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docx
《在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示范带动提质文旅赋能增效以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2024年8月24日,根据录音整理)加强文化引领和旅游带动、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今天,市委、市政府在环县召开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现场会议,主要是学习借鉴推广环县洪德镇庄子郎农文旅融合发展经验,动员全市上下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农文旅深度融合思路,启动实施全市农文旅融合百千万工程,推动庆阳农文旅融合发展向前大跨一步,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里,我讲四个方面意见。一.庄子齐的经验弥足珍贵,应当大力推广农
2、文旅融合发展是一种以现代农业为基、以乡土文化为魂、以休闲旅游为体,将农业、文化、旅游要素资源深度融合,推动三个业态互促共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模式、新业态。庄子郎是环县一个比较偏远的自然村,只有22户村民,基础条件不佳,生态环境不优,人口素质不高,过去是贫困落后的小村庄。这几年借助互联网平台,强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整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这是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形成的一个典型案例。其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为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闯出了一条路子。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自从有了人类就没有离开过这个产业。如何让这一古老传统产业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体现价值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庄子郎在传统农业
3、转型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弥足珍贵的经验:这种转型是把传统工艺活态化。庄子郎的酱油、醋、豆腐等传统农产品的生产,过去都是以家庭为生产单元、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生产,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扩张,现在大多数酱、醋都已经是标准的工业品,而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技术和工艺,逐步演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庄子郎适应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原生态的追求,用最传统的加工工艺进行生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活态化展示,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大大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与满意度,增加了游客品尝购买、宣传推介的兴趣,赋予了传统工艺现代价值。这种转型是把传统食品商业化。庄子郎生产的豆腐、油饼等都是传统食品,也是庆阳家家户户
4、餐桌上的常见食物。现在庄子郎利用互联网这个最现代的技术手段,把线下生产与线上销售结合起来,使这些本来只是自家餐桌上的食物变成了走向广阔市场的时尚商品,变成非常受欢迎的畅销产品,构建起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使得最不起眼的家常食品成为创造价值和利润的现代商品。这种转型是把传统农事体验化。庄子郎的种菜、养鸡、养黑山羊古已有之,是最传统的农业生产,在农村十分普遍,但对许多大城市的儿童都是少见的新鲜事;扎省帚、碾辣椒面、绣香包等都是传统农事活动,在农耕文明时代就是代代传承的农活,但现在已是濒临失传的技艺。庄子郎运用手机直播的方式在网上展示,将其变成一种体验化享受,并让对农事活动感兴趣的网友
5、变成粉丝和顾客,把传统农事变成旅游项目。第二,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了一种模式。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在融合,核心在实现融合的途径和方式。庄子郎的成功出圈,就是因为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有效的融合发展模式。一是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一二三产的分工是工业化的产物,听起来似乎很复杂,但实际上农村生产过程已经涵盖三个产业。有人形象地说养牛是一产、宰牛是二产、吃牛是三产、吹牛是四产,这是一二三产贯通产生的饮食文化。庄子郎从种粮养殖、产品加工、商品销售,到开饭馆提供地道美食,实现了三个产业的贯通,并在各个环节融入农耕文明、饮食习俗等文化元素,由此形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二是实现了农文旅三种业态的融合。农业是
6、农文旅融合的根本,没有农业,农文旅融合就失去了源头活水;文化是农文旅融合的灵魂,农村到处都有农特产品,但庄子郎的农产品为大家所关注,就是由于乡土文化产生的吸引力;旅游是农文旅融合的载体,只有借助旅游这个载体,农特产品才能走出去,游客才能引进来。庄子郎刚开始只是通过电商卖特色产品,后来通过特色产品把更多游客吸引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产品,农文旅三种业态实现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牌子也越打越响,真正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三是实现了乡土意境与时尚休闲的融合。这是农文旅融合发展产生放大效益的源头,因为高品质的旅游活动就是要让游客实现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高度统一。在庄子郎既可
7、以体验耕作、喂养、采摘等农耕生活的乐趣,又能品尝地道正宗的乡土美食。庄子即为满足游客享受乡土意境和追求时尚需求而开发了研学旅游、农事体验、书画创作、象棋比赛等旅游活动,适应了当前消费市场转型和个性化、体验式旅游需求增长的新变化,实现了最传统乡村意境与最时尚旅游活动的有机融合,因此产生了吸引力,具有了成长性。第三,为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了一个样板。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庄子郎通过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建设、环境治理、整体风貌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大的转变。庄子郎22户村民打破原有产业边界,先后建成8个小作坊、3个养殖中心和8个产业基地,实现了家家有产业,而且是一户一品,2023年全村
8、人均收入2.2万元,超过全省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近1万元。通过产业带动,乡村面貌大幅改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柏油路到村、硬化路到户,村庄变成了景区。更为可喜的是带动群众精神面貌大为改观,群众心态积极乐观,生活昂扬向上。正因为有了产业、有了收入,过去积累的一些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富而安、富而康、富而和,“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縻实而知礼节”的乡村善治在这里得到生动显现。这三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庄子郎这种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拥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推广应用和挖掘提升,我们实施农文旅融合百千万工程就是要在全市范围内学习推广庄子郎的成功经验,开展更多更生动的农文旅融合创新实践,使之成为庆阳经济社会高质
9、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二、庆阳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正当其时,必须抢抓机遇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也是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机遇。农文旅融合发展有国家政策支持,有市场需求潜力,有富集的资源禀赋,大有可为、未来可期。第一,从国家政策导向看,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支持的重点。乡土中国是中国文化之根,乡村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绕不开的课题,也是重点和难点所在。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立即接续启动了乡村振兴,并制定了一系列方略、政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是重要的一招、关键的一步。首先,开发土特产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有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
