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docx
《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1.2 职业编码2-02-38-111.3 职业定义从事增材制造技术、装备、产品研发、设计并指导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1.4 专业技术等级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是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分为两个职业方向:增材制造技术开发、增材制造技术应用。1.5 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常温。1.6 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及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色觉正常。1.7 普通受教育程度大学专科学历(或高等职业学校毕业)1.8 职业培训要求1.9 .1培训时间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需按照本标准的职业要求参加有关课
2、程培训,完成规定学时,取得学时证明。初级90标准学时,中级90标准学时,高级120标准学时。1.9.2 培训教师承担初级、中级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培训任务的人员,应具有相关职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等级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承担高级理论知识或专业能力培训任务的人员,应具有相关职业高级专业技术等级或相关专业高级职称。1.9.3 培训场所设备理论知识培训在标准教室或线上平台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应在配备相应设备和工具(软件)系统等的实训场所、工作现场或线上平台进行。1.10 业技术考核要求1.10.2 核申报条件取得初级培训学时证明,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初级专业技术等级:(1)取得技术员职称。(
3、2)具备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含在读的应届毕业生)。(3)具备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本职业技术工作满1年。(4)技工院校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取得中级培训学时证明,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专业技术等级:(1)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本职业技术工作满2年。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初级专业技术等级后,从事本职业技术工作满3年。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初级专业技术等级后,从事本职业技术工作满1年。具备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技工院校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取得高级培训学时证明,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等级:(1)取得工程师职
4、称后,从事本职业技术工作满3年。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等级后,从事本职业技术工作满4年。(3)具备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等级后,从事本职业技术工作满1年。技工院校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1.9.2考核方式从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维度进行考核,分别采用笔试(机考)考核和实操考核的方式进行。各项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含)以上者为合格。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理论知识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机考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查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本职业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考核采用方案设计、实际操作等实践考核方式进
5、行,主要考查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本职业应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1.9.3 监考人员、考评人员和考生配比理论知识考核中的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不低于1:15,且每个考场不少于2名监考人员;专业能力考核中的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0,且每场考核考评人员为3人及以上单数。1.9.4 考核时间理论知识考核时间不少于120分钟;专业能力考核时间:初级不少于120分钟,中级不少于120分钟,高级不少于150分钟。1.9.5 考核场所设备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内进行,配置能覆盖全部考生范围的监控设备。专业能力考核在配备符合相应等级专业技术考核的设备和工具(软件)系统等的实训场所、工作现场或线上平台进行,需配
6、置覆盖全部考生和工位范围的监控设备,并且具备增材制造设备、计算机、耗材和安全防护设备等条件。g.高分子材料基础h.金属材料基础(3)电子工程与控制工程基础知识。a.电工电子技术b.传感器与检测技术c.控制工程基础d.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e.程序设计语言f.编译技术基础2.2.2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知识(1)生产现场管理方法。(2)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2.3质量管理知识(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2)产品与工作质量要求。(3)产品与工作质量保证措施与责任。2.2.4知识产权保护知识(1)专利权保护。(2)著作权保护。(3)商业秘密保护。(4)反不正当竞争。2.2.5相关
7、法律、法规知识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知识。9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相关知识。9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相关知识。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知识。S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相关知识。3工作要求本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的专业能力要求及相关知识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1.1 增材制造技术开发3. 1.1初级职业功能工作内容专业能力要求相关知识要求1.设计与制造装备1.1设计和试制装备机械零部件1.1.1 能完成增材制造装备常用机械零部件的三维建模、性能分析、工程图纸绘制等1.1.2 能根据增材制造装备设计标准或规范完成装备机械零部件的试制及试验验证1.1.3 能根据客户需求,在增材
