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行动方案.docx
《关于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行动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大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根据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紧扣现代化新建设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加大投入力度自呆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力量集中解决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科研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推进
2、中医药振兴发展。到2027年,覆盖区、镇街、村社的中医药三级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成功创建1家三级中医综合医院,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建成中医重点(特色)专科9个,建成中医馆24个,区级综合医院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培育5名市级名中医,培育4名市级基层名中医,设置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个。中药产业长足发展。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建设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1所。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支撑。中医药发展主要指标序号主要指标2023年2027年
3、1三级中医综合医院(个)012中医重点(特色)专科(个)793市级中医名科014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个)015中医馆(个)23246市名中医(名)457市基层名中医(名)248区名中医(名)699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个)91010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个)01二、主要内容围绕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西医协同发展、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巴渝岐黄工程等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协同发展等8大板块,结合全区中医药发展实际,推动区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健全中医药三级诊疗体系,推动区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规范设置中
4、医药科室,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标准化中医馆,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比提升至35%。加大中医药人才引育。推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标准化中医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三、保障措施(一)强化项目实施。区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分年度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加强组织协调,抓好落地落实。(二)做好资金保障。区财政局和区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投入责任,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中医药振兴发展,区财政局在卫生健康投入统筹安排中医药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加强
5、项目统筹规划和预算申报管理,避免资金安排分散重复,有限保障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依法依规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保障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完善内控制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强化对项目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加强监测评估。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制定评估督导方案,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进行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强化全周期监测,增强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四)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中医药振兴发展,特别是重大工程实施的进展和成效,宣传中医药维护健康的特色和优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全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依
6、从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典型报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附件:市区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2024-2027年)责任分工市区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20242027年)具体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根据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结合全区中医药工作实际和部门职能职责,制定具体工作内容和明确责任分工,如下:-S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一)健全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做强区中医院,加强区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加强中医药服务功能核心指标在绩效考核等工作中的前置应用,突出中医药考核评
7、价特色,完成区中医院三级中医综合医院晋级。区中医院力争成为市级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单位。进一步完善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综合医院中医科为补充,以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住房城乡建委)二是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在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师。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条件,促进中医馆加强服务内涵建设。到2027年,精品中医馆、示范中医馆达标率分别不低于20%、1
8、0%,基层中医阁设置率不低于10%,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比不低于35%0(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教委、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医保局、区体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融媒体中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二)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能力。一是提升中医医院综合救治能力。做强中医优势专科,新增市级中医名科1个、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2个。争创市级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加强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队能力建设。区中医院规范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室和隔离病区,加强可转化传染病区、可转化重症救治床位、监护床位建设。(责任单位:区发展改
9、革委、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委、二是提升中医药治未病能力。加强区中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积极争取市集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市级中医治未病技术处方按规范项目,促进治未病技术创新与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局器具研发,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推广应用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治未病服务,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工作,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结合健康中国行动,实施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促进项目,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妇幼健康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点等项目。(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区疾控局)三是
10、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和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区中医院康复科和老年医学科建设,到2027年达到国家规范设置标准。积极争创市级中医康复中心。增加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供给。(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四是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加强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整理和推广,开展中医药良方妙计征集遴选,挖掘一批中医药偏方验方、绝技妙计及其传承人,引进培育一批中医药传统技术或创新技术项目,促进特色方药和技术的科学研究及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引进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研究和推广。大力推广中医护理技术,鼓励开设中医护理门诊,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广泛应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科技局、区文化旅游委、
11、区人力社保局)二、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一)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一是建立中西医协同服务体系。推进市七院、区人民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力争成功创建市级中西医协同医院和科室。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类临床科室建设。二是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模式。鼓励综合医院在主要临床科室配备中医医师,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逐步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综合医院绩效考核内容。三是完善西医学习中医执业管理,允许经过系统培训且考核合格的西医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采用与其专业相适应的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具中药处方。(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医保局)(二)强化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一是发
12、挥区人民医院、市七院中西医协同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争取市级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试点项目,促进中西医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和中西医医疗技术优势互补。二是积极争取市级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试点项目,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疑难病、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开展中西医协同诊疗研究和技术攻关,创新诊疗模式。三是强化中西医协同诊疗方法临床推广运用。推动中西医临床协同试点项目成果运用,落实国家和市级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和专家共识。(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科技局、区疾控局)三、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一)促进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一是强化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保护。加强中医药古籍传承保护专门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时代 中医药 振兴 发展 重大 工程 行动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