10、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土”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也造就了一方文明。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70%以上在农村,就因为一方水土造就的文化独特性。“特”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庄子郎村和连家硬村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前者地处环县北部山区,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后者地处子午岭林区,森林和植被覆盖率非常高,不同的地域特点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形态、产业结构,甚至鲜明的文化特征。“产”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就是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形成规模优势,夯实乡村振兴
11、产业基础。事实证明,做好“土特产”文章,农文旅融合发展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加快推进。其次,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战略,确定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制和组织领导体系。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是市县乡村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从发展规律来看,乡村振兴不是逆城市化,不是让进城农民再返乡种地,而是要用好用活乡村有限资源、有限土地,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全面提升乡村品质和农民生活水平。农文旅融合发展就是盘活利用乡村要素资源,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价值。自古以来,“谷贵伤民、谷贱伤农”始终是一个政府必须关注并解决好的
12、社会问题。粮价过高就会损害城里人的利益,粮价过低就影响到种地人的收益和种粮的积极性,这一规律决定了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不可能大幅上涨。纵观千年历史,粮价的涨幅极其有限,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粮食价格上涨不过三五倍,但全社会的收入水平已经增长了近百倍。因此,农村不种粮不行,但只靠种粮种菜也很难真正富起来,而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很好地破解了粮食生产低价低效的问题,通过把粮食用石磨加工成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原生态面粉,价值增加数倍;再用石磨面粉加工成手工馒头,赋予农家特色、手工工艺等文化符号,价值又有大幅提升。以文化赋能、旅游增效,实现传统农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值,这就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经济效益、社会
13、效益的奥妙所在,也是通过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选择。再次保色转型是大势所趋於文旅融合发展是现实途径。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之一,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其中农业绿色转型首当其冲。农文旅融合发展,就是通过将文化、旅游这些最为绿色低碳的产业与农业产业互融互嵌、互促共进,让农业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真正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在绿色低碳转型上迈出坚实步伐。因此,我们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方向,必须盯住大势、抓紧抓好。第二f从庆阳资源禀赋看,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农文旅融合发展,“农”和“文”
14、是内在基础,而“旅”是载体通道,前者必须通过后者才能实现其价值。庆阳的旅游发展离不开资源禀赋的支撑,也受制于资源禀赋的约束。其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资源禀赋有优势也有短板,农文旅融合才能扬长补短。从资源本身看,庆阳有优势也有短板,庆阳具有足够历史长度和文化厚度,发掘出土的中国第一块旧石器见证了人类在庆阳10万年前的活动迹象,南佐遗址实证了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庆阳文旅资源有足够的维度和丰度,农耕文明悠久,能源资源富集,生态环境多样,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资源禀赋及发展要素最为齐全的地方之一。但资源禀赋的短板也非常明显,突出表现为独一性和特异性明显不足、知名度和辨识度不高。甘肃最
15、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是敦煌,因为是儒家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西方文化四大文化的交汇地,具有文化上的独一性。张掖的七彩丹霞是全球唯一的彩色丘陵,具有地貌上的特异性,而庆阳的旅游资源在独一性和特异性方面显然无法与之比肩。由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旅游宣传手段单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庆阳的旅游资源在知名度和辨识度上也有明显差距。从旅游发展的趋势看,农文旅融合才能扬长补短。资源禀赋上的短板客观存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我们就要研究如何扬长补短。敦煌和七彩丹霞虽然有独一性和特异性,但都基本上不具备重复可进入性,而庆阳的生态环境、地貌形态、气候特点、物产丰度是体验式、康养式旅游发展的宝贵资源,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
16、就可以扬长补短。庆阳既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又是全国数字经济算力高地,庄子郎把最古老的农耕文明与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把农文旅三个产业的要素潜力通过融合最大限度释放出来。庆阳区位优势明显,有着便捷的交通条件,已经构建形成高铁、高速、航空并存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上深厚的农耕文化、浓厚的乡土气息、闲适的田园生活、独特的生态农庄、悠久的传统技艺等自有的天然吸引力,就会催生一大批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因此,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就可以克服单一资源的不足,弥补自然要素的短板,产生“1+1+13”的放大效应,也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的互促共进。第三,从市场变化趋势看,农文旅融合发展有
17、巨大潜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千行百业,也在赋能千行百业,农文旅产业也不例外。从农业看,已经从过去的供给决定消费转变为消费影响供给甚至决定供给。传统农业受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影响,能种什么就消费什么,过去环县只能种小麦和玉米,生活消费也就离不开这些农产品。现在老百姓不仅要吃传统的面食,而且还要吃南方的大米、河海的鱼虾,消费的升级必然带来生产的转型。随着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部分农产品已经实现工厂化生产,冬煨火炉吃西瓜已经成为现实,消费引领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正在加速演进,不仅改变了农业供给消费关系,也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创造了更大的需求、增添了更大的发展动力。从旅游看,已经从大众化走
18、向个性化和分众化。改革开放之前旅游是奢侈消费,只有极少数人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后全民收入增加,旅游成为大众消费,旅行社遍地开花,以观览为主的大众旅游迅速升温。但现在更多呈现分众化和个性化特征,因为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整合,解决了线下组团、定制旅游等难题,促使碎片化旅游消费成为可能,催生了旅游新业态。发展乡村旅游恰好能够满足分众化、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未来前景广阔。从文化看,已经从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进入互联网时代,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传播文化、获取文化的方式途径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信息、传播文化,如果内容素材足够吸引人,就可能一夜出名。全国现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市 农文旅 融合 发展 千万 工程 现场 会上 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6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