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考点培优归纳【名师精编4部分】.docx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考点培优归纳【名师精编4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考点培优归纳【名师精编4部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考点培优归纳【名师精编4部分】()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例如:旦京、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2 .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3 .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例如:量1、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4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5 .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
2、睛造成伤害。7 .(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8 .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鼠或该物体O(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9 .(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换成主子信号,让我们i到物体。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
3、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线的形式传播的。(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r线传搐造成的。(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O(2)光能穿过纸,但不能看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O(3)光不能穿过书,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O(3)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2.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P过不透太阳明的物体。
4、2.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4.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食。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 .观察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的变化(1)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变幺o2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3 .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铅笔反射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4 .
5、从玻璃鱼缸的一条棱处,透过鱼缸的两个面观察鱼缸中的一条鱼看起来是两条鱼。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在两块玻璃面上都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第5课认识楂镜1 .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中时也能发生(折射现象)。2 .三棱镜是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水晶等)做成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 .让一束强光(自龙)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可以观察到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颜色依次是(二、橙、黄、绿蓝、靓(dian)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O4 .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5 .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
6、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6 .彩虹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光学现象(戈因是光的折!),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时,光发生色散,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黄、绿、蓝、靓七种颜色。彩虹的形成原理和我们用(三棱镜)得到彩色光带的原理相同。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迫岖射),也叫(反龙)o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2 .在光线与镜面的交点处,画一条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我们会发现,反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我们把这两个夹角称为(反射角)和(入射角),垂直于镜面的虚线称为(嗖)并可得到
7、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 .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4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o5 .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4万千米)o第7课制作一潜望镜1 .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tn黄)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2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观察物体的。在潜望镜的窥测口,能看到(两次反射后隹)物体。做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i谨)o两个镜片的放置方向是(平行的),而且与镜筒的夹角是(45。)o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1课地球的表面1 .地形(称地貌)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
8、即地表的形态。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2 .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地、平原、丘陵、盆地等。(1)高原:海拔较高,在100O米以上。特点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缓和。(2)山地: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特点地势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3)盆地:无一定标准。特点四周高,中间低。(4)丘陵:海拔起低,在500米以下。特点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坡度不大。(5)平原:海拔较低。特点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3 .峡谷是一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当山谷间形成大江大河时,由于河流不断地向下侵蚀而形成的两坡陡峭的深谷。4 .观察世界地形图(1)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
9、多样的,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2)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和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还有些地形图会用白色或淡紫色表示积雪和冰川。第2课地球的结构1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1)地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2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1)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I-1.JI-I-I47日I-1.1.I-U冈石都TE石浆石。(2)由泥、砂岩石碎屑
10、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沉积岩里常有化石一一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3)地表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3 .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 .地震成因的模拟实验(1)迅速拉开时,可以看到泥层断裂。迅速挤压时,可以看到泥层隆起。(2)泥层模拟的是岩层。2 .地震的成因: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儿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3 .地震的危害(1)地震发生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地
11、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2)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3)地震会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4 .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5 .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1)能逃离室内的要尽量快速逃到室外,迅速逃离至开阔处。在室外不要私自盲目避震,要避开已倒塌物体,野外要远离桥湖及山边等。(2)在不能逃离室内时,应立即找结实、不易倒塌的物体掩护身体。如结实的柜子下、靠立在墙根,地震时一定不要乘坐电梯。6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 .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火山喷发时,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2) .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火山
