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数据安全分级和管控要求.docx
《交通运输数据安全分级和管控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数据安全分级和管控要求.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交通运输数据安全分级和管控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交通运输数据安全分级、数据管控以及实施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交通运输数据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定级和数据分级管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069信息安全技术术语GB/T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5069、GB/T35273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3.1交通运输数据transportationdat
2、a任何以电子或其他方式对公路水路建设、运营、服务、管理过程中所处理信息的记录。3.23.2个人信息persona1.information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3. 33.3敏感个人信息sensitivepersona1.information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3.43.4衍生数据deriveddata原始数据经过统计、关联、挖掘或者聚合等加工活动而产生的数据。3. 53.5数据脱敏datamasking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以屏蔽敏
3、感数据的一种数据保护方法。4数据安全分级要求3.1 分级原则交通运输数据(以下简称“数据”)安全分级符合以下原则:a)边界清晰原则:不同级别应界限明确,并采用不同的管控手段和保护措施;b)就高从严原则: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定级,当数据集包含多个级别的数据项时,按照数据项的最高级别对数据集进行定级;c)综合研判原则:既考虑单项数据分级,也考虑多个领域、群体或区域的数据汇聚融合后对数据规模、精度和深度的影响,综合确定数据级别;d)动态更新原则:数据级别可能因时间变化、政策变化、安全事件及不同业务场景的敏感性变化或相关业务规则不同而发生改变,应对数据分级进行定期审核并及时更新。4. 2分级框架根
4、据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毁损、非法使用或共享,对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公共健康和安全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将数据安全分级级别从高到低分为核心数据、重要数据、一般数据三个级别:a)核心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毁损、非法使用或共享,可能直接危害政治安全的重要数据,以及对国家安全其他领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数据;b)重要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毁损、非法使用或共享,可能直接危害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公共健康和安全数据;注:重要数据不包括涉及国家秘密的数据,仅影响组织自身或公民个体的数据一般也不作为重要数据。c)一般数据:除重要数据、核心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一般
5、数据可进一步进行安全分级,从高到低分为一般数据3级、一般数据2级和一般数据1级三个级别。4.3分级要素数据安全分级应考虑的要素主要包括数据的规模、精度、深度等。要素定义及常见考虑因素见表1。表1数据安全分级要素要素名称要素定义常见要素及举例规模数据描述对象覆盖的群体、区域的范围或数量大小。1 .数据存储量,如公路养护数据10GB。2 .群体规模,如北京市10万人网约车驾驶员数据,覆盖北京市网约车驾驶员群体的比例为80%;全国1000家水运工程建设企业数据,覆盖全水运工程建设企业群体的比例为60%o3 .区域范围,如北京全市公交车运行数据。表1(续)要素名称要素定义常见要素及举例精度数据的精确程
6、度。数据精度越高标识采集数据和真实数据的误差越小。1 .定位精度,如米级位置定位数据。2 .地图精度,如精度和比例尺优于开放标准的地图数据。3 .图像清晰度,如高速公路摄像头采集的720P视频。深度对数据描述对象的隐含信息挖掘的触达程度,或多维度细节信息的刻画程度。1 .科技成果,如包含“科技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的数据,与包含“科技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创新点、关键技术”的数据深度不同。2 .动态轨迹,如包含“车牌号、经度、纬度、定位时间”的数据,与包含“车牌号、经度、纬度、定位时间、车速、方向、海拔高度”的数据深度不同。4.4安全风险分析深度等要素,综合判定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
7、改、毁损、非社会稳定、公共健康和安全,以及个人、组织合法权益。危无危害。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描述见表2。安全风险分析应结合数据的规模、精度、法使用或共享所危害的对象及危害的程度。危害对象主要包括国家安全、经济运行、害程度从高到低可分为严重危害、轻微危害、表2安全风险分析描述危害对象危害程度说明国家安全严重危害1 .对国土、军事、经济、社会、科技、网络、资源、深海等领域安全构成严重影响。2 .影响国家政治安全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轻微危害对国土、军事、经济、社会、科技、网络、资源、深海等领域安全构成较小影响。无危害对国家安全不造成影响或造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经济运行严重危害1 .严重影响国家
8、重大战略政策正常实施。2 .导致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多个省的大部分地区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业务处理能力丧失,对交通运输行业运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负面影响。3 .导致公路水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中断4小时以上。4 .导致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轻微危害1 .对国家重大战略政策落实带来较小影响。2 .导致一个地市或多个地市的大部分地区交通运行和服务收到影响,对交通运输行业运行造成较小损失或负面影响。3 .导致公路水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中断4小时以下。4 .导致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下。无危害对经济运行不造成影响,或造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表2(续)危害对象危害程度说明社会稳定严重危害
