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
《关于新时代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强化城乡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五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民政局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五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六
2、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以不断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服务供给,补齐服务短板,创新服务机制,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让基层更加和谐稳定,让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二)基本原则。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促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党员服务群众带头示范作用,厚植党的执政基础。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回应群众新期待新需求,推动创造就业岗位,
3、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努力做到群众有需求、社区有服务。3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引导市场力量,构建多方参与格局,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4 .坚持城乡统筹。科学把握城乡发展差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社区服务制度城乡衔接、要素共享、互通互融,推动社区服务机制城乡联动、基础设施城乡衔接、基本公共服务城乡统筹。5 .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因地制宜,突出问题导向,把握政府、市场、社会不同定位,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社区特点,重点突破、分层推进、分类实施,全方位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末,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
4、建设更加完善,以党群服务中心、城乡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粮食生产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全区所有城乡社区。以推进“红细胞微治理”工程为抓手,以党建为引领、划小治理单元为基础、民主协商为路径,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党的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专栏1“十五五”城乡社区服务主要发展目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5年目标值指标属性1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平方米30预期性2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10预期性3居民
5、活动区域面积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比例%60约束性4城乡智慧社区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覆盖率%100约束性5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数量个4预期性性自治组织主导,村(社区)居民为主体,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协同开展社区服务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党领导下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推行“红细胞微治理”工程,围绕群众关心的服务事项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全面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凝聚人心工作,组织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全面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和到村(社区)开展服务的工作机制,实行在职党员“三进三服务”(进园区、进小区、进云区
6、,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传递社会正能量,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完善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推动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强化党组织领导能力、居民委员会指导能力和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能力。在城市物业小区、单体楼院、自治小区逐步推行“云端大总管”+“党员小管家”等基层党建服务品牌。健全党建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机制,镇街党(工)委和村(社区)党组织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领导。2.健全多方参与格局。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的主体地位,提高城乡社区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服务资源
7、有效辐射。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支持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创新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多方参与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励政策,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行动,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开展服务,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支持引导驻区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停车场地、文化体育设施、会议活动场地等资源。支持社区服务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进入社区服务领域,鼓励开展连锁经营。鼓励社会力量在利民便民惠民的原则下参与社区便民生活圈投资建设和招商运营。专栏2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力量培育工程1 .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计划。积极
8、发展在城乡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养老照护、公益慈善、文体娱乐、农业农村服务等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2 .城乡社区志愿服务发展计划。大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构建养老助残、农村留守人员关爱、应急救援、助学等重点领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开展邻里互帮互助和互动交流活动。3 .城乡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行动计划。在镇(街道)设置面向村(社区)服务的社会工作站,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社会工作室。(二)增强城乡社区服务供给。1 .夯实为民服务功能。聚焦群众关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村(社区)下沉。重点强化社区养老、托育、助残服务供给,做好对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关爱照护,推动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公益
9、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广泛开展社区养老、助残、就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法治安全等各项社区公共服务。加快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人社便民服务圈,将更多社保服务事项延伸至村(社区)。开展社保参保政策宣传、参保经办服务指导、帮办代办服务,鼓励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着力提升基层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推进健康社区和村(居)民委员会下属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加快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社区照料、机构照护相互衔接的长期照护体系。夯实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建设村级就业创业服务便民超市,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
10、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以村(社区)居民中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等群体为重点,大力帮扶其就业创业。扩大文化、体育、科普等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展“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活动品牌”评选。加强婚姻家庭文化服务,面向家庭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促进男女平等观念在婚姻家庭关系建设中落实落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向农村社区延伸,补齐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加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邮政、金融、电信、供销、广播电视等公共事业
11、服务水平。重点加强脱贫村的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养老、社会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2 .完善便民服务功能。推进城乡社区便民服务升级,逐步构建起功能齐备、优质便捷、运营高效、管理有序的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体系,逐步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市场、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养老等服务业态,围绕人居、休闲、康养、健身、文化、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培育社区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丰富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完善便利店、菜市场等城市社区商业网点,加快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推动物流配送、快递、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施辐射符合条件的村(社区),鼓励发展社区物业、维修、家政、餐饮、零售、美
12、容美发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相关企业在村(社区)设置服务网点,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推进建立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完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行职责。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切实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科技志愿者队伍,以科普宣传栏、文化画廊、院落张贴栏、基层信息公开平台等为载体开展社区科普宣传,在全社区营造科普宣传的浓郁氛围,推动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提升。IL平安社区建设行动。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保障,推进警务室与村(社区)“两委”同址办公,民警下沉社区,全面落实“社区事在社区办”,按需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警用装备、救援装备、服务设备和生活设施,改善社区民警、
13、辅警工作条件,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环境,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活动。12 .社区法律服务行动。提高社区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等服务能力,实现法律服务在城乡社区全覆盖。巩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成果,建立健全村(社区)法律顾问财政保障机制,促进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常态化、可持续化。13 .社区应急服务行动。整合有条件的社区公园、广场等场馆服务资源,改造或完善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推进应急信息化建设,利用好村(社区)应急广播,定期开展应急避险知识宣传和应急避难演练活动。全区所有村(社区)均设置1名灾害信息员。14 .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行动。全面落实村(社区)协商制度,建立居民
14、需求、服务资源、民生项目“三张清单”工作制度,实现资源与需求有效对接、治理成果共享。(三)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效能。1.科学规划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城乡社区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建立和完善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进社区、进乡村工作制度,助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粮食生产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将镇街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推动镇街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新建设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按照城市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导则要求,新建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1.5万平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时代 城乡 社区服务 体系 建设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3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