12、岩小山、火山岛、火山口湖等。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引发地表变化的内在因素,其主要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3) .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7 .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实验用酒精灯加热T火山喷发-火山的成因(D用番茄酱模拟熔岩,用土豆泥模拟地壳。(2)注意事项:必须戴护目镜,防止加热后的番茄酱喷射到眼睛。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可以使熔岩更容易喷发出来。(3)实验现象:洞口处薄薄的土豆泥裂开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喷发出“熔岩”,还可能发生“山体”裂开,流出“熔岩”的现象。(4)实验结论:在地球的深部
13、,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球内部的压力会使熔岩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8 .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9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1)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2)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3)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10.风地作用(1) .空气流动形成风,风的作用会缓慢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 .我们可以用砂纸打磨岩石,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不断磨蚀的过程。(3),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可能会发生碰撞,这个过程就像砂纸对岩石表面不
14、断“打磨”使岩石表面变得光滑。(4) .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风的作用形成的。风吹过干燥的地表,携带起沙子-风中携带着沙子,不断打磨岩石T岩石经过长时间风的作用,形成造型独特的雅丹地貌。第6课水的作用1 .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 .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1)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2)实验中用喷壶喷水模拟降雨;(3)降雨前小山丘比较圆,红色沙子大多数在山丘顶部。降雨后小山丘上出现了很多小沟,一些红色沙子被冲到了山丘底部;(4)结论:降雨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3 .降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1)
15、雨水会把地表上的泥沙带走,汇聚成径流,在土地上留下沟壑。(2)雨水因携带泥沙而变得浑浊,当水流平缓时,水中的泥沙又会沉积在地面上。4 .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1)当河水流速快时,侵蚀作用为主;当河水流速慢时,沉积作用;(2)乾坤湾的凹岸(凹进去的河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凸出来的河岸)水流速度慢,以沉积作用为主。(3) 一般河流入海口地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沉积作用强,泥沙堆积会形成三角洲,如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长江三角洲等。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1 .几种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1)弯曲的岩层:地震(岩层受到挤压);(2)长白山天池:1.喷发形成(3)敦煌的雅丹地貌:的作用(4)
16、黄土高原上的沟壑::(降雨)的作用(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2 .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3 .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此外还有冷和热的作用动植物的作用等。4 .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缓慢的。5 .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制作小山丘模型-模拟降雨-比较两个小山丘的变化(1)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相同条件:地形(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等;不同条件: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2)实验现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变化不明显,收
17、集到的“雨水”中含有的泥沙比较少。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上出现了小沟,收集到的“雨水”中含有的泥沙比较多。(3)实验结论:植物能减弱雨水的侵蚀作用。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第1课时间在流逝1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一一天。2 .用日影来计时(1)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2)日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根据唇面上辱针的日影角度,人们就可以确定时刻。3 .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1)取一支香,分别在四
18、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2)燃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3)注意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实验。(4)燃香时间记录表。燃香的长度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一整支测量的时间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我的发现同一根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相等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1 .观察水流的速度:把一个透明塑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缓流出。仔细观察发现:水流的速度不是均匀的。水流速度随着水位的降低而变慢。但对同一个容器,我们控制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时,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相同。2 .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1)用瓶子(无底、瓶盖带孔)装200毫升水,用量杯
19、接住从瓶中流出的水。测量量杯内的水积聚到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2)实验记录水流量所需时间(秒)水流量所需时间(秒)50毫升91第1个50毫升91100毫升198第2个50毫升107150毫升327第3个50毫升129(3)实验结论:随着塑料瓶中水的减少,水流的速度越来越慢,流出一样多的水(50毫升)时所用时间增加。第3课我们的水钟1 .制作我们的水钟的流程(1)任务:制作一个计时10分钟的水钟;(2)设计方案: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3)制作:按照自己的设计,加工组装我们的水钟;(4)测试:用钟表测试自制的水钟计时是否准确;(5)评估与改进:根
20、据测试结果,改进我的水钟。2 .水钟的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1)剪开塑料瓶。(2)用工字钉给瓶盖打孔。(3)另取一个塑料瓶,重复(1)(2)两步。(4)像图中那样,将三个瓶重叠组装。(5)倒水计时,在最下面的容器上标上刻度。3.我们可以控制水流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4.制作水钟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方案水流太慢使水位变高时间刻度过于密集使小孔变大接水容器太粗换用细高的容器水流太快使水位变低不能测量到IO分钟使小孔变小接水容器太小换用更大更高的容器时间刻度不均匀水位不固定改进装置,使水位固定接水容器的形状不规则换用上下同样粗细的柱状容器5.沙漏是利用能流动的沙来制作的计
21、时工具。第4课机械摆钟1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个发现并解释了摆的等时性。2 .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等时性。根据这种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3 .观察钟摆运动的特点钟摆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构成。(2)钟摆往返一次记为摆动一次。测量钟摆1分钟摆动的次数(实验三次),并记录。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摆动次数606060(4)实验结论:该钟摆1分钟总是摆动60次。第5课摆得快慢1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摆动的幅度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2 .研究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时的注意事项:(1)实验时,只改变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
22、变。(2)在安装摆时,摆绳上端必须固定住,不能在摆动过程中移动。(3)在摆动开始时,要让摆小幅度地自由摆动,要自由释放摆,不能用手推动摆。(4)如果实验中摆锤碰到铁架台等物体,需要重新做实验。3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1)不变条件:摆绳的长短摆动的幅度。(2)改变条件:摆锤的质量。(3)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第6课制作钟摆1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2 .同一个摆,摆绳长度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3 .为了让摆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变为原来的2倍(或1/2),绳子的长度需要变为原来来的1/4(或4倍)。4 .制作“钟摆”的流程(1)任务:
23、让我们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2)设计方案:利用铁架台、细绳回形针、螺母、秒表等材料制作,要确定摆绳的长度;(3)制作:利用材料,组装一个简易的“钟摆”;(4)测试:反复测试,不断调整和记录,使制作完成的摆正好1分钟摆动60次;(5)评估与改进:将各组的“钟摆”放一起进行对比,想办法让“钟摆”更加准确。摆绳的长度摆动60次加准确(1)确定摆绳的长度时,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测摆15秒钟是否摆动了15次,不须测60秒。(2)测试和评估时,要测摆1分钟是否摆动了60次。(3)改进方法:测摆2分钟是否摆动了120次(或更长时间)然后进行微调。微调时使用对分法会更方便。第7课计量时间和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名师精编4部分 年级 上册 考点 归纳 名师 精编 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2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