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课学习有益也有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 .引导学生认识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4 .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学习中。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些有趣的语文学习内容,如歇后语、字谜等,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语文学习有趣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习的趣味性。5 .开心吧(1)展示回文对联,让学生读一
2、读,体会其中的趣味。(2)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回文对联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中有很多有趣的内容。6 .观景台(1)讲述成语接龙的故事,引出成语接龙游戏。(2)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接龙最多的成语。(3)请学生分享成语接龙比赛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变得更加有趣。7 .回音壁(1)讲述小波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何让小波喜欢上文化课。(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小波提出建议,并写在课本上。(3)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对文化课的兴趣。8 .成长树(1)展示两个圈,一个是喜欢做的事,一个是可以做的事。(2)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自
3、己喜欢做的事和可以做的事,并思考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变成两个圈中间的重叠部分。(3)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填写结果和想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将自己的兴趣与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动力。9 .加油站(1)介绍课本上给出的三种让学习变得更有趣的方法。(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3)请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10 拓展(工)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有趣的语文知识,如成语故事、诗词典故等,在下节课上分享。(2)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语文趣味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11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语文学
4、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探索,尝试不同的方法,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12 反思(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是否有所改变。(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第二课兴趣广泛有中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对兴趣爱好进行分类,认识不同类型兴趣的特点。2 .通过了解“杂交水稻之父一一袁隆平”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明白兴趣可以成就人生。3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与兴趣发展的能力。4 .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思考如何将喜欢的事情发展为擅长的事
5、情。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从袁隆平的故事中获得启发,学会平衡学习与兴趣发展,思考将兴趣发展为特长的方法。5 .难点: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将兴趣发展为特长的努力计划。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些不同兴趣爱好的图片,如唱歌、绘画、篮球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些兴趣爱好的第一印象。(2)提问学生:“你们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呢?为什么喜欢这些兴趣爱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6 .开心吧(1)展示兴趣爱好列表:唱歌、跳绳、弹琴、编程、打篮球、野外观察、旅游、集邮。(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这些兴趣爱好分类为体育运动类、艺术休闲类、科学技术类和自然探索类。(3)请小组代表分享分类结果,并说
6、明分类的依据。7 .观景台(工)阅读关于袁隆平故事的材料人生谱成一首交响曲一一袁隆平的故事。(2)学生阅读后,组织小组讨论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启发。(3)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兴趣对人生的重要性以及坚持和奉献的精神。8 .回音壁(1)讲述小宁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小宁的朋友,会给她什么建议。(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小宁提出合理的建议,如合理安排时间、勇敢尝试新事物等。(3)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9 .成长树(1)让学生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选出最喜欢的一个。(2)组织学生思考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最擅长的事情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如制定
7、学习计划、参加培训课程等。(3)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教师进行指导和鼓励。10 力口油站(1)展示“我的兴趣之花”模板,让学生在花朵的各个花瓣上填写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喜欢的理由。(2)学生填写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兴趣之花。(3)请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兴趣之花,并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喜欢的理由。11 拓展(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采访一位身边有特长的人,了解他们是如何将兴趣发展为特长的,并写一篇采访报告。(2)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如绘画小组、篮球小组等。12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兴趣爱好的分类、袁隆平故事的启发、平衡学习与兴趣发展
8、以及将兴趣发展为特长的方法。(2)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努力将其变成自己的特长,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13 反思(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环节的兴趣和理解程度。(2)分析学生的作业和采访报告,了解学生对将兴趣发展为特长的方法的掌握情况。(3)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第三课感受别人的感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识别不同人物的情绪。2 .培养学生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增强同理心。3 .帮助学生掌握准确识别情绪的方法,并学会感受他人情绪的技巧。4 .促进学生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增
9、进亲子关系。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识别情绪,掌握感受他人情绪的方法,增强同理心。2 .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感受别人的感受。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包含不同人物情绪表现的视频片段,如喜怒哀乐等。(2)提问学生:“视频中人物的情绪分别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3 .开心吧(1)展示四幅图,让学生找出各组人物情绪的不同。(2)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4 .观景台(1)讲述如果你是他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小雨在演讲比赛后的经历。(2)组织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小雨,愿意接受哪位同学的做法,并在课本上填写原
10、因。(3)请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理解他人感受的重要性。5 .回音壁(1)引导学生分析小雨没有获得奖牌时的情绪,以及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他的情绪,并填写到课本上。(2)展示一些人物表情图片,让学生猜猜图片中人物的情绪,并填写到括号里。(3)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情绪容易判断失误,以及如何才能准确识别情绪。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认真观察表情的重要性。6 .成长树(1)给出一些情境,如同学获得比赛第一名、同学一个人在发呆、老师表情严肃、妈妈哼着小曲做饭、爸爸加了一晚上班等,让学生仿照示例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感受他人的情绪。(2)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填写结果,并讨论还有哪些更好的感受他人情
11、绪的方法,写在课本上。(3)请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他人的情绪。7 .力口油站(1)介绍情绪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情绪,画出爸爸妈妈最近的心情。(2)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学生与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感受,增进亲子关系。8 .拓展(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记录他们的情绪表现,并尝试理解他们的感受。(2)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情绪侦探”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猜测同学的情绪,并分享自己的感受。9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观察和识别情绪、感受他人情绪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他人的情绪,增强同理心,建立良好的人际
12、关系。10 反思(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环节的兴趣和理解程度。(2)分析学生的作业和作品,了解学生对感受他人情绪方法的掌握情况。(3)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第四课认识共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学会对情绪进行分类。2 .通过故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的感受,认识共情及同理心的概念。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给予他人情感支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4 .让学生回忆自己被他人共情的经历,感受共情的力量,同时反思自己与他人共情的行为。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共情及
