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20212025年)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主要阐明“十五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支撑保障,是未来五年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第一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是我县人力社保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十五五”时期是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发展变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县人力社保系统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第一节发展郸出“十四五”时期是全县经济和社会高质
2、量发展的五年,也是全县人力社保事业顺势发展的五年。全县人力社保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务实奋进,总体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县人力社保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为“十五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就业工作展现新作为。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全力稳就业、助大局;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创业倍增效应凸显,职业培训精准覆盖,助力实体经济政策落地有声。“十四五”时期,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分别达到39521人、1263
3、9人、7111人,职业技能培训295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6%,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5亿元。1土会保障攀升新高度。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持续推动完善社保制度体系,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制度和人员全覆盖,职业年金制度全面建立。“十四五”期末,全县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8920人、42438人、56334人,较“十二五”末增加140580人、10438人、21590人。人才人事展现新生态。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行动计划,以政策引才、产业育才、事业留才,“近
4、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逐步形成;持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档案管理、职称评聘,职称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服务对象更加多元。“十四五”期末,全县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05000人、20800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取得新成效。坚持“预防”和“处置”双管齐下,不断健全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建立完善“三方四家”定期协商会议制度,落实劳动合同和集体协商制度,深入贯彻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根治,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执法保障、执法能力大幅提升。“十四五”期末,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新气象。强化人力社保公共服务职能,
5、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行风建设,推动人力社保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整合人社服务窗口,改善服务条件,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扎实开展就业、技能、社保、人才人事和对口扶贫,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积极推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人社合作迈出新步伐。专栏1“十四五”规划主要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表指标名称“十四五”目标值2020年一、就业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25000【39521】2.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10000126393.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550071114.城镇登记失业率(%)3.595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350004243810.工伤
6、保险参保人数(人)400005633411.社会保障卡应用功能开通率(%)8010012.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万元)406400133417三、人事人才13.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名)200002080014.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0.8:3.2:61.5:3.9:4.615.高技能人才总量(名)180029800四、劳动关系16.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09017.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59518.仲裁委立案处理案件调撤率(%)6060注:。内为五年累计值。第二节机遇与挑战“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习
7、近平总书记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做好人力社保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新一轮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纵深推进,为人力社保事业开拓视野、集智汇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加快推进,“一区两群”协调机制的不断健全,为人力社保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刻变依口内在优势的加速转化,人力社保事业发展也迎来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十四五”时期人力社保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
8、支持发挥节点作用,市委、市政府赋予发展定位,为人力社保事业发展搭建了新平台。搭乘建设郊区新城历史机遇,面临更多维发展方向和更多重发展机遇,为人力社保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拓展新空间。国家和市上应对疫情冲击、恢复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支持就业和人才发展等政策,为人力社保事业发展带来诸多政策利好。全县人力社保系统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明显增强,为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创佳绩营造了新气象。“十五五”时期,全县人力社保事业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诸多新挑战。就业总量压力特别是青年就业压力不容忽视,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社保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9、制约和影响人才发展的客观环境尚未有效改善,工作合力尚未有效发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还没有根本化解;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给协调劳动关系提出了新挑战。面对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必须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具体安排上来,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创全县人力社保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第三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
10、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人力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工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第四节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11、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具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发展导向、推动改革。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人力社保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深刻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人力社保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深化人力社保领域制度改革,破除制
12、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公平。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补齐民生短板。以制度公平保障群众权利公平,以政策落实保证群众权利实现,努力维护和平衡好各类群体的合法权益。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基础。聚焦人力社保领域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集中资源、精准投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认真分析查找服务群众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持续加强和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好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第五节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发展条件和承载能力,提出“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二O
13、三五年远景目标。“十五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为:就业总体局势更加稳定。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更加明显,重点群体就业更有保障,就业者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更加开放有序,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十五五”期间,实现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统耕乡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巩固,社会保险质窗步提升,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基金运行更加安全平稳,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五五”期末,全县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万人、6.5万人。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有效。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发展机