9、1 .引起社会恐慌或社会动荡,影响范围波及到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多个省的大部分地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2 .导致交通运输从业者或其他自然人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集会闹事、游行罢工等事件,范围波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多个省的大部分地区,严重影响社会正常运行。3 .可能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恐怖组织、极端个人等利用数据实施严重违法犯罪,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对社会稳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轻微危害扰乱社会秩序或影响社会正常运行,范围波及一个地市或多个地市的大部分地区。无危害对社会稳定不造成影响,或造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公共健康和安全严重危害1 .引发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
10、生事件(II级或I级)。2 .导致重大事故或特别重大事故级别的安全生产事故。3 .导致超过50人以上遭受不可消除的、可能无法克服的影响,使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安全受到危害,如导致长期的心理或生理疾病。轻微危害1 .引发较大(In级)或以下级别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导致较大或以下级别的安全生产事故。3 .导致超过50人以下遭受不可消除的、可能无法克服的影响,使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安全受到危害,如导致长期的心理或生理疾病。无危害对公共健康和安全不造成影响,或造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个人合法权益严重危害个人信息主体可能会遭受重大的、不可消除的、可能无法克服的影响,容易导
11、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如遭受无法承担的债务、诈骗、资金被盗用、失去工作能力、被解雇、健康状况恶化、导致长期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导致死亡等。轻微危害个人信息主体可能会遭受一定程度困扰。如信用评分受损、名誉受损、造成歧视、付出额外成本、无法使用应提供的服务、造成误解、产生害怕和紧张的情绪、导致较小的生理疾病等。无危害对个人信息合法权益不造成影响,或造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组织合法权益严重危害可能导致组织遭到监管部门严重处罚(包括取消经营资格、长期暂停相关业务等),或者影响重要/关键业务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造成重大经济或技术损失,严重破坏机构声誉,企业面临破产。轻微危害1
12、.可能导致组织遭到监管部门处罚(包括一段时间内暂停经营资格或业务等),或者影响部分业务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造成较大经济或技术损失,破坏机构声誉。2可能导致诉讼事件,或在某一时间造成部分业务中断。无危害对组织合法权益不造成影响,或造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4.5分级方法4.5.1基本分级规则4.5.1.1依据本文件4.2分级框架、4.3分级要素和4.4安全风险分析,可参考以下规则确定数据级别。a)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数据,可考虑确定为核心数据:D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毁损、非法使用或共享,可能直接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考虑确定为核心数据;2)经有关部门评估确定的核心数据。b)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
13、数据,可考虑确定为重要数据:D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毁损、非法使用或共享,可能直接对国家安全造成轻微危害;2)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毁损、非法使用或共享,可能直接对经济运行造成严重危害;3)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毁损、非法使用或共享,可能直接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4)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毁损、非法使用或共享,可能直接对公共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危害;5)经交通运输部评估确定的重要数据。c)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数据,可考虑确定为一般数据:D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毁损、非法使用或共享,仅影响组织和个人合法权益;2)经国家有关部门、各行业各领域主管(监管)部门和各地区、各部门等评估,均未被确
14、定为核心数据和重要数据的数据。4.5.1.2核心数据、重要数据、一般数据三个级别与安全风险的判定关系符合表3的规定。表3基本级别与安全风险的判定关系基本级别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公共健康和安全个人合法权益风险组织合法权益风险核心数据严重危害重要数据轻微危害严重危害严重危害严重危害一般数据无危害轻微危害、无危害轻微危害、无危害轻微危害、无危害无危害、轻微危害、严重危害无危害、轻微危害、严重危害4.5.2一般数据分级规则4. 5.2.1一般数据分级规则如下。a) 3级数据: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毁损、非法使用或共享,可能对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危害。3级数据仅能由授权的内