13、同理心的概念,掌握给予他人情感支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5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共情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关于不同情绪表现的视频,如人们开心大笑、伤心哭泣、愤怒争吵等。(2)提问学生:“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情绪?你能说出一些表示不同情绪的词语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6 .开心吧(1)展示一些情绪词语,如开心、难过、兴奋、沮丧、愤怒、平静等。(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这些情绪词语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3)请小组代表分享分类结果,并说明分类的依据。7 .观景台(1)讲述乐乐的故事,让学生分析乐乐的感受以及原因,并填写在表格中。
14、(2)讲述小轩和亮亮的故事,让学生分析他们的情绪,以及亮亮对小轩说的话和原因。(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好朋友相处需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给予对方情感支持。8 .回音壁(1)引导学生思考乐乐和小轩分别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的情绪或感受是否一样,以及他们最需要的情感支持是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从第二个故事中感受到的共情,分享共情的感觉和收获,并写在课本上。9 .成长树(1)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被他人共情的经历,以及当时的情绪或感受。(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有过与他人共情的经历,以及这种共情对他人的影响。(3)组织学生讨论一个人在哪些时候最需要被别人共情。10 力口
15、油站(1)展示“共情之树”模板,让学生在树上写出共情的重要性。(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共情重要性的理解。(3)请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共情之树”,并介绍共情的重要性。11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共情及同理心的概念,以及给予他人情感支持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他人的感受,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增强自己的共情能力。12 反思(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共情概念的理解程度。(2)分析学生在各个板块的回答和作品,了解学生的共情能力和给予情感支持的能力。(3)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
16、进。第五课共情回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和故事,让学生理解共情回应的概念和重要性。2 .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恰当的共情回应,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共情回应的方法,学会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恰当的回应。4 .难点:将共情回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理解他人感受并给予恰当回应。三、教学过程1.导入(1)进行“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说出一些情绪词,如开心、难过、愤怒等,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2)提问学生:“在游戏中,你是如何理解这些情绪词并做出回应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5 .开心吧(1)继续进行“我说你做”的游
17、戏,增加情绪词的难度和多样性。(2)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情绪需要不同的回应。6 .观景台(1)讲述“他最需要什么?”的故事,让学生分析小天受伤后的心情以及三位小伙伴的回应。(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谁的回应更好,并说明原因。(3)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共情回应的重要性。7 .回音壁(1)提出问题:“在优秀生称号投票选举中,浩浩获得最高票数,他最希望得到好朋友的回应是什么?落选的同学默默走出教室,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做什么?”(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共情回应。(3)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8 .成
18、长树(1)展示不同情境,如妈妈下班回到家疲惫不堪、妹妹被动画片中的情节逗得哈哈大笑、爸爸神采奕奕地走进门等。(2)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在这些情境下的语言回应和非语言回应。(3)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填写结果,教师进行指导和鼓励。9 .加油站(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出一些共情回应的方法,如倾听、表达理解、给予支持等。(2)请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10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共情回应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掌握共情回应方法的意义。(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共情回应,关心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1 反思(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共情回应的理解和掌握程
19、度。(2)分析学生在各个板块的回答和作品,评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水平。(3)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第六课爱自己不需要理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独特之处,增强自我认同感。2 .引导学生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自己,培养爱自己的能力。3 .通过故事分享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爱自己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4 .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共同探讨爱自己的事例,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学会爱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5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将爱自己的理念转化为实际
20、行动,在面临挑战时能够积极应对。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的视频,如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2)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内容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你觉得自己有哪些独特之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6 .开心吧(1)组织学生写下自己最突出的特点,然后交给老师。(2)老师读出文字,全班同学猜猜这是谁。看谁能被快速猜出来。(3)请被猜中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7 .观景台(1)讲述小林的故事爱自己,让学生分析小林是如何走出受伤阴影的。(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小林的故事中发现了什么。(3)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爱自己的重要性
21、。(4)讲述笑笑的故事,让学生分析笑笑对自己的评价以及自己对笑笑的评价。(5)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8 .回音壁(1)引导学生思考从小林和笑笑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关于爱自己的方法。(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3)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9 .成长树(1)展示一个空白的图形,让学生用自己的特点将其填满,体现自己的个性与品德。(2)组织学生写下爱自己的宣言,并用这个宣言鼓励自己、温暖自己。(3)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宣言和图形,教师进行指导和鼓励。10 力口油站(1)组织学生与父母一起说一说关于爱自己的事例,如爸爸的朋友、妈妈的同事等
22、。(2)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爱自己的故事,如同学的经历等。(3)引导学生从这些事例中总结爱自己的方法和意义。11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爱自己不需要理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2)鼓励学生珍惜和重视自己,在面临挑战时积极应对,不断进步。12 反思(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爱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程度。(2)分析学生在各个板块的回答和作品,评估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爱自己的能力。(3)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家庭氛围对学生爱自己的影响,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第七课和自己做朋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客观地认
23、识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2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接纳,增强自信心。3 .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应对的能力。4 .鼓励学生与自己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学会自我接纳,与自己做朋友。5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些名人名言,如“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J苏格拉底等,引导学生思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2)提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6 .开心吧(1)分发表格,向学生介绍表格内容,从1分代表不满意到工O分代表最满意,项目包括外貌、个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心理健康 教育 教案 教学 设计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2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