14、制更加灵活,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体制机制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才效能更好发挥。“十五五”期末,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2.2万人、13万人。和谐劳动关系更加稳固。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建成劳动保障监察智能化监管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资源,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健全,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十五五”期末,全县劳动人事争议调撤率、仲裁结案率分别超过60%、90%o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上下联动、内部一体、外部协调、过程可控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智慧服务能力和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社保卡
15、应用广泛普及,人力社保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优质。2035年远景目标为:到2035年,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基本实现,劳动者技能素养普遍提升,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覆盖全民、统筹成乡、公平统一、可接卖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口健全,人人享受社会保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人才规模和结构更加合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基本形成;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人力社保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专栏2“十五五”时期主要指标指标2020年2025年属性-就业创业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3.95【2.5】预期性2.城镇调查失业率(%)9595预期性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4.244.2约
16、束性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5.636.5约束性三、人才队伍8.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2.082.2预期性9.其中:高级职称人才数量(人)17802030预期性10.技能人才总量(万人)10.513预期性11.其中:高技能人才(人)2980039000约束性四、劳动关系12.劳动人事争议调撤率(%)6060预期性1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590预期性14.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97预期性五、公共服务15.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万人)86.794预期性16.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2167预期性注:【】内为五年累计值。第二章重点任务“十五五”时期,全县人力社
17、保系统将稳中求进,真抓实干,精准发力,完成各项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实现本规划主要目标。第一节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充分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强化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提高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重点民生工程等吸纳就业能力。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和规范平台就业、网络就业、共享用工等新就业形态,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个体经营,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强化对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劳动权益和基本生活保障。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潜力大
18、的现代服务业、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解决创业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使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成为巨大的“就业容纳器”。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及时兑现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众创空间、星创空间等创业平台建设,构建培训学习、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等一体化创业服务体系。落实返乡入乡创业政策,加大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扶持力度,优化返乡入乡创业环境。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创业推进活动,培育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统筹酶重点
19、群体就业继续把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扎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创新管理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精准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外出就业和返乡创业渠道。畅通失业人员求助渠道,健全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生活保障联动机制。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统筹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一提升全面就业创业能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建立培训
20、资源优化配置、培训载体多元发展、劳动者按需选择、政府加强监管服务的体制机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劳动者需要打造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稳定和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育计划,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广泛开展重点群体就业能力和新职业新业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技能提升培训纳入产业服务包,开发重点产业、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鼓励企业开办职工培训中心或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充实培训内容,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培训质量和就业率。撑卖开展“丹乡之星”杯职业技能大赛,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
21、划,推动“智能+技能”双能人才创新培养示范基地。打造高效就业服务体系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提升城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启动创建市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平台。以大数据为核心创新开展“互联网+就业推进就业实名制,构建精准识S1.k精细分类、专业指导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打造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升级版实现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为服务对象提供普惠性和个性化服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就业服务,促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社会民营机构合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新就业形态用工监测和调查统计分析制度,加强就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加
22、快全县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监测和发布制度建设,有效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专栏3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重点项目1. 就在丹乡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工程。实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专项帮扶计划,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全覆盖,通过一清单、四强化(即建立实名清单、强化岗位落实、强化创业创新、强化招聘服务、强化培训见习)举措,确保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每年帮扶1000名登记失业人员、2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统筹规划布局,累计建成4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和培育3个市级农民工劳务培训基地。2. 丹乡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工程。探索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
23、三级创业服务体系,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班、开展创业指导、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实施大学生创业启航计划、创业加速计划等专项活动,推动建设1个市级创业就业示范乡镇(街道)、1个市级创业就业示范山村(社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3. 智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运营推广智能就业信息平台,精心培育就在丹乡筑梦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创建2个市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平台。打造丹乡英才职等您来直播招聘招人招才品牌,网络直播招人招才提供1万个以上就业岗位。4. 丹乡工匠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丹乡工匠计划,推动建立1个市级集训基地、1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5个县级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事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24406.html