧,弱电管线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右侧;2区间消防水管、压力废水管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右侧;3采用集中供冷方式时,冷冻水管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右侧;4区间行车方向左侧隧道壁自上而下应依次布置:控制保护电缆与动力配电电缆支架、疏散平台、35kV环网电缆支架;行车方向右侧隧道壁自上而下应依次布置:弱电电缆支架、信号灯、动力配电检修电源箱、区间消防水管、压力废水管;特殊情况下,动力配电检修电源箱可布置在行车方向左侧;5各类管线不得遮挡区间联络通道及废
21、水泵房门洞;6各类管线不宜竖向穿越疏散平台;若不可避免,应保证穿越后疏散平台宽度不小于550mm;7疏散平台斜撑及其锚板的最低点与疏散平台踏板面垂直净距宜小于400mm,且不得影响环网电缆支架安装。4. 2.4高架区间管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强电管线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左侧,弱电管线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右侧;2区间行车方向左侧自上而下应依次布置:接触网、疏散平台、控制保护电缆及动力配电电缆支架、35kV环网电缆支架;行车方向右侧自上而下应依次布置:弱电电缆支架、信号灯、动力配电检修电源箱。4.2.5轨行区各类电缆宜采用刚性轧带捆绑。4.2.6各专业过轨管线应统筹布置,过轨位置应避开道岔区。4.2.7
22、过轨管线应增设绝缘防护措施。4.2.8区间水管接头宜避开上网隔离开关柜等电气设备左右100Omm范围安装,困难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接头脱落。4.2.9轨行区射流风机安装处应设置检修平台或爬梯,管线布置不得影响检修平台的使用。4.2.10区间管线、广告灯箱不得遮挡信号灯;不得侵入轨行区人工摇岔操作空间。4.2.11区间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有关规定。4.2.12区间隧道管线支架应安全牢固,能够抵抗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气流冲击与振动。4.3车辆基地4.3.1 车辆基地综合管线设计应根据车辆基地的功能、布局和各项设施配置情况,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置,并应满足管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轨道 交通 工程 管线 综合 设计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