8、制造装备设计标准或规范基础上,完成所需增材制造装备机械零部件结构的改进或定制化1.1.1 增材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增材制造原理、工艺与装备1.1.2 增材制造装备基础知识,包括光固化、熔融沉积、粉末床烧结/熔融、定向能量沉积、挤出成形等增材制造装备零部件结构与功能1.1.3 增材制造机械零部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1.2选型装备核心功能部件与组装调试1.2.1能根据成型原理和目标装备的需求进行增材制造装备核心功能部件(光学、成型头、在线监控、步进/伺服传动等模块)的选型122能按照装备的装配图纸及装配要求进行增材制造装备核心功能部件(光学、成型头、在线监控、步进/伺服传动等模块)的组装与调试1.2
9、.3能根据增材制造装备功能部件标准或规范,完成装备常用功能部件的功能测试验证与合格评估1.2.1 增材制造核心功能部件工作原理1.2.2 增材制造常用电气元器件选用、标准件/常用件的选型、功能部件选型方法与规则1.2.3 增材制造核心功能部件中的光学、机械、电气的装配、测量和功能测试与评估方法2.开发软件与控制系统2.1选型设备控制系统2.1.1 能根据增材制造工艺和设备运行工况、成本及可靠性等需求进行控制系统各模块的选型2.1.2 能进行至少一种单元模块(运动系统、监控系统、扫描系统等)2.1.1 增材制造设备工作控制逻辑相关知识2.1.2 增材制造专用控制系统原理和技术,包括运动控制器、可
10、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机、激光器、振镜和各类的基本功能应用与测试传感器等的功能、适用范围和应用方法2.2开发软件部分模块2.2.1 能根据工艺需求设计三维模型、二维切片、加工路径的数据处理流程2.2.2 能使用基本的界面设计库、图形渲染库,开发用户交互界面和可视化功能2.2.3 能进行单一模块程序的测试、维护2.2.1 增材制造数据处理流程相关知识2.2.2 增材制造常用工业软件使用方法2.2.3 增材制造软件支撑库知识,包括界面设计库、图形渲染库、网格模型处理库等3.研发材料与工艺3.1制备增材制造专用材料3.1.1 能根据材料特征(氧含量、粉末粒径、丝材直径等)进行材料分类3.1.2 能根据增
11、材制造专用材料(光敏树脂、粉材、丝材等)的制备工艺规范进行材料制备3.1.3 能进行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的安全使用与管控3.1.1 增材制造材料类型、材料物性知识与适用工艺3.1.2 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的制备技术,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制备方法、材料性能评价等3.1.3 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的安全存储和使用方法3.2验证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工艺特性3.2.1能完成增材制造工艺装备与材料类型(丝材、粉材、液材等)的适用性匹配322能根据工艺过程中材料的表现形式(铺粉问题、喷头堵塞)评价材料的工艺性323能验证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的工艺性能3.2.1 专用材料对增材制造工艺的影响机制相关知识3.2.2 增材制造专用材料
12、的工艺性评价方法3.2.3 增材制造专用材料表征方法职业功能工作内容专业能力要求相关知识要求1.设计与制造装备1.1分析与设计装备功能部件1.1.1 能完成增材制造装备功能部件的系统技术需求与可行性分析1.1.2 能完成增材制造装备功能部件的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与仿真优化1.1.3 能完成增材制造装备功能部件的测试与验证、分析与优化1.1.1 增材制造需求与装备成形能力分析方法1.1.2 增材制造装备结构部件优化设计方法,重点包括轻量化设计与可靠性分析1.1.3 增材制造装备功能部件优化设计方法,重点包括功能稳定性和可靠性1.2设计装备整体结构1.2.1 能按照工艺特点进行增材制造装备整体结构和
13、各子系统(光学、控制、密封腔体等)的布局、设计与仿真1.2.2 能进行增材制造装备整体结构和各子系统(光学、控制、密封腔体等)的协同设计与集成1.2.3 能根据绿色、智能、安全、人机工学的要求进行增材制造装备的工业设计1.2.4 能进行增材制造装备的安全性设计与评估1.2.1 增材制造装备模块化设计方法与系统集成技术1.2.2 增材制造装备工业系统驱动与控制技术1.2.3 增材制造装备外观设计方法、造型设计方法等1.2.4 增材制造设备安全性设计原则与风险评估标准相关知识1.3组装与调试装备、编制装备集成工艺规范1.3.1 能编制增材制造装备集成工艺规范1.3.2 能根据增材制造装备集成工艺规
14、范进行增材制造装备的集成、组装1.3.3 能根据性能/功能需求完成增材制造装备的安装、调试(精度、各单元联动)1.3.4 能编撰设备使用说明书与安全操作规范1.3.1 金属、非金属等增材制造装备的装配流程相关知识1.3.2 金属、非金属等增材制造装备的调试规范相关知识1.3.3 增材制造装备运行测试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法2.开发软件与控制系统2.1开发数据处理软件2.1.1 能根据数据处理流程完成三维模型预处理、切片、路径规划等数据处理模块的开发2.1.2 能根据应用需求完成数据处理各模块的集成与扩展,形成完整处理软件2.1.3 能编撰数据处理软件使用说明书2.1.1 增材制造专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15、、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开发方法2.1.2 增材制造专用三维、二维、一维标准格式数据的表示与解析技术2.1.3 软件技术文件编制规范相关知识2.2开发装备控制系统软件221能根据装备及工艺要求,开发将加工路径、扫描参数等数据解析为控制器指令信息的软件2.2.1 能根据增材制造工艺特征开发加工过程质量监测模块2.2.3 能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运动控制器进行运动等控制程序的开发2.2.4 能根据设备要求及安全规范进行控制系统软硬件模块的协同设计与开发2.2.5 能编撰设备控制系统软件使用说明书2.2.1 增材制造效能优化方法2.2.2 增材制造数字控制和机器视觉的开发与应用方法2.2
16、.3 增材制造安全控制系统规范及其实现方法2.2.4 增材制造设备嵌入式系统开发方法2.2.5 软件测试基本方法,如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等2.3集成与维护装备控制系统2.3.1 能进行装备控制系统软件与装备的集成和联调2.3.2 能根据装备功能要求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测试与验证2.3.3 能进行增材制造装备软硬件故障诊断与识别2.3.1 增材制造装备控制系统软硬件集成方法2.3.2 增材制造装备控制系统软硬件调试方法2.3.3 增材制造装备故障诊断与识别方法3.研发材料与工艺3.1根据增材制造工艺要求选择/匹配原材料3.1.1 能根据工艺过程中材料的表现形式(铺粉问题、喷头堵塞)更换/选取合适的
17、材料3.1.2 能识别增材制造设备工作过程中关键部件(铺粉刮刀、升降平台、喷头等)与材料工艺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更换/调整材料3.1.1 增材制造专用材料、装备、工艺的协同关系相关知识3.1.2 增材制造专用材料成分、宏微观特征形貌相关知识2.开发软件与控制系统2.1设计开发数据处理、工艺仿真及装备软件总体架构2.1.1能根据具体领域需求完成单机、云服务、分布式计算/控制、上下位机等不同架构模式软件的框架设计2.1.2能根据工艺流程、计算效率、加工效率、制件性能及材料消耗等需求设计数据表达模型、数据处理流程2.1.3能根据装备、工艺、使用场景进行个性化的模块调整与扩展2.1.4能根据硬件测试结果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造 工程技术人员 国家 职业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3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