15、部机构或人员访问,如果要将数据共享到外部,应经过严格审批、评估后才能够共享或传播。b) 2级数据: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毁损、非法使用或共享,可能对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轻微危害。2级数据通常在组织内部、关联方共享和使用,相关方授权后方能向组织外部共享。c) 1级数据: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毁损、非法使用或共享,不会对个人和组织合法权益造成危害。1级数据具有公共传播属性,能够对外公开发布、转发传播,但也应考虑公开的数据量及类别,避免由于类别较多或者数据量过大被用于关联分析。4.5.2.2一般数据级别与安全风险之间的判定关系符合表4的规定。表4一般数据级别与安全风险的判定关系一般数据安全级别
16、安全风险个人合法权益风险组织合法权益风险3级数据严重危害严重危害2级数据轻微危害轻微危害1级数据无危害无危害4.5.3个人信息分级规则4. 5.3.1如果数据包含个人信息,其数据分级在遵循本文件4.5.1至4.5.2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规则:a)超过一百万人以上的个人信息数据集首先判定是否为重要数据、核心数据,如不属于重要数据,其数据集的安全级别不低于一般数据3级;b)敏感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级别不低于一般数据3级;c)非敏感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级别通常不低于一般数据2级。4.5.3.2个人信息和敏感个人信息的识别、示例可参考附录A。4.6分级步骤4.6.1交通运输数据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级:a)确定
17、分级对象:确定待分级的数据,如数据项、数据集、衍生数据等;b)按照国家发布的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目录及有关识别要求,依次判定数据是否为重要数据、核心数据,如是则按照相关要求定为重要数据级、核心数据级;c)在国家相关要求基础上,或国家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目录不明确时,依据本文件4.5.1依次判定数据是否为重要数据、核心数据,确定其为重要数据级、核心数据级;d)经过以上两步尚未确定级别的数据为一般数据级别;e)依据本文件4.5.2对一般数据进行定级,确定一般数据细分级别。注1.数据安全分级的对象通常是数据项、数据集,数据项是数据库表的某一列字段,数据集是由多个数据项组成的集合,如数据库表、数据文件等。
18、注2:对于原始数据级别已经确定的情况,其衍生数据的级别确定可基于原始数据级别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具体规则参考附录B。4.6.2数据分级步骤示意见图1。图1数据分级步骤4.7数据知悉范围数据的知悉范围宜首先考虑该数据的安全级别。数据共享和开放属性、共享和开放条件等内容与数据安全级别关系见附录C。4.8数据级别动态更新4.8.1更新情形4. 8.1.1数据级别确定后,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对数据级别进行及时更新:a)数据内容发生变化,导致原定的数据级别不再适用;b)数据内容未发生变化,但数据时效性、数据规模、数据应用场景、数据加工处理方式等发生变化,导致原定的数据级别不再适用;c)多个原始数据直接合
19、并,导致原定的数据级别不再适用合并后的数据;d)因对不同数据选取部分数据进行合并形成新的数据,导致原定的数据级别不再适用合并后的数据;e)不同数据类型经汇聚融合形成新的数据,导致原定的数据级别不再适用汇聚融合后的数据;f)因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导致原定的数据级别不再适用;g)需要对数据安全级别进行变更的其他情形。4.8.1.2数据发生变化导致安全级别变化的规则见附录Do4.8.2重要数据目录更新重要数据或核心数据级别及其有关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重要数据目录。4.8.3个人信息级别更新个人违规、违法等内容,依法依规公开、公示后,数据安全级别应下降1级。超过一年以上的个人行踪数据安全级别
20、应降低至一般2级或一般1级。5.1总则数据管控依据数据安全级别采用分级保护思路,管控措施贯穿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数据处理过程环节。数据管控要求分为基本管控要求和分级管控要求。5.2基本管控要求1.1.1 1数据收集应确保数据来源可信和传输过程中的不被篡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合规性,并对所收集数据的安全级别进行标识。1.1.2 数据存储应根据数据安全级别采取分级分域的存储处理方式,明确各类数据保存期限,同时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明确数据备份范围、频率、工具、过程、日志记录等要求,定期检测备份数据有效性。并应对分布式处理过程中不同数据副本节点数据的完整性和
21、一致性进行定期检测。1.1.3 数据使用应确保在数据收集声明或授权范围内使用数据。使用其他部门提供的数据时,按照不低于数据提供方的安全要求和约定的使用条件落实数据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1.1.4 数据加工应保证对数据进行的计算、分析、可视化等加工操作的合规性,能够识别发现因数据加工、二次关联等产生新的敏感数据。加工其他部门提供的数据时,不得对数据水印等溯源技术进行清洗。1.1.5 数据传输应建立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对数据传输过程实施数据完整性校验,根据数据级别和不同的传输需求,采用适当的加密保护措施对传输信道进行加密,并按照分区分域原则在不同网络安全区域采取不同级别的加密传输措施,保障数据在传输过
22、程中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信任性。1.1.6 数据提供向其他部门提供数据时应明示数据安全级别,明确数据安全要求,并可根据数据业务特点和数据安全级别对数据保存期限、数据接口调用频次等使用条件进行进一步约定。提供数据以数据共享、开放为目的,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要求,保证合规性;有条件共享、有条件开放的数据提供方应明确共享条件或开放条件。1.1.7 数据公开公开数据前应依据数据级别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评估,履行必要的审批流程。公开数据时依据应用场景按最小够用原则进行必要的脱敏处理,其中个人信息脱敏应保证去标识化。1.1.8 数据删除应及时对超出保存期限的数据、本地临时数据采用适当技术手段进行删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运输 数据 安全 分级 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2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